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根据图,回答下列与生态有关的问题。

              (1)若图1是碳循环示意图,则丁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甲代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__。若图1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_______

              (2)若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关系如图2所示,设E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1×106 kJ;B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2×104 kJ,D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是2.5×104 kJ,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当A只捕食C时,则A的能量值是____________

              (3)图3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蛙类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图中的D表示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图中A、B、C表示的含义分别为A________,B____,C_____________。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蛙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____ (填“K”或“K/2”)值,此时蛙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 2. 稻田中的福寿螺对水稻危害很大.
              (1)调查单位面积内福寿螺数量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 。在稻田中插入木条,可吸引福寿螺产卵以便集中灭除,而有效降低福寿螺种群的 ____________ 。

              稻田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稻田弃耕后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中华鳖可捕食福寿螺,如图示用中华鳖进行生物防治的实验结果.据图回答.

              ①福寿螺繁殖高峰期在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处理组数量从6~7月急剧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 数量下降。 (填“成年福寿螺”还是“成年福寿螺卵”)

              (3)防治福寿螺时,不用单一品牌而常采用不同品牌的灭螺剂交替使用,其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生物防止相比,灭螺防治福寿螺的缺点是① 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在种群“S”型曲线的数学模型中,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下列条件会使种群K值减少的是( )

              A.保护鼠的天敌
              B.干旱环境中的东亚飞蝗
              C.保护大熊猫生活的环境
              D.草场放牧,最大载畜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
            • 4.

              种群是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集合,下面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图:

              (1)根据甲图回答: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①种群密度;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                   ;图中的      (用图甲中的代号回答)可用于预测一段时间内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破坏了种群正常的      (用图甲中的代号回答)。

              (2)根据乙图回答:

              ①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表现为     (曲线1、曲线2),其增长率的变化特点是                   

              ②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表现为     (曲线1、曲线2)。在d点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型。若该种群为某种鱼,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每次捕捞后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因为此时                    

                                                  

              ③图乙中的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其含义是                                     

                        ;图乙中阴影部分的含义是                                        

            • 5.

              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请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田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种群的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2)在研究过程中,可通过             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填偏大或偏小)

              (3)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传递效率是          

              (4)图所示为某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的增长曲线,请据图中回答下列问题:


              若在理想的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增长曲线是_______(选择图中字母填写),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种群数量增长率_____________,其种群数量存在________值,图中阴影部分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如图为某桑园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和暴猎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
              B.b点时,暴猎蝽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c点时,食物限制了暴猎蝽的数量增长
              D.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竞争关系
            • 7.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主要来自于________,图中A代表________。

              (2).植食性动物的能量有________J/(cm2·a)传递到肉食性动物体内。

              (3).草鱼以水草为食,白鲢以绿藻和水草为食,草鱼与白鲢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若大量捕捞白鲢,则草鱼的种群密度变化是__________。

              (4).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________。

              (5).该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________三个方面的功能。

              (6).建立“桑基鱼塘”,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的________。

              (7).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

            • 8. 如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

              A.150只          
              B.小于100只        
              C.200只          
              D.大于300只
            • 9.
              如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若图①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某鱼类种群,则a点后变化原因可能是大量放养了该种鱼类
              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在逐渐减小
              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
            • 10.

              下列研究问题属于种群水平的是( )

              A.梧桐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B.深圳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
              C.鼎湖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       
              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