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生物兴趣小组通过测定土壤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含量等来了解其土质情况,并做了相关微生物的分离工作。回答相关问题。

              ⑴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

              ⑵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时,常从公园里、街道旁、花盆中的土壤或是农田、菜园土选取土壤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该小组对某种菌进行扩大培养时等分为两组,A组静置培养,B组振荡培养。结果发现B组比A组的细菌要多得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⑷小组进一步发现,该土壤中只有一种真菌,欲使其从土壤中与其它细菌分离开,可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___。分离纯化后提取DNA测序发现含有产脲酶的基

              因序列,请设计实验证明该种真菌可合成脲酶(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结果,结论。相关试剂、仪器、菌种等都可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下表是筛选异养型细菌的培养基配方。回答下列问题:

              KH2PO

              1.4 g

              Na2HPO4

              2.1 g

              MgSO4·7H2O

              0.2 g

              FeCl3

              0.1 g

              X

              1 g

              维生素

              微量

              琼脂

              15 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 000 mL

              (1)苯胺是致癌物质,土壤中有分解苯胺的异养型细菌,若要筛选此异养型细菌,则此培养基中的成分X除了为目的菌提供能源外,还能提供_________,该培养基从物理性质看属于________培养基。中学实验室中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接种前,用灭菌后未接种的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是否形成菌落,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获得图B效果的方法接种时,操作上应注意每次划线前要灼烧________。

              (3)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______________可初步鉴定该种细菌能否分解尿素;在筛选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过程中,常用到________染色法。

            • 3. 下图是从土壤中筛选产纤维素酶细菌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细菌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后者_________。

              (2) 土壤样品需稀释后振荡摇匀,用_________准确吸取0.1 mL土壤悬液,滴加在培养基中,均匀涂布,将培养皿倒置后放在_________中培养一段时间,获得细菌菌落。

              (3) 在5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共接种稀释倍数为105的土壤样品液0.5 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3、156、462、178和191,则每毫升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

              _________个。

              (4) 研究人员用鉴别培养基来鉴定细菌,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得到部分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见图),图中菌落_________的细菌最适合作为目的菌保存。不考虑基因突变,上图甲中鉴别培养基中的菌落周围是否都有透明圈?_________


              (5)某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

              (6) 图中菌种若要长期保存,应该将其放在_________条件下。

            • 4.

              如图为分离微生物的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微生物培养时,选取_________________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

              (2)若要对分离的细菌做进一步的鉴定,还需借助物理化学的方法:若要鉴定是否有分解尿素的细菌,可以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指示剂,若指示剂变红,说明培养基的PH____________,这样可以鉴定这种细菌可以分解尿素;若要鉴定是否有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在长出菌落的培养基上,覆盖_________染液,10~15min后,倒去该染液,再加入1mol/L的NaCl溶液,15min后,也倒去该溶液,若菌落的周围出现__________,说明此细菌能分解纤维素.

              (3)在 105 稀释度下求出 3 个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63,那么,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为_______________.

            • 5.

              秋收季节,北方的玉米田里“狼烟滚滚”,这是没有被深埋的玉米秸秆被粮农焚烧的结果。秸秆焚烧不仅浪费了能源,还污染了环境。研究人员发现某种细菌在无氧条件下可利用秸秆发酵生产甲烷,实现了能量更多的流向人类的目标。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中纯化产甲烷的菌株时,为了得到单个菌落,可采用的培养基是_________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将菌液接种于新的培养基上,该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生产过程中将秸秆粉碎后制成产甲烷细菌的培养液,一般无需灭菌但需要______________处理以减少培养液中的氧气。因不同种类的产甲烷细菌中不同,需将装置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

                (3)研究发现产甲烷细菌广泛分布在土壤中,推测其应分布在土壤的___________(填“深层”或“表层”)。硫基乙烷磺酸是产甲烷细菌特有的一种辅酶,利用该酶的特性制定的筛选产甲烷细菌的培养基称为__________。

                (4)科学家在北方冻土中发现了一种食甲烷的细菌,随着温度升高,冻土融化,冻土中的食甲烷细菌也活跃起来,这样可以避免因冻土中甲烷、二氧化碳释放引起更明显的__________现象。

            • 6.

              下表是筛选异养型细菌的培养基配方。回答下列问题:

              KH2PO

              1.4 g

              Na2HPO4

              2.1 g

              MgSO4·7H2O

              0.2 g

              FeCl3

              0.1 g

              X

              1 g

              维生素

              微量

              琼脂

              15 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 000 mL

              (1)苯胺是致癌物质,土壤中有分解苯胺的异养型细菌,若要筛选此异养型细菌,则此培养基中的成分X除了为目的菌提供能源外,还能提供_______,该培养基从物理性质看属于________培养基。中学实验室中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接种前,用灭菌后未接种的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是否形成菌落,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获得图B效果的方法接种时,操作上应注意每次划线前要灼烧________。

              (3)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______________可初步鉴定该种细菌能否分解尿素;在筛选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过程中,常用到________染色法。

            • 7.

              如表所示甲、乙分别是分离两种土壤中微生物的培养基的配方,图丙所示为相关分离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KH2PO4

              1.4 g

              纤维素粉

              5.0 g

              Na2HPO4

              2.1 g

              NaNO3

              1.0 g

              MgSO4·7H2O

              0.2 g

              Na2HPO4

              1.2 g

              葡萄糖

              10.0 g

              KH2PO4

              0.9 g

              尿素

              1.0 g

              MgSO4·7H2O

              0.5 g

              琼脂

              15.0 g

              KCl

              0.5 g

               

               

              酵母膏

              0.5 g

               

               

              水解酪素

              0.5 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 mL

              注:水解酪素,即水解酪蛋白,由酪蛋白水解得到。

              (1)从功能上看,甲培养基属于________。从物理性质上看,甲培养基属于________。其中提供氮源的物质是________。

              (2)如果将乙培养基配制成固体培养基,则在该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是否都能分解纤维素?________。如果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可以筛选出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菌株,同时透明圈越________(填“大”或“小”),表示该菌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越强。

              (3)为了计数微生物的数量,图丙采用________法进行接种培养计数,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__________法进行计数。其中前一种计数方法所得结果要比后一种计数方法所得结果________(填“大”或“小”)。

              (4)一位同学利用图丙的方法将10g土壤溶于90ml无菌水中,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在4个平板培养基上分别接种0.1 mL土壤稀释液④,培养后菌落数分别为180、155、176、129个,则1 g原土壤样品中微生物数量约为________。

            • 8.

              回答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的相关问题:


              (1)现在大力提倡无纸化办公,但是每年仍然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废纸。废纸的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人类正努力将其转化为一种新的资源——乙醇。如图是工业上利用微生物由纤维素生产乙醇的基本工艺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自然界中①环节需要的微生物大多分布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将从土壤中获得的微生物培养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并加入_______的培养基上,筛选周围有_____的菌落。

              ②在如上所述的筛选过程中获得了三个菌落,对它们分别培养,并完成环节②,且三种等量酶液中酶的浓度相同,则你认为三种酶液的活性__________________(一定相同、不一定相同、一定不同),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定量测定。

              ③根据测定结果,①环节常选择木霉,则②中获得的酶是纤维素酶,该复合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生产中可以满足④环节的常见菌种是________,为了确保获得产物乙醇,⑤环节要注意____________。

              (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食品添加剂.研究者用含1.0%CMC无菌水作为饮用水,连续饲喂实验小鼠12周,测定小鼠体重,结果如图1、图2所示。(注:假设无菌环境饲养小鼠的消化道中无微生物)

              综合图1、图2结果,通过比较A,B组的体重差值和C,D组的体重差值,说明CMC的这种作用依赖于小鼠消化道内的各种微生物。有人提出:小鼠摄入的CMC改变了其肠道内各种微生物的比例。为检验上述推测,研究者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搜集_________(填图中分组编号)小鼠粪便制成悬浮液涂布于__________ 上(填下列选项前的序号)。
                  A.以CMC为碳源的液体培养基   B.全营养液体培养基
                  C.以CMC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   D.全营养固体培养基
              ②接种后置于______(填“无氧”或“有氧”)条件下培养,通过观察_________以初步鉴定小鼠消化道中的微生物类群。
              ③统计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确定推测是否成立。
            • 9.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问题

              (1)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

              ①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46、45和44,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_。

              ②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__________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                     

                  (2)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氮肥。但是,尿素并不能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只有当土壤中的细菌将尿素分解成氨之后,才能被植物利用。土壤中的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         

                 (3)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人们发明了          ,这种方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微生物进行筛选。其基本的实验设计流程是①土壤取样→②         →③梯度稀释→④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⑤                      

            • 10.

              请回答下面与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有关的问题:

                (1)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玻璃器皿的灭菌方法为__________。

                (2)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2种,但只有______________方法可用于微生物的计数,运用该方法计数的结果往往比实际结果__________。

                (3)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利用微生物可以将纤维素转化为酒精以供人类所需。将纤维素转化为酒精需要先将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将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的酶是一种复合酶,它包括C1酶、_________________,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

                (4)下表是分离某种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

              成分

              MgSO4

              葡萄糖

              X物质

              琼脂

              用量

              5g

              10g

              7g

              1 000mL

              20g

              表中X物质最可能为________(碳源、氮源、无机盐);培养基中添加琼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