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固定化酶技术运用工业化生产前,需要获得酶的有关参数。如下图:曲线①表示某种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于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曲线②是将该种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 活性,由此得到酶的热稳定性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酶中一定有的化学元素有_____,从上图可以看出,酶的活性容易受到 _____的影响。

              (2)固定化酶常用的方法有_____ 。

              (3)与普通酶制剂相比,固定化酶在生产中的主要优点是_____。

              (4)曲线②中,35℃和80℃的数据点是在_____℃时测得的。该种酶固定化后运用 于生产,最佳温度范围是____。

              (5)研究发现有甲、乙两种物质能降低该种酶的催化效率,该酶催化的底物浓度变化会改变甲物质对酶的影响,而不会改变乙物质对酶的影响。下图是降低酶活性的两种机制模型,符合甲、乙物质对酶影响的模型分别是_____、_____。

            • 2.

              为了从三种微生物中获取高性能的碱性淀粉酶,某兴趣小组制备了三种微生物的淀粉酶提取液进行实验(溶液中酶浓度相同),实验步骤和结果如表所示:

              实验步骤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pH=8缓冲液(mL)

              1

              1

              1

              甲提取液(mL)

              0.8

               

               

              乙提取液(mL)

               

              0.8

               

              丙提取液(mL)

               

               

              0.8

              淀粉溶液(mL)

              2

              2

              2

              将各试管放入45 ℃的恒温水浴锅中保温适宜时间

              取出上述三支试管,冷却后滴入碘液

              颜色深浅程度

              + +

              注:“+”表示颜色变化深浅;“-”表示不变色。

              (1)为了使实验更具科学性,应增加一组对照实验,对照组应加入的液体及各自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照组的颜色深浅程度为________(用“+”或“-”表示)。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

              (3)除用碘液检测淀粉的剩余量来判断实验结果外,还可用________试剂来检测生成物的量。若用该试剂检测,还需要________处理。

              (4)根据上述结果,三种淀粉酶活性强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酶活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3. (12分)[生物――生物技术实践]


              乳糖酶能够催化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乳糖酶的制备及固定化步骤如下:

              产乳糖酶微生物L的筛选 产乳糖酶微生物L的培养 乳糖酶的提取纯化 乳糖酶的固定化

              (1)筛选产乳糖酶的微生物L时,宜用          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培养基中琼脂的作用是            。从功能上讲,这种培养基属于              。 

              (2)培养微生物L前,宜采用            方法对接种环进行灭菌。 

              (3)纯化后的乳糖酶可用电泳法检测其分子量大小。在相同条件下,带电荷相同的蛋白质电泳速度越快,说明其分子量越              。 

              (4)乳糖酶宜采用化学结合法(共价键结合法)进行固定化,可通过检测固定化乳糖酶的            确定其应用价值。除化学结合法外,酶的固定化方法还包括                             、离子吸附法及交联法等。

            • 4. 回答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Ⅰ、凝乳酶是奶酪生产中的关键性酶.培育产高酶活力凝乳酶微生物菌种是目前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图1为产高酶活力凝乳酶的枯草芽孢杆菌培育过程.

              (1)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是 ______ .
              A.休眠体    B.营养繁殖体    C.孢子        D.营养体
              (2)图1所示的b过程的目的是为 ______ ,接种用的平板培养基在制备时需注意的是 ______ (多选).
              A.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进行倒平板
              B.倒好的培养基和培养皿要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C.等到平板培养基冷却凝固后才可以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D.待平板冷却凝固约5-10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Ⅱ、在35℃、40分钟内能凝固1mL10%奶粉所需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图2表示图1中提取得到的各种凝乳酶活力检测结果.
              (3)据图2所示,酶催化能力最强的是 ______ 组,而各组酶催化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______ .
              (4)A2、A5组酶活力与A0组芽孢杆菌相同,两位同学对此做出了推测:
              ①同学甲:A2、A5组芽孢杆菌可能未发生基因突变,用 ______ 技术检测即可证实.
              ②同学乙:A2、A5组与A0组酶活力虽然相同,但也可能存在不同的基因突变,理论上的解释是 ______ .
            • 5. 工业生产果汁时,常常利用果胶酶破除果肉细胞壁以提高水果的出汁率,为研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分装于不同试管,在10℃水浴中恒温处理10min(如图甲).
              Ⅱ.将步骤Ⅰ处理后的果胶酶和苹果泥混合,再次在10℃水浴中恒温处理10min(如图乙).
              Ⅲ.将步骤Ⅱ处理后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测量果汁量(如图丙).
              Ⅳ.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并记录果汁量,结果如下表:
              根据上述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果胶酶能破除细胞壁,是因为果胶酶可以分解细胞壁中的果胶,产物是______.
              (2)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为______左右时,果汁量最多,此时果胶酶的活性______.本实验是否设置了对照实验______(“是”或“否”)
              (3)为什么该实验能够通过测定滤出的苹果汁的体积大小来判断果胶酶活性的高低?______.
            • 6. 草莓是北京春末夏初的时令水果,草莓汁酸甜适口,深受大众喜爱.加工草莓汁时,草莓中的果胶易导致果汁浑浊,影响品质.为探究不同条件对草莓汁澄清度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请回答问题:
              (1)草莓细胞中,纤维素和果胶是______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果胶酶通过______作用促进果胶的水解反应,使草莓汁澄清.
              (2)生产过程中,既可获得澄清度高的草莓汁,又可减少酶用量、降低成本的条件组合是第______组.
              (3)果胶酶作为食品添加剂添加到草莓汁中,饮用后______(会、不会)影响人体健康,理由是______.
            • 7.
              如图1是某课题组的实验结果(注:A酶和B酶分别是两种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可知,本实验研究的课题是 ______ .
              (2)据图1,在40℃至60℃范围内,热稳定性较好的酶是 ______ .高温条件下,酶容易失活,其原因是 ______ .
              (3)下表是图一所示实验结果统计表,由图1可知表中③处应是 ______ ,⑧处应是 ______ .
              温度(℃)
              A酶活性(mmol•S-1 3.1 3.8 5.8 6.3 5.4 2.9 0.9
              B酶活性(mmol•S-1 1.1 2.2 3.9 3.4 1.9 0
              (4)图2表示30℃时B酶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他条件相同,在图2上画出A酶(浓度与B酶相同)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
              (5)适宜条件下,取一支试管加入A酶和蛋白酶溶液并摇匀,一段时间后加入纤维素,几分钟后加入新制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结果试管中没有产生砖红色沉淀,原因是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