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太守也。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予,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1)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筹交错(         )           (2)太守归而宾客也(        )

              (3)始官舍(        )         (4)既而弥月不  (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之者谁? 则以物   B.余至扶风之明年  越明年,政通人和

              C.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以属客告之   D.负者歌途  举酒亭上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4) 《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                 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                    有共通之处。
              (5) 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
            • 2.

              (三)古文阅读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语。

              (1)不以臣卑鄙  卑鄙:________   (2)许先帝以驱驰 遂:________

              (3)惟吾德馨   馨:________   (4)无案牍之形   劳: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 下面是对选文的阅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先自叙本志,表明自己“布衣”身份,既为下文“先帝不以臣卑鄙”作铺垫,也表明自己的不平凡.

              B.【乙】文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圣贤的志趣和抱负,暗示陋室不陋的原因.

              C.【甲】文以“躬耕”写淡泊的生活,【乙】文以“陋室”写淡泊的生活,二者所写内容不同,志趣却有相同之处.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大量较为整齐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感染力.

              (4) 表,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铭,古代文体名,用于述功记行或警戒劝勉。请联系选文,说说【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乙】文表达了作者什么志向?
            • 3.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①。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②。自康乐③以来,未复有能与④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注释】①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辉,指交相辉映。②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③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④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 

              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

              (1)晓雾将( ) (2)夕日欲( )

              (3)猿则百叫无( ) (4)横柯上( )

              (2)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四时俱         前人之述 矣        

              B.沉竞跃 锦游泳

              C.泠泠 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D.有时日 胡不我于王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 

              【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            、             。 

              (5) 

              【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4.

              材料一: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材料二:七月卒,年七十一。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选自《宋史•赵普传》)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普少吏事 (        )(2)学术 (    )(3)读之竟日(        )   

              (4)手不卷(    )(5)碎裂(        )(6)为相   (          )

              (7)龌龊 (      )(8)普颜色不变 (     )   (9)七月(           )     

              (10)用其人 (         )

              (2) 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3)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4)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                              

              (3) 本文记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
              (4) 从赵普身上,你学到了哪些读书的态度和方法?(结合原文分析) (5) 赵普既薨,后人为他立一墓碑,请你写一段碑文,以颂扬其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不超过30字)。
            • 5.

              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

              A.本文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寄寓了作者对马生的殷切期望。
              B.第一段重点记叙作者克服学习上“无书”和“无师”的困难,终于能够有所收获的事情。
              C.第二段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求学的艰苦,其中“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一句写出了作者家境的贫寒和借书路途的遥远与险恶。
              D.“略无慕艳意”一句表现了作者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心态。
            • 6.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7.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8.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9.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写作手法。甲文作者通过对居室的描绘,表达了作者                       。乙文作者则以莲花之况,借莲花的高洁,来歌颂君子的气节,表达作者                  人生态度。

            • 10.

              马说   

              [唐]韩愈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