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快递

              梅子涵

                 ①现在都喜欢快递。一封不重要的信,一份有点重要的合同,一包盼望读到的书,一盒扬州包子,一袋山西枣子,都会快递而来,弄得门铃不断,喜气洋洋,很像成功人士。我不但有快递,而且几乎天天有,有时一天多到五六个,喜气洋洋得有点手忙脚乱。

                 ②有一天我在书房看着书睡着了,没听到门铃声,没听到送快递打我的手机,当时手机设置为会议状态。不过当电话再次打来时,我醒了。“你在家吗?”声音很恼怒。“我在啊。”“你看看我打了多少个电话给你!我打到现在没有停过!”很恼火的声音在喊。“你是谁啊?”“快递!”他都是喊的。“对不起,对不起!我刚才睡着了,没听见。”“你们上海人都不接电话的!”“上海人都不接电话?刚才是没有听见。”“你不要说了,你现在下来!”他大喊着,声音非常响,已经无礼得“不成体统”,任何一个收快递的人听见都不可能按得住性子了。我的火“腾”地蹿上来,那蹿上来的声音也几乎听得见。我飞快地下楼。我要去问问他想干什么,他这是在送快递还是准备拼命?二楼、一楼,我飞快地走,我极力地压制自己的怒火,不让它蹿成歇斯底里。二楼、一楼,我走得快,结果火竟然也被我压得快,散得快,等我开了大门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火了。从三楼到一楼的过程,我把自己锤炼了一次。我不想吵架,没有意思,歇斯底里会不成体统。但是那个大喊的声音想吵,他站在门口,他的脸上只有火!“你好,”我说,“很对不起,我睡着了,没有听见。”我还说了别的话,表达歉意,也想表达友好。可是他的气不消。最后,当他把一包书递给我,把签收单扔给我,喊叫着对我说“你签名”的时候,我锤炼了的克制又一次被粉碎,火“腾”地重新蹿上来!“我不会签的!”我大叫。“你打电话给你们老板,让他和我说话!”我大叫。我也歇斯底里了,锤炼的成果很容易被扔弃,我歇斯底里的时候哪里像个教授!只要歇斯底里,那么人人就都会是一个样子。

              ③他说他不要签收单了,跳上助动车开了就走。他就像一团烈火,是滚着离开的。我站在门口大口喘气,整个上午乃至整个下午的日子,仿佛都已毁坏。我没有回到房里,而是去追那团烈火了。我像一团烈火似的去追他,我自以为是地要让他向我道教。我心里的怒火就像是脚底的轮子,可笑极了。我们的小区很大,可是我竟然追到了他。他已经到了另外一家的门口,他的助动车停在樟树下,他正在和这一家的女主人吵架。我幸灾乐祸地说:“你看你,刚才和我吵,跑到这儿又吵,你很喜欢吵架?”他没有理我,有些沮丧地回到助动车前,上了车。他也许也在懊悔:我怎么又吵了。

               ④这时,我看到他的头上有好多的汗。他被晒得很黑,其实他大概只有二十出头的年龄。二十出头的时候,我正在一个农场当知青,也被晒得很黑。那时,我不能再读书,他现在也读不了书,干着这样一份按人家门铃,打别人手机,可是别人却可能没有听见的职业。我用手擦擦他额头上的汗,说:“你热吗?”怎么会不热?他没有避开我的手,猛然流泪了,大滴地落下来。我突然觉得,自己像一个父亲在抚摸孩子。他的年龄应该比我女儿还小些,是应该叫她姐姐的。女儿正在法国读书,而他呢,骑着助动车,把一包我喜欢的文学书给我送来。我有些难受起来。我摸摸他握着车把的手,说:“我刚才态度不好,谢谢你为我送快递。你一个人在外面工作,要照顾好自己,让父母放心。上海人都很感激你们的!”这么说着,我也流泪了,觉得温暖。心里涌满了情感和爱的时候,人人也都会是一个样子。

                 ⑤这个上午没有被毁掉,被我们挽救了。他离开的时候说:“我走了。”我说:“你骑得慢一点。”我们竟然有些像亲人告别。后来,他又来过一次。他有点害羞地站在门外,我说:“是你啊,你好吗?”那以后,我再没有见到他。我很想他再来为我送快递,我会说:“是你啊,你好吗?”

              (1) 根据语境,分别用三个词语形容下面两句话中的“样子”。

               (1)第②段最后一句“只要歇斯底里,那么人人就都会是一个样子”是怎样的一个“样子”?

                                                                          

               (2)第④段最后一句“心里涌满了情感和爱的时候,人人也都会是一个样子”又是怎样的一个“样子”?

                                                                                                                                        

              (2) 下面两句话,都写出了人物心中的“火”,但写法有所不同。请根据句子后面的提示加以赏析。

               (1)我的火“腾”地蹿上来,那蹿上来的声音也几乎听得见。(从词语角度)

                                                                                  

               (2)他就像一团烈火,是滚着离开的。(从修辞角度)

                                                                                                                                                                                                                           

              (3) 第③段写到“他也许也在懊悔:我怎么又吵了”,请具体描写小伙子内心的懊悔。
            • 2.

              山村夜色

              文/覃万谋

              (1)去年国庆节,我和妻子回老家看望80多岁的父母。因为建设沪渝高速的需要,老家的旧房被拆除,新建的房屋位于沪渝高速公路与318国道之间。

              (2)那天傍晚,月亮高挂。吃过晚饭后,我到门前的稻场上散步,看山村的夜色,听山风的歌声。

              (3)沪渝高速路上,从江苏、浙江、上海驶向四川、重庆的客货车辆,射出的灯光像一道晨霞,映红了山谷的两侧;四川、重庆驶向湖北、江苏、浙江等地的车辆,发出的灯光似夕阳挂在西边的山头,映红了周边的山寨;稻场的前方,山峰重叠,云雾缭绕,在月光和灯光的照耀下,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房前的小河,潺潺流水,在月光的折射下,发出道道波光;成熟的柿子,高高地挂在树上,像一个个小灯笼;屋后,两棵百年松柏,高大挺拔,仍焕发着勃勃生机。

              (4)父母的菜园子,就在房屋的后边。走进菜园,就如进了菜场。西红柿、辣椒,挂满枝头;爬满支架的四季豆,一层层,一排排,呈鱼鳞状;躺在地里的冬瓜、南瓜,一个个酣睡的样子,享受着晚风的滋润;大白菜,有的如球状,有的如荷花状,整整齐齐地排列,在那里呼吸着新鲜空气。看着这些,我感慨父母的辛勤,他们劳作一辈子,虽然辛苦,却感到充实、安逸、幸福。

              (5)随着社会的进步,山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在农村,我们吃的是玉米、红薯 ,现在吃的是大米、肉类;过去住的土坯房,现在住的是小洋楼;过去出门靠步行,现在出门坐汽车。山乡巨变,无法描述。

              (6)也是机遇和巧合,为了改变家乡面貌,身为国土人的我,也曾经为国家大道建设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虽然过程艰难,但却感到踏实。

              (7)不知不觉,夜已深了。回屋躺在床上,激动的心情渐渐平静,在远处汽车、火车的笛鸣声、轰鸣声中,我不觉进入了梦乡。                              (摘自《湖北日报》)

              (1)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 第(2)段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 请从第(4)段画横线的句子中找出一组反义词。  (4) 说说第(4)段画下划线句子体现出怎样的表达效果。  (5) 【积累链接】山村夜色的美丽离不开月光的照耀,在月光的照耀下,自然形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请写出李白《峨眉山月歌》中描写峨眉山的两句。
            • 3.

              品读精妙美文,感知真情意趣

              四十二粒芝麻

              ⑴每天放学后,我都拖着饥饿的身子到村口去,双眼痴痴地望着灰蒙蒙的远处,望眼欲穿地渴望着一个熟悉的身影能闯入到视野之中。

              ⑵父亲到平顶山拉煤已有十多天了。生产队在每年的春夏之交都要抽调劳力去平顶山拉煤。父亲是从上海来的知青,身子单薄得像麻秆一样,苍白瘦削的脸上还架副近视眼镜。父亲递给队长一支丰收牌香烟,晃了晃并不粗壮的胳膊,嘿嘿笑道,我不缺胳膊不少腿的,吃了三十多年饭,有的是力气,你就让我去吧!

              ⑶去平顶山拉煤是最累的活了。想想看吧,来回要走1000多里路,1000多斤重的煤车,全凭两条肉腿拖回来,即使是身强力壮的汉子也要累掉几斤肉。队长不解地问父亲,队里的人都怕拉煤,就你不怕,你到底图啥?父亲实话实说,图的是多挣点工分,为家里省点粮食。三个像狼崽一样的孩子,越来越能吃了,我不忍心让他们饿着肚子啊。

              ⑷队长指了指打麦场里的大青石说,去拉煤不是去享福,得有力气才行,你能挪走那块大青石我就让你去。

              ⑸这块大青石少说也有一百四五十斤,置于打麦场中岿然不动。父亲就是父亲,他找了根木棍,找了块砖头,把木棍放在砖头上,轻轻松松地撬走了大青石。队长笑道,你力气虽小,却会使巧劲,我同意你去拉煤了。

              ⑹在我焦灼万分的渴盼中,我终于望见了生产队拉煤的架子车像爬虫一样慢慢蠕动着。

              ⑺我耐心等待着,终于看见了父亲。父亲两手架着车把,车缰绳深深地勒在肩膀上,身子弯得像弓一样,双眼盯着凸凹不平的土路。随着车子的蠕动,我听到了像老牛一样粗重的喘息声。

              ⑻父亲抬头擦汗的时候看到了我,脸上顿时露出了阳光般明媚的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回家告诉你娘,就说我胜利回来了。

              ⑼我刚回到家里,父亲就大步流星地回来了。母亲目不转睛地盯着父亲。只是十多天,父亲的脸就瘦得像刀削一般,苍白的脸上嵌着一道道煤灰。母亲嗔怪道,人身不是铁打的,你呀,就是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

              ⑽父亲刚在板凳上坐稳,就把我抱到他腿上,又喊来两个弟弟,从怀里掏出一个烧饼,一脸自豪地说,走到漯河车站,队长大发慈悲,买了十多个烧饼,一人分一个。我把它分成四份,你们一人一份。

              ⑾看到我们兄弟三人狼吞虎咽的样子,父亲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⑿母亲把她的那份分成两份,逼着让父亲吃掉一份。父亲狡黠地说,你吃了我再吃。母亲坚持道,咱们一块吃。父亲把洋火盒大的烧饼捧在手里,嘴巴埋在手心里,鼓动着脸颊。母亲吃了烧饼,父亲嘿嘿一笑──父亲手里,赫然躺着他那块烧饼。

              ⒀你咋没吃?你咋没吃?母亲不满地质问道。父亲羞愧地低下了头,嗫嚅道,怎么没有吃?我吃了,整整吃了七天。

              ⒁看母亲愕然得圆瞪了眼,父亲讷讷地说,我真该死,几十岁了还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将烧饼上的芝麻全吃光了,不多不少,42粒!

              ⒂房间里极静,我那时分明看到母亲的眼里蓄满了泪水。

              ⒃光阴荏苒,如今父亲已经作古,我也早做了父亲。当我饿着肚子,看孩子们津津有味地饱尝美味佳肴的时候,我体味到了父亲当年那种发自肺腑的喜悦,我感到自己的心也像父亲一样被幸福和喜悦涨得满满的。

              ⒄天下做父亲的,一定都是这样吧!

              (1) 结合文章⑼-⒂段,完成下表。

              父亲的行为

              母亲的感情

              A.嗔怪

              ②父亲舍不得吃那块烧饼

              B.

              ③父亲诉说他吃了整整七天的烧饼

              C.

              D.感动


              (2) 文中②-⑤段采用什么记叙顺序?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3) 请运用描写的相关知识赏析第⑿的划线句。                                  (4)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5) 说说标题“四十二粒芝麻”的妙处。
            • 4.

              课堂的温情

               邰 霞

              这是一堂比赛课,时间对每一位选手来说都很重要。可是,我们不能忘了一种推己及人的温情。

              ②这是一个正在讲授“组织行为学”的大学课堂。讲课的是一位穿着黑色T恤、牛仔裤,戴着眼镜的67岁的老教授。听课者年龄层次不一,有很多已经走上社会的人也来学习。就在大家听得入神的时候,一个孩子的哭声打破了这份宁静。孩子的妈妈很是尴尬,正准备抱着孩子离开。老教授一边继续讲课一边走到她的身边,很自然地抱过了正在啼哭的孩子。那是一个几个月大的穿着蓝底白星星连体衣的可爱男孩。老教授轻轻摇晃着孩子,说也奇怪,臂弯里的孩子不哭了,一只小手放在老教授的胸口上,一只小手垂在教授的左肩上,温顺地伏在教授的怀里,一双大眼睛好奇地跟着教授转动。

              ③画面,在此定格。

              ④传到网上,竟有世界各地超过100万网友点赞。

              ⑤为什么一张照片会感动如此多的人?

              ⑥我想是因为照片让人看到了课堂除了传授知识之外的另一种温情吧!

              ⑦想到了我经历的一件事。

              ⑧那次,我在一个省级英语赛课中做评委,比赛的地点是某学校的阶梯教室。有位30岁出头的女老师,她上的是《How are you?》(你好吗?)一课,预设的情感目标中有一条是“让学生通过故事的学习,学会关心他人”。她的沉着、自信,流畅的课堂设计,让我对她的课很是期待。果然,她的课张弛有度、环环紧扣,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听得很入神。就在这时,会场的前门突然被推开,一个小学生冒冒失失地闯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纸,还说了一句话,好像是在找哪个老师。阶梯教室里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他的身上。上课的老师停了一下,看了他一眼,但只是几秒的停顿,她选择继续上课,把那个被瞬间安静怔住了的孩子晾在那 里。孩子回过神来,逃也似地跑开了。

              ⑨后来在评课的时候,我提到了这个细节。我说,我知道这是一堂比赛课,时间对每一位选手来说都很重要。可是,我们不能忘了课堂的人文性。所谓人文,简单地说,就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温情。

              ⑩不是吗?现在设想一下,如果那位老师稍微停顿一下,忘了比赛,转而关注孩子,心疼他的尴尬、无助,走到他的身边,问一 句:“What’s the matter? Can I help you?”(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吗?)那么,这不就是让学生明白如何“关心别人”的 绝妙情境吗?只是,很遗憾,我们错过了。


              (1) 通读全文,说说文中讲的老教授上课的故事,属于记叙中的哪种顺序?为什么要这样组织材料? (2) 第②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 第③段说“画面,在此定格”,请你为这幅画面起个好听的名字。并想一想为什么这幅画面有那么多人点赞? (4) 细读第①段和第⑨段的划线句子,说说它们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5) 读完全文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推己及人”的意思。 (6) 第⑧段中,作者特意提到那位女教师“预设的情感目标中有一条是‘让学生通过故事的学习,学会关心他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7) 推己及人是处理人和人的关系,待人处事的最根本原则。这一思想最早是孔子提出来的两句话:一句是己所不欲,           ;另一句是         ,己欲达而达人。
            • 5. 雨中的男孩  
                ①春鳅夏鳝冬至狗。老天爷也知道这几天该吃狗肉了,天气骤然地就冷了下来。晚上,坐在值班室里,看着窗外浙淅沥沥的细雨。同事们想吃狗肉的念头一下就活蹦乱跳地冒了出来。有了念头。第二天,我就和一位同事去山下寻狗。谁知,我们走了几户农家,却一直没有结果:我知道,喂大一条狗不容易,农民和狗早已有了感情,不是有特别紧要的事情。谁也舍不得卖;但我们不死心,继续在村里寻找。
                ②又走了几户农家,终于,在最偏远的一户里,我们看见了一条壮实的本地土狗。那土狗的样子,特别惹人喜欢。我们找到狗的主人。主人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40岁左右,但一脸的皱纹。跟树杈子没两样。当我们上前说明来意,农民的头立马就摇得像拔浪鼓。我回头看了一眼同事,摊摊手,做了一个无奈的表情。此时,同事的两眼,正死死地盯着那条土狗。我回过头,看了一眼农民,说了一个平时我连想也不敢想的价钱。
                ③农民先是一愣,随后看了看屋里,顺着农民的目光,我们看见屋里的床上躺着一位面容憔悴的妇女。那妇女干生生的脸上,竞没有一点儿肌肤应有的光泽。我知道农民心动了。看来还是钱能通神。我的脸上,溢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④这时,农民再次看了一眼床上躺着的妇女,猛吸了一口草烟,大步走到拴狗的柱子前。我接过拴狗的绳子时,农民的儿子放学走进了院子。农民的儿子10岁左右,虽说穿得有点破,却是一个长得很阳光的小男孩。
                ⑤男孩听说我要买狗,一下呆住了。片刻,男孩反应过来,蹲下身子,一把抱住狗,嘴里大喊着不卖不卖!农民看男孩的样子,身子僵了僵,也慢慢地蹲下去。农民在男孩的耳边不停地说着什么。男孩双手抱着狗,瞬间,一串串泪珠,就在男孩的脸上,落雨一样地婆娑了起来。
                ⑥我和同事愣在那里,不知所措。那天,我和同事牵着狗上山时,谁也没说话。回到站里,看见狗,站里的同事全欢呼雀跃起来,整个小站一下就焕发了生机。我把狗拴在厨房门口的树上,一个人悄悄地回了宿舍。
                ⑦谁知,吃过晚饭,同事跑来说,狗不见了!我一听,翻身起床,到拴狗的地方一看,狗是扯断绳子跑的。我知道,狗肯定又跑回去了,狗是通灵性的,认识路。
                ⑧此时, 雨,忽然大了起来。
                ⑨回到值班室,听着外面越来越大的雨声,想到丢失的狗,同事们开始互相埋怨。坐在那里,我没说话,脑中闪现的,是小男孩抱着狗流泪的样子。忽然,门外传来了汪汪的两声狗叫。我心里一惊,跑出门看,上午的男孩,牵着狗,站在门口,浑身被雨水淋得湿透了。男孩看见我,脸上露出一丝憨厚的笑容,说,叔叔,你们买的狗跑回了我家,我爸叫我给你们送来。说完,男孩把手中的绳子递到了我的面前。
                ⑩我站在那里,傻了似的,目光虚虚的不敢去碰男孩的眼睛,心里的愧疚软软地堵着,就像泡了水的豆子,胀胀的透不过气来。好一会儿,反应过来,我忙叫男孩进屋坐坐。男孩把绳子塞到我手中后,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转过身,跑入雨中。
                ⑪屋里的同事愣在了那里,谁也不说话。
                ⑫第二天,杀狗的师傅上山时,狗,早已不知了去向。

              (1) 从发现“狗”的那刻起,一直到最后“狗”不见踪影,“我”的心理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请将下面“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填补完整,每处不得超过4个字。
                “我”的心理变化:无奈→ ______ → ______ → ______ 

              (2) 品味下面句子中的加下划线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我站在那里,傻了似的,目光 虚虚的不敢去碰男孩的眼睛,心里的愧疚 软软地堵着,就像泡了水的豆子, 胀胀的透不过气来。

              (3) 文中第⑧段是什么描写,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4) 文章中的男孩是个什么样的孩子(结合文章内容来谈)?文章的结尾说,“第二天,杀狗的师傅上山时,狗,早已不知了去向。”,为什么狗又不在了?(请结合本文,说说你的理由。)
              (5) 第⑥段中说“农民看男孩的样子,身子僵了僵,也慢慢地蹲下去。农民在男孩的耳边不停地说着什么。”请结合上下文内容,揣摩农民此时的心理,用第一人称把他对儿子讲的话表述出来。
            • 6.

              皇帝的新装(节选)

              (1)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头一天夜晚,两个骗子整夜点起十六支以上的蜡烛。人们可以看到他们是在赶夜工,要把皇帝的新衣完成。他们装作从织布机上取下布料,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同时用没有穿线的针缝了一通。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新衣服缝好了!”

              (2)皇帝亲自带着一群最高贵的骑士们来了。两个骗子各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3)“一点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

              (4)“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让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5)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6)“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贵重的衣服。”

              (7)“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顶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

              (8)“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9)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

              (10)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11)“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12)“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13)“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14)“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 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部分节选的内容。 (2) 第(2)段中,作者用“高贵的”来修饰骑士们,这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第(6)段中,“大家”指的是哪些人?大家说的话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心理特点? (4) 第(9)段中,详细写内臣们的动作,有什么作用? (5) 皇帝穿着“新装”开始游行,老百姓们为什么不敢说真话? (6) 童话最后以一个小孩子说真话揭穿骗局来收尾,这给人们一个什么暗示?
            • 7.

              爱的尊严

                 ①将近“五一”小长假,来银行取钱的人挤满了大厅,一个接一个取钱、存钱、转账的,忙得我头都要大了。这天快中午的时候,一个30岁左右民工模样的男人在被我叫了号以后凑上来,一个20多岁的女人也紧跟过来。我生气地脸一黑喝到:“排队,叫了号再过来。”可是那女人还是没有回转的意思,民工兄弟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我们一起的。”

                 ②他把银行卡递进来说:“取点零花儿。”我一下子就急了:“取小额到外面自动取款机上去取!”他一脸难为情地说:“我们就在这里取吧,排了半天队了。”

                 ③“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我急了。

                 ④可那民工兄弟还是坚持在窗口取。“天!我服了。”没奈何,只好把银行卡接了过来,没好气地说:“取多少?”

                 ⑤民工兄弟说:“看看里面还有多少钱。”

                 ⑥在密码提醒后,他输入了密码,我的脸一下子绿了……

                 ⑦怪不得他非要坚持在这里取,因为那卡上的钱在自动取款机上根本就取不出来。我有些嘲笑地说:“还有37元6角——”我故意把声音拉得很长,大厅里的所有人应该都听得倍儿清楚。

                 ⑧只见民工兄弟脸一红:“那……那就取30吧。”

                 ⑨我心里想:取这么点儿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人。不一会儿,我把30元钱丢给了男人。

                 ⑩这时中午替班的来了,我交了班以后,匆忙去了街对面的一家面馆,因为我早就饿坏了。

                  11可是走进店里,却发现那民工兄弟和他的女人也在里面,女人的面前摆着刚刚盛好的一大碗“担担面”,而男人的面前则是一碗亮亮的白开水……

                  12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民工兄弟见我走了进来,一下子红了脸,向里面转了一下头,大概是因为刚才在银行里的窘态,有些害羞。

              13我也忙知趣地快走几步来到吧台对老板娘说:“来一小碗担担面,打包带走。”在等面的几分钟里,我听见民工兄弟低声对女人说:“吃吧,你吃点吧!不为自个儿,也得为肚子里的孩子。”声音里明显带着哀求。我侧眼一看才发现女人是个孕妇。“我知道这事儿怨我,我不该把攒的钱借给刘三儿,可人家刘三儿他爹在医院里等着救命呢,你叫我说个啥?本以为过年老板还能给咱发两千,谁知道工地被质监局查封。吃吧,吃了这碗饭,咱就回家,搭大志的货车走……”

                  14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脸也跟着一下子红了,后悔不明真相的自己刚才真不该那么对他。

                  15我拿了面,塞给老板娘15元钱,小声对她说:“再给西边最北头那张桌子上碗面,我结账!我老家一个兄弟。”然后快步跑出了面馆。

                  16我不想当面说清,是不想让民工兄弟再难堪。他是个好人:是个同伴遇到难处会毫不犹豫帮一把的好心人,是个懂得疼老婆、对孩子负责的好男人。而我需要做的不是堂而皇之的施舍,而是必须替他好好维护他那份虽然艰难、但却高贵的——爱的尊严。也让他觉得这世界上还有和他一样的好心人,让他可以有信心、有勇气把内心那份爱的尊严继续下去、坚持下去……

              (1) 请从文中找出“我”面对民工夫妇情感变化的词语。

                 →嘲笑→   →感动

              (2)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文章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我急了。

              (3) 结合语境,说说第12段中“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的原因是什么? (4) 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5) 文中最令你感动的人是谁?请结合选文说说原因。
            • 8.

              风吹起蒲公英

              顾晓蕊

              ①十岁生日那天,母亲送他一把红棉吉它。母亲是位乡村音乐老师,她轻轻拨动琴弦,流淌出美妙的乐曲。他听得着了迷,缠着母亲教他识谱,教他弹唱。

              ②过了一段时间,他的指尖也能如蝴蝶般在琴弦间飞舞。那时日子虽然清苦,却有无数小快乐。可是,两年后,母亲因病去世。想念母亲时,他就抱着吉它轻轻弹唱,让琴声带走内心的悲伤。

              ③有一天,他放学回家,父亲指着位个子瘦高的女人,说是他的继母。女人身后站着个年龄与他相仿的男孩,父亲说这是弟弟。他的心猛的一疼,难道父亲忘记母亲了吗?

              ④周未,父亲进家,从包里掏出两个苹果。红红的苹果又大又圆,散发着诱人的香味,馋得他直咽口水。父亲当着继母的面,把苹果都递给弟弟,扭身想对他说些什么,他赌气跑开了。他觉得父亲果然变了心,心里更觉悲凉。

              ⑤他躺在床上,想起刚才的一幕,泪水悄然滑落。这时,有人推门进来,是继母。他合上眼,假装睡着。继母在床边坐了会儿,给他掖掖被,随后,轻轻地离开。他侧过身,碰到凉凉的东西,一看,是个苹果。他心头一暖,委屈消散了许多。自那以后,每每父亲捎回些好吃的,继母总给他留上一些。

              ⑥继母无声的关爱,为他孤独的心灵,打开一扇亮窗。他和弟弟的感情日渐融洽起来,弟弟的成绩好得出奇,让他这个做哥哥的自愧弗如。

              ⑦那天,他和弟弟并排躺在田野上,周围丛生着一片片蒲公英,风轻轻地吹着,吹起了一柄柄洁白如雪、轻盈如羽的小伞儿,飘飘悠悠,随风远逝。他们聊起各自的梦想,他说将来想当一名歌手,弟弟说愿化作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向广袤的天地。

              ⑧就在他对未来充满憧憬时,不幸再次降临。父亲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遭遇车祸,病危之际,拉着他的手说:“孩子,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多年的误会和责怨,顷刻间烟消云散。他悲恸地呼唤,最终没能留住父亲。父亲走后,继母一下子苍老许多,她常坐在那里发愣,任忧愁爬满脸庞。

              ⑨他想了又想,做出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他对继母说要到外边打工,挣钱供弟弟读大学。继母低声说:“我一个妇道人家,没啥能耐,让你跟着受苦了。”她用手指绞着衣角,泪水落了下来。

              ⑩第二天清晨,他留下一封短信,背起心爱的吉它,悄悄地离开家。他来到一家建筑工地,干着又脏又累的活,在飞扬的尘土里,抛洒辛勤的汗水。最困难的时候,他住廉价的出租屋,被成群的蚊子叮咬。为了省钱,他甚至连着一个月,每顿只吃盐水煮面条。他把节约下来的钱,寄往家里。

              ⑪偶然的一个夜晚,他看到有人在街头弹唱,生意似乎还挺火,心中一阵暗喜。弟

              ⑫弟正读高中,购买复习资料,需要更多的钱。他把吉它擦试一遍,调好弦,对着乐谱苦练了几十首曲子。

              ⑬他穿行在繁华的夜市,用心弹奏每一个音符。有的听众被他的歌声吸引,拍手叫好;也有的听众拿他取乐,推搡中将他撞翻在地。他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转身离去。

              ⑭来到城市这些年,他学会了隐忍。不管人生的际遇多么黯淡,他从没有忘记当初的梦想,并用自身微弱的光芒,去照亮弟弟前行的路。

              ⑮就这样,他白天在工地干活,晚上到街头弹唱。终于盼到这一天,他收到弟弟的来信,弟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他接着往下读,读着读着,泪水浸湿了纸页。

              ⑯原来,弟弟曾到工地上找过他,工友们说,他下班后,到街头唱歌去了。弟弟转过几条街巷,看到抱着吉它弹唱的他。弟弟听得泪流满面,忍了又忍,没有喊出声来。弟弟说,当时就下定决心,要用最好的成绩回报哥哥。考上大学后,可以边学习边做兼职,这样哥哥就不用那么辛苦。弟弟还说,母亲很挂念他,让他有空多回家看看。

              ⑰那天晚上,他破天荒地买了酒,跟几位工友一起庆祝。大声地说:“我弟弟考上重点大学了!”他的语气是那么骄傲,那么自豪,仿佛考上大学的是他。

              ⑱他生平第一次喝醉,倒在床边,微闭着眼,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就在半梦半醒之际,他感觉自己化作一缕清风,吹起洁白的蒲公英,飘向那不知名的远方。

              (1) 根据情节的发展,用文中的词语,把“他”的心理变化过程补充完整。(每处不超过4个字)

               母亲教学吉他, (1)  ——继母弟弟进家, (2)   ——父亡外出打工,悲恸 隐忍——弟弟考上大学,    (3)     。

              (2) 每⑦段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结合语境,赏析一下句子。

              过了一段时间,他的指尖也能如蝴蝶般在琴弦间飞舞。

                                                                                      

                                                                                              

              (4) 有人把文章题目改为“兄弟情”,你赞同吗?请简述你的理由。
            • 9.

              背向大地的爱

              ①父亲带着七岁的女儿去十里外的村子走亲戚。原本阴沉的天色,渐渐变得越来越黑。父亲对女儿说:“我们要快点儿走了,天可能要下大雨。”

              ②天上铅灰的乌云越聚越浓,天色越来越暗,仿佛真正的黑夜来临。闪电如利剑一次又一次刺穿黑暗,雷声伴着狂风隆隆滚过天际,然后像炸弹一样在头顶炸裂。

              ③女儿瑟缩着小小的身子:“爸爸,我怕!”他将女儿紧搂在胸前:“丹丹不怕,把头埋进爸爸衣服里,闭上眼睛睡觉。”

              ④一道雪亮的闪电划过大地,他突然听到一种奇怪的呼啸声由远而近向自己的方向逼来。这声音像几十台拖拉机同时爬坡发出的吼声,又像无数条响尾蛇同时发出的嘶嘶声。在闪电的强光里,他看到一个顶天立地的巨大黑色烟柱飞速移来——龙卷风!

              ⑤他大骇,他知道龙卷风的厉害。小时候经历过一次,所到之处,大树齐腰斩断,树皮被剥掉,只剩白花花的树干,地上的东西被吸上天空,人和牲畜都会被摔死!

              ⑥他本能地想要加快脚步。但一刹那间,脚下陡然失去了支撑,身子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吸得轻飘飘。他知道此刻他和女儿都被吸到了高空,几分钟后就要被抛到九霄云外,然后粉身碎骨!

              ⑦“爸爸,我怕!”紧紧贴着父亲胸膛的女儿颤声叫道。“乖女儿,爸爸在和你做飞的游戏呢,你不是一直想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吗?我们现在跟许多小鸟一起飞翔呢,闭紧眼睛,我们开始数小鸟,一只,两只,三只……”

              他感觉自己像一个面团一样被一只巨手揉来揉去,五脏六腑都翻腾起来。他什么也不敢想,只是尽力地躬身将女儿更紧地搂住。

              ⑨不知道过了多少时候,他感觉这只巨手的力量渐渐小了,身体也开始慢慢下降,他知道龙卷风风力渐小,开始将吸入的物体抛向地面了。女儿,我的女儿,他心里痛苦如焚。

              ⑩突然,他感觉自己的背撞到了什么东西,这个东西以一种强大的力量勒过他的衣服,勒进他的背--电缆!他心里滚过一阵狂喜,一瞬间,他一手搂紧女儿,另一只手拼尽力气死死抓住那根电缆!

              ⑪他就这样单手悬吊着支持父女两人的重量。

              ⑫天慢慢地变亮了,狂风也小了。渐渐地,他感到手臂发软打颤,被深勒过的后背正在流血。然而不等血滴进土地,就被吹散在风中。最要命的是,女儿睡着了,睡着后的女儿会不自觉地放松抱紧父亲的双手!他不敢再往下想。

              ⑬女儿的手一点点松开他的身体。不能再犹豫了,他看到脚底十多米的地方是一块旱地,他搂紧女儿,紧抓电缆的那只手一松,他就成了一个背朝大地面向天空的自由落体。

              ⑭此刻怀里的女儿正在睡梦中甜甜地呓语着。他笑了。

              ⑮父亲保住了性命,却多处骨折并重度脑震荡;而女儿,毫发无伤,睡醒了还天真地对父亲说:“爸爸,我看到了好多好多可爱的小鸟,真美啊。”

              ⑯有人问他:“你知道不知道,你这次是侥幸从死神手里逃掉的?因为你这样背对地面从高空摔下,极有可能丢掉性命。”他憨憨地说:“我知道,但如果我不这样背对地面,我的女儿就可能丢掉性命。”

              ⑰父亲这句简单朴实的话,七岁的女儿现在还不懂。等她长大了,她会懂得,父亲对她的爱,比父亲背对的大地,还要深沉,还要厚重。(有删改)

              (1) 文章第②段运用了什么描写,从全文看,此处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2) 第⑦段中爸爸用做游戏的方式来安慰女儿,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3)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中的划线句。
              (4) 试分析第⑩段中出现“电缆”这一情节的作用。
              (5) 文章以“背向大地的爱”为题,有什么含义?
            • 10.

              背向大地的爱

              ①父亲带着七岁的女儿去十里外的村子走亲戚。原本阴沉的天色,渐渐变得越来越黑。父亲对女儿说:“我们要快点儿走了,天可能要下大雨。”

              ②天上铅灰的乌云越聚越浓,天色越来越暗,仿佛真正的黑夜来临。闪电如利剑一次又一次刺穿黑暗,雷声伴着狂风隆隆滚过天际,然后像炸弹一样在头顶炸裂。

              ③女儿瑟缩着小小的身子:“爸爸,我怕!”他将女儿紧搂在胸前:“丹丹不怕,把头埋进爸爸衣服里,闭上眼睛睡觉。”

              ④一道雪亮的闪电划过大地,他突然听到一种奇怪的呼啸声由远而近向自己的方向逼来。这声音像几十台拖拉机同时爬坡发出的吼声,又像无数条响尾蛇同时发出的嘶嘶声。在闪电的强光里,他看到一个顶天立地的巨大黑色烟柱飞速移来——龙卷风!

              ⑤他大骇,他知道龙卷风的厉害。小时候经历过一次,所到之处,大树齐腰斩断,树皮被剥掉,只剩白花花的树干,地上的东西被吸上天空,人和牲畜都会被摔死!

              ⑥他本能地想要加快脚步。但一刹那间,脚下陡然失去了支撑,身子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吸得轻飘飘。他知道此刻他和女儿都被吸到了高空,几分钟后就要被抛到九霄云外,然后粉身碎骨!

              ⑦“爸爸,我怕!”紧紧贴着父亲胸膛的女儿颤声叫道。“乖女儿,爸爸在和你做飞的游戏呢,你不是一直想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吗?我们现在跟许多小鸟一起飞翔呢,闭紧眼睛,我们开始数小鸟,一只,两只,三只……”

              他感觉自己像一个面团一样被一只巨手揉来揉去,五脏六腑都翻腾起来。他什么也不敢想,只是尽力地躬身将女儿更紧地搂住。

              ⑨不知道过了多少时候,他感觉这只巨手的力量渐渐小了,身体也开始慢慢下降,他知道龙卷风风力渐小,开始将吸入的物体抛向地面了。女儿,我的女儿,他心里痛苦如焚。

              ⑩突然,他感觉自己的背撞到了什么东西,这个东西以一种强大的力量勒过他的衣服,勒进他的背--电缆!他心里滚过一阵狂喜,一瞬间,他一手搂紧女儿,另一只手拼尽力气死死抓住那根电缆!

              ⑪他就这样单手悬吊着支持父女两人的重量。

              ⑫天慢慢地变亮了,狂风也小了。渐渐地,他感到手臂发软打颤,被深勒过的后背正在流血。然而不等血滴进土地,就被吹散在风中。最要命的是,女儿睡着了,睡着后的女儿会不自觉地放松抱紧父亲的双手!他不敢再往下想。

              ⑬女儿的手一点点松开他的身体。不能再犹豫了,他看到脚底十多米的地方是一块旱地,他搂紧女儿,紧抓电缆的那只手一松,他就成了一个背朝大地面向天空的自由落体。

              ⑭此刻怀里的女儿正在睡梦中甜甜地呓语着。他笑了。

              ⑮父亲保住了性命,却多处骨折并重度脑震荡;而女儿,毫发无伤,睡醒了还天真地对父亲说:“爸爸,我看到了好多好多可爱的小鸟,真美啊。”

              ⑯有人问他:“你知道不知道,你这次是侥幸从死神手里逃掉的?因为你这样背对地面从高空摔下,极有可能丢掉性命。”他憨憨地说:“我知道,但如果我不这样背对地面,我的女儿就可能丢掉性命。”

              ⑰父亲这句简单朴实的话,七岁的女儿现在还不懂。等她长大了,她会懂得,父亲对她的爱,比父亲背对的大地,还要深沉,还要厚重。(有删改)

              (1) 文章第②段运用了什么描写,从全文看,此处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2) 第⑦段中爸爸用做游戏的方式来安慰女儿,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3)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中的划线句。 (4) 试分析第⑩段中出现“电缆”这一情节的作用。 (5) 文章以“背向大地的爱”为题,有什么含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