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浮冰上的少年与狗    

                                                                                            ◇[丹麦]哈夫•B•卡威

                      ①饿到第三天的晚上,诺尼想到了尼玛克。在这座漂浮着的冰山上,天空像被黑幕笼罩着,除了他们两个以外,再也没有别的有血有肉的生灵了。

                     ②冰块裂开时,诺尼失掉了他的雪橇、食物和皮大衣,甚至失去了他的小刀。冰山上只留下他和他那忠实的雪橇犬——尼玛克。现在,他们两个卧在冰上,睁大 眼睛注视着对方——双方维持着一定的距离。诺尼对尼玛克的爱是真真实实的——就像这又饿又冷的夜晚和他伤腿上的阵痛一样真实。但是,村里的人在食物短缺的 时候,不就毫不犹豫地杀犬充饥吗?

                      ③“尼玛克饿久了也要寻觅食物的。我们当中的一个很快就要被另一个吃掉。”诺尼想。空手他可杀不死尼玛克,这畜生身强体壮,现在又比他有劲,所以,他需要武器。

                      ④诺尼脱去手套,解下了伤腿的绷带。在几个星期以前,他摔伤了腿,用两块小铁片和绷带捆扎固定。他跪在冰上磨着铁片,尽量不去想磨铁片干什么。铁片的边缘磨薄了,天亮时分,小刀磨好了。诺尼从冰块中拔出小刀,用拇指轻轻拭着刀锋。太阳光照在小刀上,折射到他眼里,使他一时看不见东西。

                    ⑤诺尼硬起心肠来。“来,尼玛克。”他轻声叫犬。尼玛克迟疑地看着他。“过来。”诺尼叫道。尼玛克走上前来。诺尼从那畜生盯着自己的眼神里看到了恐 惧,从它的喘气声中和缩头缩脑的样子感觉到了饥饿和痛苦。他的心在流泪,他痛恨自己,又竭力压制这种感情。尼玛克越走越近,它已经意识到了诺尼的意图。诺 尼感到喉咙梗塞,他看到犬的眼里充满了痛苦。好!这下是动手的时候了!

                      ⑥一声痛苦的抽咽使诺尼跪立着的身体一阵震颤。他诅咒小刀,紧闭两眼,摇摇晃晃地把刀子扔得老远。然后,他张开空空的双手,蹒跚着扑向尼玛克,他倒下去了。

                     ⑦犬围着诺尼的身体打转,嗥叫着,这下诺尼感到极度的恐惧。他已经扔掉了小刀,解除了武装。他太虚弱了,再也不能爬过去取刀子。现在只有听任尼玛克的 摆布了,而且尼玛克也非常饥饿。犬围着他转,然后从后面扑了上来。诺尼可以听到这畜生喉咙里的吞嚼声。诺尼闭上眼睛,祈祷犬的攻击快一些结束。然而,他感 觉到犬滚烫的舌头直舐他的脸。

                     ⑧诺尼睁开眼睛。他张开手,抱住尼玛克的头。头靠着头,他轻轻地哭了……

                      ⑨一小时后,一架直升机出现在北边天空。飞机上一个海岸巡逻队的小伙子俯视着下面,他看到了漂移着的冰山,发现冰山上有什么东西在闪光。这是太阳光折射在什么东西上面,而且一闪一闪地在动。他 让飞行员降低飞机,看到冰峰的阴影下,有一个黑而不动的像人一样的黑影。怎么,还有两个黑影?他把飞机降落在一块较平的冰面上,然后上了冰山,黑影是两个——一个小男孩和一条爱斯基摩雪橇犬。小男孩已经昏了过去,但还活着。那条犬无力地哀叫着,已经衰弱得一动也不能动了。

                     ⑩吸引了飞机上巡逻队员注意力的闪光物质是一把粗糙的小刀,刀尖向下插在不远的冰面上,在风中摇曳着。

              (1) 小说的结构可简单的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请仿照示例,完成对本文故事情节的概括。

              示例:开端:诺尼及其狗遇险,被困于浮冰上饿了一天

              发展:

              高潮:

              结局:飞行员发现冰山异样,解救人和犬

              (2) 请你说说,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何作用? (3) 文中频繁地更换对狗的称呼,“畜生”“犬”“尼玛克”,分别体现了主人公诺尼怎样的情感? (4) 阅读第⑧段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请说说诺尼是因什么而“轻轻地哭了”? (5) 认真阅读全文,你认为是什么使得诺尼和尼玛克获救? (6) 请写出《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描写猎狗的一句,并请说说词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2.

              生命的囚笼

              【美】米尔·哈斯恩

              我去佛罗里达旅行,姑姑阿加莎最近搬到米勒丽姆山的社区里,我决定去看望她。

              “我没有在表单上看到您的名字。”门卫对我说。我连忙回答:“噢,我没有告诉姑姑。我姑姑叫阿加莎。”门卫立刻在电脑上找到了姑姑的电话并开始打电话。在他拨打电话的时候,我注意到已经有好几辆汽车在后面等着。

              “电话正忙。”门卫回答我。他看了看越来越多的汽车,显得有些焦急了。他试着再次拨打可还是没有接通,而后面的汽车越来越多。最后,他问我可不可以等会再过来,我同意了。

              我把车开到了不远处,然后用手机拨打姑姑的电话也是占线,我不可能在佛罗里达炎热的太阳下一直打下去。我回头望了一下门卫室,两位门卫正忙着检查那些汽车没有时间顾及我。我再看了下小区周围的栅栏,只有一米多高。不知道在什么力量的驱使下,我瞟了一眼后快速翻过栅栏。社区里分了很多小区,我姑姑住在安瑞勒小区里,但是我根本找不到。一个高尔夫球场在入口处也设置了一个小守卫厅,我听到那个守卫说道:“约尼太太,你必须有ID卡才能进去。这是我们的规定,是为了大家的安全啊。如果要是有恐怖分子进来那怎么办?”老人解释道:“我只是今天忘带了。”“我可以载你回去取ID卡,不过你要记得,不管你去哪一个公共场所你都需要ID卡。”

              他帮助老人坐上了汽车并开动了。突然,从车顶上滑下来一个小黑色的对讲机。对讲机是守卫在扶老人的时候放上去的,我立刻跑过去捡了起来。突然,我的身后传来喊声:“嘿!你!去哪里?”我回头一看,两个门卫正挥着手向我这边跑来,他们看起来很愤怒。

              我抬腿就跑,躲进了两栋楼之间的墙角处并伸出头来探探情况。一个门卫拿起对讲机讲话,我从手中的对讲机中听道,“有人闯入了社区!最后在佛罗特街看到!”

              片刻间至少十几辆车赶到了那里,门卫解释了一下情况后他们便开始搜寻我。

              我有了一个主意。我拿起对讲机说:“闯入者在安瑞勒。”顿时,所有的车涌向了同一个地方,我马上知道了安瑞勒的位置。“噢,不,闯入者出现在游泳池旁边!”我再一次喊道。等他们离开后,我去了安瑞勒。

              姑姑见到我后非常惊喜,她连忙给我准备了冰茶和曲奇饼。在我和姑姑聊天时,一只小鸟飞到了阳台上。当我想上前看看的时候,姑姑叫住了我:“米尔!别过去!可能有危险!”我诧异极了。姑姑解释道:“这只鸟我从来没见过,可能带有病毒。”随后她又接着说:“我的电话坏了,你的手机借我用下,我给守卫报告一下。”我慌了,连忙冲上前去赶跑了小鸟。

              几个小时后,我再一次导演了一群安全守卫在社区追逐闯入者的游戏。看到金黄色的阳光照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之上,我却觉得这像是一个生命的囚笼,让人喘不过气来。

              这让我想起我在郊区的别墅,突然我觉得它珍贵起来。那里有鸟语花香,有山有水,但没有守卫。因为,在那片纯净的大自然里,根本不需要守卫。我是如此地渴望,人们心中善良的灯塔再高再亮一点,让我们都能够忘我地欣赏这个世界的鸟语花香,还每一个灵魂无需防守的安宁自由和谐的美丽世界。

                                                       

              (1) 文中哪些事情让“我”产生“生命的囚笼”的感觉?请简要概括另外三件事情。

                           ;⑵             

                           ;⑷姑姑怀疑小鸟带有病毒,想报告守卫。

              (2)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片刻间至少十几辆车赶到了那里,门卫解释了一下情况后他们便开始搜寻我。 (“片刻间”能否删除?并陈述理由。)

              (2)顿时,所有的车涌向了同一个地方,我马上知道了安瑞勒的位置。(“涌”能否换成“驶”?并陈述理由。)

              (3) 有读者说,写姑姑怀疑小鸟有病毒这一情节显得有些多余,你赞同这一说法吗?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4) 文中“我”产生了“生命的囚笼”的感觉,同时又有一种强烈的渴望。结合全文主旨和下面阅读材料,阐述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阅读材料】米兰·昆德拉说:“倘若没有了自由,人的生命绝不可能在囚笼里开出绚烂的奇葩。”“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

            • 3.

              对 饮      非鱼

              突然就想起那年冬天的故事。

              眼前出现了一幅晶莹剔透的画面:麦草搭的饭棚上,垂下一排长长的冰挂,掰下来一根,锥子一样,在手心里扎一下,凉凉的,痒痒的,咬在嘴里,嘎嘣嘎嘣,还有一股烟熏火燎的麦草味。

              大哥就是在这时候被父亲撵回家的。大哥从院门外跑进来,黑色的棉袄敞开着,露出精瘦凹陷的胸脯,棉裤弄湿了,沥沥拉拉甩着水珠,他跑起来的样子像被敲了腿的狗,两条腿一撇一撇的。我大笑着喊娘:“你的亲狗娃又闯祸了。”父亲拎着一根棍子,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三天不打,你皮又痒了不是?”大哥已经撇着腿钻进了他的西屋,并牢牢地堵上了门。父亲把那扇四处走风的破窗敲得咣咣响,对着里面喊:“有本事你死里面!”娘站在檐下,看到父亲的棍子没打到大哥,她就呵呵地笑:“又咋了?你们爷俩就是反贴的门神。”

              父亲没打到大哥,一肚子火气冲着娘:“惯吧,你就惯吧,早晚把他惯坏了!大冬天跳水库,棉裤湿半截,看不冻死他!”娘一听棉裤湿了,不笑了,立马换了哭腔:“老天爷呀,我的亲狗娃啊,棉裤湿了,看你光屁股上学,这败家的娃啊!”于是,那天下午,大哥一直躲在西屋一声不吭,父亲在门外怒吼,母亲配合着吟唱。我一直玩着冰挂,弄湿了棉袄袖子和前襟,被母亲捎带着戳了几指头。

              这样的场景,像演电影一样,过几天就要演一次,只不过,大哥幸运的时候并不多。他经常会吃上父亲几拳头,或者挨上几鞭子、几棍子。父亲手边有啥,抄起来就向大哥抡过去。我有时候真怕他把大哥打死了,因为大哥在外面挂了彩,回来还要再受二次伤。

              大哥在父亲的棍棒下,并没有成长为他希望的乖娃,而是长得和他越来越像。从脸上浓密的胡须,到宽厚的手掌,甚至说话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大哥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像父亲一样容易发怒,敢跟父亲叫板了。但父亲动手的时候却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争吵。两个声若洪钟的男人,在屋里对吼起来,我们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

              我的记忆力就是这么好,总会想起这些故事。

              阳光从落地窗户上照进来,新打扫过的屋子散发着清新的味道。再有一天,就是除夕了。我给父亲送过年要穿的新衣服,大大小小十几口人提前聚在大哥家,有一种喧嚣的幸福。

              我问父亲:“你怎么从小只打大哥,不打二哥三哥?”父亲背对着阳光,我看不清他确切的表情。他好像没听见我的话,一声不吭。我想问大哥,他说:“好了,爹该洗澡了。”大哥把父亲从沙发上搀起来,我看着两个背影一模一样的男人,慢慢地走向浴室。

              这个场景,如同饭棚麦草上一排排的冰挂,在阳光的照射下,光芒四射,让我想哭。从什么时候起,这两个暴躁易怒的父子变得如此沉默寡言,我竟没有发现。也许是从娘去世后,也许是从大哥成家后,也许更早。

              我站在浴室门口,看着玻璃花纹上映出的橘黄的灯光,还有蒸腾缭绕的水雾,我特别想知道,六十岁的大哥给八十三岁的父亲洗澡,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大哥刚做完心脏手术三个月,父亲也同样在心脏的位置,放置过起搏器。

              水声停了。大哥说:“搓搓背吧,省得背痒。”父亲没有回答,浴室里安静下来。一会儿,我听见搓澡巾擦过皮肤的声音,很慢,沙沙沙的,像叶子落在地上,或者像细小的雨落在脸上。大哥问:“重不重?”父亲说:“还行。”

              浴室里重新安静下来。父亲咳嗽了一声,似乎想说什么,迟疑了一下,又咳嗽了几声。大哥说:“是不是太热了,不舒服?”父亲说:“你,伤口,还疼不疼?”大哥说:“不疼了。”父亲说:“有病了,就注意点儿。”听着他们的对话,我眼前出现的却是他们挥舞着手臂,瞪大眼睛,大吼着,谁也不听谁的吵架的情景。门开了,两个一模一样的男人又搀扶着出来。

              父亲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脸色红润。他眯着眼睛,说:“四妞,今年拿的啥酒?”我说:“三十年西凤。”他说:“晚上打开,我和你大哥少喝点儿。”

              那个晚上,餐桌上出现了多年前熟悉的一幕。

              父亲和大哥,他们几乎不说一句话,两个人默默地倒一点儿酒,轻轻一碰,玻璃杯发出清脆的声音,然后一饮而尽。我们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10期,有删改)

              (1) 本文生动地描绘了有关父亲和大哥的四个场景。请把下面的场景补充完整。

              场景一:      1                 场景二:大哥和父亲叫板

              场景三:大哥给父亲洗澡     场景四:          2     

              (2) 第7段和第19段都有一句“我们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请简要分析这句话在这两段中的意思有何异同。

                                                                                   

                                                                                           

              (3) 本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生动活泼、自然通俗,请你在3、4两段中任选一句简要赏析。

                                                                                  

                                                                                            

              (4) 有人说本文的题目可以改为《父与子》,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
            • 4.

              目  送

              文/龙应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题记

              ⑴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⑵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⑶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⑷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⑸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⑹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⑺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⑻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⑼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⑽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⑾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⑿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⒀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⒁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⒂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 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忽(   )   人(   )

              (2) 线索是指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本文的线索是      。 (3) 作者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4)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这是本文的题记,请你结合文章第⑼段和第⒂段的内容说说作者意在告诉我们什么。 (5)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这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你认为这个句子应该还原到第( )段和第                       (    )段之间。 (6) 文中的母亲用饱含深情的目光目送亲人的离去,看着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顿生伤感和惆怅。你在生活中也有这种目送他人离开的经历吗?试着把这个场景描写出来。 (7) 透过作者极富真情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哲理,让人学会珍惜亲情、珍惜生命,不要等到亲人离去才追悔莫及。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有一句名言告诉我们久别渴望重逢的温馨和愉悦,请写出来。
            • 5.

              ①2007年的时候,我自合肥一所大专院校毕业,自感前途渺茫,无处可寻落脚之处,只得暂在合肥租住了一处房子,打算找份像样的职业“衣锦还乡”。 我的求职路漫漫,投出去的简历总厚度差不多要超过了我的身高,都如泥牛入海。

              ②正在我愁苦之际,好在有房东老太安慰我,每天很晚都给我留着门,有几次因为喝酒回来晚了,她还会特意打电话问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总之,房东老太带给我的温馨如春阳扑面,让我在窘迫的日子里心里仍装着信念的小火炉不熄。

              ③然而,哪里架得住长时间的求职无果呀,生活的困乏压的我喘不过起来,眼看着生活费都成问题了,我已经连续欠了房东老太近半年的房租,而原先说好是每月一结的。

              ④此时,我最怕过的日子是30日或31日,每每月末,我都感到自己脸上比火烧还难受,堂堂七尺男儿,却挣不来房租钱,谈何成家立业。

              ⑤中秋节快到的时候,我终于在一家印刷厂找到了外包装策划的工作,老板是个精明的外地人,给我开价月工资4000,我当即被不菲的薪酬击倒。哪知道,干了一个月,老板才告诉我,薪酬是一个季度结一次。我苦熬慢等,终于到了一个季度,却传来了这家印刷厂倒闭,老板携款潜逃的消息。

              ⑥那一夜,我失魂落魄地回到了住处,身心俱疲的我如一滩烂泥,再也没有脸去房东老太那里取热水,只得和衣倒头而睡,第二天十一点还没起床。直到房东老太急促的敲门声把我喊醒,她的手里拎着一只还在冒着热气的暖水瓶。

              ⑦看到我无精打采的样子,她就开导我说,孩子,我知道你一定遇到了什么难处,你距家千里,有心事不妨对我说说,我可以充当你的父母,替你排解忧愁。我眼泪簌簌地流下来,打在了被单上。房东老太恐我磨不开面子,只得给我讲了一个她曾经下放在河南农村时候的故事:“当初我下放在河南偏远农村那会儿,一个姑娘家,嫁不得人,回不得家,晒得黑瘦黑瘦,眼看着没有活路。有一天,我实在想不开,就找了条绳子,打算结束自己的性命,幸好被一位农村老大妈发现。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她指着窗外的一株向日葵对我说:‘你看孩子,向日葵很少只有一个头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它们就是为了多分出几个头,多长出几双眼睛来,好好看看自己脚下的土地和阳光普照的生活。向日葵都活得这么带劲,何况是我们人呢。’那天,我不再哭了,农村老大妈的话仿佛给我阴霾的生活劈开了一条明丽的路,我坚持朝前走。后来,我也返回了老家,嫁了人,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⑧房东老太说,年轻人,当初河南老大妈送我的那棵向日葵我已经养了56年,今天,我打算分一些种子交给你来养。我相信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你只要想想那棵对生活如此充满新鲜感的向日葵,就一定有办法走出一条崭新的路来。

              ⑨那年的下半年,我通过应聘成功在一家电视台找到了稳定的工作,三年后,我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新房子装修好的那天,我在客厅里让人给我画了一整面墙的向日葵,然后拍下照片,邮寄给了合肥那位房东老太。房东老太很快给我回信了,信只有8个字:养心如葵,心堤不溃。

              (1) 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 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小火炉”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3) 你认为文中的房东老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 这篇小说不同版本的标题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向日葵分出许多头”,一个是“向日葵的傲然”,你认为哪一个题目更好?为什么?
            • 6.

              桃叶青青

              覃旭

                 ①黄老师发令以后便离开了,全班同学涌出校门,冲向桃花村。

                 ②桃花村离学校约2.5公里,有乡级公路相通,村头有一大片桃林。春萌是个身材瘦弱的女孩子,同学们个个都比她跑得快,一下子就把她甩在最后。春萌拼命跑,还是被大家越甩越远。公路弯弯曲曲,路边长满高树。没过多久,春萌连同学的背影都看不到了。她感觉再跑就要断气了,于是停下来慢慢走了一段路。

                 ③出了一身汗,又没有水喝,她口渴得很。她没有运动鞋,脚上的塑料凉鞋断了扣,不能穿着跑,她就把鞋子藏在草丛里,做好记号,然后赤着脚继续慢慢跑。

                 ④很快,有同学返回了,一路嬉戏打闹,手拿着青青的桃叶。春萌觉得难堪,故意不看他们,低头吃力地往前跑。

                 ⑤一个个同学迎面擦肩而过,春萌渐渐适应了。她抬起头,调整呼吸和步伐,按最能忍的节奏跑。终于,春萌离桃林越来越近了。她惊讶地看到,黄老师竟然站在那里。她感到很惭愧,使出吃奶的力气跌跌撞撞地冲刺。她冲到黄老师跟前,刚想对黄老师说抱歉,不料黄老师却庄重地向她鞠了一躬,激动地说:谢谢!然后跨上单车,从一条弯曲的小路离开了。

                 ⑥春萌愕然,但她没有多想,摘了一片最青的桃叶,从原路往回跑,途中没有忘记拿自己的凉鞋。

                 ⑦不久,有个好消息传来:学校获得一个保送名额,可以保送一名品学兼优的毕业生上师范学校。这个学校的学生都是农民子弟,上了师范学校,就等于跳出“农门”,有了铁饭碗。这是每个学生梦寐以求的大好事啊!

                 ⑧学校让黄老师推荐几个人选,她只推荐了春萌。

                 ⑨大家都觉得很意外。论成绩,春萌虽然不差,但并不是最拔尖的;论德育,没听说她做过什么好人好事。凭什么只推荐她?成绩一直排在前三名的同学最不服气,回家告诉了父母。

                 ⑩他们的家长直接找到校长,校长把家长们带到了黄老师面前。面对愤愤不平的家长,黄老师平静地说:“我要开一个班会,不到10分钟,请你们列席。”

                 ⑪在班会上,黄老师问全班学生:“上次长跑,跑到桃花村的同学请举手。”所有的学生都举起了手。黄老师的目光从学生的脸上一一扫过,接着又严肃地说:“请大家听清楚了,我说的是上次跑到桃花村的同学请举手!”

                 ⑫有一半多的学生听出老师声音里的异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陆续迟疑地把手放下。有一小半的学生仍举着手。黄老师又说:“最后重复一遍,我说的是——坚持跑到终点桃花村的同学,请举手。”这一回,除了春萌那纤细的手,所有的手都放下了。

                 ⑬黄老师有些激动地说:“这就是我只推荐春萌的原因。同学们,谁还有意见?”

                 ⑭现场鸦雀无声,学生家长还想说话,被自己的孩子红着脸阻止了。

                 ⑮原来,在学校到桃花村的中途,有一片密密的松树林,松树林后面有几棵桃树。同学们的桃叶都是从那里摘的。黄老师是骑单车抄小道去桃林等待他们的。春萌想起来了,那天是有返回的同学给她递桃叶来着,还好她没有接受。

                 ⑯最后,春萌还有一事不解,私下里问黄老师:“黄老师,那天你为什么要鞠躬谢我?”黄老师说:“因为你没让我白等。”

              (《微型小说选刊》2016年第2期,有改动)

              (1) 选文主要写了哪两个情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文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联系上下文,分析选文第⑥段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愕然”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从叙述方式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⑮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选文中的春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说说她给了你怎样的启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①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②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③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④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荫。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⑤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⑥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⑦父亲就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1)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选段主要写了父亲都做了哪些准备?

                                                                                              

                                                                                             

              (2) “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 父亲的准备过程是艰苦的。它的根源是什么?

                                                                                              

                                                                                             

              (4) “台阶”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 8. 阅读《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回答下列问题。
                  ①那只是一条非常普通的围巾,可对于贫困的玛娅和她的妈妈来说,它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即。那天,玛娅望着母亲的手轻轻掠过那条围巾时,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告诉她,妈妈需要那条围巾。
                  ②货主是个满脸慈祥的老人。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和胡须,也在他脸颊上刻满了年轮的印迹。如果他穿红色衣服,再戴顶红色的圣诞帽一定像极了传说里的圣诞老人。玛娅心想,跟这样的老人一定很好打交道。
                  ③每次走进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货主老人留意到了她,和蔼地问:“小姑娘,你想买下它吗?我可以便宜一点卖给你。”玛娅摇摇头窘迫地跑开了,因为她口袋里连一个硬币也没有啊!
                  ④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暴风凛冽,雪花漫天。可玛娅的妈妈仍要天天出去到地里干农活。望着妈妈肩上披着的雪花,玛娅心疼极了。要是妈妈的脖子上有条围巾,也许就不会那么冷了。
                  ⑤玛娅手里紧紧地攥着妈妈送给她的那串珍珠项链,在雪地里跑了很远很远的山路。听妈妈说,那串项链是妈妈的妈妈的妈妈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宝贝,能值不少钱。但玛娅只想用它换回一条围巾给妈妈。风雪中,她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多少次跑掉了鞋子。
                  ⑥玛娅颤抖着双手把那串珍珠项链放到货主老人手里,说:“我想要那条围巾,因为我妈妈实在是太需要它了。我把项链押在您这儿,等我有钱了,再把它赎回去行吗?”
                  ⑦“要是让你妈妈知道了你把这么贵重的项链押给我了,她会伤心的。你知道吗?”货主老人说。
                  ⑧玛娅急了:“那您赊给我一条围巾吧,求求您了,我有钱了一定会把钱送来的。”说完,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⑨货主老人轻轻地抚摩着她的脑袋,和蔼地微笑着说:“爷爷知道你是个很有爱心的好
              姑娘。可是,这围巾我还是不能赊给你。不过我答应你,这条围巾会一直为你留着,等你凑够钱了来买走它。”
                  ⑩玛娅走出小铺,风暴般的忧伤充斥着她的心,眼泪一下子也就流了出来。她开始有一点恨那个货主老人。他真的是太小气了。
                  ⑪整个漫长的寒假,玛娅都非常忙碌。忙着在垃圾堆里找那些废塑料和旧报纸,忙着在山坡上采一些可以做药材的野草。这一切,都是瞒着妈妈干的。她努力地为得到那条围巾付出着辛勤的汗水的同时,冬天很快就过完了,可她攒的钱还是不能把它买回来。
                  ⑫第二年春天,上初一的玛娅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那条让她魂牵梦萦的美丽的围巾,还有一封信。信是货主老人的孙女写来的,她在信里说:“寄这条围巾和写这封信给你是我爷爷临终前的遗愿、爷爷说他不是不想赊给你一条围巾。他只是想让你明白,要想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爷爷说希望你能原谅他的无情。”
                  ⑬看完信,玛娅潸然泪下。她终于明白,其实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
              (1)根据提示,将玛娅对货主老人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方框内。
                          
              (2)第④段中画线句子“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寒风凛冽,雪花漫天”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含义。
              ①每次到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②说完,她可怜地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4)这篇文章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玛娅,一个是货主老人,你最喜欢谁?请说理由。
              (5)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题“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的含义。
            • 9.

              阅读《芦花荡》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圈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是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小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 请给这部分文字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 (3) 文中加横线的句子“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用 _______ __ _修辞手法,既形象地提示______________,又让人觉得特别解恨。 (4) “张皇失措”的本来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这里写老头子张皇失措是要突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有人说,老头子孤身打鬼子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冒险行为。读了这些文段,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答:                                                    

            • 10.

              ①“她挂花了!”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她挂了花!”

                 ②“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历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③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④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

                 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

                 “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⑤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为什么呀?”

               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

               ⑥“我没脸见人。”

               小女孩子有些发急。在路上也遇见过这样的带路人,带到半路上就不愿带了,叫人为难。她像央告那老头子:

               “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

               ⑦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⑧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1)   选文主要运用的刻画人物手段有什么?(  )
              A.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B.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C.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D.语言描写  细节描写
              (2) “她挂花了”,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挂花”是什么意思。 (3) 第②段,老头子的身体为什么会往上“蹿一蹿”? (4) 第⑤段中“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这一句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5) 老头子说“我没脸见人”,反映了老头子怎样的心理与性格特点? (6) 文中的老头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