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诸葛亮,字________



              (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以修身。静:________

              (2)淫慢则不能精励:________

              (3)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躁:________

              (4)年与时 驰:________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庄子认为鱼“出游从容”,其实是庄子自己心境的反映。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的辩论中,从逻辑上看,庄子是胜利者。
              C.庄子为人做事正如君子,坦坦荡荡,令人钦佩。朋友,就应肝胆相照,坦诚相待。
              D.文章记述了庄子和惠子在濠梁游玩时关于鱼是否快乐的辩论,表达了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 3.

              疑人窃履

                                                                         [明]王守仁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

              注①踵:到,走到。②缪:通“谬”,错误,荒谬。

              (1) 给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友人来( )

              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

              (2)逾年而事( )

              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

              C.突然                D.欺凌,损害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3) 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
            • 4.

              卖蒜叟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日:“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1) 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加下划线的词的意思。

              (1)旁而揶揄之(            )

              (2)不肯告人姓氏(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选文塑造了两个人物:杨二相公和卖蒜叟,这两个人物各自有怎样的特点?



              (4) 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你读了以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 5.

              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1)《陋室铭》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朝代)著名诗人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____韵。有               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处处紧扣____________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__________。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爱莲说》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是_____时著名的_________家,“元公”是他的________________。

              (7)《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____________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________为莲的总陪衬,以_______和________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山不在高,有仙则。水不在深,有龙则。斯是陋室,惟吾德。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名:_________   灵:___________

              德馨:__________    鸿儒:____________


              (2) 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 请你试着对对联。


              (1)上联:吉羊辞旧岁         (2)上联:银羊摇尾去

               下联: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

            • 7.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 阅读全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3) 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 8.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选自《韩诗外传》)

              (1)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又天子( )

              (2)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 )

              (3)守之以者,荣( )

              (4)守之以卑者,(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2)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3) 选文中,周公以“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来形容自己的勤奋辅君,以此来教育儿子要以谦恭态度来治国安邦。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陈康肃公……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 解释下面句中的加横线词。

              ⑴公亦以此自  矜:______  

              ⑵康肃笑而之  遣___________

              ⑶夫没者岂然哉  苟_______ 

              ⑷见舟而之    畏___________



              (2) 翻译下面句子。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 10.

              下列是对《唐雎不辱使命》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的第一段交待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为下面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B.秦王最后还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他害怕了,从正面表现了唐雎的不畏强暴。
              C.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一段是斗争的高潮。 
              D. 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绘声绘形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