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小麦种子中含有α、β两种淀粉酶,已知β淀粉酶不耐热(70℃时即失活),α 淀粉酶耐热,两种酶在NaOH溶液中均失活.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测定萌发小麦种子中淀粉酶的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

              操作项目

              A

              B

              A1

              A2

              B1

              B2

              1

              淀粉酶溶液/ml

              1

              1

              0

              0

              2

              水溶加热

              置于70水浴15min,冷却

              3

              淀粉酶溶液/ml

              0

              0

              1

              1

              4

              NaOH溶液/ml

              4

              0

              4

              0

              5

              1%淀粉溶液/ml

              2

              2

              2

              2

              6

              保温

              40恒温水浴中准确保温5min

              7

              检测

              检测产物

              (1)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生成____________(填二糖),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表格可知:A组测定的是____________(填“α”或“β”)淀粉酶的活性,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步骤4中在A1和B1组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在第7步中的化学试剂可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中国某地有一种独流老醋历史悠久,独具风味,其生产工艺流程如图:

              (1)在糖化阶段添加酶制剂需要控制反应温度,这是因为酶__________________。

              (2)在酒精发酵阶段,需要添加的菌种是____________。在操作过程中,发酵罐先通气,后密封。通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这样可以使密封时产生大量的酒精。

              (3)在醋酸发酵阶段,独流老醋采用独特的分层固体发酵法,发酵30天。工艺如下。

              ①发酵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醋酸菌密度变化趋势如图。据图分析,与颠倒前相比,8层醋酸杆菌在颠倒后密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影响醋酸杆菌密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②乳酸含量高是独流老醋风味独特的重要原因。在发酵过程中,颠倒后发酵缸中________________层的醋醅有利于乳酸菌的繁殖,积累乳酸。

              ③成熟醋醅中乳酸菌的种类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发酵后期营养物质的消耗等环境因素的改变加剧了不同种类乳酸菌的________________,淘汰了部分乳酸菌种类。

            • 3. 根据下列有关酶特性实验的操作,回答问题:
              a.取两支试管各注入2 ml 3%的H2O2溶液,分别编号1、2号。
              b.向1号试管内滴入2滴FeCl3溶液,向2号试管内滴入等量的肝脏研磨液。

              c.堵住试管口,轻轻振荡两试管,观察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记录结果。

              (1)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组是______号试管。

              (2)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项指标检测因变量。

              (3)该实验中温度属于_______(填“自变量”、“因变量”或“无关变量”);肝脏研磨液和FeCl3溶液都能催化H2O2的分解,其原因是它们都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能否用H2O2做底物 _________(答能或不能)

              (5)温度和PH会影响酶的活性,反应速率除了受酶活性的影响外,还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 4.

              下面的表格分别是某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和探究某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

              实验步骤

              分组

              甲组

              乙组

              丙组

              ①加入新鲜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②控制温度,分别恒温

              0℃

              60℃

              90℃

              ③加入在相应温度下预保温的可溶性淀粉溶液

              5mL

              5mL

              5mL

              ④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     ?


              实验二、探究某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

              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pH

              5

              6

              7

              8

              9

              H2O2溶液完全分解所需时间(秒)

              300

              180

              90

              192

              284

              (1)在实验一中,pH属于          变量,应保证甲、乙、丙三组的pH            

              (2)实验一的第④步最好选用          (试剂)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            

              (3)如将实验一的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你认为是否科学?       ,理由是          

              (4)分析实验二的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            ;在该预实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可在pH为       之间设置梯度进行研究。

            • 5.

              下面是某同学所做的有关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验证性实验。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新鲜的马铃薯泥、蒸馏水、酒精灯、温度计等。

              二、实验步骤


              步骤

              试管编号

              a

              b

              c

              d

              e

              加入试剂

              3H2O22ml

              3H2O22ml

              3H2O22ml

              3H2O22ml

              2ml H2O

              设置反应

              常温

              常温

              常温

              0

              常温

              条件

              蒸馏水

               

              FeCl3溶液

               

              肝脏研磨液

               

              煮熟的肝脏

              研磨液

              肝脏研磨液

               

              剂量

              2

              2

              2

              2

              2

              观察气泡

              产生

               

               

               

               

               


              请根据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实验中,产生气泡最多的试管是_____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仅将上述实验条件由常温改为90℃水浴,重复实验,气泡产生最多的试管是__号。

              (3)假如b、c两试管的实验现象均不明显,从所给的实验材料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该同学设计e组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4)假若a—d号的实验都是为了验证酶的某项特性而设置的对照,那么,实验组设置得不科学的是_____号,主要违背了______________原则,应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

              (5)假若要证明马铃薯中也含有过氧化氢酶,你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

            • 6.

              过氧化氢酶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过氧化氢是细胞中的有害物质。过氧化氢酶可使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一位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判断动植物细胞中是否含有等量的过氧化氢酶。他利用鸡肝和马铃薯组织作为实验材料,步骤如下:

              ①在两支洁净的试管上贴上标签1和2;

              ②在每支试管中各加入体积分数为1%的过氧化氢溶液10 mL;

              ③放一点鸡肝研磨液在试管1中;

              ④放一点马铃薯研浆在试管2中;

              ⑤在25 s内收集每支试管中释放的氧气;

              ⑥每5 s测量并记录下每支试管释放的氧气体积;测量结果如下图。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化氢酶的化学本质是                           。 

              (2)下列哪个因素在实验中没有控制?                       。 

              A.氧气释放时间B.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C.所使用试管的体积D.使用的鸡肝研磨液的量和马铃薯研浆的量

              (3)该实验能否得出鸡肝中的过氧化氢酶比马铃薯中的含量高?

                                                                                                         。 

              (4)该同学又做了一个实验,他将鸡肝煮熟后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他发现几乎没有氧气释放。请解释原因。            。 

            • 7.

              (1)酶的化学本质不一定相同,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甲酶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________。



              (2)为探究NaCl和CuSO4对乙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有关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表所示(假设SO对乙酶无影响)。分析回答:

               

              试管编号

              实验步骤

              A

              B

              C

              D

              1%NaCl溶液(mL)

              1

               

               

               

              1%CuSO4溶液(mL)

               

              1

               

               

              1%Na2SO4溶液(mL)

               

               

              1

               

              蒸馏水(mL)

               

               

               

              1

              pH 6.8缓冲液(mL)

              1

              1

              1

              1

              1%淀粉溶液(mL)

              1

              1

              1

              1

              乙酶溶液(mL)

              1

              1

              1

              1

              各试管放入适宜温度恒温水浴保温一段时间后取出试管,加入1%碘溶液0.1 mL

              观察结果

              棕黄色(碘液颜色)

              深蓝色

              浅蓝色

              浅蓝色

               


              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设置D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水浴加热后,A试管中的颜色相对较________;但在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研究人员从一种野生植物的贮藏根中提取出一种化学物质,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能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有人认为是一种能催化蔗糖分解的酶。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鉴定此物质的化学本质是否是蛋白质的两种方法:第一种鉴定方法:___________;   第二种鉴定方法: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此物质是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还是催化蔗糖分解的酶,研究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请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水浴加热后,如果___________,说明该物质是能催化蔗糖分解的酶;如果___________,则说明该物质是能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 9. 某小组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时,提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受pH影响”的问题,并设计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向甲、乙两试管内各加入2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甲试管内加入1mL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向乙试管内加入1mL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向甲、乙两试管内各加入2滴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
              ④观察试管中发生的变化.
              请依据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 ,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是本实验的______ ,可观测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操作步骤中存在明显的缺陷,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制备好的猪肝研磨液分别进行高温和冷藏处理,经高温处理后,实验效果不明显,冷藏处理不影响实验效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以下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1)请处理下列实验名称与材料、试剂、用具的对应关系,每项只准选择一次

              与实验名称①②③④⑤依次对应材料、试剂或用具的是______(填字母)

              (2)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做了三组实验: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

              若在t2时,C组加入三倍的反应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产物浓度不会明显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如果想进一步具体测出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应该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