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温度(25℃和0.5℃)条件下密闭容器内蓝莓果实的CO2生成速率的变化,结果见图1和图2.

              (1)由图可知,与25℃相比,0.5℃条件下果实的CO2生成速率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随着果实储存时间的增加,密闭容器内的_________________浓度越来越高,抑制了果实的细胞呼吸。该实验还可以通过检测_____________浓度的变化来计算呼吸速率。

              (2)某同学拟验证上述实验结果,设计如下方案:

              ①称取两等份同一品种的蓝莓果实,分别装入甲、乙两个容积相同的瓶内,然后密封。

              ②将甲、乙瓶分别置于25℃和0.5℃条件下储存,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瓶中的CO2浓度。

              ③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CO2生成速率。

              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请给出两条建议,以完善上述实验方案(不考虑温度因素)。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在甲、乙两玻璃管内盛有稀葡萄糖液20mL。在甲管内加入一定数目的某种单细胞真核生物,在乙管内加人数目相同的另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再向两玻璃管液体内充入空气后,迅速将玻璃管密封,放置在光照明亮处。实验员每隔一定时间从两玻璃管内分别取出少量溶液,测定溶液中的O2和CO2的浓度。3h后,甲管CO2的浓度下降、O2的浓度上升;乙管O2的浓度下降、CO2的浓度上升。然后撤去光照,再重复上述测定工作,又历经3h。问:

                (1)甲管内液体最可能呈何种颜色?并写出判断的根据。

                (2)撤去光照后3h内,甲、乙两管液体中O2和CO2的浓度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解释变化原因。

            • 3. 图1是某种植物的CO2同化方式,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图2表示不同地区A、B、C三类植物在晴朗夏季的光合作用日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图1图2


              (1) 图1代表的植物对应图2中的____(填字母)类植物,图1所示细胞在夜间能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图1中苹果酸脱羧后产生的可供线粒体呼吸的物质a是____。该植物夜间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糖类等有机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 有人判断图1所代表的植物可能是仙人掌科植物,其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上午10:00时,突然降低环境中CO2浓度后的一小段时间内,植物A和植物B细胞中C3含量变化的差异是____________。 

              (4) 图2中m点为曲线B与X轴交点,影响m点向左移动的因素有____(多选)。 

              A. 植物缺镁      B. 调整温度使之更适宜

              C. 天气转阴      D. CO2浓度适当下降

              E. CO2浓度适当提高

              (5) 实验室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C生理代谢的影响时,测得相关代谢数据如下表: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

              光照强度为7.5 klx时O2释放量

              1.2 μmol·m-2·s-1

              7.2 μmol·m-2·s-1


              当光照强度为7.5 klx时,植物C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是______。 

            • 4.

              某种番茄的黄化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降低。净光合作用速率(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呼吸速率及相关指标如表所示。

              材料

              叶绿

              素a/b

              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净光合作用速率(μmolCO2·

              m-2·s-1)

              细胞间CO2浓度(μmolCO2·m-2·s-1)

              呼吸速率

              (μmolCO2·

              m-2·s-1)

              突变体

              9.30

              0.32

              5.66

              239.07

              3.60

              野生型

              6.94

              0.28

              8.13

              210.86

              4.07

              (1)叶绿体中色素分布在________上,可用________(试剂)提取;如图为野生型叶片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离结果,其中________(填标号)色素带含有镁元素。

              (2)番茄细胞中可以产生CO2的具体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中有氧呼吸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番茄的黄化突变可能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叶绿素a向叶绿素b转化的过程。

              (4)突变体叶片中叶绿体对CO2的消耗速率比野生型降低了________(μmol·m-2·s-1)。研究人员认为气孔因素不是导致突变体光合速率降低的限制因素,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 5.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为下图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概念图,请据图回答: 

              ①图中的c3是________.

              ②图中高等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密切相关的细胞结构有___ ____(用图中字母作答).
              ③同一个体不同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含量不同,根本原因是 ________
              ④若神经细胞内的g被破坏,会导致突触小泡的数量______.

              (2)为了研究某分泌蛋白的合成,向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放射性依次出现在核糖体→________(名称)→高尔基体→细胞膜及分泌物中.若3H标记的氨基酸缩合产生了3H2O,那么水中的H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________(填写基团).

              (3)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________结合,引起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的功能.

            • 6.

              下图是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和④代表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B代表一种反应过程,C代表细胞溶胶,D代表线粒体,则ATP合成发生在A过程,还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填“B和C”“C和D”或“B和D”)。

              (3)C中的丙酮酸可以转化成酒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在植物体内,CO2转变为有机物的途径为___ __循环,其产物可运至叶绿体外转变成___ ___,并运到植物体其他部位供细胞利用。

            • 7. 如图是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            、            。


              (2)依次写出图中④、⑤、⑥所代表的能量多少(少量或大量):                     


              (3)如果氧气供应不足,酵母菌细胞内葡萄糖的分解产物是                    。  该反应可以写成                                      。 


              (4)粮食储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            

            • 8. 研究发现,细胞中分解糖原的糖原磷酸化酶有两种结构形式:活化型酶a和失活型酶b,二者能够相互转化(如图1),酶a能够催化糖原分解,酶b不能催化糖原分解.科学家用肝组织匀浆和肝组织匀浆离心后的上清液、沉淀物(细胞质基质在上清液中,细胞膜及各种细胞器在沉淀物中)进行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

              (1)选择肝脏作为实验材料主要是由于肝细胞中富含 ______ .
              (2)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催化效率更高的原因是 ______ .
              (3)实验一表明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能够增加肝匀浆中 ______ 的相对含量,实验二进一步表明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升血糖的作用很可能是通过 ______ 实现的.
              (4)据实验三和实验四可推测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受体最可能存在于 ______ (填“上清液”或者“沉淀物”)中的某种结构上,这种结构最可能是 ______ (填“细胞膜”、“细胞质”或“细胞核”).
              (5)在实验一、二、四中均检测到一种小分子活性物质c,若要证明物质c能够激活上清液中的酶K,则实验组应选择的材料及处理方法为 ______ (多选题).
              a.上清液    b.沉淀物        c.肝匀浆    d.加入物质c      e.检测酶a含量  f.检测酶b含量.
            • 9.

              盐胁迫是自然界中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现今,世界上约20%的耕地和50%的灌溉地正在受盐分的影响,低浓度的盐胁迫能刺激植物产生应激反应,通过提高一些生理生化的代谢过程抵抗盐胁迫。多胺包括亚精胺(Spd)、精胺(Spm)和腐胺(Put),是一类含有两个或更多氨基的化合物,从而能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某课题研究了外源亚精胺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黄瓜的缓解效应。将生长状况一致的黄瓜幼苗随机分为10组,1~5组分别用质量分数为0、20 mmol/L、60mmol/L、100mmol/L、140mmol/L的NaCl处理,另外5组在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的基础上再喷施等量的0.1 mmol/L Spd,五天后用氧电极法测定植物组织的光合与呼吸速率,得到下表的数据,请据表回答问题。

              (1)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黄瓜幼苗的呼吸作用速率变化趋势分别是        ;用20mmol/L NaCl处理,黄瓜的净光合速率增加的原因是        

              (2)从表中数据分析,在高盐胁迫下,导致植物细胞液        外界溶液浓度,植物组织因缺水而引起部分气孔关闭,从而直接影响黄瓜的        阶段,同时由于 的分解速率加快,影响植物的光反应阶段。

              (3)氧电极法是科研单位测定植物组织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较常用的方法,在测定净光合速率时,需将反应杯置于适宜的光照下;在测定呼吸速率时,需将反应杯 进行        处理。

              (4)从表中数据分析,说出Spd能缓解盐胁迫对黄瓜幼苗伤害的2个原因:

                      

                      

            • 10.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其结构简单,是研究生命科学的理想微生物。酵母菌的线粒体在饥饿和光照等条件下会损伤,使线粒体成为具有双层膜的“自噬体”,“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从而将线粒体分解。

              (1)为观察正常细胞中的线粒体,可用     进行染色,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线粒体呈         色。

              (2)线粒体内膜结构的基本支架是             ,“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的过程说明生物膜具有              的特点。研究发现人体细胞溶酶体内的pH比细胞质基质中的pH低,由此可知细胞质基质中的H+进入溶酶体的运输方式是            

              (3)科学家发现线粒体还与细胞凋亡有关。当细胞凋亡后,催化[H]与氧结合的酶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含量增加,而正常情况下,该酶应位于             (写明结构的具体位置)。

              (4)若某酵母菌的线粒体均遭“损伤”,此时葡萄糖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          ,能否通过检测是否产生CO2来确定此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为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