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性状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能够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性状表现
              B.基因能够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C.人的白化病症状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引起的
              D.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酶的基因错误表达引起的
            • 2.

              如图所示为生物膜的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①②③代表物质运输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为细胞膜的____________模型。囊性纤维化病是由于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肽链错误折叠,使蛋白质的_______(填“平面’’或“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2)人工合成的仅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封闭球状结构称为脂质体,所有带电荷的分子不管它多小,都很难通过脂质体,即使脂质体外离子浓度很高,这是因为磷脂的________(填“头部”或“尾部”)是疏水的。细胞内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是分开存放的,组织细胞受损或衰老解体时,酚氧化酶便有机会与酚类底物接触而使底物氧化成棕褐色的物质。上述文字中“细胞内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是分开存放的”是由于细胞内具有_____________系统的缘故。“分开存放’’的现象也表明物质进出该系统的具有__________的生理特性。

              (3)比较相同干重的黑藻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和细菌细胞的磷脂数量比值是8:5:1,为什么细菌细胞的磷脂数量会较少?__________________

            • 3.

              下列关于基因、性状以及两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前端有起始密码,末端有终止密码
              B.基因能够通过复制实现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
              C.性状受基因的控制,基因发生突变,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也必定改变
              D.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性状是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之一
            • 4. 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皱粒豌豆种子中,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低而蔗糖含量高
              B.人类白化病症状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来实现的
              C.基因与性状呈线性关系,即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
              D.囊性纤维病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 5.

              请根据蛋白质合成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完成表格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

              DNA

              α链

               

              C

              G

               

               

              β链

               

              T

               

               

              A

              C

              mRNA

              A

              U

               

              C

               

               

              tRNA反密码子

               

              氨基酸(密码子)

              甲硫氨酸(AUG)

              组氨酸

              (1)填写表格中以下内容: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遗传信息由DNA→mRNA的过程叫________;表格所示该过程进行的模板链是DNA的_____链。

              (3)遗传信息由mRNA→氨基酸(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____________;表格中组氨酸的密码子是 _________。

              (4)研究表明,基因一方面通过控制_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控制_________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 6.

              下图甲为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图乙表示细胞内合成某酶的—个阶段,a、b是基因表达过程中的步骤,②为氨基酸Gly对应的tRNA,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中基因1和基因2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存在同一细胞中。

              (2)决定丝氨酸(Ser)的密码子对应的DNA模板链上的三个碱基是_________,若Gly是该多肽的最后一个氨基酸,则该多肽的终止密码是_________。

              (3)图甲中过程b和图乙所示的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翻译,最终形成的蛋白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甲中基因1是通过控制___________控制人的性状的。若基因2不能表达,则人会患白化病,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某种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二倍体植物,其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其中A、a位于常染色体上。图1为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1中Ⅰ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基因;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1中的Ⅱ和Ⅲ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图2表示色素的形成过程。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                          

              B.蓝花雄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与Y染色体能联会的区段是Ⅰ
              D.若一白花雌株与一蓝花雄株杂交所得F1都开紫花,F1相互杂交产生的后代中,紫花雄株所占比例是6/16
            • 8.

              某能进行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的植物的花色由3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C和c)共同决定,花中相关色素的合成途径如图所示,理论上纯合的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 )

              A.3种   
              B.5种 
              C.10种  
              D.20种
            • 9.
              有关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正确的是(  )
              A.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B.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一定不同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D.表现型不同,基因型可能相同
            • 10.

              在一批野生正常翅(h)果蝇中,出现少数毛翅(H)的显性突变个体,这些突变个体在培养过程中可能因某种原因而恢复正常翅,这种突变成毛翅后又恢复为正常翅的个体称为回复体。回复体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因为基因H又突变为h;二是由于体内另一对基因RR突变为rr,从而抑制H基因的表达(R、r基因本身并没有控制具体性状,其中RR、Rr基因组合不影响H、h基因的表达,只有出现rr基因组合对才会抑制H基因的表达)。因第一种原因出现的回复体称为“真回复体”,因第二种原因出现的回复体为“假回复体”。请分析回答:

              (1)表现正常翅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

              (2)现获得一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欲判断其基因型是HHrr还是hhRR,请完成以下简单的实验方案。

                 实验思路:让这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与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杂交,观察子代果蝇的性状表现。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①若子代果蝇_______,则为HHrr;②若子代果蝇_______,则为hhRR。

              (3)若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这批果蝇属于假回复体(HHrr),请利用这些果蝇及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进行杂交实验,以判断这两对基因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

               ①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则                            

                                     ,则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