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普氏野马是世界上唯一现存的野马,中国是它的故乡.但在上世纪初,野马种群在中国绝迹.偷猎出国的野马,仅德国1890年偷猎的野马中,有三雄七雌共10匹野马成功繁衍.至今,全球圈养的一千多匹普氏野马基本上都是这10匹野马的后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中国为实施“野马还乡”计划,先后从多国引进多匹野马,在新疆等地繁育、野化、放归.
              (1)目前新疆卡山保护区的普氏野马种群数量已发展到127匹.该准确数据是根据下列何种方法获得的______
              A、标志重捕法        B、普查法     C、样方法         D、以上方法均不行
              (2)请在图中,绘制出从1890年的10匹野马,到现在全球一千多匹普氏野马的繁衍过程中,其性别比例(雌/雄)的变化趋势.______
              (3)当牧草被啃食时,其根/茎叶比值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会提高,牧草的防卫反应也会加强,这表明生态系统有______功能;与此同时,食草动物也产生了相应的适应性,如普氏野马能形成特殊的酶进行解毒,这表明牧草于食草动物发生了______.适当增加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种类,可有效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______原理.
              (4)普氏野马每天都要吃数十公斤的草料.下图表示其体内胃酸分泌的部分调节途径,请回答:

              ①幽门黏膜细胞分泌的胃泌素须先扩散到______后,再经血液的运输等才能到达作用部位,故①→②的传导速度比③的传导速度______.由此可见,胃酸分泌的调节方式为______调节.
              ②若幽门黏膜细胞发生病变,机体可通过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免疫将其清除.
              (5)普氏野马有66条染色体,比家马多2条,但普氏野马可以与家马杂交产生可育的后代,据此可判断,普氏野马与家马______(属于/不属于)同一物种.
            • 2.

              灰茶尺蠖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对茶叶生产影响较大。回答下列问题:

              (1)茶园单位面积中灰茶蠖个体数量称作_____________,调查茶园中灰茶尺蠖虫卵的数量时,可选择样方法,采用样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项即可)。

              (2)温度等气候条件能影响昆虫生长发育进而影响种群数量,此外影响灰茶尺蠖种群数量的外界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为保证茶叶的品质,不宜采用化学农药灭虫,种植人员在茶叶种植区留置一定区域,不种植茶树,让其它植物生长,从而使灰茶尺蠖危害减少,从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某滩涂湿地由于人类的活动导致水分减少不断退化,其植被变化顺序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海三棱藤草群落被芦苇群落替代的现象称为________(填“初生”或“次生”)演替。该地区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为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________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由芦苇—柽柳群落演变为旱柳群落的过程中,柽柳与旱柳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旱柳的数量变化呈现“________”型增长,一定时间后,旱柳的种群数量趋于稳定,该种群的数量最大值称为________。

               (3)图中四种群落的命名是根据群落中的________命名的。土地较干旱的地方分布着大量旱柳,在水分湿度较大的地方分布着大量芦苇,芦苇低处分布海三棱藤草,上述描述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4)图示群落的变化说明了人类的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

            • 4.

              灰茶尺蠖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对茶叶生产影响较大。下面是对某地区灰茶尺蠖的研究发现:

                 资料一:灰茶尺蠖有黑体型和灰体型两种形态。灰茶尺蠖适宜的环境温度是21~23℃,低温或高温均阻碍灰茶尺蠖的生长发育。相较于灰体型,黑体型对低温适应能力更强,但抵御高温能力差,所以在高温季节、热带地区或低纬度低海拔地区是不利于黑体型种群繁衍的。

                 资料二:研究发现茶尺蠖黑体色对灰体色为显性性状,但在某地田间调查发现,黑色个体在田间数量较少,黑体型在田间的最高分布比例是35%,有些区域目前甚至没有黑体型的分布。

              请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1)若要调查温度对茶尺蠖产卵的影响,需调查单位面积上灰茶尺蠖虫卵的数量,调查方法应选择_____________法。

              (2)黑体与灰体两种体色灰茶尺蠖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3)温度等气候条件能影响昆虫生长发育进而影响种群数量,此外影响灰茶尺蠖种群数量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等。若要减小对茶树的危害,可选择特定的环境条件种植,降低灰茶尺蠖的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4)资料二所述结果与其显性遗传特性不相符,依据资料一对此结果作出假设___________。

            • 5.

              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单位:J/hm2·a)

              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释放量

              A

              2.48×1011

              2.00×109

              1.20×1010

              3.60×1010

              B

              2.40×107

              6.00×105

              4.00×105

              2.30×107

              C

              7.50×108

              2.40×107

              6.00×106

              7.16×108

              (1)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_______J/hm2·a,这部分能量是指    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

              (3)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若该地区气候条件适宜、雨量丰富,在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后,此片弃耕农田可能会变成森林,此过程的演替趋势应该是:弃耕农田→杂草丛→  灌木林(丛)→乔木林(森林)

              (4)生态学家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I.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若调查中部分田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调查数值比实际数值偏__(填“大”或“小”)

              Ⅱ.研究人员根据最初的一个月内田鼠的数量调查数据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 =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

              Ⅲ.若研究人员对此弃耕农田进行长期研究,并进行数据统计,将会发现田鼠的种群增长模型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

            • 6. (2016春•南城县校级月考)研究人员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绘制出某昆虫种群数量λ值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该种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    型增长,第5年λ变小的原因是    
              (2)该草原在第10年曾发生火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火灾过后草原生物群落    演替过程的真实写照,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
              (3)为提高牧草产量,计划在该草原上喷施某种化肥,若探究这种化肥是否不利于上述昆虫的存活,请完善以下实验设计并预测结果.
              实验步骤:
              ①将生理状况相似的昆虫分成数量相等的两阶段组.
                  
                  
              ④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组昆虫的生存率.
              结果预测:    
            • 7. (2016春•宜宾校级月考)回答下列关于腐乳和果酒制作的问题:
              (1)腐乳是豆腐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该发酵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其产生的蛋白酶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为        
              (2)腐乳制作的后期可加入由酒和多种香辛料配置而成的卤汤.卤汤具有一定的    ,还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风味.
              (3)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    ,利用酵母菌制作果酒的原理可用反应式:    表示.
              (4)利用玻璃瓶进行果酒发酵时,发酵液不能超过玻璃瓶容积的
              2
              3
              ,原因是    
              (5)在图中用曲线表示在发酵阶段酵母菌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情况.    
            • 8. 据图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的问题

              (1)如图1为该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在一起生长及分开生长时生长速度的比较.当两种生物分开生长时,生物1的种群数量增长符合    型增长模型,其在第    周达到环境容纳量.从图1中数据可知,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2)如图2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据图回答:
              ①该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系统中物种数目越多,该生态系统的    越强.
              ②当图中一种生物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生物,且同化量各占一半时,如蛇要净增重1千克,最多要消耗绿色植物    千克.
              ③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将    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根据上图的食物网,用文字、箭头等完成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解.(注:不考虑未被利用部分)
            • 9. (7分)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图中食物网很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          能力较弱,稳定性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          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          。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草原的          锐减或丧失。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                。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    只。

            • 10.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


              (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____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_____点;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______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3)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________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___稳定性增强。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____保护。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