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油漆化工厂污水处理净化池的池泥富含植物生长所需营养成分,但其中苯等有机污染物含量通常较高。为研究池泥是否会对土壤及植被带来二次污染,某生物小组结合生态缸(如下图所示)的制作开展了下列三组实验。

              (1)将浮萍、小鱼放在水中,狗牙根草幼苗、蚯蚓与蜗牛移到上图高出水面处。在室内要维持生态缸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在设计时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________。

              (2)生态缸中,微生物、浮游藻类、浮游动物、浮萍、狗牙根草、小鱼、蚯蚓和蜗牛等共同组成了一个________。浮萍和狗牙根草是否存在竞争关系?________(填“是”或“否”)。

              (3)实验结果见下表:

              测定项目

              甲缸

              乙缸

              丙缸

              土壤中苯含量(μg/kg)

              227

              1079

              465

              狗牙根草中叶绿素含量(mg/kg)

              1.7

              2.2

              2.6

              狗牙根草每缸干重(g)

              2.7

              3.2

              3.9

              狗牙根草中苯含量(μg/kg)

              101

              651

              128

              上述实验数据说明:________,从而促进狗牙根草生长。________,从而降低苯二次污染的风险。由此可见,秸秆炭化既利于池泥改良利用又减轻二次污染。

            • 2.

              关于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群落的丰富度和种间关系一定存在差异
              B.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
              C.在弃耕农田上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D.群落的水平结构受环境条件、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等因素的影响
            • 3.

              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农田中玉米均匀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B.物种丰富度高则营养结构复杂
              C.群落中的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最重要特征
            • 4.

              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青蛙和蜘蛛的关系不只是捕食
              C.图中食物网共有3条食物链
              D.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可利用总能量

              大于蝗虫可利用总能量

            • 5.

              某生物科研小组调查某弃耕农田的植被恢复过程中,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绘制了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弃耕农田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所经历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三个物种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同时体现出该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随时间的推移物种①逐渐消失,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
              D.图中b→c段,物种②的种群密度变为相对稳定与其耐受弱光有关
            • 6.

              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
              B.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
              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
              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
            • 7.

              三趾树懒是一种移动缓慢、代谢率极低的植食性动物,这种动物不直接从树冠“空投”粪便,而是每隔一段时间爬下树排便。研究发现,这种树懒到地面排便时,躲在皮毛里的树懒蛾就伺机在大便中产卵,卵孵化后的幼虫专食树懒大便,而羽化后的树懒蛾又会寻找树懒钻进其皮毛中。蛾死掉后被分解者分解,产生的无机氮促进树懒皮毛中绿藻的生长,绿藻能帮助树懒躲避天敌,也可供树懒食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三趾树懒和绿藻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B.三趾树懒爬下树排便耗能较多且易被天敌捕食
              C.树懒蛾幼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来自三趾树懒同化的能量
              D.三趾树懒、树懒蛾和绿藻构成的生物群落相对稳定
            • 8.

              为研究氮、磷对单细胞绿藻生长的影响,选择衣藻和小球藻分别进行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实验,氮源和磷源各设置5个含量(从N1到N5,氮含量逐渐减小;从P1到P5,磷含量逐渐减小)。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取样计数,处理统计结果得到如下数据:

              混合培养时两种绿藻的细胞数占单独培养时的百分比(%)

              氮源或磷源的含量

              N1

              N2

              N3

              N4

              N5

              P1

              P2

              P3

              P4

              P5

              衣藻

              60

              93

              93

              78

              80

              99

              81

              97

              83

              98

              小球藻

              78

              84

              89

              80

              80

              68

              78

              70

              90

              78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对衣藻和小球藻计数通常采用的两种主要器材是________,该方法所获得的衣藻及小球藻的数量为________(填“估算值”或“准确值”)。

              (2)据表中数据分析,在________含量下时,混合培养对两种绿藻的种群数量变化影响最小。这两种绿藻存在________的种间关系,混合培养条件下,这种关系在5个水平的________源培养条件下更为明显。

              (3)群落的演替是指________。如果利用小球藻制作一个小生态缸用以观察群落的演替,还需加入其他适宜的生物及土壤、水等。同时应注意:①装置置于散射光下,②生态缸必须透明,原因是________。

            • 9.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C的食物中D占1/4,假设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要使C体重增加10kg,至少需要A为325kg
              B.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c、d、e
              C.若火山爆发将上述生态系统毁灭,在火山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D.图中A和E的关系互利共生
            • 10.

              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水稻是一个种群
              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