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甲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示意图,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O2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某一个条件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B.pH=c时,E点为0
              C.温度降低时,E点不变,D点右移
              D.H2O2的量增加时,E点不移动,D点左移
            • 2.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来予以确定
              B.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
              C.向煮沸过的豆将中滴加双缩脲试剂会产生紫色反应
              D.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 3.

              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最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

              ①取3支试管,编号各注入2ml淀粉液;另取3支试管,编号各注入1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②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液试管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

              ③向各试管滴一滴碘液

              ④将6支试管分成三组,每组各有一份淀粉液和一份淀粉酶溶液,分别放在60℃的热水、沸水和冰水中

              ⑤观察实验现象

              A.①②④③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④②③⑤
            • 4.

              下面的表格分别是某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和探究某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

              实验步骤

              分组

              甲组

              乙组

              丙组

              ①加入新鲜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②控制温度,分别恒温

              0℃

              60℃

              90℃

              ③加入在相应温度下预保温的可溶性淀粉溶液

              5mL

              5mL

              5mL

              ④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     ?


              实验二、探究某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

              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pH

              5

              6

              7

              8

              9

              H2O2溶液完全分解所需时间(秒)

              300

              180

              90

              192

              284

              (1)在实验一中,pH属于          变量,应保证甲、乙、丙三组的pH            

              (2)实验一的第④步最好选用          (试剂)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            

              (3)如将实验一的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你认为是否科学?       ,理由是          

              (4)分析实验二的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            ;在该预实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可在pH为       之间设置梯度进行研究。

            • 5.

              下面是某同学所做的有关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验证性实验。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新鲜的马铃薯泥、蒸馏水、酒精灯、温度计等。

              二、实验步骤


              步骤

              试管编号

              a

              b

              c

              d

              e

              加入试剂

              3H2O22ml

              3H2O22ml

              3H2O22ml

              3H2O22ml

              2ml H2O

              设置反应

              常温

              常温

              常温

              0

              常温

              条件

              蒸馏水

               

              FeCl3溶液

               

              肝脏研磨液

               

              煮熟的肝脏

              研磨液

              肝脏研磨液

               

              剂量

              2

              2

              2

              2

              2

              观察气泡

              产生

               

               

               

               

               


              请根据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实验中,产生气泡最多的试管是_____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仅将上述实验条件由常温改为90℃水浴,重复实验,气泡产生最多的试管是__号。

              (3)假如b、c两试管的实验现象均不明显,从所给的实验材料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该同学设计e组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4)假若a—d号的实验都是为了验证酶的某项特性而设置的对照,那么,实验组设置得不科学的是_____号,主要违背了______________原则,应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

              (5)假若要证明马铃薯中也含有过氧化氢酶,你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

            • 6.

              蓝色氧化剂DCPIP被还原后变成无色。某兴趣小组探究了水溶性物质M对光反应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组别

              实验操作

              蓝色消失

              时间(min)

              叶绿体

              悬浮液

              试剂1

              试剂2

              光照

              强度

              CO2

              5 mL

              0.1%

              DCPIP溶液5~6滴

              细胞等渗溶液配制的

              M溶液(1mmol/L) 2mL

              3 klx

              30

              5 mL

              Y

              60

              5 mL

              细胞等渗溶液配制的

              M溶液(1mmol/L) 2mL

              1 klx

              65

              5 mL

              Y

              120

              (1)分离细胞中叶绿体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                          。实验乙、丁中Y为___________,用细胞等渗溶液取代清水配制M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CPIP蓝色消失是因为光反应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相关气体产生的具体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因未通入CO2,暗反应不能为光反应提供________________,所以气泡不能持续产生。

              (3)本实验的结论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某同学为了研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在5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一定量的H2O2溶液和蒸馏水(如表),并在每支试管中加入H2O2酶.在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反应1min后立即同时在各个试管中加入2mL浓硫酸,然后检测每支试管中H2O2的消耗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第3支试管中应加入______mL蒸馏水.
              (2)由于酶的催化具有______的特点,因此该实验的反应时间不宜过长.该实验在反应1min后立即同时在各个试管中加入2mL浓硫酸,其目的是______.
              (3)分析图中数据,当H2O2溶液的量大于3.0mL时,H2O2的消耗量几乎不再发生变化,此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 8.

              下列关于生物学科学研究和实验方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可用于淀粉鉴定,但用双缩脲试剂不能检测出蛋白质
              B.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影响实验中,可用碘液检测淀粉的反应情况
              C.用35S和32P共同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细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孟德尔在杂交实验中提出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一演绎”的推理内容
            • 9.

              下图1表示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及pH为b时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

                生麦芽糖的积累量随时间的变化。相关预期正确的是

              A.若将温度升高10℃,则d点右移、e点不移动
              B.若将pH先调整为c,再调整回b,则d、e点不移动
              C.若将pH调整为a,则d点左移,e点下移
              D.若增加α-淀粉酶的量,则d点不移动,e点上移
            • 10.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B.纤维素酶去除植物细胞壁利用了酶的专一性
              C.过酸、过碱会破坏酶的结构,使酶永久失活
              D.加酶洗衣机只要有适宜的温度就能发挥最佳的洗涤效果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