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母亲的栀子花

                  ①繁花落幕,夏日登场,又到了栀子花开的时节。对栀子花,我有一种别样的情愫,既感到亲切,又会生出一丝惆怅,忍不住想起老家,想起如今只能在梦中见到的母亲。

                  ②母亲特别喜欢栀子花,不管家搬到哪里,她都会在房前屋后栽上几株。上世纪70年代初,母亲在房子的西头栽了两株栀子树。由于母亲的精心照料,栽下去仅仅两三年工夫,就长得亭亭如伞,枝繁叶茂了。过往的行人总不忘夸奖这两棵栀子树,母亲听了乐呵呵的,仿佛是在夸她的孩子。

                  ③每到初夏时节,大小枝丫挂满了数不清的花蕾。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盯着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受母亲影响,我们也喜欢上了栀子花,特别是到了花开季节,几乎每天都要在树旁流连几回。那时乡下农活繁重,生活清贫单调,栀子花的开放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

                  ④记得有个闷热的黄昏,空气潮得可以挤出水来,母亲说:“今晚肯定有大雨,明早你们就等着看栀子花开吧。”我们顿时兴奋起来,拉着母亲的手,捂着煤油灯就跑去看栀子树。果然,在向阳的枝丫这边,有不少花蕾已由青泛白,有的还咧开了小嘴。姐姐告诉母亲,明天开的第一拨花,她想送给她的几个好姐妹,母亲爽快地答应了。

                  ⑤那一夜电闪雷鸣,雨打着树叶哗哗响个不停,我们等着花开,觉也睡得不踏实。天一亮,一家人就迫不及待地去看栀子花。真如母亲所料,经过一夜暴雨洗礼,栀子树上不少花蕾已经绽放,有的完全开放露出了花蕊,有的欲开还闭像个小喇叭,在层层绿叶的衬托下,白嫩欲滴,清香扑鼻,煞是可爱。我们雀跃着抢摘花朵,花摘完了,母亲把花分成四份,一份给姐姐,满足了她昨天提出的要求;一份让我送给老师;一份送给帮过忙的邻居;最后留些用水瓶子养着放在家里。母亲微笑着对我们说:“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那时父亲在外乡供销社工作,很少顾得上回家,母亲是“半边户”,一个人拖着五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没有好心邻居的帮衬,有些坎还真不好迈过去。

                  ⑥最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是母亲用栀子花作彩礼定亲的事。我的二哥经人介绍。认识了邻村一个条件还不错的姑娘,对方提出要“看人家”,一看儿郎,二看男方的家庭条件,一旦看不上,亲事也就吹了。那个年代定亲时兴的是送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我们家穷得叮当响,根本拿不出钱来买这些东西,一家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后,母亲对我二哥说:“我的儿郎优秀,不愁她看不上。她要是图钱财,这样的媳妇给我也不要,就送她栀子花吧。”果然如母亲所料,没有送上贵重的彩礼,我嫂子娘家虽有几分不悦,也还是同意了这门婚事。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她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⑦栀子花开,就意味着端午节快到了。五六月间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常为三顿饭发愁,包粽子的糯米更是稀缺货,但她不能让孩子们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粽子,为了买到糯米,花多大代价也值得。包粽子的时候,我们围坐在母亲身边,跟着母亲学。当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一家人欢天喜地围坐在一起,吃着说着笑着,屋内粽子香,门前栀子香,其情其景,让人永生难忘。

                  ⑧母亲离开我们后,老屋前的那两棵栀子树寂寞无主,日渐枯萎,最后只好将它们挖掉。每次回到老家,不见昔日的栀子树,心里觉着空落落的。只能站在家门前,静静地想,想母亲和她的栀子花。许多时候,我也会问自己,像母亲这样一位在苦水中泡大、没有文化、毕生清贫而平凡的妇女,她是以怎样的一种情感去热爱、呵护那些栀子花的?而那些栀子树、栀子花又赋予了母亲怎样一种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只知道,在那么困难的时代,在与母亲相守的日子里,我始终能感受到一种力量——自强的力量,感恩的力量,这份力量伴我坚定前行,我还能体会到一种爱——对生命的热爱,对儿女的深爱,这种爱,单纯且执着,细腻而温暖,一如那株在我人生的路上,在我的心中,静静而持久绽放的母亲的栀子花。

              (1) 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情节

              我们的心理

              每到初夏

              母亲精心照料栀子树

              那一夜电闪雷鸣

              感恩

              有一年

              母亲用栀子花作彩礼定亲

              端午节

              欢乐、难忘

              (2) 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母亲微笑着对我们说:“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

            • 2.

              ①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村风乡俗中,四时二十四节色彩缤纷,而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却是二十四节之外的春节。

              ②春节是现在通行的官称,我却跟我的运河乡亲父老一般,守旧地尊称为过年,或曰大年。

              ③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

              ④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又该吃腊八粥了。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喝过腊八粥,年昧儿更浓重。卖糖葫芦的小贩穿梭来往,竹筒里抽签子,中了彩赢得的糖葫芦吃着最甜。卖挂落枣儿的涿州小贩,把剔核晒干的老虎眼枣儿串成一圈,套在脖子上转着吃。卖糖瓜和关东糖的小贩,吆喝叫卖,此起彼伏,自卖自夸。还有肩扛着谷草把子卖绒花的小贩,谷草把子上插满五颜六色的绒花,走街串巷,大姑娘小媳妇把他们叫到门口,站在门槛里挑选花朵。上年纪的老太太,过年也要买一朵红绒花插在小疙瘩鬏上。村南村北、村东村西,一片杀猪宰羊的哀鸣。鸡笼子里,喂养了一个月的肥鸡,就要被开刀问斩。家家都忙着蒸馒头和年糕,穷门小户也要蒸出几天的豆馅团子。天井的缸盖和筛子上冻豆腐,窗沿上冻柿子,还要渍酸菜。

              (节选自《本命年的回想》刘绍棠)

              (1) 试分析,选文在第①段中引用二十四节气歌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何理解第④段中加横线的词语“舍不得吃”、“不愿放下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对文中的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冬雪雪冬小大寒”请你从此部分节气歌中选择一个熟悉的节气并试着介绍和它相关的风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紫藤萝瀑布(节选)

              ①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是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关于生死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②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③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 2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2.第②段与第③之间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3.你从文章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中获得了什么样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4.选文第①段中加横线的“它”和“别的一切”分别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母亲的栀子花

                  ①繁花落幕,夏日登场,又到了栀子花开的时节。对栀子花,我有一种别样的情愫,既感到亲切,又会生出一丝惆怅,忍不住想起老家,想起如今只能在梦中见到的母亲。

                  ②母亲特别喜欢栀子花,不管家搬到哪里,她都会在房前屋后栽上几株。上世纪70年代初,母亲在房子的西头栽了两株栀子树。由于母亲的精心照料,栽下去仅仅两三年工夫,就长得亭亭如伞,枝繁叶茂了。过往的行人总不忘夸奖这两棵栀子树,母亲听了乐呵呵的,仿佛是在夸她的孩子。

                  ③每到初夏时节,大小枝丫挂满了数不清的花蕾。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盯着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受母亲影响,我们也喜欢上了栀子花,特别是到了花开季节,几乎每天都要在树旁流连几回。那时乡下农活繁重,生活清贫单调,栀子花的开放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

                  ④记得有个闷热的黄昏,空气潮得可以挤出水来,母亲说:“今晚肯定有大雨,明早你们就等着看栀子花开吧。”我们顿时兴奋起来,拉着母亲的手,捂着煤油灯就跑去看栀子树。果然,在向阳的枝丫这边,有不少花蕾已由青泛白,有的还咧开了小嘴。姐姐告诉母亲,明天开的第一拨花,她想送给她的几个好姐妹,母亲爽快地答应了。

                  ⑤那一夜电闪雷鸣,雨打着树叶哗哗响个不停,我们等着花开,觉也睡得不踏实。天一亮,一家人就迫不及待地去看栀子花。真如母亲所料,经过一夜暴雨洗礼,栀子树上不少花蕾已经绽放,有的完全开放露出了花蕊,有的欲开还闭像个小喇叭,在层层绿叶的衬托下,白嫩欲滴,清香扑鼻,煞是可爱。我们雀跃着抢摘花朵,花摘完了,母亲把花分成四份,一份给姐姐,满足了她昨天提出的要求;一份让我送给老师;一份送给帮过忙的邻居;最后留些用水瓶子养着放在家里。母亲微笑着对我们说:“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那时父亲在外乡供销社工作,很少顾得上回家,母亲是“半边户”,一个人拖着五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没有好心邻居的帮衬,有些坎还真不好迈过去。

                  ⑥最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是母亲用栀子花作彩礼定亲的事。我的二哥经人介绍。认识了邻村一个条件还不错的姑娘,对方提出要“看人家”,一看儿郎,二看男方的家庭条件,一旦看不上,亲事也就吹了。那个年代定亲时兴的是送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我们家穷得叮当响,根本拿不出钱来买这些东西,一家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后,母亲对我二哥说:“我的儿郎优秀,不愁她看不上。她要是图钱财,这样的媳妇给我也不要,就送她栀子花吧。”果然如母亲所料,没有送上贵重的彩礼,我嫂子娘家虽有几分不悦,也还是同意了这门婚事。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她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⑦栀子花开,就意味着端午节快到了。五六月间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常为三顿饭发愁,包粽子的糯米更是稀缺货,但她不能让孩子们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粽子,为了买到糯米,花多大代价也值得。包粽子的时候,我们围坐在母亲身边,跟着母亲学。当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一家人欢天喜地围坐在一起,吃着说着笑着,屋内粽子香,门前栀子香,其情其景,让人永生难忘。

                  ⑧母亲离开我们后,老屋前的那两棵栀子树寂寞无主,日渐枯萎,最后只好将它们挖掉。每次回到老家,不见昔日的栀子树,心里觉着空落落的。只能站在家门前,静静地想,想母亲和她的栀子花。许多时候,我也会问自己,像母亲这样一位在苦水中泡大、没有文化、毕生清贫而平凡的妇女,她是以怎样的一种情感去热爱、呵护那些栀子花的?而那些栀子树、栀子花又赋予了母亲怎样一种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只知道,在那么困难的时代,在与母亲相守的日子里,我始终能感受到一种力量——自强的力量,感恩的力量,这份力量伴我坚定前行,我还能体会到一种爱——对生命的热爱,对儿女的深爱,这种爱,单纯且执着,细腻而温暖,一如那株在我人生的路上,在我的心中,静静而持久绽放的母亲的栀子花。

              文章标题名为“母亲的栀子花”有何作用?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说说对言传身教的看法或感悟。

                  【链接材料】正在桂花树小学读六年级的李阳,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父母总是念叨他,在学校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在家里面要求他一刻不停的学习,哪怕开一下电视也要被骂。但是父母每天下了班之后要么躺在沙发上玩手机,要么就是出去和别的叔叔阿姨一起打麻将,有时候深更半夜才回来,李阳认为这是不对的,但是一旦说到这一点,父母就说他是小孩子,即将升学,所以必须全心全意学习。

            • 5.

              蔷薇几度花

                丁立梅

              喜欢那丛蔷薇。

              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趴着。我把它当作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花开了。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老人着靛蓝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面旧铜锣。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出笑容来。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可不是嘛!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什么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人买的是记忆,有人买的是稀奇一一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于是,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待老人的铜锣敲响。当当,当当当一一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

              跟他聊天。“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你不要跑那么快,我追都追不上了”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别处,也有人在等着买呢。”

              祖上就是做灶糖的。这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做起,一做就做了五十多年。他是天生的残疾一一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指头。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就是因为喜欢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

              “这灶糖啊,就快没了。”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

              “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

              “以前我在别处卖的。”

              “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奶黄的月亮,缺了口。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

              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道:“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老人一愣,笑着看我,说;“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证照,还真没拍过照片呢。”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他看一眼,笑了。又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吧。

              (1) 第6段中的“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

              “记忆”指                        。

              “稀奇”指                        。

              (2) 结合上下文,理解画线句子的含义。

              (1)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蔷薇”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认为,人生最好的状态是“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而有人认为“努力,拼博,追求”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花梨飘香

                  ①入夏,新植的花梨已亭亭的立在小路边、山脚下,它们在无人关注的角落里,恬然自安,蕴育着淡雅素净的芬芳和不可抗拒的生命。它们成片生长,每一棵都植株中正,叶角线条分明,在盛夏的阳光下,蓊蓊郁郁,缠缠绵绵,默默的散发着温婉怀旧的清香。

                  ②六月,正是花梨树花开的时节,这是一场盛大的花事。它们一树树、一片片、千朵万朵的闪烁着黄白相间的光晕。许是一场久违的夏雨,水流花开,它们的花瓣流光溢彩,云烟氤氲,满枝灿烂,像流泻的花瀑,像怒放的生命,肆意的炫耀着绚丽的重彩。

                  ③有人说,生当如夏花之灿烂。我想这大概就是写给花梨花的吧。那些密密匝匝的小花朵,浮在翠绿的叶子上,不是花缠枝,也不是枝缠花,是“黄能柔,绿能软,浓绿参差相婉转。”当碧绿和金黄覆盖了静默的流光,夏的风吹动花朵,吹动绿叶,吹动金色的阳光,尘世就是一片嫣然的繁华、风情、韵致。

                  ④盛开的花梨,总是一园、一坡、一片,漫山遍野,肆无忌惮一总是开得花团锦簇,开得生趣盎然,开得万头攒动,开得风光无限。人在花前走,就是暗香盈袖,花香袭人。似乎,每一朵花都像款款走来的俄贤岭下的黎家少女,天真活泼,也不失清纯、甜美、可人;每一丛花,就是一首婉丽的小诗,清新、恬淡、隽永。

                  ⑤岁月静美,一季花香。在这个夏雨霏霏的季节里,花梨总是“花开花落无间断”。开得前呼后拥,开得此起彼伏。盛开的花儿在高处,花朵饱满、俏丽明艳,像秋水伊人的回眸,顾盼生辉,千娇百媚。心形的小小花苞在低处,个个玲珑精致,娉婷婀娜,像倚门阿妹的浅笑,天真烂漫,欲说还休。

                  ⑥小小的花梨花艳而不娇、柔而不弱,它们重重叠叠的开着,一朵挨着一朵,相似又不同,如佳丽万千,婉约细致,楚楚动人。这时,闻香而至的蝴蝶,如同赶一场艳遇。在黄花和绿叶间醉舞蹁跹,在起起伏伏里,似仙子凌波微步,像雪花御风而翔,惊落一地成熟的花瓣。

                  ⑦风来,花倾心。花开,香倾城。不用细心照看,不用关怀备至,一样可以清芬四溢、妩媚动人。一直觉得,花梨的香,是那种脱俗的清香,带着纯朴的阳刚,像铮铮铁骨的男儿情怀,浓烈、中正;像一首怀旧的老歌,深情、留恋。微风过处,嗅之耳清目明,神清气爽。时而幽香深深,像一本泛黄的线装书,藏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和精神。时而清香缕缕,像一盏穿越古今的心灯,一枝点燃,余香袅袅,整个房间就有了别样的安然。

                  ⑧东方花梨,木中君子,承天地之灵气,蒙感恩之润泽。它深深扎根于古老的感恩大地上,集天地之精华,绽日月之光芒。它是上苍赐予感恩福地子民的一份厚礼,它见证了当年感恩学宫的琅琅书声,诉说着“鹿之源”惊艳世人的唯美故事,吟唱着俄贤岭上洞藏娥娘和阿贵的不老神话。

                  ⑨许是大自然的慷慨和馈赠,我世代居住的感恩平原上,温润着这片绿波荡漾价值连城的黄花梨,它以矫健的身躯回报着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热土。这时,我开始意识到,东方神木——黄花梨已物化成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品格,积淀浓缩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形象:坚韧,向上、丽质、阳光、内敛、博爱、感恩……原来花梨精神的种子已悄然植根于我的心中。

              (1) 请理清本文思路,用“这篇文章首先写……,然后写……,最后写……”的句式表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第②③自然段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花梨花盛开的场面,从写作顺序看,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呢?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开得前呼后拥,开得此起彼伏。盛开的花儿在高处,花朵饱满、俏丽明艳,像秋水伊人的回眸,顾盼生辉,千娇百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⑦自然段主要写花梨花的香。采用了哪些手法写香?抓住了它的什么特点去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这篇文章表现了花梨的哪些内在的精神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有它的地方叫故乡/舒 翼

              ①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少不了赏花者。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想来,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

              ②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③说起来,这种花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那满世界的金黄,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天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这种花,就是油菜花。

              ④我对油菜花再熟悉不过了。我的故乡坐落在苏中平原上,属于里下河水乡,水网密集,油菜花随处可见,田间、路边、河坡上……经常能看见这种极其普通的花儿。小时候,每天放学后,爸爸骑着自行车接我回家,路边的一侧是一条小河,河坡上开满了油菜花。爸爸每次骑到这里时,就会停下来,沿着河坡往下走,采上一朵油菜花,然后递给我。回到家中,我们将采来的这朵油菜花插在装了水的瓶子里,屋子立刻就靓丽了不少。记忆里,童年的每个春天,眼前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灿烂盛开,家中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美丽装扮。

              ⑤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因为在我心中,大概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油菜花承载着我对于苏中水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油菜花的特殊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⑥即便你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油菜花,亲身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遍野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处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黛瓦的房前屋后……这些,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

              ⑦这也难怪,油菜花本来就是长在乡间田头的。油菜花说到底并不是观赏性的花,而只是有着很强实用价值的农作物油菜的花。那些大面积种植的油菜,不仅可以用来食用,长出的菜籽更是极好的榨油原料。清代乾隆皇帝就有诗赞油菜花:“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所以,油菜花在本质上便是属于故乡、属于乡土的。

              ⑧如果说有些花天生只可欣赏的话,那么油菜花则天生就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沾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

              ⑨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里下河水乡的那片油菜花,总会让我想到,从这里走出的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受戒》里那个活泼直率的小英子,还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淳朴可爱的二妹子。这些故乡的他(她)们身上,有着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乡土中国的美。可惜的是,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太熟悉、太常见,以至于熟视无睹,往往只有在身处异乡之后,再回望他们时,才会越发感觉到这种美好。

              ⑩如果每一种花都有“花语”,我想,油菜花的花语就是——故乡。记得某一年去往某地,在一个镇子上采访,不经意间,经过一家屋后,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大片油菜花。置身花中,花入心田,一刹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间只剩一片灿烂的金黄。那一刻,我真的以为,自己是身在故乡。

              (2017年04月20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


              (1) 结合选文内容,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油菜花的特点。

              (2)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3) 按要求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爸爸每次骑到这里时,就会停下来,沿着河坡往下走,采上一朵油菜花,然后递给我。(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4)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有它的地方,叫故乡”的理解。

            • 8.

              风车里的故事

                  ①一家人驱车至农家乐游玩,儿子远远看见立于大厅的风车,箭一般地冲过去围着它转来转去。一饱眼福之后,他伸出右手握住把手,兴奋地摇动风叶,还不停地招呼我们一起来玩。

                  ②都说云是风的故事,山是水的故事,而风车就是我的故事。风车对于儿子意味着好玩,而之于我则是无尽的情思。

                  ③木头制成的风车造型优美。顶上是一个方形的漏斗,车身有一根竹片与漏斗尾部相连,用来控制进量。抽屉形的出口呈四十五度角斜伸于外,米和稻谷等就从此处流出。风车口呈斗状,圆形的后半部中容纳着一片片风车叶,摇动近似“Z”字形的把手,风车就会飞快地转动。

                  ④小的时候,当我们想要伸手触碰风车时,大人就会一本正经地说:“小孩子不能转风车,会肚子疼的。”因此一般的小孩都不敢轻易转动风车。但总有一些淘气哥偏不信邪,会勇敢地去转动风车,而我则悄悄地躲在旁边观察。只见他们起劲地摇动把手,而且越摇越快,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但捂住肚子蹲在地上的情景却始终没有出现,让人少了幸灾乐祸的机会。

                  ⑤稍大一些,便有了和风车亲密接触的机会。每年农忙时节,从田里收割来的稻谷中有一些秕谷,还夹杂着稻草丝,这时就轮到风车粉墨登场了。

                  ⑥摇风车是父亲的专属。等到风车顶的漏斗装满稻谷,父亲就开始摇动把手转动风车,瞬间就有一股风从风车口冲出。他瞅准时机,轻轻将连着闸门的竹片下移一到两格。漏斗中的稻谷慢慢掉入风车肚,饱满的谷粒坚强地经受住风力的吹动,从抽屉形出口源源不断地流出掉入箩筐。那些秕谷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纷纷从风车口腾跃而出,划过一道漂亮的抛物线后,落于地面之上。而那些体量较轻的稻草丝则如皮影中的孙悟空,在空中闪转腾挪,翻越几个跟斗之后,才心有不甘地降落地面。

                  ⑦漏斗中的稻谷从中间往下漏,留下一个旋涡状的浅坑。当稻谷慢慢浅下去的时候,我马上用畚斗到谷堆盛取稻谷,抱到风车边。母亲则接过我手中的畚斗,双手擎起举到风车顶,一粒粒金子般的稻子就纷纷从畚斗跃入漏斗中。

                  ⑧当稻谷快要漫过箩筐面时,父亲就停下手招呼母亲一起将箩筐抬走。这时,我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小心翼翼地转动起风车,不过,转了几圈好像肚子也没有疼的迹象。这时父亲拿着空箩筐回来了,我马上停下来,他则伸出大手抚摩着我的脑袋,露出慈祥的笑容。

                  ⑨风车扇麦子的情景就更美妙了!大力转动风车,白色的麦壳仿佛一个个穿着白衣的精灵女孩,迈着轻盈的舞步,纷纷从风车口飞跃而出,又如满天飞起的玉蝶,扭动婀娜的身姿,慢慢飘落地面。邻家的小妹妹看见了,拍着手大声欢呼:“下雪啦!下雪啦!”是啊!远远望去,风车口处仿佛雪花飞舞,正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不一会儿,地面就银白一片,犹如进入银装素裹的世界。

                  ⑩无论多么美妙的东西,都难抵挡时代变迁的消磨。随着水稻产量大幅增长,人们不再为粮食而发愁,让风车少了更多的用武之地。一批批外出谋生的人,带上了曾经和风车一起劳作的勤劳品质,告别了土地,也告别了风车。

                  ⑪风车虽已远离繁华,但我从不曾忘却和风车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伫立于高大的风车前,望着阳光下那一个拉长的光影,儿时伴随父母左右一起劳作的情景不断跃入脑海,浮于眼前。我想,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呢?

              (1) 作者说风车“于我则是无尽的情思”,请结合选文内容补全作者与风车的相关经历。

                  小时候,躲在一旁观察其他孩子摇风车→稍大一些,①________________→风车扇麦子的情形引来邻家妹妹拍手称赞→人们外出谋生,②________________。

              (2) 选文第③段对风车构造的详细介绍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⑩段中“无论多么美妙的东西,都难抵挡时代变迁的消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牵着母亲过马路》 

              ①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 

              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这篇散文的重点是写“我”牵着母亲过马路,文中也回忆了小时候母亲牵着“我”的小手过马路的情景。 
              B.文中的母亲,不仅仅是“我”的母亲,也是包括读者在内的大家的母亲,同时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C.这篇文章以叙事为主,精选了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将炽烈的感情寓于字里行间,语言平白如话,质朴无华。 
              D.文章最后一段连用两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表露了母亲欣慰、满足和喜悦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 10.

              钱学森49年没挪窝

              苗向东

                 ①钱学森去世时,人们到他家吊唁,方才发现他住的地方太简陋了。

              ②那是位于北京航天桥附近的航天部大院,是一片老式普通红砖旧楼。钱老家门厅很小,最多只能站4个人,而钱老整套住房的面积竟然还不到100平方米。墙上还有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留下的裂纹和加固筋。他的家具也极其简单,还有印着“中国科学院”的红漆金属铭牌,这些家具是早年发的,后来折价给住户的。他家中最多的家具是书柜,将近五十个。蒋英说:“我不羡慕人家装修这、装修那的。教授的家就应该是这样的,都是书。”于是房间更显得狭小了。人们不禁疑惑:难道这位大科学家、全国政协副主席就一直住在这样的蜗居里?这套房子和钱学森的职务地位太不相称了吧。

              ③1949年钱学森带着新婚妻子蒋英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并在一个闹中取静的地方拥有了一栋洋房。之后钱学森想回国时却被美国政府软禁,那几年他们全家一夕三惊,为此经常搬家。他雇用了一家搬家公司,把钢琴、盘碟、床上用品、书籍,甚至还有一个洗碗机全部打包,准备用船送回中国。五年后钱学森才得以回国,开始住在北京饭店。不久,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当时,力学研究所尚在筹建中,没有办公楼,数学研究所挤出了几间办公室供力学研究所使用。于是钱学森一家也就被安排住在离数学研究所不远的一套三居室宿舍。

              ④后来,钱学森被任命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副院长。他的工作重点从力学研究转移到火箭和导弹技术的研究,他搬进航天大院的这幢公寓楼里。本来钱老夫人蒋英在音乐学院当教授,也遇到过很多次分房的机会,但是蒋英也是都让给别人。

              ⑤随着钱老地位的提高,职位的提升,贡献的增大,1970年钱老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组织和领导多次按照标准要给他换大的新的房子,可是都被他拒绝了。钱老说:“我现在的住房条件比和我同船归国的那些人都好,这已经脱离群众了,我常为此感到不安,我不能脱离一般科技人员太远。”

              ⑥其实后来,科技人员的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于是秘书如实地说:“钱老,现在都90年代了,一般科技人员的住房条件都有很大改善,和您同船回国的许多人都评上院士,住进了新盖的院士楼,您说的那是老皇历了。”但钱老仍然没有答应搬新房。

              ⑦1986年,钱学森当上了全国政协副主席,按照规定要给他建独立的小洋楼,于是组织上又派人来做他的工作:“若有一栋小楼和一个小院,你就可以在院子里晒晒太阳,有利于身体健康。”可是钱老却笑了,说:“我在这儿住了几十年,习惯了,感觉很好,身体很健康。”

                 ⑧可是按规定分配的房子是不要白不要,自己又不要掏一个子,工作人员三番五次请钱老搬家。可是钱老说:“我在这住习惯了,对这地方和旧房子的一砖一瓦都有了感情。另外我知道搬家是很麻烦的事,你们就别折腾我了,你们以后就别再提这个问题了。”话说到这个份上,尽管此后他又担任了两届副主席,真的就没有人再为搬家的事来“烦”他了。

                 ⑨就这样,钱老连同他穿了一辈子的中山装,上学用的牛皮箱、羊皮箱从来都不舍得丢弃,五十年如一日住在老旧的楼房里,一直没有挪窝,过着清贫的生活,到他去世,留下了一世英明。

              (1) 文中有个词统领全文,这个词是      
              (2) 面对多次换房的机会,钱老一家人坚决不搬家的原因有哪些?
              (3) 你认为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4)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在后面跟上一帖,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2007年,钱学森获得“感动中国”人物称号。颁奖词中说:“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2009年10月31日上午,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钱学森先生在北京逝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