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表是某同学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而设计的一个实验方案.请分析后回答:

              试管

              底物和试剂

              实验条件

              1

              1cm3的牛肉3块+4mL胃蛋白酶溶液

               37℃水浴;pH=1.5

              2

              1cm3的牛肉3块+4mL胃蛋白酶溶液

                70℃水浴;pH=1.5

              3

              1cm3的牛肉3块+4mL胃蛋白酶溶液

                0℃水浴;pH=1.5

              (1)该同学设计本实验探究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
              (2)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        。
              (3)本实验的无关变量主要有牛肉块的体积和____ 、各支试管中试剂的总体积等。
              (4)为比较各试管中反应速度的快慢,实验观测指标应是_____________。
              (5)经充分反应后,用双缩脲试剂(呈淡蓝色)检测1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溶液应呈 ______ 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 2.

              回答下列以下有关酶的问题:

              (1)由图1曲线,可知:当pH从5上升到7,酶活性的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A点后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加,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是一个有关酶的实验,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步骤

              操作方法

              试管A

              试管B

              试管C

              1

              加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2

              加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3

              温度处理

              60℃

              100℃

              0℃

              4

              加碘液

              2滴

              2滴

              2滴

              ①表中为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

              ②请指出实验操作步骤存在的问题?_____(单选)

              A.酶的量过少;B.实验步骤顺序错误;C.温度梯度设置过大。

              ③ 该实验能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的颜色?__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做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用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充分
              B.可以用玻璃纸做成的透析袋装入高浓度的蔗糖溶液放入清水中模拟生物膜的通透性
              C.可用过氧化氢酶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做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可用龙胆紫染液代替醋酸洋红染液
            • 4.

              下列是有关酶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斯帕兰札尼将肉块放入金属笼内,然后让鹰吞下去,一段时间后,笼内肉块消失了,这个实验说明了胃具有物理性消化的作用
              B.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实验中,可先用滴管滴加肝脏研磨液后,再用此滴管滴加氯化铁溶液,不影响实验结果
              C.在“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可通过检测是否有还原性糖产生来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D.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关键步骤是先将淀粉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保温5分钟,然后分别向其中加入等量的淀粉酶液
            • 5.

              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培养基。回答下列问题:

              (1)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一抑制__________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培养基。

              (2)M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氮源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氮源进入细菌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若在M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筛选出能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显色剂是__________,该方法能筛选出产生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

              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

              有人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某同学探究温度、pH、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绘制出如下曲线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1                                   图2                                   图3

              A.图1中,A点与B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相同

              B.图2中,D点与F点酶的空间结构都被破坏且不能恢复

              C.图3中,G点时将对应相关因素调至最适,酶促反应速率不能同步升高

              D.图1、图2、图3中相关因素依次是底物浓度、pH、温度
            • 7. 下图为通过DNA分子杂交鉴定含有某特定DNA的细菌克隆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培养皿中菌落数可以准确计算样品中含有的活菌实际数目
              B.外源DNA必须位于重组质粒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才能进行复制
              C.重组质粒与探针能进行分子杂交是因为DNA分子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
              D.放射自显影结果可以显示原培养皿中含有特定DNA的细菌菌落位置
            • 8. 幽门螺杆菌是栖息在胃黏膜的螺旋状短杆菌,具有很强的脲酶活性。如表是某实验小组培养幽门螺杆菌所用培养基的配方(培养细菌一般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请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葡萄糖 KH2PO4 MgCl NaCl CaSO4 CaCO3 琼脂 蒸馏水
              含量 10g 0.2g 0.2g 0.2g 0.2g 5g 3.5g 1L
              (1)实验室筛选微生物通常须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生长的______、______、pH等条件,抑制或阻断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能达到此目的培养基称为______。
              (2)在选择培养幽门螺杆菌时,培养基中要加入尿素和酚红指示剂,这是因为幽门螺杆菌可以合成______,能分解尿素。若有幽门螺杆菌,则菌落周围会出现______ 色环带。
              (3)将幽门螺杆菌接种到pH适宜的该培养基中,置于37℃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该培养基中幽门螺杆菌的数目比刚接种时少,主要原因是______。
              (4)某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该细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 9.

              研究人员分别成功地从土壤中筛选到分解纤维素和尿素的微生物,请就从土壤中获得该两种分解菌的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对于筛选土壤细菌所用的培养基,常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

              (1)纤维素酶是纤维素分解菌中的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______酶。细菌可以分解尿素是因为其细胞中能产生__________酶。

              (2)纤维素分解菌分离过程中,完成土壤取样和选择培养后,需经__________,再将样品涂布到用以__________纤维素解菌的培养基上。涂布所用涂布器使用前要进行灼烧以达到__________(消毒/灭菌)的目的。

              (3)为了进一步鉴定尿素分解菌,可在以尿素为唯一__________的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指示剂,如果指示剂变红,就可以准确鉴定。

            • 10.

              某实验小组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三等份,在甲、乙两组中加入一种或两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血渍和油渍,其它实验条件适宜且相同,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关于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水温/℃

              10

              20

              30

              40

              组别

              清除血渍时间/ min

              67

              66

              88

              52

              51

              83

              36

              34

              77

              11

              12

              68

              清除油渍时间/ min

              93

              78

              95

              87

              63

              91

              82

              46

              85

              75

              27

              77

              A.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的是蛋白酶,乙组加入的是脂肪酶

              B.通过表中的数据可知,实验记录中酶的较适宜温度是40℃

              C.若将温度提升至90℃,则甲、乙、丙的实验结果无明显差别

              D.实验结果表明,加酶和适当提高水温均能提高洗衣粉的去污能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