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利用玫瑰花做杂交实验,第二年得到子代,结果如下表所示:

               

              父本

              母本

              子代

              红玫瑰

              红玫瑰

              298红玫瑰、101白玫瑰

              白玫瑰

              白玫瑰

              红玫瑰、白玫瑰(未统计数量比)

              红玫瑰

              白玫瑰

              红玫瑰、白玫瑰(未统计数量比)

              红玫瑰

              红玫瑰

              全红玫瑰

              (1)假设玫瑰花色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依据________组对显隐性的判断可知此假设不成立。

              (2)以下是对该实验现象提出的另外两种可能的假说:

              假说一: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N、N、n)控制,其中N决定白色,N和n都决定红色,N相对于N、n是显性,N相对于n是显性。若该假说正确,则甲组两个亲代红玫瑰花的基因型组合方式有________种情况,试写出其中的一种组合方式:________。

              假说二: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N、n1、n2)控制,只有n1和n2在一起时,才会表现为白色,其他情况均为红色,N相对于n1、n2为显性。

              ①依据假说二________(填“能”或“不能”)对其他各组的杂交实验结果加以解释。

              ②根据假说二试写出乙组两个白玫瑰花亲本的基因型组合:________,及杂交子代中的红玫瑰花与白玫瑰花的分离比:________。

              ③经进一步实验推理证明了假说二是正确的,则上述探索玫瑰花色遗传方式的思路在科学研究中被称为________法。

            • 2.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A.让F1测交,结果产生了两种性状的子代,比例接近1:1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 3.

              豌豆和玉米都可作为遗传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在杂交实验中,为避免玉米、豌豆自交,对雌花所采取的常用措施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2)某生物兴趣小组取纯合豌豆杂交进行了以下实验:

              亲本

              F1

              F2

               

              高茎圆粒、矮茎皱粒

               

              高茎圆粒

              高茎圆粒(65%)、高茎皱粒(10%)、矮茎圆粒(10%)、矮茎皱粒(15%)

              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有:(不考虑交叉互换)

              ①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高茎和矮茎、网粒和皱粒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②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

              (3)玉米非甜(H)对甜(h)为显性,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H和h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缺失区段不包括H和h基因),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缺失的精子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卵细胞可育。

              ①现有基因型分别为HH、Hh、Hh、hh、hh的5种玉米,欲设计实验验证“染色体缺失的精子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卵细胞可育”的结论,可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的测交亲本组合进行正反交实验。

              ②若上述结论成立,以Hh个体为母本,Hh个体为父本杂交得F1,F1植株问随机受粉,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4.

              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经历了

              A.实验→假设→验证→结论
              B.实验→分析→假设→结论
              C.假设→实验→结论→验证
              D.分析→假说→实验→验证
            • 5.

              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下列对其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在豌豆杂交、F1自交和测交的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B.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说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 6.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豌豆作为实验材料优点是( )

              A.自花传粉闭花授粉
              B.生命力强,容易种植
              C.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D.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
            • 7.

              孟德尔杂交实验中,选用了豌豆圆粒(R)和皱粒(r)这一对相对性状,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⑴研究发现r基因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编码的淀粉分支酶少了末端的61个氨基酸,据此可推测,r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了        ,这种“插入一段800个碱基对的DNA序列”的变异所属的类型是             ;若已知某基因一条链中插入了AAG三个碱基,则该变异的基因中嘌呤碱基所占的比例是否发生改变?        ,突变前后的基因指导合成的多肽中氨基酸数分别为63、64个,则这两条肽链相比,最多有   个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⑵如果要证明控制圆粒和皱粒的基因在核染色体上,常用的实验方法是             。若实验结果                      ,则证明该对基因在核染色体上。此实验方案中,授粉前要对母本进行的处理是                  

              ⑶按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他收集      (填“P”、“F1”、“F2”)植株上所结的种子进行统计,得到了圆粒∶皱粒≈3∶1的实验结果。

            • 8.

              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主要应用了( )

              A.模型建构法
              B.类比推理法
              C.同位素标记法
              D.假说—演绎法
            • 9.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利用该方法研究生物学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①推理想象 
              ②得出结论 
              ③提出问题 
              ④演绎推理 
              ⑤观察现象 

              ⑥作出假设

              A.③⑥①④⑤②
              B.⑤③①⑥④②
              C.③⑥④⑤①②
              D.⑤③⑥①④②
            • 10. 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遗传因子在体细胞的染色体上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
              B.“F1(Dd)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D和d)”属于推理内容
              C.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D.孟德尔提出“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是盂德尔假设的核心内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