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表是对四种生物的能源、碳源、氮源、新陈代谢类型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

              A.A           
              B.B     
              C.C          
              D.D
            • 2.

              下列关于菌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每个菌落由多种细菌组成,相当于生物群落

              B.菌落在一定液体培养基才能形成,相当于种群

              C.菌落特征是鉴定细菌种类的重要依据  

              D.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中大肠杆菌菌落呈蓝色
            • 3.

              为探究大肠杆菌CV101菌株和CV103菌株的营养需求,某团队在营养成分相同的含醋酸盐的培养液中分别接种CV101菌株和CV103菌株,并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统计两种菌株的生长状况。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醋酸盐培养基从物理性质上来看属于________培养基,该培养基主要应用是________;从功能上来看属于________培养基。

              (2)由图可知:更适应醋酸盐培养基环境的菌株是________,其依据是________。

              (3)若要统计培养30小时后醋酸盐培养基中的CV101活菌数,为保证能在固体培养基上获得单个菌落,接种前,需取1mL该菌液进行________处理。

            • 4.

              为探究大叶木姜子多糖的抑菌效果,研究人员将下列4种菌分别用无菌水稀释成菌悬液,于固体培养基上制成含菌平皿,在平皿上放置经不同浓度大叶木姜子多糖溶液浸泡2~3小时的滤纸片,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各菌的抑菌圈直径,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多糖浓度/%

              金黄色葡萄球菌

              酵母菌

              灰绿曲霉

              黑曲霉

              10.0

              2.8

              3.3

              2.6

              1.2

              5.0

              2.7

              3.1

              1.8

              0.9

              2.5

              2.3

              2.7

              1.0

              0.3

              1.0

              1.4

              0.3

              0.5

              1.2


              A.该实验中微生物都可能因染色体结构变异而导致基因种类和数量改变

              B.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制备含菌平皿,比用平板划线法的实验效果更好

              C.表中实验结果应是多次实验的平均值,低浓度的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更好

              D.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大叶木姜子多糖的浓度,该实验没有设置对比
            • 5.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在患者体内采集样本并制成菌液后,进行分离培养。实验基本步骤如下,请回答:



                  

                  (1)幽门螺杆菌能够以尿素为唯一氮源,是因为含有_______,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有幽门螺杆菌,则菌落周围会出现_________环带。

                  (2)上述培养过程中,能够“浓缩”幽门螺杆菌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结果统计的菌落数,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原患者样品中含有的幽门螺杆菌活菌数。

            • 6. 下图表示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下列与该实验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所用的培养基①②③④均属于选择培养基
              B.图中Ⅰ、Ⅱ过程实现了对目标微生物的稀释
              C.统计⑤处培养基中的菌落数代表接种到④上的活菌数
              D.在⑤处培养基上形成菌落的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一定为异养型
            • 7. 下表所示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成分

              含量

              成分

              含量

              NaNO3

              3 g

              FeSO4

              0.01 g

              K2HPO4

              1 g

              (CH2O)

              30 g

              琼脂

              15 g

              H2O

              1 000 mL

              MgSO4·7H2O

              0.5 g

              青霉素

              0.1万单位

              A.依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依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B.由培养基的原料可知,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培养的微生物可以是酵母菌或毛霉
              C.本培养基中青霉素的添加满足了微生物生长对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
              D.若用该培养基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应除去青霉素和NaNO3,并应加入尿素
            • 8. (一)[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I.苹果是特色水果之一,为对其进行深加工,某厂进行了苹果酒和苹果醋的研制,请回答问题.
              (1)制作果酒利用的菌种是 ______ ,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_______ .发酵一定时间后,观察到发酵罐内液面不再有______,说明发酵基本完毕.
              (2)若要检测是否产生了酒精可用________ 色的重铬酸钾试剂在_____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反应,如果颜色变为___________色,说明产生了酒精.
              (3)制备果醋利用的菌种是_____________,其呼吸作用类型____________,该细胞结构中_____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线粒体。在生产过程中,苹果酒和苹果醋发酵温度不同,前者的温度_____________(填“低于”或“高于”)后者。 II.随着社会的发展,石油产品的使用越来越多,石油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为了筛选出分解石油烃能力更强的微生物,人们不断地进行研究.请回答与此筛选过程有关的问题:

              (1)一般来说,微生物生长过程中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________、水、无机盐等.为了能有效地分离出分解石油烃的微生物,过程①一④所用培养基,其组成成分的特点是 __________,这样的培养基可称做_______培养基.其中④-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⑥⑦⑧所示的菌种保存方法是__________       

              (2)若想对初步筛选得到的目的菌进行纯化并计数,可采用的接种方法是 _________ .对分离的细菌数目统计时,统计的菌落数目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在实验室应采用___________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___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若发现在⑤中菌落过多,无法准确计数,可以将③中取出的菌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生物——选修3:生物工程技术]

              I下图表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淋巴细胞是由动物体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得到,B淋巴细胞从小白鼠体内分离之前,应对小白鼠进行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 ,该处理的实质是在小白鼠体内发生_____________过程。骨髓瘤细胞与进行原代培养的细胞相比较,遗传物质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从而违背了“程序性细胞死亡”规则,打破了细胞产生与细胞死亡的动态平衡。

              (2)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根据培养基的用途分类,图中HAT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培养基,试设想运用生物工程其它领域的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另一条途径________________ 。

              (3)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既具备骨髓瘤细胞的_______________特点,又具备B淋巴胞的_______特点。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 ,最大的优越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绿色荧光蛋白(GFP)能在蓝光或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荧光,GFP基因可作为目的基因用于培育绿色荧光小鼠,下图表示培育绿色荧光小鼠的基本流程:


              (1)①过程需要限制酶切断________________键,使DNA分子断裂,其结果形成_____________。图中过程②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过程③利用的生物技术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进行过程④前,利用______________技术可以获得数目更多且基因型相同的绿色荧光小鼠。

              (2)GFP基因与目的基因一起构建到载体上不影响目的基因的表达,也不影响由目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且对细胞无毒性作用,因此GFP基因可以作为基因表达载体上_____________。

              (3)获取外源基因若需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某种外源基因,通常采用 _________ 技术.在供体雌鼠发情周期的某一阶段,用______激素处理促使卵巢里大量卵泡成熟并排出,称为超数排卵.在让供体母鼠与健康公鼠交配的同时,让代孕母鼠与结扎公鼠进行交配,使代孕母鼠与供体母鼠的生理条件达到同步或者一致,称为 __________ 处理.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还需对转基因生物进行_________________。

            • 9.

              [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多氯联苯是一种有机致癌物质,容易累积在脂肪组织,造成脑部、皮肤及内脏的疾病并影响神经、生殖及免疫系统。多氯联苯为油状液体,污染土壤后,土壤呈现油状板结,很难清除。研究发现部分酵母菌具有分解多氯联苯的作用,为消除这种污染,科研人员计划从受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高效分解多氯联苯的菌株。

              (1)筛选分解多氯联苯的菌株时,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接种到以             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              

              (2)对初步提取到的菌株要进行     ,一般操作方法有两种,下图是利用       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如果出现菌落且菌落周围       消失或减少,说明该菌落中的菌株具有降解多氯联苯的能力。

              (3)若要测定培养液酵母菌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         直接计数。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进行培养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4)将1ml酵母菌溶液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42、43、44,据此可得出每升溶液中酵母菌活菌数为             个/L。

            • 10.

              氟乐灵(C13H16F3N304)是播种前封杀棉田中一年生杂草的主要农药之一。氟乐灵残留大多聚集在土壤深度10~20cm,容易造成表层土壤的持续污染。为降低土壤中氟乐灵的残留,某科研团队从连作15年的棉田分离出了对氟乐灵有良好降解作用的菌株D8,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图1~3是部分研究成果,图中数据均为接种72h后测得,OD600表示菌种在波长600nm处的吸光值,代表菌密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取样时,一般采集深度选择在10~20cm,原因是      

              (2)为分离出氟乐灵降解菌,研究人员配制了选择培养基,该培养基应以氟乐灵为唯一的     以达到分离目的。

              (3)对氟乐灵降解菌D8进行分离和计数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此方法测得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偏      ,原因是     

              (4)分析图1可知,接种量对菌密度和降解率影响分别是     

              (5)据图2分析,在氟乐灵质量浓度较高的情况下,降解率反而较低,原因是      

              (6)图3研究过程中,为了排除PH对氟乐灵降解的影响,需设置对照,对照组的处理方式是    ,结合图1、2、3分析,菌株D8对氟乐灵进行降解的最佳条件组合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