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和今后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之年。

              材料一 “十二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年份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预计)

              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48.41

              53.41

              58.80

              63.61

              68.23

              财政收入/万元

              10.37

              11.72

              12.92

              14.04

              15.4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元

              21810

              24565

              26955

              844

              31398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元

              6977

              7917

              8896

              9892

              11108

              材料二 “十二五”期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获累累硕果,13亿人民的奋斗目标正加速变成现实,国家不断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得到了实惠。

              (1)材料一中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客观上形成了四大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这些差距有些方面在日益缩小,但整体上仍保持放大的趋势。

              根据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国家应如何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从而实现社会公平?

            • 3.

              经济学上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我国正采取措施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那么,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根本措施是

              A.大力发展经济
              B.提高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
              C.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D.确立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4.

              材料一: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图

              材料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应把握两个关键词:一是“小康”,这是对发展水平的要求;二是“全面”,这是指惠及全体人民,体现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正是对这两个关键词之间逻辑关系的高度概括和生动阐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缩小收入差距,使全体人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 5.

              材料: 为鼓励科技创新,国家加快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将企业购置的设备已征税款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支持创办各种性质的中小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进一步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信用制度;鼓励经营性科普文化产业发展,放宽民间和海外资金发展科普产业的准入限制,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制定优惠政策,形成科普事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根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是怎样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

            • 6.

              材料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理清政府与市场权力在收入分配领域内的边界,逐步形成市场化机制和效率导向的初次分配格局,公平正义的再分配格局,一体化发展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规范化透明化导向的分配秩序格局,科学高效导向的分配管理格局,激励化导向的分配制度格局,最终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结合材料分析政府如何运用分配政策和财政政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 7.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所以必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请结合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列表格中的问题。

                
            • 8.

              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调整国家、企业、个人分配关系。这需要( )

              ①逐步消除收入分配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②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取缔非法收入,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④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9.

              当前我国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等难题,社会保障必须向农村倾斜,才能照顾到更多困难群众,并使全体人民公平享有基本养老保险.为此我国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央财政按基础养老保险金标准,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

              试从收入与分配的角度分析上述做法的依据

            • 10. 材料一  2015 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共享发展”的理念,提出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脱贫。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央坚持“分类政策”的原则,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完成一批,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精准扶贫思想是中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于贫困治理的指导性思想,其生成的理论基础是“共同富裕”根本原则,现实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目前,在精准扶贫思想的内容中,精准化理念是核心要义,分批分类理念是基础工具,精神脱贫理念是战略重点。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于 2015年 11月 29日颁布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发挥当的领导核心作用;扶贫开放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精准扶贫。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阐述党和政府实施“精准扶贫”的经济学意义。(6分)

                                 ▲▲▲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知识,说明我国怎样打赢脱贫攻坚战?(6分)

                                 ▲▲▲                     

              (3)综合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国家“如何解决我国的贫困人口问题”写一篇建设性报告。(6分)

              要求:①论点紧扣论题,叙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200字左右。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