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银杏酒以高粱和银杏叶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适宜中老年人群饮用。请回答:
              (1)在酿制银杏酒的开始时一般要先通气,其目的是______。
              (2)在酿制时,不需要对高粱、银杏叶等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也能抑制杂菌生长,这是因为在______。
              (3)制作成功的银杏酒(低度)若暴露在空气中酒味会逐渐消失而出现醋酸味,尤其是气温高的夏天更易如此,分析其原因是______。写出该过程发生的反应式______。
              (4)银杏叶中的银杏黄酮常采用萃取法提取,萃取前对银杏叶进行干燥时,要求温度______,时间______,而萃取时则要求温度______,时间______。采取以上措施的原因是______。
            • 2.
              研究人员将人工丝蛋白基因导入到蚕卵内,对蚕卵的基因改造获得成功.含有人工丝蛋白的蚕茧发出绿色荧光,比正常的蚕茧更加轻薄.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转基因操作前,需用 ______ 酶短时处理幼蚕组织,以便获得单个细胞.将人工丝蛋白基因导入到蚕卵体内,常用的方法是 ______ .
              (2)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可以作为 ______ ,用于鉴别和筛选蚕卵中是否含有人工丝蛋白基因.
              (3)采用PCR技术可验证干扰素基因是否已经导人家蚕细胞.PCR技术利用的原理是 ______ ,该PCR 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应该包含扩增缓冲液(含Mg2+)、水、4种脱氧核苷酸、模板DNA、 ______ 和 ______ .
              (4)生物反应器培养家香细胞时会产生接触抑制,所以培养时通常将多孔的中空薄壁小玻璃珠放入反应器 中,这样可以通过 ______ 来增加培养的细胞数量,也有利于空气交换.
            • 3.    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在A、B、C、D、E 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 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 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 mL。
               ②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 mL,摇匀。
               ③将5支试管放入 70 ℃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
               ④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 mL,摇匀。
               ⑤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
               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并说明更正的理由(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山鸡椒是一种在南方分布广泛的野生芳香植物,山鸡椒油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请回答:
              (1)植物芳香油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______。
              (2)一般采用水气蒸馏法来提取山鸡椒油,原因是______;常选取山鸡椒的新鲜果实和叶片作为提取材料,原因是______。提取过程中使用无水硫酸钠,其作用是______。
              (3)为研究山鸡椒油对细菌、真菌的抑制作用,及热处理对山鸡椒油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结果如表。
              供试菌种 抑菌圈直径(mm)
              常温 60℃ 80℃ 100℃
              大肠杆菌 23.75 21.75 23.50 23.15
              金黄色葡萄球菌 15.60 16.00 16.15 16.60
              枯草芽孢杆菌 19.25 18.80 19.20 19.50
              黄曲霉 42.15 41.75 41.50 41.25
              根霉 39.50 38.90 39.60 39.40
              酵母菌 39.15 38.80 38.70 38.60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
              ②本实验得到的结论有______。
              (4)若对实验所用样品中的酵母菌含量进行测定,可将1mL样液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并均匀涂布,经适当培养后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是32、34、36.据此可得出每升样品中的活菌数为______;实验中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
            • 5. Ⅰ.为研究肝癌致病机理,利用下图所示方法和基因工程获取相关癌基因以进一步研究。

              (1)上图中,A过程需要用______酶,D过程需要回收______ (未杂交/杂交分子)的含32P的cDNA单链,继而通过人工合成,获得______,并用其构建基因文库。

              Ⅱ.上图是治疗性克隆时获取病人胚胎干细胞的过程。
              (2)细胞①是病人的体细胞(如皮肤细胞),细胞②往往是处于______期的卵母细胞。图示方法一和方法二都使用了去核卵母细胞,主要是因为______。
              (3)将分离出的胚胎干细胞放入有分化诱导因子的培养液中,诱导其分化成所需类型细胞或器官,完成该过程的实质是______。对于先天不能生成T细胞的免疫缺陷病人,需要诱导产生______ (填免疫器官)。
            • 6. 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其中发育性青光眼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下面是某家系发育型青光眼的系谱图,请回答。

              (1)系谱分析表明,发育型青光眼最可能是单基因显性遗传病。根据上面的系谱图推测,致病基因应位于
              ______染色体上,其遗传时遵循______定律。
              (2)检查发现,发育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小梁细胞中M蛋白异常。为研究其病因,研究者用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或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的质粒、正常人M蛋白基因(M+)或青光眼患者M蛋白基因(M-),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分别将其导入Hela细胞中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和细胞中荧光的分布情况,实验分组及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表示(  表示只含荧光蛋白基因的质粒片段; 表示含荧光蛋白基因和M蛋白基因的质粒片段,此时两基因表达的产物是一个整体)。
              组别 1组 2组 3组 4组 5 6组
              导入Hela细胞
              的质粒(局部)
              荧光
              检测
              细胞内 有红色
              荧光
              有绿色
              荧光
              有红色
              荧光
              有绿色
              荧光
              有红色
              荧光
              有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
              无荧光 无荧光 无荧光 有红色
              荧光
              有绿色
              荧光
              无荧光 无荧光
              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需的工具酶是______。
              a.解旋酶     b.DNA连接酶    c.Taq酶     d.限制酶     e.逆转录酶
              ②荧光蛋白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
              ③据上表推测,发育型青光眼的病因是______,最终导致小梁细胞功能异常。
              (3)表中第______实验可以为“发育型青光眼是显性遗传病”这一结论提供重要证据。
              (4)为进一步研究M蛋白出现异常的原因,研究者提取了M-基因进行测序,然后与M+基因进行比对,其结果如图所示。

              分析可知,发育型青光眼的发病原因是基因中的碱基对发生了改变,即______,最终导致M蛋白的
              ______发生了改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