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和今后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之年。

              材料一 “十二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年份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预计)

              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48.41

              53.41

              58.80

              63.61

              68.23

              财政收入/万元

              10.37

              11.72

              12.92

              14.04

              15.4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元

              21810

              24565

              26955

              844

              31398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元

              6977

              7917

              8896

              9892

              11108

              材料二 “十二五”期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获累累硕果,13亿人民的奋斗目标正加速变成现实,国家不断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得到了实惠。

              (1)材料一中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 2.

              电力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

              材料一

                 2002年“厂网分开”电改后,我国发电侧先于售电侧对社会资本开放,有效地激活发电侧市场力量。但是,售电侧基本还是延续之前一个地方一般只有一家国有电力公司售电模式。这一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市场不对社会资本开放;二是消费者没有选择权、议价权;三是价格关系没理顺,电价管理以政府定价为主,电价调整往往滞后成本变化,难以及时反映成本变化、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保护支出。

              材料二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在发电侧和售电侧放开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在输配电网环节加强政府监管、实行政府定价。推进政府定价项目清单化,加强成本监审和成本信息公开,完善政府定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合法性审查、专家论证等制度,保证工作程序明晰、规范、公开、透明,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有效约束政府定价行为,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l)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事关能源安全和国计民生。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政府和公民如何形成合力,让电力定价既遵循市场规律又符合消费者利益。

            • 3.

              据《经济日报》报道,与国外一些主要国家相比,我国居民的消费率,一般偏低10至20个百分点,属典型的高储蓄、低消费的国家,平均消费率多年在低拉徘徊,大体在60%左右,消费率偏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从目前的经济周期阶段性和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来看,加快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增长,促进消费的可持续性尤为关键。

              (1)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角度,说明消费率偏低的不良影响。

              (2)国家应如何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

            • 4. 材料一  “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一次明确追求“民富国强”。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材料二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遵循“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一重要原则,更加关注收入分配等民生问题。与此前发展中较多追求“国强”相比,将更加追求“民富”。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注重“民富”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就如何实现“民富”为政府建言献策。

            • 5. 材料一:2012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20年来,我国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1)根据上表,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概述,我国取得经济发展成就的主要经验。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2012年2月14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予374个项目和10名科技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36项,其中一等奖空缺,这是该奖项第八次空缺。这反映了一个尴尬的现实:我国原创性科技水平亟待提高、科技产业化能力需要加强、尖端人才的极度缺乏、公众的参与热情度不高、法律政策支持力度的疲软等等。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针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多年空缺的尴尬现实,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 6.

               

              (1)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呼唤和平、渴望发展是历史的潮流,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材料一:2015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材料二: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主旨演讲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消除贫困始终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经过中国政府、社会各界、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以及国际社会积极帮助,中国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中国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重要一步。

               (1)请说明材料一中习主席讲话所蕴涵的辩证唯物主义道理。(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十分重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6分)

               

              (2)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国家“如何解决我国的贫困人口问题”写一篇建议性报告。(6分)

                 要求:①论点紧扣论题,叙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300字左右。

            • 7.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征收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事关农民安居乐业和农村和谐稳定,事关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支撑农民持续增收的传统动能减弱,必须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挖掘农民增收新潜力,培育农民增收新动能。

              《意见》从四个方面对完善农民增收支持政策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二是强化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三是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长效机制,释放农民增收新动能。四是健全困难群体收入保障机制,确保实现全面小康。

              结合材料,运用宏观调控的知识,论述我国政府如何完善农民增收支持政策来促进农      民增收。
              要求:
              (1)围绕主题,运用经济常识论述;

              (2)论题、总论点(结语)、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合乎逻辑,较全面深入;

              (3)根据论题,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 8.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将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须由中低端水平迈向中高端水平。这要求政府不断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扫除体制机制弊端,为市场注入新的动力,以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李克强总理在“两会”的报告中提出要打造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双引擎”,即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作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打造新引擎;另一方面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改造升级传统引擎。

                 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指通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打破市场经济体制机制障碍,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全体人民中蔚然成风。

                请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从生产关系的角度,阐述政府应如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培育打造新的引擎?

            • 9.

              材料一 步入职场以后频繁地更换工作的现象被称为“闪辞”。调查显示,“闪辞一族”以新生代农民工与90后大学生为主,他们频繁更换工作的原因主要有工资低、氛围差、没前途等。他们希望找到一个轻松自由、待遇好、受人尊敬的工作。

              材料二 近年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各种政策与措施,推动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让劳动者有尊严地劳动,过有尊严的生活。但要实现这个目标,仅有政府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企业与劳动者共同努力。


              (1)根据材料一,运用企业与劳动者的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和90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闪辞”现象。

              (2)根据材料二,分析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让劳动者有尊严地劳动,企业和劳动者应该怎么做。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