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高校组织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大学生人

              员状况

              应届毕业生

              8 600人

              2年内毕业生总数

              19 000人

              实现就业

              的情况

              事业单位或公有制企业

              3 600人

              非公有制企业

              3 200人

              没有实现

              就业的原因

              没有一技之长

              800人

              拒绝到不热门

              的领域就业

              1 000人

              注:有些大学生自己不主动,等着父母找工作,失去了就业机会。

              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参与探究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请你为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提供几条建议。

              (3)某校高三学生围绕“促进大学生”就业这一主题成立探究学习小组,通过实地走

              访、网上查阅资料等途径搜集相关信息。请你为这一次社会调查确定所要调查的具

              体对象。

               

            • 2.

               在2009年12月4日播出的《12·4法律服务动车行:相聚到北京》中,当讨论到食

              品安全的话题时,参加节目录制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胡

              小松在现场提到,在农村市场和城乡结合部的市场中,每年都有几百万吨的地沟油

              进入市场。“油掺油,神仙愁”,现在的科学也无法分辨这些油。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中所述问题产生的原因。

              (2)构建“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是广大消费者的企盼,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企业

              的责任。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就如何构建“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完成

              下列表格。

              主体

              措施

               

              政府

               

               

              企业

               

               

              消费者

                 

               

               

               

               

            • 3.

               材料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

              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

              量。

              材料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强

              调指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平等保护各类产

              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落实融资、财税及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政策,积极

              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推动国有资

              本、民营资本和外资经济的融合,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职工在企业改制

              中持有一定比例股份。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原理回答:

              (1)如何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结合材料2,谈谈如何促进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 4.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农民家庭消费支出结构变化情况

               

              80年代

              90年代

              进入新世纪

              第一位

              食品(恩格尔系数59%)

              食品(恩格尔系数

              59%~50%)

              食品(恩格尔系数

              50%~39%)

              第二位

              居住

              居住

              居住

              第三位

              衣着

              文教娱乐

              文教娱乐

              第四位

              家庭设备

              衣着

              交通通讯

              第五位

              文教娱乐

              家庭设备

              医疗保健

              第六位

              医疗保健

              医疗保健

              衣着

              第七位

              交通通讯

              交通通讯

              家庭设备

               

              概括图表显示的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农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特点,并说明这一变化

              的根本原因。

               

               

            • 5.

               有学者说,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所以发展生产力就靠教育;邓小平曾

              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请分析下面的观点:“只要加快科技发展就能大力发展生产力。”

               

            • 6.

               2009年12月7日,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商讨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

              江苏省淮安市××中学高三学生,围绕《给地球“降温”》这一课题,成立了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现在请你参与其中的探究。

              材料一:本次气候变化大会谈判的过程中,各国表面上是就碳排放额度讨价还价,但“碳排放额”核心议题的背后,实质是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利益问题。当地时间19日下午,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沉重落幕,会议通过的《哥本哈根协议》无法律约束力,协议内容充满了空洞的愿景和承诺,低于外界预期。

              (1)有人认为,“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任何国家都可以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为维护本国利益可采取一切方式和手段”。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请结合材料分析说明。

               

               

               

               

              材料二:“分歧、博弈、挑战”――“三大阵营”角力哥本哈根。本次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在谈判中形成了三股力量——欧盟、伞形集团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展中国家(77国集团+中国)。其核心分歧是“减排目标与资金援助”,超级博弈是“发达国家转嫁历史责任”。

              (2)请从哲学角度分析,针对“碳排放额”议题,为何不同国家的观点会不一致?(6分)

               

               

               

               

              材料三:“低碳生活”(low carbon living)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

              (2)  尝试“低碳生活”,你有哪些建议?并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简要阐明理由。

               

               

               

               

               

               

            • 7.

              某校高二学生围绕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状况开展了探究活动。同学们在活动中收集到以下几个材料,并根据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  同学们走访李老师所做的记录:

              年份

              全年家庭收入(元)

              全年家庭支出(元)

              工资收入

              其他收入

              食品支出

              其他支出

              1978年

              500

              0

              300

              200

              1995年

              12000

              1150

              4500

              4645

              2008年

              50000

              7500

              15000

              26500

              (1)通过李老师一家经济状况的变化,你能发现哪些经济信息?(4分)

               

              材料二  由于30年前的真理问题大讨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从而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上述材料体现认识论中的哪些道理?(4分)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创造新形式,尝试新方法,问计于民,为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渠道。

              (3)请你写出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哪些途径?(4分)

            • 8.

              某校高三(5)班同学围绕“三农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一起参加他们的活动.

              全班集体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的决定》.体会到《决定》突出的亮点是:一、结合我国当前农村改革发展实际。提出了关于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等农村制度建设的规定,使我国农村改革发展进入依靠制度创新的新阶段.二、《决议》强调,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   请谈谈《决议》的这两个亮点是如何体现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9分)

                  同学们通过上网调查了解到:2009年初,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2000万农民工被动提前返乡.针对这种形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迅速出台了如下措施:制定财税、金融等政策,为农民工就业开辟“绿色通道”;加强对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的监控,保证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顿发放: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力求回到家乡的农民工顺利实现就业.

              (2)请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国家为什么要千方百计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8分)

              (3)请运用国家履行经济职能的相关知识,分析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是如何做好返乡农

              民工工作的?(3分)    

              同学们还深入郊县某村,收集到以下数据: 

              全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6年

              村民人均年收入

              不足4000元

              懂技术的农民占农民的比重

              10%

              懂技术的农民年人均收入

              超过20000元

              (4)请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分析造成该村农民收入差距的原因。(4分)

               

              (5)请说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8分)

               

                 最后同学们围绕未来就业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请你谈谈:

              (6)为了实现自己美好的职业理想.应注重提高自身的哪些素质?(4分)
            • 9.

              (32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市从2004年就开始进行统筹城乡就业的实验,走出了一条敢为人先、率先打破城乡就业堡垒,城乡一体化就业的路子,2009年被联合国选为在华统筹城乡就业的首批试验城市。该市一乡镇工业园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农民土地八股的办法,推进园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现代生态休闲农业。农民除了可以获得土地流转费外,还可以从土地经营的收入中分红。

              (1)  请从经济学角度,谈谈上述做法对解决“三农”问题有何启示。(12分)

              材料二  2008年,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专家估计,2008年可能有超过100万大学生难以就业。在东部发达城市的就业竞争到了白热化程度的同时,农村、中西部地区却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党和政府号召大学生到基层去,积极到农村、中西部地区去,去开辟一条广阔的就业之路,实现人生价值。

              (2)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需要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到基层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人认为:“大学生只要转变就业观念,就能实现人生价值。”请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加以评析。(8分)

              材料三  李某是山西某地的种田大户,在记者采访中谈及大规模承包农田的酸甜苦辣时,倾诉了他的一些期盼:一盼土地流转承包方式有法可依,尽快出台一个便于操作的简易文本合同;二盼资金技术得到扶持,贷款不走关系,不找熟人;三盼社会环境更优化,排除农村“流氓恶霸”对种田大户的干扰;四盼干部转变作风,更加尊重农民的意愿,能得到更多技术、资金和信息上的支持服务。

              (2)  假如你是一名李某所在农村乡镇的党委书记,请从政治常识角度,谈谈你应如何帮助李某实现他的期盼。(1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