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根据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回答问题.

              (1)该化合物中,①表示______,⑦表示______.
              (2)该化合物由______个氨基酸失去______个水分子而形成,这种反应叫做______,该化合物水解时,需______个水分子.
              (3)该化合物中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是由______决定的,其编号是______.
              (4)该化合物称为______,含______个肽键,编号是______.
            • 2. 阅读下列事例,并思考:

              ①鸡蛋清中加入一些食盐,会产生白色絮状物(即盐析)

              ②鸡蛋煮熟再吃

              ③用酸、碱或重金属处理蛋白质制品

              ④低温冷藏蛋白质制品

              ⑤酒精、紫外线等“消毒”

              (1)①~⑤中,蛋白质空间结构并未遭破坏的是________,其活性________(填“能”或“不能”)恢复;空间结构已遭破坏的是________,其活性________(填“能”或“不能”)恢复。

              (2)吃煮熟的鸡蛋为何更易被消化?

            • 3.

              下图表示小肠上皮细胞亚显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括号中填数字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1)该图中②是____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④是________________,⑤是________________,⑥是__________________,此细胞是动物细胞而不是植物的叶肉细胞是因为无细胞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③④⑤的膜构成__________。膜蛋白A在执行相应功能时需要消耗ATP,产生ATP的结构主要是[ ]____________。ATP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该细胞面向肠腔的一侧形成很多突起即微绒毛, 微绒毛不仅可以增加膜面积,还可以增加细胞膜上_____________数量,有利于吸收肠腔中的葡萄糖等物质。

              (3)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二糖的膜蛋白D,说明膜蛋白还具有_____________功能。图中的四种膜蛋白功能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4)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母乳中的抗体方式是________ 。

            • 4. (16分)以下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物质C的结构通式是      ,形成的化学键(结构简式)可表示为      。已知G含有由504个C组成的四条链,则C相互结合过程中分子量减少了         

              (2)小麦种子细胞中,物质E是指      

              (3)物质D组成元素是      ;在人体中,H有            两种。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是由图中的      构成。(填字母代号)   


            • 5. 如图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物质D的基本元素组成是______;小麦种子细胞中,物质E是指______.
              (2)物质C的结构通式是______,它们相互结合形成的化学键(结构简式)可表示为______.已知G含有由504个C组成的四条链,则C相互结合过程中分子量减少了______;常用______试剂鉴定G.
              (3)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多的是______;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是由图中的______构成.(填字母代号)
            • 6.

              瘦素是动物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机体脂肪储存量越大,瘦素分泌越多。下丘脑的某些细胞接受到瘦素信号后,机体能通过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网络调节摄食行为。

              (1)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     物质;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________。

              (2)组成瘦素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在核糖体中合成的瘦素蛋白,必须通过__________进行加工和运输才能分泌到细胞外,随__________运送到全身各处。下丘脑中的靶细胞通过____________来识别瘦素。

              (3)现有两类患肥胖症的小鼠,A类小鼠肥胖是瘦素受体基因缺陷所致,B类小鼠肥胖原因未知。分析以下实验:

              (注:连体共生即通过手术使两只小鼠的血液循环贯通)

              ①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连体前A小鼠体内瘦素的含量比正常小鼠________,B小鼠肥胖的原因最可能是                                                 

              ②为排除手术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可增设一组处理措施为                       的对照实验。

            • 7. (16分)下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是____________,Ⅰ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____________。

              (2)图中Z是________,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液染色,可使Ⅲ呈现________色。

              (3)图中P的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_;由P形成Ⅳ的结构层次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Ⅲ和Ⅳ两者都有多样性,两者多样性的关系是前者________后者。

              (5)含有Ⅲ和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如图所示为构成细胞的元素及化合物,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 ______   .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A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 ______
              (2)物质b是 ______ .若某种B分子含有2条直链肽链,由18个b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组成,则该B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 ______
              (3)物质c在人体细胞中共有 ______ 种,分子中 ______ 的不同决定了c的种类不同.
              (4)物质d是 ______ ,d和 胆固醇、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类物质.
            • 9. 肉毒梭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它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1mg可毒死20亿只小鼠.煮沸1min或75℃下加热5~10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可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罐头食品、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等.如图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请据此回答:

              (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
              (2)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______.
              (3)由上图可知,该片段由______种单位组成,有______个肽键,在形成该片段时要脱去______分子水.
              (4)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______个氨基和______个羧基.
              (5)肉毒类毒素可用______鉴定,反应颜色为______.
            • 10.

              生物体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可表示如下:其中A、B、C为高分子化合物。

              (1)A的功能的多样性除与分子a有关外,还和A的      的多样性决定的。其中A2为     (填写名称),A5为         (填写名称),A3含有的元素为_______________。

              (2)b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在人体细胞内B为______________。

              (3)小分子c的名称为______,在酵母菌中共有      种。它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        以及一分子含氮        组成。C1具有C2中没有的碱基,其碱基名称为________, C1中的小分子b的名称为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