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表是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记录。请回答:


              实验操作分组

              甲组

              乙组

              丙组

              ①向试管中加入唾液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②向试管中加入可溶性的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③控制温度

              0℃

              37℃

              80℃

              ④将唾液淀粉酶溶液与可溶性淀粉溶液混合振荡后分别保温5min

              ⑤向试管中滴加碘液

              1滴

              1滴

              1滴

              ⑥观察实验现象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1)在该实验中,温度属于_______变量,PH属于_______变量。

              (2)若实验结束后,甲组的试管内的溶液变蓝色,这是因为0℃低温下,唾液淀粉酶_______,淀粉没有被完全分解,淀粉遇碘变蓝色。丙组的试管内的溶液变蓝色,这是因为80℃时,唾液淀粉酶_______,淀粉没有被分解,淀粉遇碘变蓝色。

              (3)15min后,在乙试管中,淀粉酶的质量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唾液淀粉酶作用于一定量的可溶性的淀粉溶液,保持温度、pH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若增加唾液淀粉酶的浓度,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原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曲线。



            • 2.

              下图中a、b、c分别代表不使用催化剂、使用无机催化剂、最适条件下使用酶催化的化学反应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E代表酶为化学反应降低的活化能

              B.比较a、c两条曲线,可以得出酶具有高效性的结论

              C.E1、E2、E3分别代表各条件下进行相应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D.高温、过酸和过碱条件下,c曲线的最高点都会上移
            • 3. 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只)、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调查数据如下表: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正确的是( )

              A.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B.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C.根据调查数据可确定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3:2
              D.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 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 4.

              下列是有关酶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置了空白对照

              B.在“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不能通过碘液检测证明酶具有专一性

              C.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实验中,可先用滴管滴加氯化铁溶液后,再用此滴管滴加肝脏研磨液,不影响实验结果

              D.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关键步骤是先将淀粉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先保温5分钟,然后分别向其中加入等量的淀粉酶液
            • 5.     图1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图1中A点时的化学反应状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B.图1中B点时的化学反应状况:反应速率在此时达到最高
              C.在图1的B点时,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曲线不变
              D.在图1的A点时,温度升高 10 ℃ ,曲线所发生的变化如图2所示
            • 6.

              下列有关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蓝藻和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形成ATP,但形成场所不同

              B.植物根尖细胞生成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C.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时应选择斐林试剂

              D.ATP释放能量往往与某些放能反应相关联
            • 7. 如图为pH对作用于同一底物的两种水解酶活性的影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任何温度条件下,pH=5时,酶1的活性高于酶2
              B.将酶2由pH=9转移到pH=4的环境中,活性上升
              C.在两种不同的pH条件下,酶1活性可能相同
              D.酶1和酶2能够水解同一种底物是酶专一性的体现
            • 8.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盐酸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作用相同

              ②经健那绿染液处理,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蓝绿色

              ③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能鉴定乳酸菌细胞呼吸的产物

              ④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⑤可以用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⑥以人的成熟红细胞为观察材料可以诊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⑦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可用作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材料

              A.两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 9. 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蚯蚓等
              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
              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
              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
            • 10.

              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的材料数量、温度和时间都可能是实验的变量
              B.须设置对照,确保单一变量
              C.数据测量应力求精确,因而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D.无关变量只需相同或相等即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