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实验小组利用豆科植物进行了有关实验,图1表示在该植物种子吸水萌发过程中测得的O2吸收速率和CO2释放速率________;图2表示将该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温室中,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温室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出点以前,O2吸收速率低于CO2释放速率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m点以后,O2吸收速率高于CO2释放速率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源有_________;图2中a—b,温室内CO2浓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b→c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的_________;b、c点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小组将幼苗放在不同遮光条件下对叶片生长状况进行了检测。与不遮光组相比,遮光50%组的叶片生长更好,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图1表示甲,乙两种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曲线;图表示将甲植物放在CO2浓度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从图1、图2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  。图1中a点的代谢特点是  ,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  

              (2)图2中e点与f点相比较,f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  

              (3)有氧环境条件下,植物细胞内的葡萄糖先在  (填细胞结构)中脱氢,生成  ,然后转移到相关细胞器中彻底氧化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4)图1中,甲植物长期处于2千勒克斯光照强度下,不能正常生长的原因是  

            • 3.

              有关植物细胞代谢及能量转换问题。

              如图为小麦叶肉细胞中的部分生理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物质)。

              (1) 在有光条件下,用14C标记小麦吸收的CO2进入如图的物质代谢过程,则14C在图中的转移途径是                       。(用箭头和字母等表示)。 (2) 请选择下列合适的选项编号并用箭头连接:一定光照强度下,叶肉细胞叶绿体利用本细胞线粒体产生的气体进行暗反应的途径                     

               ①三羧酸循环       ②卡尔文循环

               ③氧气与H+结合形成水,同时形成大量ATP       

               ④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成二碳化合物

               ⑤二氧化碳穿过2层磷脂分子层进入细胞质基质   

               ⑥二氧化碳进入叶绿体基质
               ⑦活化叶绿素a促进水光解,释放出氧气         

               ⑧二氧化碳穿过4层磷脂分子层进入细胞质基质

              (3) 葡萄糖氧化分解过程中在下图 a-e中能够产生ATP和[H]的场所分别包括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某一正常生长的植物代谢的影响(在研究某环境因素对该植物代谢的影响时,其他条件均为最适状态)。

              (4) 图甲中的两条曲线分别代表植物的真(总)光合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则表示真光合速率的是        (填“曲线A”或“曲线B”);可以看出45℃以后两曲线的变化趋势不同的原因是              。图甲中温度为30℃时该植物吸收CO2的相对量为           。 (5) 结合图甲,对于图乙和图丙而言,与图甲的两曲线交点含义相同的点分别是               。

              (6) 下图所示为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植物甲和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

               B.叶温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

               C.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不同于植物乙的

               D.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为0

            • 4.

              有几位同学利用不同生长时期的大豆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回答问题:

              (1)选取大豆种子检测子叶中的脂肪与蛋白质,图1、图2分别为相应步骤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图1玻片上的子叶切片已经用苏丹Ⅲ染液染色3min,接着滴加1~2滴试剂甲的作用是         图2中试剂乙的名称和颜色分别是     ,     

              (2)选取大豆幼根进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①在上图器具中,该实验一般需要用到的有       (填序号)。

              ②同学甲看到同学乙剪取大豆的一条幼根根尖所做的实验效果很好,于是同学甲也从该条幼根上剪取一段进行实验,经规范操作后始终没有能观察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其原因是       

              (3)现欲探究大豆不同叶龄叶片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异,请你简要写出实验的主要思路:            

            • 5.

              下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温瓶内温度变化的实验装置。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

              材料用具:保温瓶(500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0.1g/mL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热量更多。

              (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

              装置

              方法步骤一

              方法步骤二

              方法步骤三

              A

                            

              加入10g活性干酵母

                            

              B

              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的

              葡萄糖溶液

              加入10g活性干酵母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2)该实验是一个       实验,其中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          ,这是为了控制该实验的       变量。

              (3)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步骤如下:

              装置

              方法步骤一

              方法步骤二

              方法步骤三

              C

              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加入10g灭活的干酵母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4)实验预期:在适宜条件下实验,30分钟后记录实验结果,若装置A、B、C温度大小关系是:                  (用“<、=、>”表示),则假设成立。

            • 6. 呼吸商(RQ)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RQ=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下图1表示萌发小麦种子中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图2表示测定消毒过的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商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图1中,催化过程①②的酶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物质E表示________。

              (2)图2实验装置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下经10 min观察墨滴的移动情况,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动,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10 min内小麦种子发生图1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过程;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不动,则10 min内小麦种子发生图1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过程。

              (4)为校正装置甲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设置一个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大试管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__________。

            • 7.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要探究酵母菌通过呼吸产生等量CO2时,有氧和无氧条件下消耗葡萄糖量的多少.他们将相同的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中的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 ,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 ______
              (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 ______ ______
              (3)请你利用提供的U形管(已知滤液中葡萄糖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将一定量的滤液1倒入U形管的A侧并标记,同时将 ______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 ______ 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如果 ______ ,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②如果 ______ ,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③如果A、B两侧 ______ ,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
            • 8.

              回答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实验问题。

               (1)下列4项实验中,需保持细胞生理活性的有_________ (填序号)。

              ①观察叶绿体;②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DNA的分布  

              ③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④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2)按下面步骤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步骤一: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

                 步骤二: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 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这样重复几次,使盖玻片下面的藓类小叶浸润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

              步骤三: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①图中A、B处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上述实验步骤二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伊红(植物细 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 g/mL的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这是由于细胞壁与___________(填名称)发生分离所致。

                

              ③如果将步骤二中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的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后,为更准确地判断A处颜色,对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A处呈绿色,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以下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其细胞呼吸产物中酒精的检测方法是                                                  

              (2)该实验需要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其中乙组作为           (“对照组”或“实验组”);甲组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10%NaOH溶液的目的是                                          

              (3)生物学实验中控制变量是一个重要环节,自变量是指                              

              (4)利用以上装置,将实验用的酵母菌改为乳酸菌。则乙组中澄清石灰石是否变浑浊?                                                                                      ,

              为什么?                                                      

            • 10.

              填写下列物质/结构鉴定的相关信息:

              物质/结构

              试剂

              颜色反应

              葡萄糖

                         

              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

                        

              紫色

                         

              甲基绿

              绿色

              线粒体

              健那绿

                         

                         

              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

              灰绿色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