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两位同学用下面两套装置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装置均放在适宜环境中培养8~10h,两组装置中的石灰水都变混浊。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两组装置的石灰水混浊程度,装置1____________(高于、低于)装置2,产生酒精较多的是_______(装置1、装置2)。

              (2)装置1中进入锥形瓶A的空气要经过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2中锥形瓶D装配好后,立即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这样的做法是否正确,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引起两组实验结果差异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__。

              (5)一段时间后装置2中发生作用的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选取某植物幼苗进行无土栽培实验,下图为该幼苗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温度在0~5 ℃之间,该植物幼苗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

              (2)假设上述实验在缺Mg的条件下进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图中的A点会向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3)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________℃左右。

              (4)限制AB段CO2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图中__________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两倍。

              (5)为了探究不同条件对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用8株各有20片叶片、大小长势相似的某盆栽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不同条件下利用传感器定时测定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

              编号

              1

              2

              3

              4

              5

              6

              7

              8

              温度(℃)

              10

              10

              20

              20

              30

              30

              40

              40

              光照强度(Lx)

              1 000

              0

              1 000

              0

              1 000

              0

              1 000

              0

              12小时后CO2量(g)

              -0.5

              +0.1

              -1.5

              +0.4

              -3.0

              +1.0

              -3.1

              +0.8

              (注:“+”表示环境中二氧化碳增加;“-”表示环境中二氧化碳减少)

              ①用编号为__________的装置可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组合,该实验组合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

              ②由表可知,植物光合作用最强的是第__________编号组实验。

              ③现有一株某植物缺少叶黄素的变异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光吸收差异__________(填“不”或“非常”)显著。

            • 3.
              为了探究酵母菌所进行的呼吸作用类型,请根据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酵母菌的呼吸类型.
              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但产物不同.
              实验材料和用具:酵母菌培养液、带橡皮塞的锥形瓶两只、烧杯4个、两根弯曲的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NaOH溶液、蒸馏水、凡士林.(提示:假设酵母菌以葡萄糖作为呼吸底物)
              实验方法:
              (1)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图(装置1)安装好.
              (2)如果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计对照实验,请描述对照实验装置(装置2)如何设置?装置同上(装置1图),用 ______ 代替 ______ 溶液,其它条件完全相同.
              结果预测和结论:(请在方框内选填左移、右移、不移动等)
                现象(红色液滴移动情况)  结论
              装置1中液滴 装置2中液滴
              1 不移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2 不移动 只进行无氧呼吸
              3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3)① ______    ② ______ ③ ______ ④ ______
              (4)进一步探究:如果要进一步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中有无酒精,常用什么试剂? ______ .若颜色变为 ______ ,说明有酒精产生.
              (5)如果氧气供应不足,则人体内葡萄糖的分解产物是 ______ .
              (6)请写出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______ .
            • 4.

              完成下列实验:


              (1)下列4项实验中,需保持细胞生理活性的有           (填序号)。

              ①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②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DNA的分布  

              ③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④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2)按下面步骤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步骤一: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

              步骤二: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使盖玻片下面的藓类小叶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

              步骤三: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①选择蔗糖作质壁分离试剂的原因是(   )

              A.糖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物质         B.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C.蔗糖分子能溶于水而透过细胞壁     D.蔗糖分子溶于水而不能透过半透膜

              ②如果上述实验步骤二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g/mL的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处颜色分别是                     

              ③如果将步骤二中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的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后,如果A处呈绿色,可能的原是                                                                

              (3)下列有关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功能验证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是因为四种色素均溶于有机溶剂中

              B.叶绿体色素之所以能够在滤纸上分离开的原因是不同的色素分子大小不同

              C.实验中要注意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是为避免色素迅速扩散进入层析液中

              D.将叶绿体色素提取液装入试管,让一束白光穿过该滤液后再经三棱镜对光进行色散,光谱的颜色明显减弱的是绿光

              E.提取的叶绿素溶液,给予适宜的温度、光照和CO2可进行光合作用

            • 5.

              两个课外活动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想探究的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实验装置,如图Ⅰ(A~D)所示:

              ①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依次是:                (用字母和“→”表示)。

              ②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还可用                 代替。

              (2)乙组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①若想达到实验目的,还必须设置               实验,该实验装置设计为(装置编号为Ⅲ):用                     代替10% NaOH溶液,其他条件与装置Ⅱ相同。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实验结论:

              若装置Ⅱ的液滴向左移动,装置Ⅲ的液滴不移动,则酵母菌只进行             

              若装置Ⅱ的液滴不移动,装置Ⅲ的液滴向右移动,则酵母菌只进行                   

              若装置Ⅱ的液滴                   移动,装置Ⅲ的液滴                     移动,则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 6.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设计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材料和用具:100 mL量筒,50 W、100 W、200 W和400 W的台灯,冷开水,NaHCO3,黑藻等。


              实验步骤:

              ①准备4套如图所示装置,编号为1~4。在瓶中各加入约500 mL质量浓度为0.01 g/mL NaHCO3溶液后用冷开水充满。

              ②取4等份长势相同的黑藻分别放入1~4号装置。

              ③将4套装置放入暗室中,然后分别用50 W、100 W、200 W和400 W的台灯等距离地照射1~4号装置,观察气泡的产生情况。

              ④30 min后停止光照,测量光合作用释放的O2体积(mL)。

              以上实验重复三次,实验结果见下表。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列出实验中的两个控制变量(无关变量):                                                     。 

              (2)根据装置图,上表中的实验数据是如何读出的? 。 

              (3)上表中测得的氧气量并非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氧气量,其原因是                                                         

              (4)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5)若想确定黑藻生长的最适光照强度,请在本实验的基础上写出进一步探究的实验思路:                                                         

            • 7. 下面是某研究小组以番茄为材料所做的相关实验及其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小组用装置甲(如图)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该图的材料及设置,可以确定该实验的因变量应该是  ,而自变量可以是  ;无关变量有  
              (写出两种)。
              (2)该小组同学从生长状况相同的棉花叶片上剪出大小、部位相同的若干圆叶片,抽取叶片细胞内的气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如图乙所示),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光照,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其记录结果绘成曲线如图丙。请据此回答。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c段曲线平缓的限制因素可能是_____,而c点以后曲线上行,其原因应该是____。
              ③若将乙装置中的NaHCO3溶液换成等量的NaOH溶液,则在开始的短暂时间内,植物的叶绿体中C3与C5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是:C3________,C5_________。
              (3)该小组又将对称叶片左侧遮光右侧曝光(如图丁),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a和b(单位:g)。则12小时内右侧截取部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是  g(用字母表示)。
            • 8. 科技工作者利用多套图甲所示装置,对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进行研究。请据图分析回答:

              (1)若用甲装置来测定绿色植物的呼吸速率,应将甲装置置于_______环境中。
              (2)在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图甲装置由黑暗处移至阳光下,短时间内,植物叶绿体内三碳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
              (3)图乙是对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研究的实验结果。图中a、b、c代表温度,且a>b>c;Ⅰ、Ⅱ、Ⅲ代表CO2浓度,且Ⅰ>Ⅱ>Ⅲ。
              ①a、b、c中,一定超过了最适温度的是_______;Ⅰ、Ⅱ、Ⅲ中,最接近最适CO2浓度的是_______。
              ②如果要探究在温度为b时,该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最适CO2浓度,则需要保持_______相同且适宜,并在适当范围内设置_______进行实验。
            • 9.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后,尝试开展R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通过查阅资料,制订了以下的实验方案:

              【实验课题】酵母RNA的提取和鉴定

              【实验目的】1.从酵母中提取RNA;2.鉴定RNA。

              【实验原理】微生物是工业上大量生产RNA的原料,其中以酵母尤为理想,因为酵母核酸中主要是RNA,DNA很少,菌体易收集,RNA易分离。RNA不溶于乙醇和无水乙醚。利用稀碱法(稀碱能使细胞壁溶解)或高盐法(高浓度的盐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来释放RNA。RNA水解液(加硫酸、加热)+苔黑酚-FeCl3试剂加热直到沸腾1分钟,会呈现墨绿色。

              【实验材料】干酵母粉、离心机、烧杯、试管、玻璃棒等;0.2%氢氧化钠、95%乙醇、无水乙醚、乙酸、10%硫酸溶液、苔黑酚-FeCl3试剂等。

              【实验步骤】

              ①称6克干酵母

              ②加0.2%氢氧化钠45mL,沸水加热20分钟,搅拌,后加乙酸7滴

              ③离心10分钟后取上清液

              ④边搅拌边缓慢加95%乙醇并静置10分钟

              ⑤离心后先用95%乙醇洗两次,再用无水乙醚洗两次

              ⑥获得RNA粗制品

              ⑦RNA鉴定

              请根据实验方案,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细胞中含有RNA的结构有细胞核、                   。酵母菌也是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不同方式的好材料,理由是             

              (2)实验步骤⑤中,离心后取     用乙醇、无水乙醚进行洗涤。

              (3)RNA提取过程要注意温度的控制,在20~70℃的温度范围内停留的时间不能太长,其原因是     

              (4)稀碱法提取RNA须在沸水浴中进行的目的,一是     ,二是     ,以便获得更多更纯净的RNA。

              (5)若用花椰菜来提取DNA,可用       瓦解细胞膜,然后充分研磨,实验中研磨速度要     

            • 10.

              下图是测定植物细胞呼吸的装置,请据下图回答:


              (1)A瓶内NaOH的作用是吸收CO2,那么B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         ,D瓶内的石灰水的作是             

              (2)C装置用不透光的玻璃罩住植物的原因是           。                                           

              (3)如将C装置中的植株换成萌发的种子,C装置可否换成透光的玻璃罩               

              (4)如果将C装置内的植物换成乳酸菌培养液则D中的现象为            ;其原因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