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乙两种植物中,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 ______ 。
              (2)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么净光台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 ______ 。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 。
              (3)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 ______ 。
              (4)某植物夏日晴天中午12:00时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其原因是进入叶肉细胞的 ______ (填“O2”或“CO2”)不足。
            • 2.
              回答下列问题:

               (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分布在叶绿体的 ______ 上,该物质主要捕获可见光中的 ______ 。
               (2)植物的叶面积与产量关系密切,叶面积系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总和)与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干物质积累速率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面积系数小于a时,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均 ______ 。当叶面积系数超过b时,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其原因是 ______ 。
              (3)通常,与阳生植物相比,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相等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 ______ (填“高”或“低”)。
            • 3.
              如图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有关甲、乙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物质及能量代谢途径示意图(NADPH指[H]),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可以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参与这一过程的两类色素为 ______ ,其中大多数高等植物的 ______ 需在光照条件下合成。
              (2)在甲发育形成过程中,细胞核编码的参与光反应中心的蛋白,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转运到甲内,在 ______ (填场所)组装;核编码的Rubisco(催化CO2固定的酶)小亚基转运到甲内,在 ______ (填场所)组装。(3)甲输出的三碳糖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被氧化为 ______ 后进入乙,继而在乙的 ______ (填场所)彻底氧化分解成CO2;甲中过多的还原能可通过物质转化,在细胞质中合成NADPH,NADPH中的能量最终在乙的 ______ (填场所)转移到ATP中。
              (4)乙产生的ATP被甲利用时,可参与的代谢过程包括 ______ (填序号)。
               ①C3的还原   ②内外物质运输  ③H2O裂解释放O2   ④酶的合成
            • 4.
              为了研究某种树木树冠上下层叶片光合作用的特性,某同学选取来自树冠不同层的A、B两种叶片,分別测定其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从图可知,A叶片是树冠 ______ (填“上层”或“下层”)的叶片,判断依据是 ______ 。
              (2)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数值时,A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开始下降,但测得放氧速率不变,则净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光合作用的 ______ 反应受到抑制。
              (3)若要比较A、B两种新鲜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在提取叶绿素的过程中,常用的有机溶剂是 ______ 。
            • 5.
              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
              (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 ______ (写出三类).
              (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 ______ 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
              (3)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与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 ______ 中枢,引起发热.
              (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 ______ 性清除,从而使该物种得以 ______ .
              (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
              1 疟原虫的线粒体 不加入青蒿素 100
              2 加入青蒿素 60
              3 仓鼠细胞的线粒体 不加入青蒿素 100
              4 加入青蒿素 97
              ①1、2组结果表明 ______ ;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②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 ______ ,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
            • 6.
              下图是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物质依次是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H]代表的物质主要是 ______
              (2)B代表一种反应过程,C代表细胞质基质,D代表线粒体,则ATP合成发生在A过程,还发生在 ______ (填“B和C”“C和D”或“B和D”).
              (3)C中的丙酮酸可以转化成酒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______
            • 7.
              科研人员对猕猴桃果肉的光合色素、光合放氧特性进行了系列研究.图1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示意图,图2为不同光照条件下果肉随时间变化的光合放氧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果肉薄片放入含乙醇的试管,并加入适量 ______ ,以防止叶绿素降解.长时间浸泡在乙醇中的果肉薄片会变成白色,原因是 ______ .
              (2)图1中影响光合放氧速率的因素有 ______ .氧电极可以检测反应液中氧气的浓度,测定前应排除反应液中 ______ 的干扰.
              (3)图1在反应室中加入NaHCO3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 .若提高反应液中NaHCO3浓度,果肉放氧速率的变化是 ______  (填“增大”、“减小”、“增大后稳定”或“稳定后减小”).
              (4)图2中不同时间段曲线的斜率代表光合放氧的速率,对15~20min 曲线的斜率几乎不变的合理解释是 ______ ;若在20min后停止光照,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含量减少的物质有 ______  (填序号:①C5   ②ATP    ③[H]④C3 ),可推测20~25min曲线的斜率为 ______  (填“正值”、“负值”或“零”).
            • 8.
              图1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部分过程,其中C3在不同代谢过程中表示不同的化合物;图2表示该细胞中的一种生物膜和其上所发生的部分生化反应.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属于光合作用的过程有 ______ ( 填序号),图2中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有 ______ 和蛋白质.
              (2)图2中生物膜的具体名称是 ______ ,图1生理过程中 ______ (在a~e中选择填空)发生在该生物膜上.
              a.过程①②③④⑤b.过程②③④c.过程 ①②d.过程 ④⑤e.都没有
              (3)由图2可知,蛋白M的生理功能有 ______ .
            • 9. 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BTB的弱碱性溶液颜色可随其中CO2浓度的增高而由蓝变绿再变黄.某同学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少量的NaHCO3和BTB加水配制成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等量的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7支试管中,其中6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见表.
              遮光是指用黑纸将试管包裹起来,并放在距日光灯100cm的地方.
              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50min后1号试管的溶液是浅绿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由______引起的;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______(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2)表中X代表的颜色应为______(填“浅绿色”、“黄色”或“蓝色”),判断依据是______.
              (3)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