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两只桶内D和d两种彩球的数目相等,比例为D:d=1:1。这是为了体现:

              A.好计算
              B.小球数目相等

              C.各桶内配子类型之比为1:l        
              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 2.

              在孟德尔的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YYRR×yyrr),F2出现的重组性状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约占

              A.1/4      
              B.1/3      
              C.1/16     
              D.1/9
            • 3.

              在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两只桶内D和d两种彩球的数目相等,比例为D:d=1:1。这是为了体现:

              A.好计算
              B.小球数目相等

              C.各桶内配子类型之比为1:1        
              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 4.

              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F2植株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无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A.1/8          
              B.3/8
              C.1/16        
              D.3/16
            • 5.
              已知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株,若要对其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其杂交过程为(  )
              A.人工去雄一套袋一人工授粉一再套袋
              B.套袋一人工授粉-再套袋
              C.人工去雄一人工授粉-再套袋
              D.人工去雄一套袋一人工授粉
            • 6.
              某同学欲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基因的分离定律”,他应该选择的装置有(  )
              A.I和II
              B.I和III
              C.III和IV
              D.II和IV
            • 7.

              光身长翅与毛身卷翅果蝇杂交后,F1代全为光身长翅。F1代雌果蝇的测交后代中,光身长翅∶光身卷翅∶毛身长翅∶毛身卷翅为4∶1∶1∶4,则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间的交换值是

              A.5%        
              B.10%         
              C.20%       
              D.25%
            • 8.

              图示意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装置,其中棋子上分别标记的D、d代表基因。实验时每次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此实验不能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B.准备实验装置时,甲袋和乙袋中棋子总数相同,且每袋中D和d标记的棋子应各占一半
              C.如果某学生进行了20次实验,抓到Dd组合的次数不一定是10次
              D.如果要模拟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的子一代(F1)测交,可将其中一袋中的棋子全换上等量的标记为d的棋子
            • 9. 回答下列问题:
              (1)某鹦鹉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S、s和M、m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S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1所示(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

              ①基因S发生转录时,作为模板链的是图2中的 ______ 链.若基因S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 ______ .
              ②某基因型为SsMm的雄性鹦鹉的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了4种精子,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变异类型属于 ______ .
              (2)鹦鹉的性别决定为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其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决定,其中一对位于性染色体上,决定机制如图2.
              某培育中心一只绿色雌性鹦鹉(甲)先后与乙、丙杂交,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决定鹦鹉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 ______ 定律.
              ②鹦鹉甲产生的配子种类有 ______ 种.鹦鹉乙基因型为 ______ .
              ③试验组一子代中的绿色雄性鹦鹉和实验组二子代中的绿色雌性鹦鹉杂交,后代中出现绿色鹦鹉的概率为 ______ .
              ④实验室欲通过两纯合的鹦鹉杂交得到雄性全为绿色,雌性全为黄色的子代,则亲代的基因型组合有 ______ 种.
              ⑤在自然环境中,雌性白毛鹦鹉的比例大于雄性白毛鹦鹉的比例,其原因是 ______ .
            • 10. (10分)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四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回答问题: (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需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             (填“同源”或“非同源”)染色体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     ,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          ,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             。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和                。 

              (2)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3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F3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株系。理论上,在所有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

              ①若表现型为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其数量比为         

              ②若表现型均为感锈病,发生分离的性状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