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射线诱变可使同一基因突变,也可使不同基因突变.将纯合深眼色果蝇用射线诱变处理,得到两种隐性突变品系,性状均为浅眼色,两突变品系杂交,子一代雌性均为深眼色,雄性均为浅眼色.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    ,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射线诱变可以使不同的基因突变,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    的特点.
              (2)有人认为两种突变品系有可能是同一基因突变的结果,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    ,理由是    
              (3)若上述两种突变品系是两对不同基因分别突变的结果,则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是    
              (4)若让子一代自由交配,子二代性状表现如表:
              深眼色浅眼色
              雄性4396
              雌性204196
              则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是    ,子二代中出现深眼色雄蝇的最可能原因是    
            • 2. 为研究叶片形态、稻穗饱满程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遗传学实验.
              (1)利用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宽叶水稻,获得窄叶突变体.将窄叶突变体与野生型宽叶水稻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F2中野生型宽叶水稻120株,窄叶突变体38株.据此推测水稻的叶形最可能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隐性性状为    
              (2)进一步研究确定控制水稻叶片形态的基因位子2号染色休上,利用基因检测手段与野生型宽叶水稻对比,发现窄叶突变体的2号染色体上有三个基因(记为甲、乙、丙)发生突变,其碱基变化如下表.
              突变基因
              碱基变化C→TC→CGCTT→C
              蛋白质与野生型有一个氨基酸不同与野生型结构无差异长度比野生型明显变短
              结果表明,控制窄叶性状的突变基因可能为    .丙基因突变的原因是DNA分子中发生了碱基对的    ,导致形成的mRNA提前出现    ,从而使合成的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
              (3)雌配子致死可导致稻穂出现空粒,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研究表明水稻配子成活率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和B、b表示.基因型为ab的雌、雄配子均致死.据此分析,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植株杂交,获得的F1自交,F1所结的稻穗中,空粒占    ,产生的F2    种基因型.
            • 3. 在一个稳定遗传的白色实验小鼠种群中,偶然出现了一只金色雄性小鼠.研究人员将这只金色小鼠与多只白色雌鼠交配,得到F1全部为白色鼠.F1个体间随机交配得到F2,其中雌鼠全部表现为白色,雄鼠中白色鼠和金色鼠的比例是1:1.
              (1)组成金色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2)由上述结果可以推测,隐性性状是    ,由F2中个体表现型可知,控制金色的基因不会位于    染色体上或只存在于    染色体上.
              (3)科研人员为进一步确定金色基因的位置,在排除了发生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做了以下的预案,请予以完善.
              ①从F1中选取白色雌鼠与金色雄性小鼠进行随机交配得到F2,F2中个体的表现型为    
              ②选取表现型为    的母本与表现型为    的父本(不来自F1和F2)交配,依据子代的表现型确定金色基因的位置.
              结果预测与结论:
              a.    
              b.    
            • 4.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增添和替换,而引起的    的改变,叫基因突变.
            • 5. 科研人员将某纯合的二倍体无叶舌植物种子送入太空,返回后种植得到了一株有叶舌变异植株,经检测发现该植株体细胞内某条染色体上多了4对脱氧核苷酸.已知控制有叶舌、无叶舌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变异类型分析,有叶舌性状的产生是    的结果,该个体为    (“纯合子”或“杂合子”).
              (2)让有叶舌变异植株自交,后代有叶舌幼苗134株、无叶舌幼苗112株,这一结果    (“符合”或“不符合”)孟德尔自交实验的分离比.
              (3)针对(2)中的现象,科研人员以有叶舌植株和无叶舌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统计母本植株的结实率,结果如表所示.
              杂交编号亲本组合结实数/授粉的小花数结实率
              1♀纯合无叶舌×♂纯合有叶舌
              16
              158
              10%
              2♀纯合有叶舌×♂纯合无叶舌
              148
              154
              96%
              3♀纯合无叶舌×♂纯合无叶舌
              138
              141
              98%
              由表中数据分析推断,该变异能导致    配子育性大大降低.
              (4)研究人员从上表杂交后代中选择亲本进一步设计测交实验,根据测交后代性状的出现情况验证上述推断.请写出实验的思路和结果.    
            • 6. 玉米为一年生植物.某农场种植的H品种玉米自交后代中,发现了叶片颜色为黄绿色的变异植株.此变异植株因光合作用不足,在开花前死亡.请分析回答:
              (1)有研究者提出:玉米叶片为黄绿色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减少.取等质量的黄绿叶片和正常的绿色叶片,分别加入    作为提取液,研磨、过滤得到滤液;再用纸层析法分离滤液中的色素.若黄绿色叶片色素分离的实验结果如下图中的    (甲,乙)所示,则说明上述假设成立.

              (2)研究者对上述变异有两种假设:
              假设1:与叶绿素合成相关的酶的基因(M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假设2:叶片黄绿色是由于“含M基因”的染色体片段丢失所致.
              研究者让H品种玉米进行单株自交,其中某株玉米所结种子再种植,子一代中叶片黄绿色有125株,叶片绿色有335株.
              ①上述性状分离结果可用假设    解释.假设2所述的变异属于    变异.
              ②若假设1成立,则叶片黄绿色变异为    (显性、隐性)突变.检测该变异是否由单基因突变引起    (能,不能)用测交实验,理由是    
              (3)若绿色玉米种植在缺乏镁元素的土壤中,也会出现黄绿色玉米植株,此现象    (属于,不属于)变异.
            • 7. 玉米为一年生植物.某农场种植的H品种玉米自交后代中,发现了叶片颜色为黄绿色的变异植株.此变异植株因光合作用不足,在开花前死亡.请分析回答:
              (1)有研究者提出:玉米叶片为黄绿色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减少.取等质量的黄绿色叶片和正常的绿色叶片,分别加入    作为提取液,研磨、过滤得到滤液;再用纸层析法分离滤液中的色素.若黄绿色叶片色素分离的实验结果如图中的    (甲,乙)所示,则说明上述假设成立.

              (2)研究者对上述变异有两种假设:
              假设1:与叶绿素合成相关的酶的基因(M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假设2:叶片黄绿色是由于“含M基因”的染色体片段丢失所致.
              研究者让H品种玉米进行单株自交,其中某株玉米所结种子再种植,子一代中叶片黄绿色有125株,叶片绿色有335株.
              ①假设2所述的变异属于    变异.
              ②若假设1成立,则叶片黄绿色变异为    (显性,隐性)突变.检测该变异是否由单基因突变引起    (能,不能)用测交实验.
              ③提取    的DNA,利用PCR技术进行特异性扩增,若能扩增出M(或m)基因片段,则证明假设2不成立.
              (3)若绿色玉米种植在缺乏镁元素的土壤,也会出现黄绿色玉米植株,此现象    (填“属于”或者“不属于”)变异.
            • 8. (2016春•福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为果蝇的原始生殖细胞形成配子的增殖过程,该过程未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代表次级卵母细胞的是    (填字母).
              (2)基因重组可具体发生在    期,从原始生殖细胞到A细胞和B细胞的过程中会发生DNA的复制,DNA的复制需要    等基本条件.
              (3)若将图中I细胞核内某条DNA上的一个碱基对A-T替换成C-G,J细胞不作处理,当I和J变形并获能后分别与卵细胞完成受精作用,得到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前者为红眼,后者为白眼,则可初步判断发生替换的DNA片段可能是    的基因.事实上,若要“初步判断”成立,还必须满足一些条件,如    等.
            • 9. 某一单基因遗传病家庭,女儿患病,其父母和弟弟的表现型均正常.
              (1)根据家族病史,该病的遗传方式是    ;母亲的基因型是    (用A、a表示);若弟弟与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其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    (假设人群中致病基因频率为
              1
              10
              ,结果用分数表示),在人群中男女患该病的概率相等,原因是男性在形成生殖细胞时    自由组合.
              (2)检测发现,正常人体中的一种多肽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在患者体内为仅含45个氨基酸的异常多肽链.异常多肽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由此导致正常mRNA第    位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
              (3)分子杂交技术可用于基因诊断,其基本过程是用标记的DNA单链探针与    进行杂交.若一种探针能直接检测一种基因,对上述疾病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时,则需要    种探针.若该致病基因转录的mRNA分子为“…ACUUAG…”,则基因探针序列为    
            • 10. 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G)的N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嘌呤,这种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从而使DNA序列中G﹣C对转换成A﹣T对.育种专家为获得更多的变异水稻亲本类型,常先将水稻种子用EMS溶液浸泡,通过选育可获得株高、穗形、叶色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水稻一个基因片段的部分碱基序列.若用EMS溶液浸泡处理水稻种子后,该DNA序列中所有鸟嘌呤(G)均转变成为7﹣乙基鸟嘌呤.请在答题卡相应方框的空白处,绘出经过一次DNA复制后所形成的两个DNA分子(片段)的碱基序列 
              (2)水稻矮杆是一种优良性状.某纯种高杆水稻种子经EMS溶液浸泡处理后仍表现为高杆,但其自交后代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矮杆植株.请简述该矮杆植株形成的过程:高杆基因经处理发生 突变,自交后代(或F1)因 出现矮杆.
              (3)实验表明,某些水稻种子经甲磺酸乙酯(EMS)处理后,DNA序列中部分G﹣C对转换成A﹣T对,但性状没有发生改变,其可能的原因有:①;②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