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科学家发现多数抗旱性农作物能通过细胞代谢,产生一种代谢产物,调节根部细胞液的渗透压,此代谢产物在叶肉细胞和茎部细胞中却很难找到。

              (1)该代谢产物能使细胞液的渗透压      (填“增大”或“减少”),这种代谢产物在茎部和叶肉细胞中很难找到,而在根部细胞中却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这些细胞中            (填“物质”)不同。

              (2)现有一抗旱植物,其体细胞内有一个抗旱基因R,其等位基因为r(旱敏基因):R、r转录得到的mRNA部分核苷酸序列为R:UAUUCGUACUGUUAA;r:UAUUCGUCCUGUUAA。抗旱基因突变为旱敏基因的根本原因是                              (填具体碱基对变化)。

              (3)多颗粒与少颗粒为一对相对性状,多颗粒(用D表示)为显性,D/d与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人用一植株和一抗旱多颗粒的植株做亲本进行杂交,后代出现4种类型,性状的统计结果显示:抗旱∶旱敏=3∶1,多颗粒∶少颗粒=1∶1。若只让F1中抗旱多颗粒植株相互授粉,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4)请设计一个快速育种方案,利用抗旱少颗粒(Rrdd)和旱敏多颗粒(rrDD)两植物品种做亲本,通过一次杂交,使后代个体全部都是抗旱多颗粒杂交种(RrDd),用文字简要说明思路。

            • 2.

              二倍体番茄有高茎黄果抗病和矮茎红果易感病两个品种,控制三对性状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1)A组方法所获得的矮茎红果抗病Ⅰ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植株所占的比率为     

              (2)B组方法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了单倍体植株Ⅱ,所利用的原理是             ,所得的植株Ⅱ       (可育或不育),其原因是        

              (3)C组方法中,假设两种纯合突变体X和Y都是由控制果色的A基因突变产生。检测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发现X第二个密码子中的第二个碱基由C变为U,Y在第二个密码子的第二个碱基前多了一个U。与正常植株相比,    突变体的株高变化可能更大。试从蛋白质水平分析原因           

              (4)科学家研究发现,豌豆高茎基因是通过控制赤霉素的合成来控制株高这一性状的。那么该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可表述为          

            • 3.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G蛋白偶联受体调控着细胞对激素、神经递质的大部分应答。下图表示位于甲状腺细胞膜内侧的G蛋白在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形成G蛋白偶联受体后被活化,进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代谢变化的过程。请回答:

              (1)促甲状腺激素是由   分泌的,图中“功能蛋白A”的生物效应是促进    的合成和分泌。

              (2)过程①需要细胞质为其提供            作为原料,催化该过程的酶是           

              (3)过程②除了需要图中已表示出的条件外,还需要          (至少写出2项)。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                                           

              (4)科研人员发现有些功能蛋白A分子量变小,经测序表明这些分子前端氨基酸序列正确,但从某个谷氨酸开始以后的所有氨基酸序列丢失,则功能蛋白A基因转录的模板链上相应位置碱基发生的变化为                     (已知谷氨酸密码子:GAA、GAG,终止密码子:UAA、UAG、UGA)。

              (5)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 4.

              玫瑰现在跟美容、饮料都有关,正被我国大力倡导种植。玫瑰(2n=14)是蔷薇科蔷薇属小灌木,为观赏花卉,花瓣可提取精油。已知其花色有淡粉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涉及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与其花色有关的色素、酶和基因的关系如图所示。现用白甲、白乙、淡粉色和粉红色4个纯合品种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淡粉色×粉红色,F1表现为淡粉色,F1自交,F2表现为3淡粉︰1粉红。

              实验2:白甲×淡粉色,F1表现为白色,F1自交,F2表现为12白︰3淡粉︰1粉红。

              实验3:白乙×粉红色,F1表现为白色,F1×粉红(回交),F2表现为2白︰1淡粉︰1粉红。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检测玫瑰的基因组时需测定________条染色体;图中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是________。

              (2)玫瑰花色的遗传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上述实验中所用的淡粉色纯合品种的基因型为________。

              (4)若将实验3得到的F2白色植株自交,F3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

              (5)普通玫瑰含有3.75×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约有107个个体的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________,它们是进化的原材料,也将是改良玫瑰的资源。我国的野生玫瑰分布于多个省(区),每一个分布点的普通野生玫瑰种群都是生物进化________。

              (6)据调查,在近30年间,我国的野生玫瑰分布范围逐年减少,从生物多样性角度看,其直接后果是野生玫瑰的________多样性减少。

            • 5.

              对正常绿叶的小麦纯系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处理后将种子单独隔离种植,发现其中有两株(甲、乙)的后代分离出黄化斑叶的突变株。请回答:

              (1)应用实验法判断该突变株属于可遗传变异,还是不可遗传变异,实验的基本思路一般是                                               

              (2)下图是正常叶有关基因中的部分碱基序列,其编码的蛋白质中部分氨基酸序列为“缬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有关密码子见下表。

              氨基酸

              密码子

              缬氨酸

              GUU、GUC、GUA、GUG

              甘氨酸

              GGU、GGC、GGA、GGG

              终止密码子

              UAA、UAG、UGA

              若该突变株的形成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原因是由于该基因中的部分碱基序列片段     处(填“1”或“2”)的G∥C替换成了T∥A,结果导致基因表达因                    。  

              (3)该辐射处理过程需要用到大量的种子,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       性和低频性特点。若甲和乙的后代均出现3:1的分离比,该辐射处理最可能导致甲、乙中各有   (1、2或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4)若甲的后代出现3:1的分离比,将甲株的后代种植在一起,让其随机传粉,只收获正常株上所结的种子,若每株的授粉率和结籽率相同,则其中该突变类型的比例为    

            • 6. 年仅30岁的劳斯(F.Peton Rous)研究一种鸡的肉瘤(恶性肿瘤生长在结缔组织中称为肉瘤,而生长在上皮组织中称为肿瘤),做了下面的实验:他把鸡肉瘤组织取出来磨成液体,用一种特别的“筛子”过滤,这种过滤装置连最小的细胞也通不过去.然后把滤液注射到健康的鸡体内,结果鸡很快长出了肉瘤.
              (1)根据以上内容,推测劳斯当时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 ______
              (2)这个观点为以后细胞癌变的哪一种致癌因子的研究提供了证据? ______
              (3)请你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研究某种具体的物理或化学因子是否有可能致癌.
              实验步骤:①取两组正常的鸡A、B;
              ②A组 ______
              B组 ______
              ③一段时间以后检测两组鸡.
              (4)结果预测
              ①若 ______ ,这种因子不起致癌作用.
              ______
            • 7.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如图甲、乙表示两种性别的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基因A和a分别控制灰身和黑身,基因R和r分别控制红眼和白眼。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需要测定的性染色体类型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2)甲、乙果蝇杂交,后代雌性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现有一红眼雄性果蝇与一白眼雌性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性果蝇。出现这一异常情况的原因可能:一是发生了基因突变,二是X染色体上基因的的缺失(注意:当个体中没有控制眼色的基因时不能存活)。请设计实验确定出现白眼雌性果蝇的原因:

              ①设计实验:让该白眼雌性果蝇与________雄性果蝇杂交。

              ②如果后代中________,则说明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如果后代中________,则说明是由于基因缺失造成的。

            • 8.

              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种子圆粒(E)对皱粒(e)为显性,黄子叶(D)对绿子叶(d)为显性,且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1)两株植物杂交时,在花蕾期应对母本作          处理,若Fl种子中黄色皱粒出现的概率为1/8,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2)让纯种黄色圆粒植株与绿色皱粒植株杂交得Fl,Fl自交时,若含d基因的花粉有一半死亡,则F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3)由于受到某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株基因型为Dd的黄子叶植株幼苗变为基因型为Ddd的三体植株,假设该植株能产生正常可育配子且自交后代均能存活,则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用X射线照射纯种黄子叶个体的花粉后,人工传粉至多株绿子叶个体的雌蕊柱头上,得F1种子共1647粒,其中出现了一粒绿子叶种子。推测该绿子叶种子出现的原因可能有:

                 ①经X射线照射的少数花粉中黄子叶基因(D)突变为绿子叶基因(d);②X射线照射导致少数花粉中染色体片段缺失,使黄子叶基因(D)丢失。为确定该绿子叶种子产生的原因, 科研小组做了下列杂交实验。【染色体片段缺失的雌、雄配子可育,而缺失纯合体(两条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相同片段)受精卵致死。】请你根据实验过程,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该绿色种子种下,长成植株后与黄子叶亲本杂交,得到种子;

                 第二步:种植上述种子,长成植株后自交,收获种子;

                 第三步:观察并统计种子的予叶颜色及比例。

              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黄子叶与绿子叶的比例为                      ,说明Fl中绿子叶种子的出现是D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引起的;    

              ②若黄子叶与绿子叶的比例为                      ,说明F1中绿子叶种子的出现是花粉中黄子叶基因(D)突变为绿子叶基因(d)的结果。

            • 9.

              微生物连续培养时,一部分旧的培养基以一定的速度流出,同时不断有等量的新鲜培养基流入以保证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研究人员将大肠杆菌JA122菌株接种到葡萄糖含量受到限制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多代,然后取样分析其中存在的新菌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连续培养JA122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从物理性质看属于                  。培养基中除了含葡萄糖作为             外,还应该含有                            

              (2)样品中共发现CV101、CV103、CV116三种新菌株,产生新菌株的原因是由于JA122大肠杆菌发生了

                                    导致的,产生三种不同类型的新菌株说明         

              (3)下图表示将CV101、CV103、CV116三种新菌株混合在一起培养的生长情况,三者之间互为竞争关系,并保持稳定生长水平,没有出现一种菌株生存而另外两种菌株灭绝的现象,说明它们已经具有了不同的适应能力,这是              的结果。

               

              (4)对三种菌株的代谢差异进行分析发现,CV103对葡萄糖吸收率最高,代谢终产物是醋酸盐。进一步研究表明,CV101可以在过滤的培养过CV103的培养基中生长,据此作出的推测是:                   。请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步骤,来验证你的观点。

              ①配制                    的固体培养基(A组);和不含碳源的固体培养基(B组);

              ②将等量的适量稀释的CV101菌液分别接种到A、B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并观察记录菌株的生长情况。实验过程应在          条件下进行。

              ③预期实验结果:                                               

            • 10.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诱变育种的方法可获得纤维素酶高产菌株而提高酶的产量。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以获得纤维素酶高产菌株。

              (1)实验原理:

              ①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或紫外线照射(或高能辐射)处理微生物可以诱导基因突变。

              ②纤维素和刚果红反应固体培养基呈________色,微生物可释放纤维素酶分解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在菌落周围形成无色透明圈。

              ③在纤维素和刚果红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越大,菌株产纤维素酶量越多。

              (2)实验步骤:

              ①第一步:将纯化培养的生产菌株分别处理,甲组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乙组用________,内(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

              ②第二步:制备含纤维素(作为唯一________)和刚果红(纤维素指示剂)的固体培养基,灭菌和倒甲板。

              ③第三步:把甲、乙和丙组的菌株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或划线法,分别接种于多个含纤维素和刚果红的固体培养基上,均在________的无菌条件下培养。

              ④第四步:观察比较实验组和丙组菌株的菌落周围透明圈,选出透明圈最大的菌落,再进行________培养和如此反复处理,可获得高产菌株。

              (3)预期结果:

              ①诱发突变率低,实验组中绝大多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大小与对照组________(相同或不同)。

              ②诱发突变多害少利性,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透明圈中大多________(变大或变小)。

              ③微生物对紫外线照射或高能辐射更敏感,甲和乙组中________的培养基往往无菌株生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