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是对非洲某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坫流动情况调查后,得到的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该生态系统能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各组分间通过______和______紧密联系,形成统一整体;______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
              (2)图中下一营养级不能得到上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是______。(至少答两点)
              (3)假设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为a,若要使鸟体重增加b,至少需要生产者的量为m,那么m可表示为______。
              (4)该地曾发生火灾,之后引入一种外地植物,引入物种的种群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下:
              基因型 引入前,原地 引入后5年,本地 引入后8年,本地
              AA 51% 60% 78%
              aa 11% 10% 6%
              通过对该物种引入前后种群基因频率的比较,该物种在引入前后没有发生进化,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我国是世界第一的鹅养殖大国,约占世界出栏量的90%,快速识别刚孵化的雏鹅性别,对规模化养殖至关重要。某白鹅品种甲刚孵化出来的维鹅绒羽通常呈黄色或浅褐色,饲养9个月后,雏鹅性成熟,绒羽退尽,换上新羽,羽色都是白色。科学家在繁育过程中,选择成年(10月龄)公鹅40只,母鹅200只,进行混群饲养,随机交配,孵化获得1个批次的雏鹅(G1),观察雏鹅的绒羽和性别,统计结果如下。请回答:
              公鹅 母鹅
              黄色 160 112
              浅褐色 18 48
              (1)同一只鹅的雏鹅的绒羽羽色与成体的羽色有很大差异,这说明控制羽色的基因______,羽毛的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据表推测,白鹅品种甲的雏鹅绒羽颜色______为显性性状,推测绒羽颜色遗传最可能是伴性遗传的理由是______。
              (3)为进一步确定白鹅品种甲的绒羽颜色的遗传方式,从该批次白鹅(G1)中选取雏期绒羽颜色为______的公鹅和______的母鹅进行杂交实验,通过子一代F1的绒羽色和性别进行确认,若F1中______,则说明控制绒羽色的基因只在Z染色体上,且能快速分辨雏鹅性别。
              (4)若以上分析正确,第1批次(G1)的母鹅中,浅褐色绒羽的基因频率是______,推算依据是______。
            • 3.
              某自花传粉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共同控制,其中B、b分别控制紫色和白色性状,基因A能抑制基因B的表达,基因A存在时表现为白花.若利用基因型纯合的白花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一代(F1)自交所得子二代(F2)中的白色:紫色=13:3.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的基因型为 ______ ,控制花色基因的遗传遵循 ______ 定律.
              (2)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亲本中控制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受精时雌雄配子要 ______ ,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相等,后代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3)F2中紫花植株自交得F3,F3中紫花植株所占比例为 ______ ,b的基因频率为 ______ .
              (4)鉴定F2中紫花植株基因型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 ______ .
            • 4.

              果蝇是常用的遗传研究材料,其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已知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为A、a),红眼与白眼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为D、d)。两只灰身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得到的子代如下表所示:

               

              灰身红眼

              灰身白眼

              黑身红眼

              黑身白眼

              雄蝇

              152

              148

              48

              52

              雌蝇

              297

              0

              101

              0


              ①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____染色体上,两只灰身红眼亲本的基因型为_。 

              ②子代中,纯合灰身红眼雌蝇占全部子代雌蝇的比值为____,杂合灰身红眼雌蝇占全部子代的比值为____。 

              ③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若F1中有灰身果蝇8 400只,黑身果蝇1 600只,则F1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 

              (2) 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状眼雌果蝇ClB品系XeBXb,其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e,且该基因与棒状眼基因B完全连锁(不发生交叉互换),如图所示。e在纯合(XeBXeB、XeBY)时能使胚胎致死,此外无其他遗传效应,控制正常眼的基因用b表示。为检测经相关射线辐射后的正常眼雄果蝇甲产生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其他隐性致死突变(纯合时致死,不考虑两种隐性致死突变间的相互作用),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雄果蝇甲与ClB系果蝇交配,得到F1,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棒状眼雌果蝇∶棒状眼雄果蝇∶正常眼雌果蝇∶正常眼雄果蝇=__________。 

              ②在F1中选取大量棒状眼雌果蝇,与多个正常眼且细胞未发生致死突变的雄果蝇进行杂交,统计F2的雌雄数量比。

              预期结果和结论:

              如果F2中雌雄比例为____,则经辐射处理的雄果蝇甲产生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未发生其他隐性致死突变; 

              如果F2中全为____(选填“雌”或“雄”)果蝇,则经辐射处理的雄果蝇甲产生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发生了其他隐性致死突变。 
            • 5.

              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已经形成两个物种,讲化对程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可知,a、c分别表示________和________。

              (2)b的实质变化是________。

              (3)①~③、④~⑥的存在说明了________。

              (4)松鼠种群中存在控制毛色的一对等位基因(A—黑色,a—浅色),原松鼠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50%、30%,则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环境变化后,峡谷北侧山高林密,生活于其中的松鼠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假设松鼠种群的个体总数不变,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 6.
              好的养分管理可以兼顾作物高产和生物资源的保护.试验区油菜田发生的杂草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菵草、牛繁缕、小飞蓬等杂草.研究者将油菜田划分为不施肥、纯施氮肥、单施化肥(NPK平衡施肥)、化肥配施猪粪、化肥配施油菜桔杆五个小区进行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油菜田杂草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如表:
              多样性指标 施肥处理
              不施肥 纯施氮肥 单施化肥 化肥配施猪粪 化肥配施油菜桔杆
              物种丰富度 9.0 11 5.0 7.3 8.3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0.29 0.23 0.52 0.53 0.89
              物种均匀度 0.68 0.70 0.48 0.44 0.13
              (1)油菜田中能进行生殖的所有看麦娘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看麦娘的 ______ .看麦娘、日本看麦娘、菵草、牛繁缕、小飞蓬等杂草的差异体现了 ______ 多样性.
              (2)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下列说话不正确的是 ______ (多选)
              A.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随物种均匀度增大而增大
              B.合理施肥能保证杂草物种多样性,又能控制杂草的危害
              C.纯氮肥区的物种丰富度最高,说明此区域物种多样性最大
              D.去除所有杂草,促进油菜快速生长是本研究的研究目标
              (3)试验区旁有一块地,其内鼠群有少数个体趾间有轻微的蹼,后来环境改变成为沼泽,多年以后,该鼠群中大多数个体有趾蹼,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______
              A.此时新的物种已经产生
              B.环境的定向选择使有蹼的基因频率逐渐增大
              C.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无蹼鼠逐渐长出了趾蹼
              D.环境导致无蹼基因突变为有蹼基因.
            • 7.
              一般认为分布于中国的鲚属鱼类有4种,即刀鲚、凤鲚、短颌鲚和七丝鲚,其中刀鲚和凤鲚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种类.长江凤鲚和珠江风鲚是凤鲚的不同种群,都具有河口短距离洄游的习性,凤鲚长江群体成熟个体主要分布在崇明3个岛附近,凤鲚珠江群体主要分布于广东沿海及河口.
              (1)由原始鲚属鱼类进化为刀鲚、凤鲚、短颌鲚和七丝鲚等四个物种的内因是 ______ ,外因是 ______ .
              (2)对长江凤鲚和珠江风鲚两群体的线粒体cytb基因片断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序列有44个变异位点,总变异率为11.5%,这些差异属于 ______ 多样性层次.
              (3)假设某刀鲚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a,A的基因频率为0.2,a的基因频率为0.8,那么AA、Aa、aa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 ______ ;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频率逐渐下降,A的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aa基因型个体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 .
            • 8.
              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种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 ______ ,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 ______ .
              (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______ ,理由 ______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______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______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9.
              某种一年生植物种群中AA占25%.Aa占50%,aa占25%.将这种植物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
              (1)将这种植物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使该植物形成 ______ ,与 ______ 共同构成了物种形成过程的基本环节.
              (2)在当地生长的这种植物因为环境的变化.AA基因型个体不断被淘汰.则该种群AA、Aa、aa三种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过程为 ______ .

              (3)在对移植到原产地这种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
            • 10.
              在某XY型植物(核型2n)中,控制抗病(A)与易感病(a)、高茎(B)与矮茎(b)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1)两株植物杂交,F1中抗病矮茎出现的概率为,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______ .
              (2)让纯种抗病高茎植株与纯种易感病矮茎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若含a基因的花粉有一半死亡,则F2中抗病植株的比例为 ______ .与F1相比,F2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 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______ (填“是”或“否”)
              (3)为判定(2)中F2中某一抗病矮茎植株的基因型,请在不用其他植株,不用基因测序的情况下,设计实验研究.请以杂合子为例,用遗传图解配以文字说明判定过程.
              (4)用X射线照射纯种高茎个体的花粉后,人工传粉至多株纯种矮茎个体的雌蕊柱头上,在不改变种植环境的条件下,得F1共1812株,其中出现了一株矮茎个体,这说明人工诱变可以提高.推测该矮茎个体出现的原因可能有: ______ 、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