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并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羔羊。第五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

              (1)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法。

              (2)在人类多的地区,大鼠种群出生率下降,长期来看其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将变为__________。

              (3)通过标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_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_。

              (4)该种群蚜虫刚进入某森林(食物和空间充裕,没有天敌)后的一段时间内,某种群数量的变化与___________的数学模型相似。

              (5)在“S”种群增长的相关曲线,请分析K/2以后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的原因            加剧、_______增多,使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群增长缓慢。

            • 2. 黄河口湿地地处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因黄河改道而成,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陆地可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近水缓冲区与核心区独特的生物资源,成就了黄河口湿地的科学考察、鸟类研究等多种功能.请分析回答:
              (1)黄河口湿地的形成过程属于         演替,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这些区域的不同主要体现了湿地群落具有       结构。
              (2)黄河口湿地被喻为鸟类的“国际机场”,影响该湿地鸟类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包括                                      。在调查中发现,斑鸠通过“婚飞”追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      信息,该事实说明信息传递            
              (3)人们在改造光滩区时引入的某种水草,其数量并没有呈指数增长,原因是                                     ,描述其种群密度变化时应建立       模型。
            • 3. 常德市政府为了改善市城区穿紫河的水生生态环境,在水面上设置了许多生态浮床.生态浮床就是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如图1).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浮床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可以为鸟类及鱼类提供 ______ ;它还能抑制藻类生长,其原因是 ______
              (2)浮床植物能否直接利用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3)已知食草性鱼类的粪便中含140J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为280J,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160J,则食草性鱼类的同化量为 ______ J.
              (4)图2表示某底栖动物种群数量比值与时间(t)的关系图,当t为a~b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______ ;当t为c~d时,该底栖动物的出生率 ______ (大于、等于、小于)死亡率.
            • 4.

              近年来,很多城市根据生态学的知识对早期建设的河道进行治理改造,使这些经常污染发臭的河道生态系统发挥应有的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河道的浅滩区域,生活着挺水植物芦苇、灯心草,浮游植物绿藻、浮萍,沉水植物黑藻、金鱼藻,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结构,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河底硬化被拆除、河底生态环境改善后,水生植被、岸坡植被逐渐恢复,河道恢复过程中的演替属于________。改造过程中,人们需要恢复河道的软性河底,在岸坡堆石构筑动植物、微生物生存的多空隙生存空间,从而加速河道生态的恢复,这说明人类活动可以________。

              (3)某研究小组在河岸对乔木、灌木及草本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同时对某种乔木的树龄大小进行了测量和统计,这是为了获得该乔木的________。

              (4)植被恢复后,大量昆虫、鸟类等动物迁徙而来,此外,人们还会放养部分生物进入系统,这些都增加了河道生态系统的________,从而提高了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

              (5)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覆盖范围和处理能力有限,常有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河道,所以对河道生态系统来说,其能量来源有________。改造后的河道既能蓄洪防旱,岸边还兼有旅游观光的功能,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 5.

              2015年,我国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地区的冰川发生移动,侵蚀了当地1.5万亩草场,近70户牧民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冰川移动在全球有多处发生。冰川移动后暴露出的裸地,最终可演替成包含地衣、苔藓、一些草本和小灌木以及少数种类动物的冻原群落。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从演替类型上看,冰川移动后所形成的裸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_____________(填“仍会变化”或“不再变化”)。

              (2)分析灌木、草本以及地衣苔藓的分层现象是在        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这种分层现象的出现显著提高了植物对        的利用能力。

              (3)群落中生活的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小灌木,其种子不能远离母株,因此形成的分布型属于种群空间特征中的________(填“均匀分布”“随机分布”或“集群分布”)。

              (4)在研究冻原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可采用的统计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对采集的土壤作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壤中积累的有机物多于热带雨林,原因是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填“强”或“弱”)。

            • 6. 某地100年前发生森林大火,所有植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消长之后,现在生态学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已知该森林存在食物链:植物→动物甲→动物乙.研究者考察了动物甲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个体数 93 187 60 56 51 61 52 34 41 39 166
              注:表中“1+”表示动物甲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该地群落的演替类型是 ______
              (2)研究表明,动物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动物甲的年龄组成类型为 ______ ,由此推测动物甲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
              (3)上表数据是根据标志重捕法获得的,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 ______ 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动物乙捕食,则获得的估计值比实际值 ______ (填“偏高”“不变”或“偏低”).
            • 7.

              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0头。回答下列问题:

              ⑴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⑵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⑶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其原因是                                                  

            • 8. 某自然湖泊引入翘嘴红鲌(一种经济鱼类)后,翘嘴红鲌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翘嘴红鲌的种群数量增长呈 ______ 型,原因是 ______
              (2)若翘嘴红鲌的K值为8000条,则将该种群数量控制在 ______ 条时可使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若要增大湖泊中该鱼的K值,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
              (3)翘嘴红鲌主要以湖泊中土著鱼为食,引入后,翘嘴红鲌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原因是 ______
            • 9.

              蜜蜂营社会性生活,一个蜂群内的个体分为蜂王、工蜂、雄蜂,它们在蜂群中起不同作用。蜂王分泌一种叫“蜂王物质”的外激素来确保它在蜂巢中的地位,这种物质抑制其它雌性的卵巢发育,从而把它们变成不育的工蜂。

              (1)对蜂群内蜂王、工蜂、雄蜂的相互关系研究以及数量的调查,这属于           水平的研究。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集含水量约为80%的花蜜或分泌物,存入自己的第二个胃中,在体内转化酶的作用下经过30分钟发酵,回到蜂巢中吐出。由此可知,人类所喝蜂蜜中的能量来自                 同化的能量。

              (2)“蜂王物质”属于_______________信息,它的作用一方面保障蜜蜂的个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另一方面维持蜜蜂种群的                        

              (3)当蜜蜂受到敌害攻击时,蜂巢的蜜蜂一起向敌害进攻,此时蜜蜂之间的关系叫                     。蜜蜂螫敌害时,因尾刺有倒钩,常将自身的内脏拔出,导致蜜蜂个体死亡,这种现象对种群的生存是____________(有利、有害)。

              (4)蜜蜂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同一个蜂巢中蜜蜂居住的蜂房不同,不能体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其原因是                                                                     

            • 10. 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______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一个 ______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是 ______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的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的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 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间要求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 ______ (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