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由于人为过度干扰,导致朱鹮仅剩下一个分布于狭窄山沟中的7只野生种群,为保护朱鹮及其生存环境,国家建立了朱鹮自然保护区.如表为建立自然保护区后,洋县境内野生朱鹮2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年) 3 6 9 12 15 18 21 24
              增长速率(个/年) 1.2 2.1 4.0 8.2 13.2 9.8 4.3 5.1
              (1)为保护朱鹮,除建立自然保护区外,还可采取饲养和野化、放飞等 ______ 保护措施.早期调查朱鹮的种群数量时,研究人员没有采取标志重捕法而是进行逐个计数,原因是 ______
              (2)保护区内朱鹮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 ______ 型.第24年时的种群数量 ______ (填“是”或“不是”)该保护区朱鹮种群的K值,理由是 ______
              (3)保护朱鹮时,对其天敌通常采取驱赶或防御措施,而不进行捕杀,因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 ______
            • 2. 图甲两条曲线分别表示r对策两类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线表示Nt+1=Nt.K对策物种的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点)和绝灭点(X点),当物种数量高于X是,种群可以回升到S,但是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就会走向绝灭,这正是很多濒危动物所面临的状况.r对策物种只是一个稳定平衡点而没有绝灭点,这正是人们消除有害生物的危害所面临的状况.请回答:

              (1)当种群基数较少时,种群增长为负值的是 ______ 对策;当种群基数较少时,种群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的是 ______ 对策,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是 ______ 对策.
              (2)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 ______ (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 ______
              (3)若在食物和空间资源充裕的理想环境下,鼠的数量会出现图乙中的曲线1的增长趋势,此时需控制该曲线数学公式模型中 ______ 的参数来有效控制鼠害.
              (4)图乙曲线Ⅱe点是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缓解草原的鼠患,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a的角度将会 ______ 在调查草原鼠的种群时得到的结果是N只/km2,鼠的记忆力较强,由此推测该调查结果与真实结果相比 ______ (填“偏大”、“相等”或“偏小”)蛇与限通过吃与被吃调节 ______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大熊猫属于K对策生物,为了保护大型猫,最有效的措施是 ______ ,它对推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很重要,说明大熊猫有 ______ 价值.
            • 3. 图甲是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曲线的比较,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图乙是种群的数量变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是 ______ (填“r对策”或“K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一种S型增长曲线.
              (2)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 ______ (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 ______
              (3)若在食物和空间资源充裕的理想环境下,鼠的数量会出现图乙中的曲线Ⅰ的增长趋势,此时需控制该曲线数学公式模型中的 ______ 参数来有效控制鼠害.
              (4)图乙曲线Ⅱ是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缓解草原的鼠患,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ef.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 ______ ;在调查草原鼠的种群密度时,得到的结果是N只/km2,鼠的记忆力较强,由此推测该调查结果与真实结果相比 ______ (填“偏大”、“相等”或“偏小”).
            • 4. 如图是自然条件下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模型.请回答问题.
              (1)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需要建立如图所示的 ______ 模型.用该模型解释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 ______ ,以利于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增加.
              (2)图中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______ 型,A点后种群的增长速率 ______ (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
              (3)自然界的生物种群大多已达到平衡的稳定期.一方面许多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都能影响种群的 ______ 率和 ______ 率.另一方面种群有 ______ 能力,使种群保持平衡.
            • 5. 高原鼠兔和鼢鼠为植食性穴居动物,如图是2011~2013年间青藏高原某地的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变动曲线.野外收集它们的天敌动物的粪便,运用显微分析可判断它们在天敌动物食物组成中所占比例,结果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两种动物在天敌动物食物组成中所占的比例(%)
               天敌  高原鼠兔  高原鼢鼠
               赤狐  40  30
               艾虎  60  40
               香鼬  100  0
              (1)2012年春夏季节高原鼠兔的种群数量呈 ______ 型增长;从种群的数量特征来看,高原鼠兔种群的数量在冬季明显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
              (2)高原鼠兔感受到赤狐粪、尿的气味,会有躲到洞穴中的行为,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 ______ 作用.高原鼠兔和鼢鼠挖洞穴居,能够增加本地原生植物产量,改善土壤条件,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 价值.
              (3)表中艾虎粪便中的能量属于 ______ 同化量中的一部分.若赤狐体重增加10kg,至少需要消耗 ______ kg植物(赤狐以植食性动物为食).据表推测,三种天敌动物中 ______ 的种群数量最容易发生剧烈波动.
            • 6. 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如图1,a表示每3h更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b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一段时间内的培养曲线.
              (1)曲线a表示种群呈“ ______ ”型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 ______ ______ ______ 等.
              (2)曲线b表示的增长为“ ______ ”型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 ______ .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 ______
              (3)在实际情况下,塔斯马尼亚绵羊种群增长如图2,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 ______ 现象.
            • 7. 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如图所示(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______ ,它们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
              (2)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呈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 ______
              (3)b~d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其过程是 ______ ,该演替类型属于 ______ .在演替过程中, ______ 的生物量达到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最长.
              (4)c~d段,三类植物的生物量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此时群落的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是 ______ 的.三类植物在b~d段的增长方式近似于 ______ 型曲线.
            • 8. 如图1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

              (1)图1中曲线 ______ 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Ⅲ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 ______ 保护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因 ______ 而被淘汰的生物数量.
              (2)若图2表示池塘中草鱼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希望长期获得较高的草鱼产量,每次在约大于 ______ 时刻捕捞能使草鱼的数量保持较快增长.
              (3)图2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则在t3时该野生动物的年龄组成为 ______ ; t4时刻,种群数量达到 ______
            • 9. 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能攀爬树冠迅速生长,繁殖能力强,植株覆盖密度大.薇甘菊入侵后,以其入侵点为圆心向外扩散.现划分出薇甘菊入侵区、群落交错区和本土植物区三类样区.在入侵区,薇甘菊覆盖度大于90%,入侵年龄在5年以上;群落交错区,薇甘菊与当地植物竞争生长,薇甘菊的覆盖度在10%一30%,入侵年龄在3年左右;本土植物区没有薇甘菊生长,优势种群为本土植物,其覆盖度大于80%.下表为不同样区(取土样的数量、体积相同)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类群数统计结果.请分析回答:
                线虫 蜱螨目 弹尾目 其他昆虫或小动物 个体总数 类群数
              薇甘菊入侵区 1890 226 123 48 2287 15
              群落交错区 1198 132 99 114 1543 15
              本土植物区 1084 120 143 49 1376 14
              数量总计 4172 478 365 211 5209 19
              (1)从表中数据可知,在不同样区捕获到的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不尽相同,动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样区是 ______ .薇甘菊入侵后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的 ______ 变化影响不大,而对土壤中动物的 ______ 变化影响较大.
              (2)薇甘菊入侵后,最初阶段其种群数量呈 ______ 曲线增长,原因是 ______
              (3)薇甘菊入侵5年后,本土植物成片枯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 ,植物大量死亡会使该生态系统中 ______ 的数量增加.因薇甘菊入侵引起的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的一系列变化称 ______
              (4)经研究发观一种叫田野菟丝子的植物能吸收薇甘菊的营养并将其致死,而不会致死其它植物.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
            • 10. 生态农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两种农业生态模式:
              模式1  鸡-猪-鱼立体养殖模式:一亩鱼池配6~8头猪,100~120只鸡,鱼池中各种鱼的比例大致为:花白鲢占20%,草鱼占40%,鲤鱼、鳙鱼占40%,每亩投放鱼苗4500尾.每天从鸡舍中收集新鲜的鸡粪晒干,经初步发酵后混入一定量饲料喂猪,猪粪喂鱼.
              模式2“四位一体”生态模式: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将日光温室、沼气池、蔬菜种植和温室养猪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
              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在模式1中,必须注意某种鱼的投入数量,不宜超过该鱼在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 .鱼塘中不同鱼类生活在不同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具有 ______ 的现象.
              (2)如图表示是某池塘中鲢鱼平均尾重变化情况,由曲线可知,生物体的生长呈 ______ 型曲线,根据图示结果,最佳捕捞时间是在投放后的 ______ 个月左右.

              (3)模式2中,光能输入生态系统的途径是 ______ ,沼气池中的产甲烷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______ (成分).
              (4)建立以沼气为中心的“四位一体”生态工程主要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