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利用固定化藻处理生活污水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原绿球藻是海洋中的一种光合自养型原核生物,科研人员进行了固定化原绿球藻的生长情况及除氮效果的实验,实验中的人工污水是在无氮培养基中添加NH4Cl配制而成,结果如图.分析回答

              (1)原绿球藻固化的方法是 ______ ,固定形成的凝胶珠颜色为 ______ .若实验中海藻酸钠的浓度过高,则 ______
              (2)分析图1,1-7天内悬浮藻的种群数量变化为 ______ ;与悬浮藻相比,1-3天内固定化藻生长、增殖速率较慢,原因是 ______ ______
              (3)分析图2,对人工污水除氮率较高的是 ______ ;从环境保护看,固定化原绿球藻的优势表现在 ______
            • 2. 用甲、乙两组液体培养基培养小球藻,甲组加入KNO3,乙组加入等量的NH4Cl,其它条件适宜且相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______
              (2)实验数据表明,当pH低于 ______ 之后,乙组小球藻的种群密度基本不再增加,从代谢角度分析,可能是pH影响了 ______
              (3)NO3-及NH4+被吸收到细胞内,主要用于 ______ (至少答出两种)等重要化合物的合成.
              (4)若将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的小球藻突然移至黑暗环境中,其叶绿体内含量首先增加的物质是 ______ (填“C3”、“C5”或“ADP”).
            • 3. 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 ______ 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______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 ______ 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 ______
              (3)图乙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 ______ 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 ______
            • 4. 微囊藻和颤藻是江苏某湖泊发生水华的主要藻类,其中一种在4月中旬至7月初是优势种,另一种在8月至10月初是优势种.为揭示湖泊中两种藻类的演替规律,科研人员研究了其生长与温度的关系,结果如图.请回答:

              (1)与曲线①相比,曲线②的K值较小,原因是 ______ ;曲线③表明,在0~10天内,种群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该湖泊4月中旬至7月初、8月至10月初的优势种分别是 ______ ______
              (3)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两种藻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
              ①计数前,可以用注射器反复抽取部分培养液冲击剩下的培养液.这是为了 ______
              ②某温度下单独培养微囊藻10天,科研人员将样液稀释1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如图2,则该培养温度是 ______

              (4)研究表明混合培养时,两种藻类除了争夺资源和空间外,微囊藻还能分泌微囊藻毒素抑制颤藻的生长繁殖.请写出验证此结论的实验设计思路. ______
            • 5. 如图1时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图2表示某种草原布氏田鼠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的变化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种群数量以A曲线增长时,种群增长率 ______ (填“增大”“不变”或“减少”).
              (2)图1中阴影部分表示 ______ 的个体数量.
              (3)图2中,当R值为a点对应的数值时,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 ______ .A点时的种群数量 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点时的种群数量,cd段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为 ______
              (4)田鼠大量繁殖导致植被破坏、加速土壤风蚀,控制田鼠种群数量的根本措施是 ______
            • 6. 某生态研究所对某个自然保护区中的入侵生物互花米草进行了以下相关研究.
              Ⅰ.互花米草入侵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得到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A1:互花米草A2:自然滩涂)密度(B1:互花米草、B2自然滩涂)随垂直深度变化的相关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中,统计底栖动物丰富度的方法为 ______ .每个样方分别采集6个深度的泥样,以了解大型底细动物群落的 ______ 结构.
              (2)由图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泥层深度的增加,两种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均有 ______ 的趋势,大型底栖动物主要分布在表层的主要原因为表层 ______
              (3)某地的互花米草堵塞航道,影响船只出港,研究人员从其原生地引入麦角菌,该菌能够感染互花米草花部,从而降低其种子的产生.麦角菌和互花米草的种间关系为 ______
              Ⅱ.研究人员发现该保护区中的麋鹿喜食互换米草,随后对麋鹿几年的数量变化进行的调查.
              麋鹿自1987年以后的数量变化如表:
              年份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出生率/% 17.9 27.3 29.6 22.7 24.9 30.2
              存活数/只 44 54 66 78 96 122
              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
              (1)1988年麋鹿种群的死亡率约为 ______
              (2)在半散养环境下,由于麋鹿种群对植被的采食与践踏,造成栖息地环境的改变,如大多沼泽植物逐渐消失,某些植物数量有所增加等.
              ①麋鹿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______ (成分),其采食同化的碳主要通过 ______ 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②保护区内生物群落发生改变,这属于群落的 ______ 演替.
            • 7. 在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中,蝗虫种群首先迁入且迅速增长,在以后的几个月内,其他动物先后迁入.图甲表示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乙表示几种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图丙表示德昌县弃耕地紫茎泽兰入侵区,开展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的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其他种群迁人后,改变了生态系统的 ______ 结构,抵抗力稳定性 ______
              (2)蝗虫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间段是 ______ .3个月后,蝗虫种群的增长速率显著下降,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
              (3)第7个月后蝗虫种群数量骤减,短时间内猫头鹰种群的数量变化为 ______
              (4)若鸟类从草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20%,则鸟类增加10kg,至少需要草 ______  kg.
              (5)若该系统为草原生态系统,适当放牧能 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草对光能的利用率.
              (6)弃耕地群落中物种数目随紫茎泽兰入侵程度的增加而 ______ .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 ______
            • 8. 回答下列有关生态方面的问题
              Ⅰ.图甲中,曲线①②③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所发生的三种可能变化.

              (1)曲线 ______ 说明其种群栖息地被破坏的程度较轻.当曲线③趋近于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宜采取 ______ 保护的措施以防止其灭绝.图中阴影部分产生可能会引起该种群的 ______ 发生改变,表明物种发生了进化.
              (2)当种群数量对应于d点时,其年龄组成为 ______
              Ⅱ.图乙是将灰喜鹊引入某个生态系统后,研究人员连续调查了10年的种群数量的变化而绘制的λ值变化曲线.
              (1)灰喜鹊从第1年至第6年种群的数量变化是 ______ ,A、B、C三点时的种群数量相比,最少的是 ______ 点.
              (2)若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则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 ______ (偏大/偏小/不变).
              (3)如果人类为了改善生态景观,清除多种野生植物,扩大某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此举将导致生物 ______ 降低.
            • 9. 如图甲表示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乙表示鲫鱼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请回答: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______ J/cm2.a,来源包括 ______ .甲图中A代表 ______ ;该生态系统中贮存的能量主要以 ______ 的形式存在.
              (2)甲图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 ______ %,能量从第二营养级流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 ______ %.(小数点后均保留1位数字)
              (3)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 ______
              (4)调查人工鱼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常用 ______ 法.乙图中,在t1~t2时期鲫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______ 型.
            • 10. 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 ______ ,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 ______
              (2)图1中流入D的总能量小于F获得的总能量,主要原因是F获得的能量除了被自身呼吸消耗以及未被利用的部分外,还有部分能量被 ______ 所利用.
              (3)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种群密度最大的是 ______ 时期.
              (4)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大量白化苗,对F、D数量的影响是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