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培养液中小球藻种群数量的变化,以下是该实验的记录表(部分)。


              时间(天)

              起始

              1

              2

              3

              4

              5

              6

              7

              培养液中小球藻数量(106个/mL)

              0.90

              1.00

              3.21

              3.92

              5.40

              3.78

              4.31

              5.26

              实验期间室温(℃)

              ——

              9-13

              8-18

              8-18

              9-17

              1-11

              2-12

              10-17


              (1)对小球藻进行计数,常用的方法是            

              (2)可否用数学式Nt=N0λt表示该实验中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情况?    ,理由是:                                                             

              (3)前4天,培养瓶的颜色变化是           。第5~6天,小球藻的种群数量发生明显波动,请指出一项可能的原因是               

              (4)流入小球藻种群的能量去向包括储存和          

            • 2.

              桑基鱼塘分布在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水乡,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如下图);表格数据表示有机物从桑树传到蚕的能量流动情况,试分析桑基鱼塘的物质和能量流动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单,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它的_________________能力较弱,其_______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

              ⑵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______营养级所含的能量,蚕沙中的碳元素以_________形式流向鱼,鱼体内的碳元素以__________形式流向桑树。

              ⑶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蚕同化的总能量为________kJ,表中①部分的能量用于蚕的_______________,储存在蚕的有机物中。

            • 3.

              科研技术人员对豌豆蚜虫进行研究时有诸多发现。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发现,橙色豌豆蚜在阳光下产生的ATP要比在黑暗环境中多得多,这表明豌豆蚜可以从________中获得能量。

              (2)龟纹瓢虫摄食棉花等作物和豌豆蚜,龟纹瓢虫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龟纹瓢虫摄入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____,另一部分同化后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及繁殖。

              (3)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法,特别注意要________。

            • 4.

              (1)输入某自然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途径是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3)输出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4)生态系统中,每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用于                             

            • 5.

              甲、乙、丙三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分别分布于某山地的A(高山草原)、B(亚高山灌木丛)、C(针阔混交林)三种不同的栖息地中。取数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植物的种子均匀混合,再平分为三组,分别种植于A、B、C三种栖息地中的实验地块(清除其他植物,种植方式相同,各种子均能发育成植株,并结种子),对各实验地块中三种植物所结种子数进行统计,得到如下结果:

              A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6︰3︰1;

              B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3︰6︰1;

              C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3︰3︰4。

              回答下列问题:

              (1)混种实验过程中,需用________法连续多年对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若环境条件不变,预测几年内A实验地块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

              (2)在实验结束的若干年后,B实验地块演替的结果是形成________;

              C实验地块演替趋势是群落的空间结构和________结构都向复杂化发展。

              (3)每年输入丙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一部分用于丙的________等生命活动。此过程是________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过程的一部分。

            • 6.

              某湖泊里生活着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四种鱼类,湖泊里长有芦苇,水毛茛等植物,周围社区的生活污水还会流入该湖泊。请回答以下问题:

              (1) 流入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2)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湖泊中鳙鱼的种群密度,重捕时所用的渔网网眼过大,则会造成调查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                (填“偏大”或“偏小”)。 若鳙鱼在该湖泊中的最大容纳量为M,则为了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该湖泊的鳙鱼捕捞后种群剩余量应为                

              (3)该湖泊中鳙鱼体色有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这四种鱼类分别生活在湖泊中的不同水层中,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

              (4) 某研究小组对鳙鱼的能量流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据表分析,鳙鱼同化的能量是                   

              摄入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102.6

              7.5

              55

              40.1

              (5)该湖泊对附近社区的小气候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湖泊中群落演替的               和               可能发生改变。

            • 7.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甲→乙→丙→丁”中流经丙能量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丙的数量增加,则丁的数量也增加,这会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丙种群数量的增加,种群之间的这种数量变化关系体现了________调节。

              (2)图中能量b表示________,丙摄入的能量、能量b、粪便中能量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

              (3)如果与丙相邻的较低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为e,则能量流向丙的能量传递效率可以表示为________。

              (4)在调查该生态系统中丁种群的密度时,得到其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情况如图,说明丁种群的增长属于________型增长,在时间t1~t2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

            • 8.

              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0头。回答下列问题:

              ⑴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⑵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⑶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其原因是                                                  

            • 9.

              蜜蜂营社会性生活,一个蜂群内的个体分为蜂王、工蜂、雄蜂,它们在蜂群中起不同作用。蜂王分泌一种叫“蜂王物质”的外激素来确保它在蜂巢中的地位,这种物质抑制其它雌性的卵巢发育,从而把它们变成不育的工蜂。

              (1)对蜂群内蜂王、工蜂、雄蜂的相互关系研究以及数量的调查,这属于           水平的研究。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集含水量约为80%的花蜜或分泌物,存入自己的第二个胃中,在体内转化酶的作用下经过30分钟发酵,回到蜂巢中吐出。由此可知,人类所喝蜂蜜中的能量来自                 同化的能量。

              (2)“蜂王物质”属于_______________信息,它的作用一方面保障蜜蜂的个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另一方面维持蜜蜂种群的                        

              (3)当蜜蜂受到敌害攻击时,蜂巢的蜜蜂一起向敌害进攻,此时蜜蜂之间的关系叫                     。蜜蜂螫敌害时,因尾刺有倒钩,常将自身的内脏拔出,导致蜜蜂个体死亡,这种现象对种群的生存是____________(有利、有害)。

              (4)蜜蜂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同一个蜂巢中蜜蜂居住的蜂房不同,不能体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其原因是                                                                     

            • 10.

              我省黔东南地区,很早就有“稻—鱼”共同种养模式,不但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染,维护和改善稻田生态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和鱼共同种养后,鱼类的粪便被________分解,可以为水稻生长提供肥料,水稻则为鱼提供有机物。避免了单一的水产养殖对水体造成的________污染。

              (2)每年输入水稻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水稻体内,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其余能量的去处是________。

              (3)与单一的水稻生态系统相比,“稻—鱼”共同种养模式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

              (4)“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诗中描述的情景体现了生态系统中________信息对生物的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