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0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在墨西哥坎昆市举行,“节能减排”和“森林保护”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低碳经济和绿色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碳在A→B和B→C过程中分别以______和______的形式流动.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E代表______.图中参与组成生物群落的是______(填字母).
              (3)请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出图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______.若生产者固定了1000KJ的能量,则图中最高营养级理论上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______kJ.
              (4)“周一请吃素”,这是坎昆会议中支持环保的青年提出的新理念,这一理念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______的特点是相吻合的.
              (5)请根据上图提出两项实现“低碳”、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______.
            • 2. 高等植物凤眼莲可用于治理水体富营养化,蓝藻爆发程度对凤眼莲的治理效果会造成影响,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部分数据如下图.

              (1)水体中的蓝藻和凤眼莲存在 ______ 关系,从细胞的结构特点来看,蓝藻与凤眼莲的主要不同是蓝藻 ______
              (2)分析图1可知,蓝藻水华聚集后,导致凤眼莲根区 ______ ,会抑制凤眼莲根细胞的 ______ ,造成根系发黑、发臭,老根大量脱落.
              (3)蓝藻水华聚集造成的环境变化对凤眼莲有不利影响,但分析图2实验数据发现T1组根系活力 ______ ,结合图1推测其原因是凤眼莲对逆境产生了 ______ .要证实上述推测,需进一步培养凤眼莲,若观察到有 ______ ,可证实上述推测.
              (4)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在利用凤眼莲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时,要尽量避免 ______ ,以充分发挥凤眼莲的生态净化功能.
            • 3. 千岛湖是1960年为建设水电站而筑坝蓄水形成的大型人工湖,人工湖构建以来气候变化相对稳定,1998、1999年发生大面积藻类水华.为探究这次水华爆发的原因,研究者分析并调查了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如图.

              (1)图1所示箭头所指方向 ______ (能、不能)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鲢鱼、鳙鱼与浮游动物的关系是 ______
              (2)藻类水华的发生通常被认为是N、P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原因一是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 ______ ,导致夜间水体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另一原因是,藻类大量死亡,导致 ______ (填“需氧型”、“厌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减少.水中含氧量降低和藻类分泌的毒素都会引起水生动物死亡,加剧水体的污染,形成 ______ (正反馈、负反馈),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3)分析图2发现,“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解释1998、1999年千岛湖水华发生的原因,依据是 ______
              表1 不同年份鲢鱼、鳙鱼数量相对值
              年份 鲢鱼、鳙鱼 银鱼
              1993-1997 6.66 5.43
              1998-1999 2.16 7.72
              (4)由表1、图1、2综合分析,湖中鲢、鳙主要捕食 ______ ,由于渔业的过度捕捞以及银鱼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 ______ ,使藻类数量增加,最终导致了水华的发生.
              (5)由于千岛湖是人工湖泊,发育时间较短,因此生态系统的 ______ 简单,稳定性较差.千岛湖水华现象警示我们,要降低人工湖泊水华发生的频率,可以采用 ______ 措施.
            • 4.
              高等植物凤眼莲可用于治理水体富营养化,蓝藻爆发程度对凤眼莲的治理效果会造成影响,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部分数据如下图.

              (1)水体中的蓝藻和凤眼莲存在 ______ 关系,从细胞的结构特点来看,蓝藻与凤眼莲的主要不同是蓝藻 ______ .
              (2)分析图1可知,蓝藻水华聚集后,导致凤眼莲根区 ______ ,会抑制凤眼莲根细胞的 ______ ,造成根系发黑、发臭,老根大量脱落.
              (3)蓝藻水华聚集造成的环境变化对凤眼莲有不利影响,但分析图2实验数据发现T1组根系活力 ______ ,结合图1推测其原因是凤眼莲对逆境产生了 ______ .要证实上述推测,需进一步培养凤眼莲,若观察到有 ______ ,可证实上述推测.
              (4)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在利用凤眼莲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时,要尽量避免 ______ ,以充分发挥凤眼莲的生态净化功能.
            • 5.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多次陷入严重雾霾之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含碳化石  燃料的过度使用.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B1-B3)、C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B1→B2→B3,构成了 ______ ,该生态系统的 ______ 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2)碳元素通过① ______ 途径进入生物群落;图中B1、B2、B3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______ 能力.
              (3)图中捕食者能依据被捕食者的气味捕猎,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______ .
              (4)汽车尾气是产生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你认为应采取的治理措施是 ______ (至少两条).
            • 6.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频繁发生.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 ______ 和 ______ .
              (2)挺水植物能抑制藻类增长的原因是 ______ 和 ______ .
            • 7.
              我国90%以上的水域污染是因水体中的N、P含量过高而引起的富营养化造成的.在这里时常采用生态浮床法、以漂浮材料为载体,将高等水生植物栽植到载体中,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或吸附作用,削减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质,从而净化水质.回答下列问题:
              (1)水中N、P元素含量过高,可能引起藻类大量繁殖.藻类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______ ;藻类大量繁殖后,最终会导致水生动植物大量死亡,该变化过程 ______ (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演替.
              (2)水中N、P元素含量过高,通过水体自身的净化作用难以消除N、P的影响,表明此时生态系统的 ______ 稳定性遭到破坏,而难以自动修复.
              (3)在水域生态系统中,N、P等元素在 ______ 之间进行循环流动.在利用生态浮床治理时,为防止浮床植物中富集的N、P重新进入水体,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 .
            • 8.
              油漆化工厂污水处理净化池的池泥富含植物生长所需营养成分,但其中苯等有机物污染物含量通常较高.为研究池泥是否会对土壤及植被带来二次污染,某生物小组结合生态缸(如图所示)的制作开展了下列三组实验.

              (1)将浮萍、小鱼放在水中,狗牙根草幼苗、蚯蚓与蜗牛移到上图高出水面处.在室内要维持生态缸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在设计时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 ______ .
              (2)生态缸中,微生物、浮萍藻类、浮游动物、浮萍、狗牙根草、小鱼、蚯蚓和蜗牛等共同组成了一个 ______ .浮萍和狗牙根草是否存在竞争关系? ______ (填“是”或“否”)
              (3)实验结果见表:
              测定项目 甲缸 乙缸 丙缸
              土壤中苯含量(μg/kg) 227 1079 465
              狗牙根草中叶绿素含量(mg/kg) 1.7 2.2 2.6
              狗牙根草每缸干重(g) 2.7 3.2 3.9
              狗牙根草中苯含量(μg/kg) 101 651 128
              上述实验数据说明: ______ .从而促进狗牙根草生长. ______ ,从而降低苯二次污染的风险.由此可见,秸秆炭化既利于池泥改良利用又减轻二次污染.
            • 9.
              千岛湖是1960年为建设水电站而筑坝蓄水形成的大型人工湖,人工湖构建以来气候变化相对稳定,1998、1999年发生大面积藻类水华.为探究这次水华爆发的原因,研究者分析并调查了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如图.

              (1)图1所示箭头所指方向 ______ (能、不能)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鲢鱼、鳙鱼与浮游动物的关系是 ______ .
              (2)藻类水华的发生通常被认为是N、P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原因一是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 ______ ,导致夜间水体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另一原因是,藻类大量死亡,导致 ______ (填“需氧型”、“厌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减少.水中含氧量降低和藻类分泌的毒素都会引起水生动物死亡,加剧水体的污染,形成 ______ (正反馈、负反馈),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3)分析图2发现,“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解释1998、1999年千岛湖水华发生的原因,依据是 ______ .
              表1 不同年份鲢鱼、鳙鱼数量相对值
              年份 鲢鱼、鳙鱼 银鱼
              1993-1997 6.66 5.43
              1998-1999 2.16 7.72
              (4)由表1、图1、2综合分析,湖中鲢、鳙主要捕食 ______ ,由于渔业的过度捕捞以及银鱼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 ______ ,使藻类数量增加,最终导致了水华的发生.
              (5)由于千岛湖是人工湖泊,发育时间较短,因此生态系统的 ______ 简单,稳定性较差.千岛湖水华现象警示我们,要降低人工湖泊水华发生的频率,可以采用 ______ 措施.
            • 10. 某科研小组开展酸雨与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下表是不同PH 值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mg/g)影响的结果.
              pH值
              桃树
              5.8(对照)  4.0
              2.20(100)2.19(99.5)
              3.0  2.0
              2.13(96.82)1.83(83.18)
              腊梅
              木樨
              3.65(100)3.58(98.08)
              1.07(100)2.19(100)
              3.44(94.25)2.95(80.82)
              1.05(98.13)0.96(89.72)
              (1)叶绿素位于叶绿体内的 ______ 上,提取后经层析分离,扩散最慢的色素呈 ______ 色,酸雨中的SO42-破坏叶绿素,导致光反应产生 ______ (产物)减少,由于光反应速率降低,将直接影响暗反应过程中的 ______ ,最后导致(CH2O)生成减少.
              (2)由表可知:①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程度 ______ ;②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少比例最大的是腊梅,最小的是木樨;③酸雨pH4.0对木樨叶绿素含量没有影响.
              (3)长期酸雨影响导致部分生物死亡,使生态系统的 ______ 稳定性降低,原因是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