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干扰素是动物体内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和癌症.将人的干扰素的cDNA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产生的干扰素的抗病毒获得性只有天然产品的十分之一,且体外保存相当困难.研究发现若将第17位的半胱氨酸改变为丝氨酸,生产出的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是原来的100倍,并且在-70CC的条件下,可以保存半年,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1)从上述资料可知,若要改变干扰素的功能,可以考虑对于扰素 ______ 进行改造.
              (2)对干扰素进行改造,应该直接对 ______ (填“干扰素分子”或“干扰素的cD=NA”)进行操作来实现,原因是 ______ .
              (3)与蛋白质工程相比较,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一 ______ 的蛋白质,不一定符合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蛋白质工程是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
              系为基础,通过 ______   或 ______ ,得到符合要求的 ______ ,再通过 ______ (填生理过程)实现相应蛋白质的合成,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
            • 2.

              干扰素是动物或人体细胞受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类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抑制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回答下列问题:

              (1)干扰素的作用机理是:干扰素作用于宿主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激活细胞核中基因表达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其中有些蛋白可通过激活____________使病毒的RNA水解;有些则可与__________(细胞器)结合,通过抑制病毒多肽链的合成发挥抗病毒作用。

              (2)利用基因工程产生干扰素的方法之一:利用________酶将干扰素基因与牛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连接在一起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导入牛的受精卵细胞中,经胚胎早期培养至________________期,移植入母体内发育成熟,即可获得能产生干扰素的转基因牛。

              (3)由于干扰素在体外保存困难,可利用蛋白质工程对干扰素进行改造,基本途径是: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_______→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 3.

              [选修3:现代科学技术专题]

              基因编辑技术指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实现对特定DNA 片段的敲除、加入等.

              CRSPRI/Cas9 系统基因编辑技术风靡全球实验至后,我国韩春雨研究团队提出NgAgo-gDNA 基因编辑工具,但却引起了科学界的质疑.为了探究NgAgo-gDNA 系统能否引发斑马鱼的Fabplla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其眼睛发育缺陷,复旦大学和南通大学联合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一:NgAgo-gDNA 系统能否使斑马鱼眼睛缺陷?
              方法:首先推测构成NgAgo 蛋白的 ____________,在试管中合成mRNA,并将其与单链gDNA 混合后注射到斑马鱼胚胎细胞中,进行胚胎培养.培养液需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有机盐、维生素和 ________等.小斑马鱼的形成 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进行胚胎移植.单链gDNA 与Fabplla 基因的碱基互补配对与Fabplla 基因转录时的碱基互补配对相比,区别是 ______
              结果:实验组斑马鱼胚胎出现了严重的眼睛缺陷.
              (2)探究二:斑马鱼眼睛缺陷是否是由Fabplla 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
              方法:从异常眼部表现型的斑马鱼胚胎细胞中提取Fabplla 基因,对其使用PCR 技术进行扩增,并研究该基因在斑马鱼胚胎发育中的功能.PCR 技术扩增Fabplla 基因时,需要提供模板、原料、 __________、引物等条件.将模板DNA 加热至90~95℃,该处理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NgAgo-gDNA 系统引发的眼睛缺陷可通过外源添加Fabplla 基因的mRNA 来恢复,而且对Fabplla 基因测序结果发现其序列与对照组相同.
              初步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转基因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在使用不当时给人类带来灾难.面对转基因技术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公众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疑虑,引发了人们在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 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发生激烈的争论.
            • 4.

              近期《肝脏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称科学家经研究发现:乙肝病毒HBX蛋白质能调控宿主细胞内许多基因的转录,广泛影响宿主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包括调节细胞凋亡、抑制细胞DNA的修复、干扰细胞有丝分裂和细胞周期进程等,因此可利用该蛋白质治疗乙肝。下图表示利用乳腺反应器生产乙肝病毒HBX蛋白的流程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已知HBX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则①可采用__________获得目的基因,并利用________技术进行扩增。

              (2)为获得更高活性的HBX蛋白质,需要对蛋白质结构进行设计改造,但必须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来完成,而不直接改造蛋白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⑥表示_________,在该步骤操作前对胚胎进行了检查和筛选,发现有些胚胎因为外源基因的插入而死亡,请你分析外源基因插入导致胚胎死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 5. 黄曲霉毒素B1 (AFB1)存在于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饲料中,它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并蓄积,引起瘤变。某些微生物能合成AFB1解毒酶。将该酶添加在饲料中可以降解AFB1,清除其毒性。下图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AFB1解毒酶的流程图。

              请回答:

              (1)基因工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酵母细胞,最常用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酵母细胞导入AFB1解毒酶基因后,采用______________技术,检测到AFB1解毒酶基因存在酵母细胞内。实验发现酵母菌中没有检测到合成的AFB1解毒酶,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3)采用蛋白质工程进一步改造该酶的基本途径是:从提高酶的活性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工程需遵循其基本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强调各组分之间要有___________,只有这样地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现________________。

            • 6.

              定点突变技术是指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向目的基因片段中引入所需变化。GFP(绿色荧光蛋白)的发光基团是第65至67位的三个氨基酸(丝氨酸﹣酪氨酸﹣甘氨酸),该发光基团可利用定点突变技术使第66位酪氨酸换成组氨酸,即可发出更明亮的蓝光,成为蓝色荧光蛋白。




              ⑴定点突变第一步得把突变位点设计在引物上,据图中信息人工合成短DNA 引物应包含的序列是___________,突变位点一般设计在引物中间位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该定点突变技术是否成功的标志是___________,该技术属于___________工程的范畴。

              ⑵如下图所示,如果要用PCR 扩增以下DNA 模板中的基因1(左),一位同学设计了一对引物如下(右),该设计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

              5′------基因1------3′ 引物1 5′--AGATCT ---3′

              3′------基因1------5′ 引物2 5′--TCTAGA ---3′

              ⑶下图表示引物修正后PCR 扩增目的基因(基因1)的第___________轮循环的示意图。若再进行一轮循环,仅有基因1(含引物)的DNA 片段有___________个。


            • 7.

              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结核杆菌MPT64基因(能控制合成MPT64蛋白)成功导入胡萝卜细胞,最终表达出肺结核疫苗。回答下列问题:

              (1)为获取MPT64基因,可从结核杆菌的细胞中提取对应mRNA,在___________的作用下合成双链cDNA片段,该cDNA片段_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终止子。

              (2)通常采用PCR技术扩增MPT64基因,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MPT64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在操作步骤中需要加热至90~95℃的目的是__________。

              (3)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根据农杆菌的特点,常将MPT64基因插入Ti质粒的 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基因表达载体导入胡萝卜细胞后,要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出幼苗,该技术在进行再分化时,除必要的营养供应和激素调节外,还必须给光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技术要求无菌操作,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要确认MPT64基因是否在胡萝卜植株中表达,应检测胡萝卜植株中是否含有______。

              (6)科学家探知,若能把MPT64蛋白第20位和第24位的氨基酸都改变为半胱氨酸,可以更好保证所生产的肺结核疫苗分子的稳定性。该实例的操作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蛋白质工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定点突变技术是指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向目的基因片段中引入所需变化。GFP(绿色荧光蛋白)的发光基团是第65至67位的三个氨基酸(丝氨酸—酪氨酸—甘氨酸),该发光基团可利用定点突变技术使第66位酪氨酸换成组氨酸,即可发出更明亮的蓝光,成为蓝色荧光蛋白。

              (1) 定点突变第一步得把突变位点设计在引物上,据图中信息人工合成短DNA引物应包含的序列是_______,突变位点一般设计在引物中间位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该定点突变技术是否成功的标志是________,该技术属于____工程的范畴。 

              (2) 如下图所示,如果要用PCR扩增以下DNA模板中的基因1(左),一位同学设计了一对引物如下(右),该设计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图表示引物修正后PCR扩增目的基因(基因1)的第____轮循环的示意图。若再进行—轮循环,仅有基因1(含引物)的DNA片段有____个。 

            • 9. 研究发现,玉米中赖氨酸的含量比较低,科学家通过对玉米细胞中相关酶的改造,使玉米叶片和种子中游离的赖氨酸的含量分别提高5倍和2倍.请回答:
              (1)科学家在DNA分子水平上对相关酶进行改造是通过对基因的 ______ 来实现的,这属于 ______ 工程.通过该技术提高了赖氨酸的含量,体现了基因可通过 ______ 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为检测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可采用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其培养液中要加入糖、氨基酸、无机盐、微量元素和 ______ 等,细胞培养中还需通入CO2,其主要作用是 ______ .
              (3)为获得更多的氮元素以提高玉米氨基酸的合成量,科学家尝试培育玉米--大豆杂种植株,在进行体细胞杂交之前,必须先利用 ______ 酶处理植物体细胞,获得具有活力的 ______ ,才能诱导融合.杂种细胞通过培养获得愈伤组织后,将愈伤组织转接到 ______ 培养基上,就可以诱导出试管苗.
            • 10.

              抗体的结构如右图所示,它有两条H链和两条L链。同一物种C区氨基酸序列恒定,不同抗体的结合抗原的V区氨基酸序列有差异。

              (1)抗体是由___________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若抗体结构中的肽键数目为p,氨基酸数目为a,则二者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

              (2)取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将得到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_____________检测以获得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的杂交瘤细胞。为获得大量的单克隆抗体,将得到的杂交瘤细胞置于含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其中CO2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鼠源性抗体会使人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该抗体失效,科学家制备了嵌合性单克隆抗体,初步解决了这一问题。推测嵌合性抗体应由___________(填“鼠源性抗体” 或“人抗体)”的C区和___________(填“鼠源性抗体” 或“人抗体)的V区组合而成。

              (4)为进一步获得更符合治疗要求的单克隆抗体,科研人员对抗体结构进行精细研究,找到既不影响抗体空间结构又降低免疫反应的__________序列,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抗体结构进行人源化改造。这种人源单克隆抗体属于____________工程的产物。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