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姐弟俩本来生活在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一次车祸夺去了他们父母的生命,不到一年,承受不了这种打击的奶奶也生病离去。

              (2)正读中学的小丽不得不  (A.掇 B.辍 C.缀)学。起初几年姐弟俩轮流到叔叔姑姑两家生活,好心的亲戚邻居也不断送些穿的吃的给他们。五六年过去了,小丽也二十多岁了,不时有人给小丽介绍对象,可小丽心想只要弟弟不结婚,就不会把自己嫁出去。坚定了信念的小丽,把弟弟带回家,把自己家屋前屋后的树都卖掉,然后腾出一间房子开了个小商店,生意不算太好,但总算能养活俩人。就这样,小丽用她柔弱的双肩担起了一个家,用她像母亲一样的爱呵护着弟弟。

              (3)弟弟高中毕业后,任凭姐姐怎么劝说都不去读书了,一定要留在家里帮姐姐经营好小商店。亲戚邻居们看到姐弟俩不怕苦不怕累的情景,都为他们加油!

              (4)终于姐姐陪着弟弟去相亲了。不久弟弟与那个女孩举行了婚礼。婚后夫妻俩恩恩爱爱的情景,让姐姐小丽多年来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小丽也在29岁生日前风风光光地出嫁了。

              (5)如今姐弟俩都已年过不惑,可是在去年初,弟弟小伟不幸得了尿毒症,只有切换肾脏,才能延长生命。这对于小丽来说又是当头一棒,不说昂贵的手术费,肾源从哪来?如果要是花钱买,把两个家都卖了也凑不齐几十万块钱。小丽愁得整夜睡不着,虽然手术费凑得着不多了,肾源的事怎么办?如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期,弟弟就会有生命危险。最终夫妻俩决定去医院给弟弟配肾源,谁配成功谁就认命,结果是姐姐的配上了。

              (6)配肾源的事是瞒着弟弟进行的。姐姐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弟弟,拉着弟弟的手说:“姐姐一定想办法救你!”弟弟却说:“姐姐你不要再为我  (A.燥B.躁C.操 )心了,我这一生有你这个姐姐我已经不再苛求什么了。”第二天姐姐欢天喜地地告诉弟弟,说医院找到了匹配的肾源,让弟弟作好思想准备,弟弟听了也非常高兴。

              (7)手术非常成功。当弟弟术后清醒过来时,左右看看,却没有看到姐姐在病床边,心想:按理我没有醒来姐姐决不会离开半步的,此时此刻,弟弟意识到了什么,于是用他那虚弱的、竭尽全力的声音对妻子说:“姐姐呢,我要见姐姐!”没办法,妻子只好把真相告诉了他。弟弟哭着让妻子把自己推送到另一个病房,去看刚醒来不久的姐姐。

              (8)姐弟俩手拉着手又是一阵痛哭。稍稍平静后,弟弟对姐姐说:“姐,我今生拿什么报答你啊?”姐姐却说:“只要你好好的活着就是报答。”          (节选自《散文网》,有删改)


              (1) 选择正确的汉字填在第(2)、(6)段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2) 细读全文,给本文加一个恰当的标题。  (3) 古代人们把40岁成为“不惑之年”。请写出下列年龄的代称。 

              (1)30岁(       )(2)50岁(      )(3)60岁(        )(4)70岁(       )

              (4) 姐姐为什么不把捐肾一事提前告诉弟弟?  (5) 姐弟俩中,你更喜欢谁一些,他(或她)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6) 【积累链接】今有姐姐捐肾救弟弟,古有李白托月慰友人,这就是“爱”。请写出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思念的诗句。
            • 2.

              飞翔的古树

              ① 古树是村庄的根。古树是村庄的魂。

              ② 一棵古树的名字,往往就是故乡的名字。一棵古树,往往就是我们牵挂在心灵深处的故乡。

              ③ 我尤其喜爱村里那棵蓊蓊郁郁的老皂荚树。它就挺立在我家那条歪歪扭扭的巷口。当浓浓的夜色刚刚褪去一点点苍黑的时候,树上的鸟儿便醒了。它们清脆的啼鸣声像一粒粒从树蓬中滴落的露珠,一声一声地叩敲着乡村的夜幕和宁静。东山顶上的星星,在它们的啼鸣声中一颗一颗地消隐了。大树枝蓬下的村庄也渐渐醒了。村庄的一天从古树上开始了。

              ④ 村庄的一天也在古树下结束。傍晚的时候,当古树的树荫渐渐化成黛灰的暮色,当那一团暮色从树蓬间缓缓升上天空的时候,那些在外野了一天的鸟儿便扑棱扑棱飞回来了。跟着鸟儿返回到村庄里的,还有那一群一群漫不经心的牛羊,那些荷着锄头或背了一捆木柴,提着一篮青草的农人……

              ⑤ 古树,给予了我们童年和少年生活以浓浓乡野诗意,也赋予了乡村少年以浓郁绵绵的乡思和乡愁。它像一只温热的大手,紧紧扯拉着我们这些从村庄飞出的风筝;它像一个沧桑的岁月鸟巢,永远在我们灵魂中响着一声一声苍凉的召唤;它像黄昏时村头那母亲一样模糊而熟稔的背影,在白云苍狗中引领着我们沿梦回家。没有人不相信,这棵把根须扎在村庄几千年岁月深处的树,它将越扎越深,扎向那些我们只能遥想的未来。不论多少代的村人逝去了,但它仍将站着;不论多少岁月落叶般飘落了,但它仍将站着。它是村庄永恒的绿色太阳和月亮。

              ⑥ 但是它却飞走了。先是被锯掉一根根粗大的枝杈,仅仅保留了千疮百孔的沧桑枝干,然后在机器的轰鸣中被刨出了树根,用庞大的吊车小心翼翼地吊起,装在一辆轰轰隆隆的卡车上飞向遥远的都市,移植在陌生城市的某个园林里。

              ⑦ 它去了,永远不再归来了,那些失去巢的鸟儿们等不到它的归来了,那些村庄上空的缕缕炊烟也等不到它的归来了,那些常常蹲在它树荫下的老人们更等不到它的归来了。它被刨开的树坑,像一个巨大的伤口让村庄疼痛着,两年了,没人往里面填上一锹的土,只有一些老人和村庄的牲畜默默蹲在一旁失神地怅望着。它的离去,让村庄有了无边无际的空旷和虚浮。

              ⑧ 我不知道一棵树或一棵草有没有乡愁。而我是有着一缕一缕浓浓的乡愁的,在惆怅的乡梦中,我常常望见巷口的那棵参天古树。有时我是它枝蓬中那一只常常绕树三匝的鸟儿;有时,我是它细细碎碎在风中轻轻拂动的一枚叶子;有时我是它一朵米黄色的米粒大小的皂荚花……它几乎是我的全部乡愁梦,而我,只不过在它的浓荫下仅仅生活过二十年。而这棵树呢,它荫下的泥土已和它紧紧相拥了几千年,它树蓬中的炊烟已和它盘绕了几千年,在它树荫下生活的人们已经伴了它十几代几十代……如果它有乡愁,那会是多么浓郁,多么沉重啊!它不像我们,可以在某个时刻重返村庄,它只能站在陌生城市的某个园林中,朝着村庄的方向永恒地怅怅眺望,它只能在城市的灯红酒绿中寂然伫立,在清晨的每一枚树叶上盈涌一滴苍凉的老泪。

              ⑨ 没有了古树,没有了根,哪里是我们的村庄?哪里是我们的故乡呢?

              ⑩ 真的无法再找到让灵魂回家的路,因为我的灵魂丢失了自己乡愁的路标。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

              (1) 阅读了全文,你觉得文章标题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2) 本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两部分在表情达意上各有侧重。请你先用斜线在下面的序号中划出本文的层次,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部分各侧重表达了什么?

              ⑴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⑵.             

              (3) 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写得非常美妙,请任选一个角度略作赏析。 (4) 第⑧段为什么说古树会“在清晨的每一枚树叶上盈涌一滴苍凉的老泪” (5) 本文在写法方面给你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 3. 阅读选文,按要求完成下题。
              听一听花语
              陇人
                  ①花,每一年都会按时令绽放。就算天气再恶劣,只要到了它的季节,它就会郑重其事、认认真真地绽放,来装点大地。
                  ②迎春花,应该是春天最早开放的花吧。乍暖还寒之时,金色的迎春便一簇簇地盛开,让我们盼春的眼睛为之一亮,仿佛已经看见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就要到来!“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念亦油然而生。如果,在这个美丽的春天里你能辛勤耕耘,或许,你真会拥有一个丰盈的金秋!
                  ③杏花,接踵而至。它是春天有代表性的花,“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一切的农事也将随之展开。
                  ④和许多蔷薇科的花一样,杏花也是先花后叶,花小而繁。一开,就开得簇簇满树。尤其,杏花是粉红色的,更是艳丽非凡。也许就因为这份艳丽,你想忽略都不行,于是,宋祁用了一个千古传诵称美的“闹”字来形容,把杏花耀目的灿烂花:容,形容得妙到极致,官拜工部尚书的宋祁,还因此博得了“红杏尚书”的雅号!
                  ⑤“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何等雅致、闲适的生活啊!
                  ⑥在缤纷的花的世界里,我尤为喜欢白玉兰,喜欢她的高洁,喜欢她的端庄。
                  ⑦每年清明前后,春寒料峭,它就欣欣然绽放出乳白色的花,朵朵都昂首直立在没有绿叶的枝桠上,纯洁、温润。每次走过树下,我总会莫名地涌出一种感动。白玉兰别名“望春花”,顾名思义,这是一种报告春天消息的花。我爱她含苞待放的娇羞,更爱它端庄、典雅的优美。
                  ⑧唯一的遗憾是这花开得时间很短,感觉就那么有限的几天。或许,正是为了让人明白“珍惜”的道理,她才将自己如火如荼的绽放刻意缩短,甚至只绽放美丽的一瞬,如同人生中有些美丽的邂逅。不过,就算花朵凋谢,她在人们的心里仍然留下了美的印痕,留给我们永远的回忆。
                  ⑨在花的世界里,我还喜欢黄刺玫。
                  ⑩四月中旬,那一排黄刺玫已枝繁叶茂,花骨朵一串一串的,性急的,已开始零星地绽放。不几天,它们便大张旗鼓地盛开,远远看去,一片金黄。五一假后,黄刺玫悄然退场。
                  ⑪盛开时极有气势,有一种令人震撼的美。这便是黄刺玫,美丽的黄刺玫,让你无法忘记的黄刺玫。正如歌中所唱“”所有的花儿你最美。
                  ⑫每一种花都是有生命、有灵性的,都是“最美”,就看我们能不能听懂花的语言。(选自《大作文》)
              (1)本文主要写了哪几种花?作者分别喜欢它们什么?请根据本文内容完成下表。
              花名                  喜欢的原因
              最早开放,让我们盼春的眼睛为之一亮,心生“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念。
              杏花    
              高洁、端庄、纯洁、温润,让人感动。爱她含苞待放的娇羞,更爱她端庄、典雅的优美。让人明白“珍惜”的道理,在人们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印痕,留给我们永远的回忆。
              黄刺玫    
              (2)请根据本文第②段的描写,补全上联。
              上联:迎春最早,    
              下联;玉兰犹美,白影团团暗香来
              (3)下面这段文字写的也是玉兰花,它与本文⑥⑦⑧段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白玉兰是落叶乔木,其树形魁伟,高者可超过10米,树冠卵形。玉兰花顶生、朵大,直径12-15厘米。花被9片,钟状,成辐射对称,因其白如玉,香似兰,故名“玉兰”。
              (4)本文第⑩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5)有人说:“爱花的人是纯洁善良的人,是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人!”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你结合本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 4.

                 ①那一年,我十七,刚入中文系,刚买了这本古代第一部字典《尔雅》,立刻就被第一页第一行迷住了,我有点喜欢起文字学来了,真好,中国人最初的一本字典(想来也是世人的第一本字典),它的第一个字就是“初”。

                 ②初,裁衣之始也。”文字学的书上如此解释。

                 ③我又大为惊动,我当时已略有训练,知道每一个中国文字背后都有一幅图画,但这“初”字背后(   )是一幅画,(   )是长长的一幅卷轴。想来当年造字之人初造“初”字的时候,也是煞费苦心,这件事无形可绘,无状可求,如何才能追踪描摹?

                 ④他想起了某个女子的动作,也许是母亲,也许是妻子,那样慎重地从纺织机上把布取下来,整整齐齐的一匹布,她手握剪刀,当窗而立,她屏息凝神,考虑从哪里下刀,阳光把她微微毛乱的鬓发渲染成一轮光圈。她用神秘而多变的眼光打量着那整匹布,仿佛在主持一项典礼。其实她努力要决定的只不过是究竟该先做一件孩子的小衫好呢?还是先裁自己的一幅裙子?一匹布,一如渐渐沉黑的黄昏,有一整夜的美可以预期——当然,也有可能是恶梦,但因为有可能成为恶梦,美梦就更值得去渴望——而在她思来想去的当际,窗外陆陆续续流溢而过的是初春的阳光,是雏鸟拿捏不稳的初鸣,是         ,是天空上一匹复一匹不知从哪一架纺织机里卷出的浮云……

                 ⑤那女子终于下定决心,一刀剪下去,脸上有一种近乎悲壮的决然。

                 ⑥“初”字,就是这样来的。

                 ⑦人生一世,亦如一匹辛苦织成的布,一刀下去,一切就都裁就了。

              ⑧整个宇宙的成灭,也可视为一次女子的裁衣啊!我爱上“初”这个字,并且提醒自己每天清晨都该恢复为一个“初人”,每一刻,都要维护住那一片初心。

              (1) 第①段作者为了引出“初”,一连用了好几个和“初”同义的词语,请你细心找一找,写出2个即可。 (2) 第③段漏掉了一组关联词,请根据文意考虑后填写出来。 (3) 品味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她手剪刀,当窗而,她神,考虑从哪里刀……

              (4) 请仿照前面的两个句子,顺其思路,将第④段中横线上的句子补充完整

              窗外陆陆续续流溢而过的是初春的阳光,是雏鸟拿捏不稳的初鸣,是                  

              (5) 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解释文中“初心”的含义。 (6) 文章为我们生动讲述了“初”这个词的来历,其实汉字中这样的会意字非常多,请从下列汉字中选一个,也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它的来历。

                 选字:明   众   采   旦   休

              (7) 积累链接:作者在文末提醒自己“要维护住那一片初心”,生活中也有许多需要我们维护,值得我们珍惜的东西,如友情。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关于“友情”的两句古诗名句。
            • 5.

              乡村的风

                     ◆许俊文

                 ①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②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③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

                ④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做“得风水”。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根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

              ⑤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拔又一拔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驴马在风中友情,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

              ⑥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

              (1) 文章开头“风是乡村的魂”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 文章第2段的语言生动活泼,请结合具体例句从修辞角度简要赏析。 (3) 第③段中用三幅画面表现乡村“诗意”,仿照示例概括前两幅画面(不超过5字)。

                                ②                  ③ 风摇秋树

              (4) 根据你的生活体验,仿照第5段划下划线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 (5) 第④段写了小枣树、黄栌树及自己年迈的父亲,是为了表现风的什么特点?用原文词语回答。 (6) 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点加以概括。 (7) 请写出《商山早行》中由10个名词构成、蕴含6种景物,表现早行之早的诗句。
            • 6.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镰中岁月
                                                        耿立
                ①回到老家木镇,看到老屋的墙上还挂着一把像锈蚀月牙的镰刀,逝者如斯,缄默无声.
                ②父亲不在后,镰刀也失去了生意,只木把上的油汗还在,铭记着主人当年的恩遇.  
                ③想到多年前,天还未明,和父亲下地去割麦子.父亲的镰刀在油石(一种质地细腻的磨刀石)上磨过,闪着冷凛的寒光.那是农人的重大行动,要用血肉之躯与那些麦子进行一场损耗与杀戮.
                ④麦子被割倒,但父亲的手上、胳膊上、腿上、胸膛上,也会被麦芒、镰刀、绳索所伤害,留下淤瘢,留下红肿与浓痰和咳嗽.也许这就是命运--互相制约,消耗磨损,麦子的命运,也是父亲的命运.
                ⑤在割麦前,天气暧昧的春夜,躺在床上,隐约听到村外的青蛙叫.那时,我看到父亲坐在院里抽烟.尔后父亲吆喝着牛驴,在田地里一遍一遍地循环耙(bà,用农具弄碎土块)地,直到田地里没有一块拳头大的土块,直到田地坦荡如砥为止.耕过的地必须耙,把那些草啊、庄稼的宿根啊、砖头石子啊耙出去,那样庄稼会舒服.
                ⑥麦子拔节或扬花的夜晚,父亲会披件夹袄到田野里,坐在田埂上,随意扯一把草垫在屁股下,也不管那草的干湿.A那时的夜极静,有时星子就像要落在怀里;没有星月也无妨,要的就是夜的静谧与神秘,把一切的嘈杂和琐碎都隔开,像给整个乡村拉了个幕布.父亲点上一支烟,听来自田野的声音--B那时的麦子就如换嗓期的少年,骨节开始变粗,嗓音开始变粗,好像得到了大自然的启示和密码,他们都争着发言.那些麦子的叶片,一个个像举起的旗子.麦穗呢,在南风的撩拨下,越发鼓起身子,展示出幸福的模样.
                ⑦那夜静得出奇,但静的下面是动,是爆发.麦子的拔节和扬花的声响,又是这大静与大美的陪衬.那些静则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氛围和气场.父亲就是在这样的场景里,潜伏,也像一株草.当看到父亲伸懒腰的时候,你觉得那老骨头,也像受了麦子拔节的蛊惑.与土地厮守的人,何尝不是土地上的一茬庄稼呢?
                ⑧我想起父亲磨镰的神情,那种肃穆和庄重.有星月的时候,父亲把油石放在屋檐下水盆里,那星子就漂在水盆里.父亲用手撩一些水在油石上,
              把休眠了半年的附着在那些铁中的钢性、锋利唤醒.
                ⑨我们那里的人,不说割麦子,说的是杀.父亲对生命充满的是敬畏,他不想因为镰刀的钝,而在杀麦子的时候,增加麦子的苦痛.
                ⑩田垄间的父亲比平时瘦小了,恭敬了.他放慢脚步,好像怕惊吓了黄熟的麦穗.这时的麦粒,颗颗饱满,如汗珠子从土壤里升起,一齐附身在麦穗里.是啊,对人的汗珠怎能轻蔑和随便呢?这些汗珠是有尘土味的.人也是从尘土来的,都是同一路径的弟兄,说不上谁高谁低
              ⑪父亲左手把麦子揽在怀里,右手的镰刀只是轻轻地一挥,麦子倒下.那时往往是天未明,叶上的露珠,就滴滴答答地回归到泥土,顺便把人的裤子打湿.把裤腿挽起来,那麦芒就如针尖一样刺人.割麦子的早晨是从黑夜开始的,相当漫长.我跟着父亲,往往只是弯着腰割一会儿,就觉得腰要折了,而父亲没在麦田里.在天色微明的田野上,只是看到麦子一片片倒下,父亲低着头,好像眼睛里只有麦子和泥土,好像他们在童话的世界里对话一样,麦子会开口,泥土也会开口.泥土感谢父亲把它身上缠绕的草啊蒺藜啊拿走,把硌骨头的砖石拿走;麦子也感谢父亲的照料,给他们以水,为他们捉虫子.
              ⑫但我知道,父亲也是把自己看成一穗麦子.他们都是来自土里,沉静是一样的,朴实是一样的,都是泥土一样的肤色,这是生活的本色.不背叛自己的来路,只这一点,就值得尊重.
              ⑬后来父亲去世了,镰刀也失去了用场.我有时也回到木镇去,那多半是清明或者旧历的年底,有时把墙上的镰刀拿下来,用手指肚蹭一下镰刀的刃,涩涩的,不再锐利,满是苍茫.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4月22日,有删改)
              (1)请阅读相关段落,补全下面表格.(其中(1)(4)空格处的字数不超过8个)
              段落事件详略
                  略写
              ⑥⑦静夜田埂坐听麦子拔节、扬花的声音    
              ⑧⑨星夜磨镰    
              ⑩⑪    详写
              (2)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请结合语境分析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是啊,对人的汗珠怎能轻蔑和随便呢?这些汗珠是有尘土味的.人也是从尘土来的,都是同一路径的弟兄,说不上谁高谁低.
              (4)阅读第(8)段,赏析加点的词语.
                父亲用手撩一些水在油石上,
              把休眠了半年的附着在那些铁中的钢性、锋利唤醒.
              (5)请从第⑥段画波浪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按括号中的要求进行赏析.
              A.那时的夜极静,有时星子就像要落在怀里;没有星月也无妨,要的就是夜的静谧与神秘,把一切的嘈杂和琐碎都隔开,像给整个乡村拉了个幕布.(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B.那时的麦子就如换嗓期的少年,骨节开始变粗,嗓音开始变粗,好像得到了大自然的启示和密码,他们都争着发言.那些麦子的叶片,一个个像举起的旗子.麦穗呢,在南风的撩拨下,越发鼓起身子,展示出幸福的模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6)结合全文,请分别从结构、内容方面分析第⑬段的作用.
            • 7.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木刻猴子
                                                        林文义
                 ①小时候,常常看见祖父在把玩一件小东西:一整块黄杨木雕刻而成的猴子群像.猴子有三只,做出三种截然不同的表情--一只双手掩着耳朵,一只双手遮着眼睛,另一只则显得十分心虚地捂住自己的嘴巴.祖父似乎很钟爱它,常常独自坐在晚霞夕照的院子里,无限怜爱地抚摩着它.
                 ②有一次,我把木刻猴子放在膝头上,翻来翻去地看.没什么意思嘛,就是一块木头,刻成三个猴子.表情很逗人,可是没有发条,不像机械、铁皮做成的猴子,只要旋紧发条,它就叮叮咚咚地打鼓敲钹.没什么好玩嘛!我翘着小嘴巴,把木刻猴子还给祖父.
                 ③祖父把我抱起来,指着木刻猴子对我说:“阿公跟你说,这三只猴,是你阿祖给阿公的.这三只猴就是跟我们说,非礼勿听、非礼勿看、非礼勿说…唉,你还小,不会懂,就是常常听人讲的‘有耳无嘴’啦.”那时,我六岁,祖父的话,我听不大懂,但“有耳无嘴”这句话,却印在了心里.
                 ④隔了一年,祖父死了.沉默寡言的父亲把木刻猴子摆在神案上,不知道是纪念逝去的祖父,还是要提醒些什么.
                 ⑤念高中的时候,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我和母亲发生了争执,我的嘴快,说了一大堆气话.母亲泪眼汪汪的,侧过头去,看着神案上那个木刻猴子,悲愤地说:“看到你阿公留下来的木猴没?你爸爸把它放在神桌上是要你们警惕,不要乱讲话,你阿公以前常常讲‘有耳无嘴’,你难道忘记了?”
                 ⑥时间流水般逝去.有一次,父亲静静地和我说话,我从来不曾看过像他那般谦和、诚恳的父亲.他似乎内心有某些隐痛,却又尽力掩盖:“这个时代,谨言慎行是很重要的,不要放言高论,不要妄加评断,平平安安过一世就可以了.”说着,他从神案上把那三只木刻猴子拿下来,充满深意地说:“你看看这三只猴,不听、不看、不说,这是有道理的,独善其身嘛…”父亲叹了口气.他们那个黯然的年代,沉默成为他们一生的座右铭.
                 ⑦我说:“像这三只木刻猴子,不听、不看、不说,这样一个人,他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独善其身,这是多消极的借口!”
                 ⑧父亲苦笑,淡淡地说:“唉,以后你慢慢会晓得的.”
                 ⑨又是几年过去了,在不断的历练中,我慢慢理解了父亲.我竭力要保持一点点纯真的自我,但我发现,虽不甘愿,自己却也逐渐向世俗妥协,时时处在自我的撕裂中.
                 ⑩父亲离开以后,木刻猴子交到我的手里.这个从曾祖父传给祖父,由祖父传给父亲,再由父亲交到我手上的木刻猴子,我是不是要再交给我的后代,是不是还要告诉他们“有耳无嘴”?我觉得我不能这样,我要他们活得更坦然,更磊落,更像他们自己,不被扭曲,也不去扭曲别人.
              ⑪点起一把火,我把这个木刻猴子烧成灰烬.
                                                           (选自2015年第6期《读者》,有改动)
              (1)阅读全文,完成表.
              人物对待“木刻猴子”的
              行为情感观念
              “祖父”        顺从传统
              “父亲”摆上神案纠结    
              “我”    不满    
              (2)第⑧段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你从中读出了父亲怎样的矛盾心理?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3)细读第⑨段,分析加点的“撕裂”一词的内涵和表达效果.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有耳无嘴”这一说法的认识.(80-100字)
            • 8. 阅读《栅栏两边苹果甜》,完成19~24题.
                                              栅栏两边苹果甜
                ①艾尔和胡安住在普韦布洛村村口两幢并排的房子里,尽管他们的房子十分相似,但艾尔家的庭院里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苹果树,而胡安家却没有.在艾尔看来,除了家人和好脾气,胡安拥有的东西很少.
                ②春天,苹果树蓬蓬勃勃地开出满树的粉色花朵;秋天,苹果树的枝头缀满红艳、甜美的果实.这时,艾尔每天都会对着苹果树吹嘘一番:“我的苹果树开出的花最美丽,结出的果实最甜美,这使我成为普韦布洛村最棒、最幸福的人!”“那的确是棵很美的苹果树.”胡安赞同地说,“你也让我们一同欣赏它的美丽,我感觉很开心.”听到别人也从他的苹果树上获取益处,艾尔的幸福减少了一大半.他越想越不高兴,为了独享苹果树恩赐的幸福,他悄悄地建造了一道高高的栅栏.
                ③尽管如此,有一年春天,艾尔还是沮丧地看到,苹果树的一根枝条已悄悄伸进了邻居家的庭院.艾尔想:“我不能剪掉它,秋天它还会结出很多的苹果呢.不过,胡安怎么可以从我的树上获得好处呢?”在粉红色花朵盛开的春天,他异常烦恼;到绿叶满枝头的夏天,他心事重重;当果实挂满枝头的秋天来到时,他决定解决此事.
                ④艾尔站在庭院里采摘苹果,他很努力,却怎么也够不到栅栏另一边枝条上的苹果,他很沮丧.然而,第二天,他在家门口发现了一个苹果蛋糕,卡片上面写着“谢谢”,署名“胡安”.艾尔恼火极了,他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把卡片摔到地上,胡安偷了他的苹果!
                ⑤他带着蛋糕,急匆匆赶往市长家.他把蛋糕掷到桌上说:“看这个,这是用从我家树上采摘的苹果制作的,胡安犯了偷盗罪!”市长问:“你肯定做蛋糕的苹果是你的吗?”艾尔怒气冲冲地说:“当然!许多年前,我父亲在庭院里亲手栽下这棵苹果树,土地和树都属于我,苹果当然也属于我.”市长说:“从现在起四天后,法官将去普韦布洛村考察.你既然提交了案子,肯定能得到公正的裁决.”艾尔皱起眉头问:“我应该怎么为法官准备证词?”“你已经站在自己一方讲述了事情,但一个栅栏有两边,就像所有争论一样.法官希望你了解问题的两个方面,请你明天带着胡安的观点再来.”市长说.
                ⑥艾尔朝家的方向走,他努力想象胡安可能会说什么.树枝确实越过了栅栏,胡安又那么贫穷,任何食品当然都受他欢迎.“不过,那是我的苹果树!”艾尔对着一条路过的狗语气坚定地说.
                ⑦第二天清晨,艾尔返回市长家,说出了他想象的胡安一方的辩词.“他会说苹果落到了他家庭院,因此变成他的了.”艾尔说,“但是,如果一条狗跑进他家院子,狗却不会变成他的.”艾尔为自己想出的精彩辩词感觉十分自豪.“但胡安为什么要送给你苹果蛋糕呢?”市长问道.“为什么?嘲笑我呗!”艾尔说.市长说:“可是,胡安没有能力送给别人食物啊.你的说法有欠妥当.一个栅栏有两边,就像所有争论一样,你还需要考虑一天.”艾尔勉强地说:“我将去和胡安谈一谈,但这只会使我的证据更加充分!”
                ⑧晚上,艾尔坐在院子中,出神地凝视着树木和栅栏.A 微风下,苹果树发出沙沙的声响;栅栏边,盛开的小花也快活地眨着眼睛.艾尔想:苹果树是我的,所以它的果实也是我的,但是苹果落到了胡安家院子里…胡安为什么要送给我蛋糕呢?
                ⑨艾尔来到胡安家门口,轻轻敲了几下门.胡安打开门,一看是艾尔,就十分友好地笑起来:“你喜欢那个蛋糕吗?我必须感谢你.你家苹果树伸过来的树枝,给我和家人增添了许多快乐,春天的花开、夏天的绿荫,都令我们无比幸福.我知道,拥有普韦布洛村最棒苹果树的人肯定也是最慷慨之人,但那些苹果,当然属于你.我想,我们从你的苹果树那里得到了如此多幸福,只把苹果归还给你就显得过于微薄了,所以,我妻子用所有的苹果烤成了一个香甜的蛋糕,我们希望你喜欢它!”
                ⑩艾尔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感觉自己比一只蚂蚁还要矮小.此时,他最初的气愤已经像绵白糖一般完全融化在水中了.
              ⑪“你愿意和我们共进晚餐吗?”胡安指着餐桌说.餐桌上摆着一些简单的饭菜:豆子、米饭和玉米饼.艾尔知道,明天法官到来时,他不用提供任何证词了.他说:“很乐意,和你们在一起,我很幸福!但请允许我带点东西过来.”B说完,艾尔连忙跑回家,仔仔细细地选了一篮最大、最红的苹果,带着这边的甜甜的苹果去了栅栏的另一边
                                                                 (选自2013年第9期《特别关注》有改动)
              (1)怎样理解文章标题“栅栏两边苹果甜”的含义.    
              (2)阅读选文②~⑪段,根据本文的故事情节,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艾尔不满分享果树,修建栅栏. ①     ②    --艾尔到胡安家考察,得知真相.
              (3)选文中艾尔两次“脸涨得通红”,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不同的心理.    
              ①艾尔恼火极了,他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把卡片摔到地上…
              ②艾尔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感觉自己比一只蚂蚁还要矮小.
              (4)文中有A、B两处画线的句子,请选择其中一处分析表达效果.
              我选    处,表达效果:    
              (5)你认为文中的胡安除了拥有“家人和好脾气”,还拥有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写出两点即可)    
              (6)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材料内容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周国平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到:“幸福喜欢捉迷藏.我们年轻时,它躲藏在未来,引诱我们前去找寻它.曾几何时,我们发现自己已经将它错过,于是回过头来,又在记忆中找寻它.”的确如此,很多时候我们所追求的幸福,不经意间已被握在手中,可是我们却不曾感觉到它,仍在苦苦地寻觅着.
              幸福在哪里?文中的艾尔和胡安已经找到,你是否也已经把幸福握在自己的手中了呢?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获得幸福.(不少于50字)
            • 9. 清新的散文 隽永的苦味
              阅读洪素丽的散文《苦瓜》,会是一段美好的旅程.“认识作者”“知识卡片”“相关言论”“作者心语”,可以帮助你深入理解《苦瓜》.下面就让我们开始学习之旅.
              【认识作者】
              洪素丽,女,作家、画家.1947年出生,1970年毕业于台湾大学中文系,后赴美习画.现定居美国.专事绘画与文学创作.擅长国画、油画、木刻画,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绘画作品被多家美术馆收藏.在文学创作领域,她亦诗亦文,创作颇丰.诗集有《十年诗草》《盛夏的南台湾》《流亡》等,散文集有《十年散记》《守望的鱼》《海岸线》《芳草天涯》《梦与旅行》等.1982年获《中国时报》散文推荐奖,1994年获《联合报》文学奖散文奖.
              【知识卡片】
              石涛
              石涛,明末清初画家,广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扬州.幼年遭变,后出家,半世云游,以卖画为生.号苦瓜和尚、瞎尊者等.他餐餐不离苦瓜,还把苦瓜供奉案头朝拜.
              木刻画
              木刻画是用刀在木板上刻出图象,再用纸拓印出来的版画,版面凹凸感强,拓印出来后,线条、色点、色块都具有鲜明的刻刀雕凿的味道,神韵独具.
              【相关言论】
              她(洪素丽)以画家对空间、光线、色彩的审美感受来取景状物.
              --江南大学教授 庄若江 杨大中
              对绘画而言,静物写生一般较容易,画动态则较难.文章恰恰相反,写具体的事件通常比较生动,单纯写物而不空洞死板就很难.洪素丽既是作家也是画家,想必深谙此理,却还是选了“苦瓜”这个题目,把绘画的技巧融入行文中,别具一格.
              --英国剑桥大学硕士 丁理
              感觉上,洪素丽总像定时返乡的鲑鱼,每当我不经意地在心里叨念着:“该是回来的时候了吧?”很奇异地,就会适时接到她的信或电话,告诉我,“我就要返乡了!”言辞句中洋溢着兴奋难掩的情绪,信纸上的字写得龙飞凤舞,就像在跳舞一般.
              --台湾作家 吴锦发
              【作者心语】
              ◆伟大的作品都是扣紧当时的土地脉搏与时代脉搏.
              ◆所幸,我还有一个信仰--那就是文学与艺术,多年来,我拿笔来写,拿刀来刻,并且也以此二工具,试图刻画和我相同血色的岛屿面目.
              ◆我上了幼稚园,永远穿姊姊们穿小了的衣裳,褪色的印花,给祖母补绽过的;鞋子不是过大,就是过小…而我们家的饭桌上,老是咸鱼干,与咸鱼干…我们家遇到一桩又一桩的灾难了…一个人长大了,走出童年阴暗局促的角落.
              【文章呈现】
              苦瓜
              洪素丽
              ①齐白石在一幅白菜画上题字,言白菜是蔬菜之王,可见齐老是偏爱白菜了.我呢?我偏爱苦瓜.
              ②《本草纲目》上记载:“苦瓜花为末,霉疮,胃气痛,滚汤下;目痛,灯草汤下;瓜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叶晒干为末,治一切丹火毒气,金疮结毒,脂麻疔,大疔疼不可忍,酒下三钱;子苦甘无毒,益气,壮阳.”苦瓜的特性,是苦和寒,生冷之物,火气大的人吃了特别受用,可以“清心明目”;夏天喝了苦瓜汤,可以消热恼,解劳乏.苦瓜鲜叶捣烂了,可敷肿伤.鲜苦瓜破开,去种子及瓤,纳入茶叶,用线绑扎固定后,挂于通风处,阴干,每次用茶叶六至九克,水煎或开水泡服,可以治中暑.倘若去了种子与瓤的鲜苦瓜,均匀涂上芒硝,挂于阴凉处,待苦瓜干后,表层有结晶的白色霜状物,叫苦瓜霜,加冰片少许,研匀,吹喉,可治咽喉炎.这都是书上记的土法妙方.我一样也没试过,但,想来一定是有效的.
              ③小时候,夏天时,家里饭桌上常见一道苦瓜妙品:把苦瓜切成一截一截圆筒状,去子挖瓤;塞进肉末拌芡粉,加上盐、香料,塞实了,炖成汤,十分入味.几年前,我替一个在联合国做事的日本朋友恶补中文(他同时亦在联合国办的中文班上课),有一回,他的中文老师出一道题给他作文:“我最吃苦的一天”.他拿回来,我作他的枪手,大笔一挥,文曰:“我最吃苦的一天,是我吃苦瓜最多的一天,满满一桌上,有清炖苦瓜,苦瓜炒蛋,苦瓜炒肉丝,肉丝炒苦瓜,苦瓜红烧肉,红烧肉苦瓜…我从早吃到晚,非常地吃苦…”他照抄一遍,拿去给先生看,先生看了皱皱眉,又哈哈大笑,夸奖了他一顿,说:“有进步,你的中文有进步!”他十分得意,要请客,于是我们师徒俩绕遍了华埠(唐人街)餐馆,问不到一家有苦瓜这一道菜,失望至极,只好随便进了一个广东馆子.大概在异地里,苦味既不是味,苦瓜这道菜是不能上台盘的.    
              ④苦瓜的苦是令人清心寡欲的苦,不是“哑子吃黄连”的苦.“苦”亦可以是美味,可见人生的矛盾,不可理喻.从苦中品出乐,品出美来,是至乐,与至美.而这苦是自找的,不是胁迫,或外加的.因此,可以细细品味,慢慢浸淫,其美无涯,其乐无边;喜欢研究人生真谛的人,可以在苦瓜里吃出道理来,“佛法无边”之类的顿悟,可以在箪食瓢饮、苦瓜酱菜中摸到.道在高山、道在流水、道在瓦罐、道在尿溺、道在苦瓜,此所以石涛自称为“苦瓜和尚”也.
              ⑤大学时,曾和友人去狮头山的庙里小住,美其名曰“闭门深造”.某日逛到尼姑庵后面山坡上,看到一排围筑起来低低的苦瓜藤架,两人躺进纠缠的架下,密深深的叶子像五爪龙掌,叶心透明的绿,叶脉一丝丝,一条条地浮起.苦瓜一个个挂下来,直抵额头、眼皮,饱满滚圆的瓜身,是碧青加乳白色,发出瓷器的光泽,表皮上一个个圆珠般的疙瘩,正如凝结的烛泪,造型多美呀,有哪一种瓜菜比得上呢?然而里面滋滋流着苦液…
              ⑥去年初夏,在山村田垄间漫步,尺来宽的灌溉渠道上,架了一个越空的苦瓜棚,苦瓜就由田垄边,水田侧,一段狭小的泥洼地里种出来,瓜藤对爬在架上,苦瓜一个个垂挂在山溪引下来的奔流不息的渠沟水上. 深黑的水,因为流速大,偶尔翻出一点浪花,水是冰凉洁净的,苦瓜的影子和筛在叶间的阳光,一动一颤;抬头一看,是一梯一级上去的漠漠水田,苍绿的纱帽山,小瓦屋,以及悠悠之云影.一切的争夺苦战,暂时地脱略而遥远,只有眼前之一景,是那么平和,峥嵘,可感谢.
              ⑦此间的公寓,我在窗台上种了一盆小小的苦瓜藤,不指望它开花结果,但见五爪叶子日日吃力地攀在窗外围起的铁栏杆上,小小的绿叶十分争气,又把触须无孔不入地伸延.于是烟尘万丈的都市里的一扇窗子,为我编织了故乡夏日里一席苦瓜凉梦来.
              【注】我后来才知道,华埠的饭店菜单上,苦瓜叫“凉瓜”,不叫“苦瓜”.
              (选自《芳草天涯》,有删改)
              【自主学习】
              【初识•散文之行】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苦瓜》一文有对苦瓜的说明,如第②段说明了苦瓜的①    、②    ;有对相关事件的叙述,如第③段“我”替日本朋友    ,第⑤段“我”和友人躺在藤架下看苦瓜;有对苦瓜的描写;有对苦瓜的议论…
              (2)作者写苦瓜,为什么要从齐白石的题字写起?    
              【细品•散文之言】
              (3)洪素丽擅长木刻画,下列语句最有木刻画味道的一项是    
              A.苦瓜的苦是令人清心寡欲的苦,不是“哑子吃黄连”的苦.
              B.密深深的叶子像五爪龙掌,叶心透明的绿,叶脉一丝丝,一条条地浮起.
              C.满满一桌上,有清炖苦瓜,苦瓜炒蛋,苦瓜炒肉丝,肉丝炒苦瓜…
              D.此间的公寓,我在窗台上种了一盆小小的苦瓜藤,不指望它开花结果.
              (4)根据“相关言论”,赏析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
              【深悟•散文之神】
              (5)以下推测最不可能的一项是    
              A.洪素丽可能非常崇拜“苦瓜和尚”.    B.洪素丽可能会回台湾定居.
              C.洪素丽可能不喜爱中国传统文化.    D.洪素丽写《苦瓜》可能与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6)有人认为第②段中“我一样也没试过,但,想来一定是有效的”这句话可以删去,你认同吗?请说明理由.
              (7)通读材料,结合相关内容,品出洪素丽笔下的苦瓜之“味”,展现你的研读成果.
            •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诗与成都
              肖复兴
              ①和其他一些城市相比,成都一个特别之处,便是它和诗的关系格外特别.
              ②成都古今曾经出过的诗人很多,历代来过成都的诗人更是无数,他们的诗写得或联对得再漂亮,并不足以说明成都就是一个诗城.能够证明成都是一座诗城的,是诗对这座城市的影响,以及诗如水一样在这座城市蔓延的滋润和普及.
              ③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的写诗的热情.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彼此打擂台,茶客们,则在观看中肆意地评点优劣.诗让人们自得其乐,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闹场景了,想象那劲头赶得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
              ④还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故事,说是抗战期间,在半边街魏家祠堂对面开有一家饭馆,战争期间经济拮据,怕人吃饭不给钱或赊账;饭前先要钱呢,又觉得不大好,既怕得罪人,又怕伤自己的面子.店家便写下一首诗,贴在墙上:“进门好似韩信,出门赛过苏秦,赊账桃园结义,要账三请孔明.”句句用典,又通俗好懂,众人皆会意而笑,皆大欢喜.在成都,诗不止于诗家之间风雅的唱和,而很实在,很实用,又有几分居家过日子的恬淡和狡黠,以及艰辛日子里的苦中作乐.
              ⑤再举一例,便是在成都,连乞丐都能够写诗.一个成都乞丐的“烘笼”诗:“烟笼向晓迎残月,破碗临风唱晚秋,两足踏翻尘世路,一盅喝尽古今愁.”居然把凄凉写得如此诗意盎然.也许,这只是乞丐中的凤毛麟角,但他们确实曾经存在过并为成都留下了他们不俗的诗作.这在别的城市里,我还真的未曾听说过.
              ⑥1913年,成都慈善人士曾经在北门一破庙旧址上搭建一排瓦屋,专供乞丐在寒冬时有个避风的地方,并取了个典雅的名字,为“栖流所”.没过多久,便被乞丐在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是士绅工商之友,与魑魅魍魉为邻”.既工稳,又俏皮.
              ⑦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平起平坐.一座有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
              ⑧成都的诗的传统,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而诗的传统更是一种文化的底蕴,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诗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
              ⑨记得同为诗人的冯至先生曾经说过一段话:“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这实在是成都的福气.成都人便也格外珍惜这一福分,将杜甫当做自己的诗神,把草堂当成诗的殿堂,每年人日即正月初七这一天,都要到草堂里祭拜,已经成为了由来已久的习俗.如果没有这样长久的珍惜和敬重,如何能够形成诗的传统?诗的传统在一座城市走过了一千多年,这座城市又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成色?
              ⑩安史之乱后,杜甫携带稚子,从甘肃同谷步行了一个多月才走到了成都,投奔到时任剑南节度使的朋友严武门下.但不多日后,杜甫坚持搬出条件优越的严府,而居于简陋的寺院之中.日后,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草屋,写下《堂成》一诗,其中“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一联,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以后才有了我们见到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样我们情趣盎然,又令我们会心会意,平易得任何人都懂得的诗句.我一直这样认为,正由于杜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诗不再是高雅的代名词,不再是诗人的专利,而属于大众和这座城市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
              ⑪成都,便不仅是一座茶城,一座花城,一座美食城,还是一座诗城.
              (有删改)
              (1)第①段中说,成都和诗的关系“格外特别”,诗与成都“格外特别”的关系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答:    
              (2)文章③-⑥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成都是一座诗城的”?请分点简要概括.
              答:    
              (3)文章第④段“赊账桃园结义,要账三请孔明”中的两个三国典故,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样用典有何好处?
              答:    
              (4)第⑩段中引用了杜甫建成草堂后的若干诗句,而并未引用杜甫在草堂的名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若在此处引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