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了调查赣江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实验所需的培养基时,在各成分都溶化后和分装前,要进行的是 ______ 和灭菌,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 ______ .倒平板时要待平板冷凝后,将平板倒置,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
              (2)该小组可采用上图②所示的 ______ (方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 ______ .
              (3)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灼烧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
              (4)在纯化过程中,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过程中,正确的操作是 ______
              A.每次划线时,接种环都需要蘸菌液一次
              B.划线分离时,需要把接种环深入到培养基中进行接种
              C.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
              D.在超净平台中进行接种时,不能关闭过滤风.
            • 2.
              2015年与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平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爱尔兰科学家威廉一坎贝尔和日本药物科学博士聪大村,他们二人的贡献是发现了一种新的药物,名为阿维菌素,其衍生产品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同时还能有效对抗其他寄生虫病,治疗效果显著.聪大村从土壤样品中分离链霉菌的新菌株,在实验室内通过成千上万链霉菌培养物筛选出一些较有发展前途的菌株,这就是阿维菌素的来源.
              (1)制备链霉菌培养基时,在各成分都溶化后和分装前,要进行的是调整pH和 ______ ,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 ______ .
              (2)图①是在纯化过程中通过 ______ 法分离培养的结果,在培养基上接种时接种环需通过灼烧灭菌,完成图中划线操作,共需要灼烧接种环 ______ 次.图②表示的是用 ______ 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3)在纯化过程中,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时,经培养,在划线的末端出现,表明菌已分离.在此过程中,正确的操作是 ______ .
              A.每次划线时,接种环都需要蘸菌液一次
              B.划线分离时,需要把接种环深入到培养基中进行接种
              C.在超净平台中进行接种时,不能关闭过滤风
              D.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的含量,同时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 ______ 的利用率.
            • 3.
              辣椒红素是一种常用的食用色素,属类胡萝卜素类色素.可从辣椒或产生辣椒红素的微生物体中提取获得.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微生物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溶解后分装前必须进行 ______ ,培养基在接种前要进行 ______ 灭菌.依据菌落特征对微生物计数,最常用的方法是 ______ .
              (2)从辣椒中提取辣椒红素常用 ______ 法,该过程的效率主要取决于提取液的 ______ 和用量,同时还受原料颗粒的大小、含水量等条件的影响.
              (3)为了防止有机溶剂燃烧、爆炸,提取过程应采用时 ______ 加热;为了防止加热有机溶剂挥发,还要在加热瓶口安装 ______ 装置,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应该从 ______ (填“上端”或“下端”)加入自来水.
            • 4.
              牛的食物主要是草茎类,其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牛胃内的微生物,在帮助消化和利用植物纤维素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组成纤维素的单体为 ______ .牛胃中某些微生物能够产生纤维素酶,这种酶是一种复合酶,其中的 ______ 能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    
              (2)实验室培养牛胃内的微生物,分离得到高纯度纤维素分解菌的关键环节是 ______ .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 ______ 附近进行;倒平板用的培养皿需要保持干燥,可以采用 ______ 法进行灭菌.
              (3)为了从牛胃的食麋中分离出纤维素分解菌,配制的选择培养基要以 ______ 作为唯一碳源.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 ______ .在涂布乎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原因是 ______ .
            • 5.
              回答下列关于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的问题
              如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人生长激素的示意图.

              (1)如图1方框内代表的基因工程过程是 ______ ,构建重组质粒要用到的“化学浆糊”是 ______ .
              (2)据图所示推断EcoR I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是 ______ .
              A.AGGAATTCGT    B.TCCAATTGCA     C.GAATTC     D.CTTAAG
              (3)图1中,质粒经EcoR I和HindIII联合酶切后形成1.0kb、0.8kb和3.2kb三个片段,重组质粒经EcoR I酶单切后,形成1.0kb、4.8kb两个片段,目的基因的长度是 ______ kb.(1kb=1000碱基)
              (4)关于制备图1中大肠杆菌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______ (多选)
              A.制作固体培养基时可以加入琼脂
              B.操作的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置培养
              C.倒好培养基的培养皿,要立即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D.制备待用的培养基可用紫外线照射进行灭菌
              (5)在目的基因增殖过程中,图2表示一个具有四个核苷酸对的DNA片段经硫酸二乙酯(EMS)处理后,在正常溶液中经过2次复制后的产物之一.则说明EMS能将G改变为 ______ .
              A.胞嘧啶    B.腺嘌呤     C.胸腺嘧啶     D.鸟嘌呤
              图3为大肠杆菌的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过程.
              (6)据图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______ .
               ①a、b过程所需的原料在细胞中有8种
              ②a、b过程发生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
               ③b、c中均会发生碱基配对情况,但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④在细胞增殖过程中,只会发生a过程,不会发生b和c过程.
            • 6.
              如图甲、乙是微生物接种常用的两种方法,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是利用 ______ 法进行微生物接种,图乙是利用 ______ 法进行微生物接种.这两种方法所用的接种工具分别是 ______ 和 ______ ;对这两种接种工具进行灭菌和消毒的方法依次是 ______ 和酒精消毒.
              (2)接种操作为什么一定要在火焰附近进行? ______ .
              (3)接种后,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细菌时为什么进行倒置培养? ______ .
            • 7.
              如表为两种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
              A组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1.4g 2.1g 0.2g 10.0g 1.0g 15.0g
              B组
              纤维素粉 NaNO3 Na2HPO4•7H2O KH2PO4 MgSO4•7H2O KCl 酵母膏 水解
              酪素
              5g 1g 1.2g 0.9g 0.5g 0.5g 0.5g 0.5g
              注:上述两种培养基中的物质溶解后,均用蒸馏水定容至1 000mL.
              (1)从功能上来看,上述两种培养基均属于 ______ 培养基.
              (2)如果要对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进行分离,则需要选择 ______ 培养基(填“A”或“B”),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 ______ .另一组培养基能够分离何种微生物 ______ .
              (3)在分离尿素分解菌所用的培养基中可加入 ______ 指示剂,若有分解尿素的细菌,培养基将会呈现 ______ .鉴定某种微生物能够分解纤维素,用 ______ 法.
            • 8.
              为研究“某品牌酸奶中乳酸菌数量及其对抗生素耐药性情况”,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的细菌培养基除了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应加人适量的 ______ 和琼脂.在培养基各成分溶化与灭菌之间,要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 .
              (2)接种微生物的方法有很多,图中过程①②③所示的方法为 ______ .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后,所得数据需要乘以10n后,才可表示乳酸菌的数量(单位:个/ml),这里的n= ______ .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同时需要做A、B、C三个培养皿,原因是 ______ .
              (3)为了检测乳酸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将分别含有A、B、C三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A ______ (填“敏感”或“不敏感”);含C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 ______ .
            • 9.
              从自然界微生物中筛选某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
              (1)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其群落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对产耐高温淀粉酶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应选择 ______ 的培养基,并在 ______ 条件下培养.
              (2)接种前要对培养基进行 ______ 处理.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 ______ 条件下进行.
              (3)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从适合的环境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如培养噬盐菌的菌样应从 ______ 环境中采集.
              (4)如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请分析接种的具体方法.
              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 ______ ,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 ______ .某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
            • 10.
              自生固氮菌是一类能独立固定氮气的细菌,其中有些好氧的种类能产生PHB(一种可以被生物降解的塑料).现欲获得高产PHB的自生固氮菌菌种,操作流程如下:采集土样→富集培养→分离、纯化培养→初步筛选PHB固氮菌→筛选高产PHB固氮菌→保存备用.回答下列问题:
              (1)富集培养时,为达到筛选自生固氮菌的目的,在配制培养液时不应添加 ______ .培养时要将装有培养液的锥形瓶放置在摇床上,其目的是 ______ .
              (2)进行分离、纯化培养时,要先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制成平板.此时所使用的培养基与富集培养时有所不同,其中添加了一定量的 ______ .倒平板时,要待高压灭菌后的培养基 ______ ,再在 ______ 附近操作.平板冷凝后,需置于恒温箱中1-2天后再用于接种,目的是 ______ .
              (3)分离纯化培养后,得到8种形态特征有所不同的单菌落.经染色鉴定,其中3种能产生PHB.那么如何进一步筛选出高产PHB的菌种呢?请说出你的实验思路.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