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创造力往往比知识更重要(节选)

                 ①美国中学生奥林匹克比赛中有一道竞赛题,要求参赛学生设计一种水上运载工具,但要打破

              常规造型,强调求异思维,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学生绞尽脑汁,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运载工具,可总摆脱不了大家熟知的船的形状和结构,惟独有一位学生构思奇特,他设计的作品像一只硕大的“水蜘蛛”,不像船那样在水上航行,而是像水蜘蛛那样在水面上“爬行”。这件作品在所有参赛作品中独树一帜,引人注目。虽然这一设计最后在实际操作中失败了,但几乎所有的评委都给他亮了最高分。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实例。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到了异常突出的地位。因为创造活动是人类生存与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人类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创造力呢? 

                 ②科学巨匠牛顿说,他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巨人”可以理

              解为无数前人所创造的知识的化身。积累知识是基础,融通知识更重要。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既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方向发展,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处。学文科的学生应懂一些理科知识,学理科的学生也应涉猎文学艺术。法国化学家利希腾贝格说过:“一个只知道化学的化学家,他未必真懂化学。”广泛涉猎,博学多识,学贯古今,触类旁通,应该成为当代有志中学生共同的追求。 

                 ③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容易产生新的联想、新的见解、新的创造;但我们对某一事物的传统意义知之太多,又会阻碍思维的灵活性,使我们不由自主地被前人牵着鼻子走,从而形成智力屏障,导致创造能力的僵化。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勤奋刻苦,但终其一生,有积累而无创造,为知识所累,为知识所困。同学们要学会把心智的“杯子”空出来,为思路的开拓变化留有充分的余地,使知识能灵活地聚合、置换、跳跃、碰撞,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④要善于捕捉热线,随时记录灵感。“热线”就是酝酿成熟了的想法和思路,一旦有热线闪烁就

              要抓住不放,深入挖掘。当然也要善于抓住转瞬即逝的“一闪之念”,对于那些突然闯入脑际的新思想、新概念、新形象,要随时摘记,定期整理,深入思考,激发创造。化学家诺贝尔就是受到笔记本中“硝化甘油掉在沙地上随即凝结起来”这句话的启发,成功地解决了硝化甘油的运输问题。每一位学生都要为自己准备一本思想记录本,当新的思想、新的灵感在头脑中闪现的时候,及时把它记下来,长期坚持,养成习惯,敏捷的思维品质和出众的创造才能就能逐渐培养出来。

            • 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清]郑燮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③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1)本文所反对的是“    ”,针对其弊端作者直接论述了两点,依次是①    、②    (第②点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2)以下语句和本文第③段中作者所主张的读书之法最接近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D.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 3. 阅读《宋太祖善待赵普》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太祖时,赵韩王普为宰相,车驾因出,忽幸其第。时两浙王钱俶方遣使致书及海物十瓶于韩王,置在左庑下。会车驾至,仓卒出迎,不及屏也。上顾见,问何物,韩王以实对。上曰:“此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韩王皇恐,顿首谢曰:“臣未发书,实不知,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上笑曰:“但取之,无虑。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因命韩王谢而受之。韩王东京宅皆用此金所修也。
              【注释】①赵韩王普,赵普死后曾被追封为韩王。②幸,文中指皇上到某处去。③钱俶,吴越王,北宋太平兴国三年时纳土归宋,治理两浙。④庑,堂下周围的走廊。⑤屏 ,退避。
              (1)解释下列加点词
              幸其第    
              命启之    
              遣使致书    
              ④因命韩王谢而    
              (2)下面加点字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并自其名赵韩王普宰相
              B. B. 当奏闻而却但取,无虑
              C. 当奏闻却之肃遂拜蒙母,结友
              D. 遣使致书及海物十瓶韩王舅家见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
              译文:    
              ②会车驾至,仓卒出迎,不及屏也。
              译文:    
              (4)宋太祖为什么要如此善待赵普?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回答。
            • 4.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心乐
               (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
              源(其:指代小溪)
              C. 
              其境过清(以:因为)   D.
              记之而去(乃:于是,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填空.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描写了水,突出了水    的特点;属于    描写.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    的心情.
              (4)“其岸势犬牙差互”运用了    修辞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修辞与之相同的一句:“    ”.
            • 5. 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甲文作者是柳宗元,乙文作者是宋朝的    (人名),他们与另六位散文代表作家合称“    ”.
              (2)甲文以潭中鱼“    ”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乙文提到的“积水空明”用以表现    ,从而衬托出作者    的心情.
            • 6.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①故
              有所不辟也   患:       ②
              尔而与之       蹴:    
              为身死而不受   乡:       ④是亦不可以
              乎   已: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由是则生
              有不用也             妇拍
              呜之(《口技》)
              B.此之谓失
              本心                 
              真不知马也(《马说》)
              C.所识穷乏
              得我与               至于负
              歌于途(《醉翁亭记》
              D.万钟
              不辩礼义而受之           此
              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翻译: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    
              (4)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 7.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做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两章》)
              【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革非不尖利也           兵    
              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③足
                                兵    
              ④民
              之矣                信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3)【甲】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
              (4)你认为【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 8.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下列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相同的两组是    
              A.弗敢
              也/万钟于我何

              B.故不
              苟得也/
              宫室之美为之
              C.
              之则生/所识穷乏者
              我与
              D.
              为身死而不受/便扶

              E.宫室之
              /吾妻之
              我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
              (4)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一个论据.
              (5)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
            • 9.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困
              心                 苛政猛
              虎也
              B.苦
              心志               帝感

              C.出则无敌国外患
                      肉食
              谋之
              D.舜发于畎亩
              中          何陋

              (2)选出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故天
              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

              B.傅说举于版筑之
                      在乎山水之

              C.人恒
              ,然后能改        还
              岳殿东
              D.征于色,
              于声          野芳
              而幽香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二段主要论证了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观点.
              B.本文第三段从人应有“生于忧患”的心态角度,对上述观点进一步加以阐发.
              C.本文第四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
              D.从全文看,主要是从“生于忧患”的角度来论证的.
              (4)本文主要论述了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先经受多方面的艰苦磨砺,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结果或成就的道理,请列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
            • 10.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第①段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的图景,第②段则描绘了    的图景.
              (2)作者将迁客骚人览物的悲喜之情与“    ”进行对比,阐释了“        ”的旷达胸襟.
              (3)用现代汉语翻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