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白鹭

                                                                                   郭沫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由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有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


              (1) 第七段“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



              (2) 本文重点是赞美白鹭的,为什么要在文中插入对白鹤、朱雀、苍鹭的描述?



              (3) 文章第五段写白鹭站在小树绝顶,人们猜测它是在望哨,作者同意这样的猜测吗?为什么?



              (4) 从全文看,白鹭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每个方面用两个字概括,不少于6个字,不多于10个字)


            • 2.

              《白杨礼赞》

              ①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②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③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④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1) 文中“坦荡如砥”形容的是高原的 _____(空旷、辽阔、平坦)


              (2) 第二段描写高原的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文中第二段的第一个和第三段破折号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4) 第四段“普通”和“不平凡”在文中是怎样统一起来的?

            • 3.
              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完成下题。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别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 老师为什么穿戴礼服?郝叟等人为什么坐在教室里? (用原文句子回答)

              (2) 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法兰西万岁!”表现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3) 作者写钟声和号声有什么作用?

              (4) “他呆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这表明了他怎样的心理状态?

              (5) 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

              (6) 常见的破折号的用法有以下几种: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音延长C.表示意思的递进D.表示语意的转折。判断下列两句中的破折号是哪种用法,把字母选项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1)“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  (2)“放学了——你们走吧。”(  )

            • 4.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普士兵的号声——①他们已经收操了。[A]站起来,脸色惨白,[B]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过。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②”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 文中画线处描写人物的两种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2) 文中①②两处破折号的作用分别是( )

              A.表示解释说明,语音的延长。 B.表示解释说明,递进。 

              C.表示解释说明,语音的停顿。 D.表示递进转折,语音的延长。 

              (3) “使出全身的力量”“法兰西万岁”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果结尾处改成他举起拳头高呼:“法兰西万岁!”好不好?你是怎样理解“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这一举止和表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明年我回家(作者:何建明)

              十年前父亲患绝症,永远离开了我们。没有了父亲的家,此后我们不愿再像以前那样每年回到那座围墙内的小楼里。母亲一人独守这空荡荡的房子也不合适,妹妹便将她接到自己家住。

              然而,母亲虽住女儿家,却总是隔三差五地要回老宅去。“她不听的!风雨无阻!”妹妹经常在电话里向我抱怨。听多了,有时我也会假装生气,在电话里“责令”母亲不能再没完没了往老宅跑了,尤其不能开那“碰碰车”(后来改成电瓶车),但母亲依旧我行我素。

              那天,夜幕暗淡的灯光下,陪母亲回老屋,姗姗而行在故乡的小路上,观现忆往,别有一番滋味和感慨。

              到了自己家的院子,母亲掏出钥匙,很用力地将“铁将军”拉开——那大门很重,母亲用力时整个身子都往上“跳”了一下,有点“全力以赴”。我忙伸手帮忙,却被母亲阻止:“你挪不动的!”她的话,其实更让我心痛:我一个大男人挪不动,你一个八十五六岁的老太太怎么能挪得动呀!

              看完前院的桂花树、后院的柿子树,母亲带我进屋。母子俩事先没说一句话,却不约而同地进了楼下一间放置我父亲骨灰和遗像的房间。

              “阿爹,小明回来看你了!”父亲含笑地看着我们,只是那笑一直是凝固的——那是他相片上的表情。呵,十年了,只是一转眼的工夫!那一年,我带着去采访华西村吴仁宝的任务,顺道赶回家看望病重的父亲,当时他无力地朝我挥挥手,说:你的事不能耽误,快去写吧。吴仁宝是我熟人,我们都是干出来的……这一年,父亲走了。七年后,他的熟人吴仁宝也走了。

              三鞠躬后,我为父亲点上一支香烟,再插上一把母亲点燃的香放在祭台上……我忍不住哽咽起来,像少时在外受了委屈后回到家的孩子。

              “走,看看你的房间。”母亲怕我太伤感,一把拉我上楼。

              其实从进门的第一眼,我已经注意到:所有的房间内,无论是墙,还是地,无论是桌子椅子,还是沙发,甚至电话机,都与我以前在家里看到的一模一样地放在原位,且整齐而洁净。“还这么干净啊!是你经常擦洗的?”

              母亲含笑道:“我隔三差五回家就干这些事,把所有的地方都擦一遍……不要让你爹感觉没人理会他了,也好等你们回来看着舒服。”

              母亲最后把我领进我的房间,一张宽宽的床上,上面盖着的是我熟悉而陌生的黑底花被面,被子的夹里是土布,那土布是母亲和姐姐亲手织的,摸上去尽管有些粗糙,但它令我脑海里立即闪现出当年母亲与姐姐在织布机上日夜穿梭的情景……床边是一排梳头柜,也叫书桌,上面的相框内,是父母引以为自豪的他们的儿子在部队时当兵、当军官的照片,以及与他们的合影。那个时候,我们全家人多么幸福,好像有我这个当小连级干部的军官就知足了!

              “看,里面全是你的书……”母亲拉开一个个抽屉,让我看。令我惊喜的是,它们多数是我早期的作品,有的我早以为遗失了。母亲一边唠叨着,一边弓着腰,开始翻箱倒柜。“这是你的衬衣,没穿两次。”“这件棉衣,是那年冬天你回家时特意给你缝的。” “看,这是你爹让你从部队拿回来的解放鞋,还是新的,他都没来得及穿……”快二三十年了,母亲竟一件不少地将我曾经用过和我孩子用过的衣物,一样样保存得如此完整、完好!

              “你看这个……”母亲从一个包袱里拿出一个暖水袋,说:“还记得那一年你们第一次春节回家,我给小孙女买的这个暖水袋吗?”

              “记得!怎么不记得呢!”我一把抓过暖水袋,摸了又摸,眼睛很快模糊了……那一年冬天,我带女儿回家探望父母,遇上特别寒冷的天气。南方没有暖气,屋子里跟冰窖似的,她奶奶急得不行,半夜打着手电去镇上敲商店的门,硬是让人家卖给她一个暖水袋。不想回家途中,雪路很滑,母亲连摔了好几跤,卧床几天后方康复。

              “倒上热水还能用。啥时你带我孙儿们回来?”母亲顺势拿过暖水袋,认真地看着我。“他们都回来你也不用担心,我这里啥都有……”母亲像变戏法似的,又从柜子里拿出两个暖水袋,还有电热毯、铜热炉和夏天用的凉席、毛巾被、竹扇……一年四季所用物品,应有尽有。我吃惊地张大嘴巴。母亲喃喃道:“你们要回来,这些都能用上。”她抱过一床棉被和床单,放在我手上。

              棉被软软的、暖暖的,像刚从太阳底下收进屋似的……我顿觉有一股巨大的热流涌进我身,然后融入血液,一直暖到心窝。

              就在这天晚上,我异常庄重地对母亲说:“妈,我现在懂了。”

              母亲惊诧地看着我:“你懂啥了?”

              我说:“明年我就回家来!”

              母亲有些不安地笑了。这时,她的双眼闪着泪光……

              (选自《读者》2018年第2期)

              (1) 第二段中“然而,母亲虽住女儿家,却总是隔三差五地要回老宅去”,后文有哪些内容与此形成照应?

              (2) 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四段中的划线句子。

              (3) 文章中十一次运用了省略号,请结合其中一处分析其在塑造人物形象或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4) 请结合文本,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特点。

              (5) 文章结尾“我”对母亲说现在懂了,联系上下文,“我”到底懂了什么?结合现实,谈谈“懂”的意义。

            • 6.

              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③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⑤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1) 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采用了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① ② ③ ④ ⑤

              (3) ②③④段文字说明了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两条:① 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其依据分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

              (4) 第④段文字中引号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⑤段文字中括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第②段文字中加横线的“可能”“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最后一课(节选)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 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对这句话含义理解


              (2) 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请分析作用。


              (3) 下列句中破折号的作用各是什么?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4) 联系全文,发挥想象,补充出课文结尾“话也不说”此时的心理活动。50字左右

            • 8.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1) 文中“坦荡如砥”形容的对象是高原的 _________(空旷、辽阔、平坦)。
              (2) 第二段描写高原的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文中第二段的第一个和第三段破折号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4) 你怎样理解第三段?“普通”和“不平凡”这两者在文中是怎样统一起来的?
            • 9.

              闯祸精

              李娟

              ⑴总的来说,大狗丑丑的缺点多于优点。样子凶,吃得多,记性差,咬赛虎,追鸡。除此之外,还爱偷鞋子。不,应该是收集鞋子。眼下这面耕地共有上万亩,它把上万亩面积内的鞋子全收集到我家蒙古包后墙的土堆旁。隔三岔五的便有人光着脚前来找鞋。在那堆鞋子里翻来翻去,像身处派出所失物招领室。丑丑卧在一边边晒太阳边摇尾巴,俨然这一切不关它事。

              ⑵它不但喜欢把别人家鞋子往自己家搜罗,还热衷于把我家的鞋子往别人家送。真是难以理解的嗜好。

              ⑶最初发现它这个嗜好那天,我妈早上一起床就发现少了一只鞋。荒野中不可能丢东西,何况是一只又破又脏的旧鞋。当她找得翻天覆地的时候,突然有人上门,那是一个住在一公里外的地窝子里的哈萨克男孩。

              ⑷他拎着一只破鞋问我妈:“阿姨,是你的吗?”

              ⑸我妈一头雾水。他又说:“你的狗,拿到,我的房子。”汉语不太灵光。

              ⑹虽疑惑不解,我妈还是赶紧道谢。

              ⑺但他还了鞋子后仍没有离开的意思。扭捏半天又说:“阿姨,我的鞋,你找一找……”

              ⑻再一看,这孩子光着脚。他说路过我家,一眼看到丑丑卧在太阳地里,正抱着他丢掉的一只鞋又咬又啃,玩得不亦乐乎。

              ⑼他夺回鞋子,又再去寻找另一只。没找到,却找到我妈的鞋。

              ⑽我妈又窘又恨,连忙高声骂狗。带着那孩子去屋后找鞋。

              ⑾那是我妈第一次发现丑丑的鞋类收藏中心,真可谓琳琅满目:有男式的有女式的,有单只的有成双的,有新有旧。我妈仿佛看到邻里们统统光着脚的情景……

              ⑿我妈一时头大。委托那男孩把消息传出去。从此,住这附近的,不管是谁,一丢了鞋就径直往我家跑。只要住这附近的,晚上都把鞋子妥善收进室内。我妈则把鞋高高挂起来。

              ⒀除了收集鞋子,丑丑这家伙还喜欢逮鸡玩。逮到鸡后,也不吃,也不咬,就像抱娃娃一样把人家抱在怀里,然后用舌头反复舔啊舔啊……把鸡舔得浑身都湿透,瑟瑟发抖。这种把戏共玩过两次,一只鸡给活活吓死了。另一只虽然被我妈及时营救出来,从此也萎靡不振。丑丑还舔过兔子,把人家摁在地上,先顺毛舔,再逆毛舔,把兔子舔得呆若木兔,跳都不会跳了

              ⒁丑丑唯一的功劳是驱赶鹅喉羚(即黄羊)。戈壁滩深处的鹅喉羚有段时间天天来啃葵花苗,丑丑一看到就追,令人欣慰。虽然追的过程中,被这家伙践踏毁坏的秧苗并不比被羚羊糟蹋的少。

              ⒂每到那时,我妈束手无策,干脆装作不认识这条狗。

              ⒃嗯,丑丑这家伙吧,虽说让人心烦,但若是半天不见踪影,我妈还是很惦记的。

              ⒄今年大旱,眼看着地里的葵花一片一片干掉,我妈急得满嘴上火。好容易水来了,这时候丑丑不见了。妈妈一边浇地,一边东张西望,大声呼喊。直到下午仍不见狗影。我妈不由胡思乱想、心慌意乱。但地没浇透之前,人没法离开。总之她好几次简直想把水先停掉,等找到丑丑后再安心干活——似乎到了那会儿,天大的事情也比不上那只可恶的狗重要。

              ⒅丑丑终于回来了,我们为这狗可真是操碎了心。

              ⒆我妈说:“哎,我的丑丑最好了。”

              ⒇我说:“就会惹祸,有什么好的。”

              (21)我妈说:“它会赶鹅喉羚。”

              (22)我嗤之:“天啦,好大的本领。”

              (23)她想了想,又说:“它陪伴了我。”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 通读全文,简要概括大狗丑丑闯了哪些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⑶段中加下划线的词“翻天覆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母亲找鞋时浩大的声势。

              B.第⑾段中“我妈仿佛看到邻里们统统光着脚的情景……”一句中,省略号表示话没说完。

              C.第⒃段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D.第⒄段中“我妈不由胡思乱想、心慌意乱”的原因是丑丑不见了踪影,担心它出事。

              (3) 本文语言颇具特色,请品析第⒀段中的画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第⒆段—(23)段独句成段,请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母亲对“闯祸精”丑丑有哪些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第后面各题。

              ①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②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③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音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④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都德《最后一课》

              (1) 结合语境,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又出了什么事啦?”文中的事指什么事?

              (2)“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句中为什么要加破折号及后面的内容?

              (2) 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3) 第④段写教室里孩子们专心学习的场面有什么作用?
              (4) 所选语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