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2.

              下列对语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告朋友及家人,不要让孩子在路边洒泪悲伤。
              B.“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是对老兵心理、动作、神态的刻画,表现了老兵的孤独、凄凉。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描绘了一幅具有动态感的早春图。
              D.“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仗工整,气势恢宏。
            • 3.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公元646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②芦管:笛子。一作“芦笛”。③征人:戍边的将士。

              (1) 请发挥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2) 本诗三、四句中笛声所营造的意境与下面哪一句相似?为什么?

              诗句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诗句二: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4.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1)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5.

              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这首诗的颈联描绘了两幅美丽的画面,一幅是            ,一幅是              ,让人感受到了江上的美景。

              ②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6.

              知天地之奥秘,敬自然之神奇。

              一个被忽视的敌人

              ①在哥本哈根的全球气候大会上,如何减少二氧化碳以及碳排放,再次紧紧抓住了世人的眼球。然而,科学家也指出,当所有人都把注意力放在碳排放身上时,很可能忽视了另一个非常危险的敌人——臭氧。

              ②臭氧问题的讨论被哥本哈根气候搁置在一旁,而实际上,臭氧是温室效应很强的一种气体,而且转移性极强。据英国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公布的研究显示,臭氧污染物只需几天时间就可进行“跨洲旅行”。

              ③人们早已知道污染是一个全球化现象:科学家在爱斯基摩人和北极熊身上找到了几千公里以外的工业国家生产的重金属残物和污染物;而太平洋的某部分洋面全被塑料袋和其他污染物覆盖。所以,臭氧其实只是远距离输出污染物中最令人惊心动魄的一分子。

              ④对造成上述污染现象的人类来说,臭氧确实令人头痛。当臭氧在大气层变得稀少的时候,它就失去了阻挡紫外线以保护地球生物的重要功能,但它在对流层过分集中时,其对动物和生物所起的作用就如同毒素一般,不但会使植物的叶子氧化,还能损害人和动物的呼吸系统。

              ⑤不过,假如臭氧在高空稀少,在地面过于集中,这时的问题就出在人类身上了,这是冷却气体和喷气在高空造成的恶果,大名鼎鼎的氟利昂就是这些冷却气体之一。《蒙特利尔协约》虽然规定了限制使用这类气体,但仍然需要许多年才能使围绕在极地上空的赫赫有名的臭氧洞消失。

              ⑥不得不承认,人类在减少对流层臭氧方面的工作做得十分糟糕。对流层的臭氧在二十世纪增加了两倍,它的产生是太阳对氮化物的辐射造成的,而氮化物又是汽车尾气排放、烟囱、火化以及森林大火等造成的。

              ⑦研究证明,臭氧的污染问题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和转移性。印尼滥伐森林就可能与蔓延到西部非洲的臭氧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法国,乡村的对流层臭氧比例明显高于城市;在亚洲和美国的春季,情况亦是如此。这些臭氧的来源和流动的踪迹已被美国大洋与大气层研究机构的科学家调查清楚。

              ⑧目前仍需要进一步了解清楚的是,这些“进口”臭氧最终落地之后会对农业、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产生怎样的后果。此事关系重大:欧洲环境研究所2007年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证明,臭氧污染是导致地球上2.14万人早死的罪魁祸首。在农业方面,也有相关研究指出,由于臭氧污染导致歉收,2000年全球范围内的损失高达140亿至260亿美元。

              ⑨最近几年,发达国家因臭氧造成的污染高峰较前些年有减弱之势。这同采取了严格的废气排放措施有相当的关系,但值得注意的是,经常性的污染也在不断地增加。科学家预计,未来十年臭氧污染增长最快的地区将是非洲和亚洲。

              ⑩同二氧化碳不同的是,臭氧在大气层里只能生存几个星期。科学家认为,控制臭氧将有双重好处:一方面控制了温室效应,另一方面也对抗了气候转暖。

              ⑾全球已有多国通过了于1988年签署的、有关控制远距离国界大气污染的协约,旨在应对酸雨并减少氮化氧气体的产生。而臭氧问题的防治工作,还有待于国际社会的进一步通力合作。

              (摘自2010年2月9日《科技日报》

              (1) 臭氧污染问题是人类的“敌人”,请写出这个敌人的两大特性。 (2) 造成臭氧浓度偏高的人类活动有哪些?写两点即可。 (3) 第⑦段的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选取一种说明其作用。 (4) 本文的语言除了准确严密以外,还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试从文中找出一例,简要赏析这一特点。 (5) 积累链接:在刘方平的《月夜》中春气萌发,虫声涌动,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描绘了一幅自然和谐美好的场面,请写出相应的诗句
            • 7.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字母)

              A.首联叙事,交代了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B.中间两联写景,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

              C.尾联抒情,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李白远行,既点明了题目,又暗示了故乡人的深情厚意。

              D.全诗情景交融,想象奇特,显露了诗人豪迈的意气和浪漫的情怀。

              (2) 诗中“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展现了一幅非常优美的画面,请你借助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把它再现出来。
            • 8.

              下面关于诗歌赏析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从图画的构图、线条、色彩等角度都能体现苏轼“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的评价。

              B.《浣溪沙》下片由寺前西流溪水即景取喻,抒发词人自伤衰老之意。
              C.“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化静为动表现了雄浑开阔的意境。

              D.自古逢秋都有寂寥悲伤之感,刘禹锡却在《秋词》中反向立意抒发了其洒脱自在乐观向上的心态。

            • 9.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10.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