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包拯传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③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释】①第:只管。  ②鬻:(yù)卖。  ③茔:(yíng)墓地。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二则》)

                  【乙】孟子日:“……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④!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丈夫:成年男子。  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  ③命:教导。  ④夫子:丈夫。  ⑤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  ⑥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  ⑦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用未比喻“礼”。  ⑧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  ⑨由:遵循大道走。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  (2)是亦不可以乎(已:      )

                  (3)往女家(之:      )  (4)以为正者,妾妇之道也。(顺: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甲、乙两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任城威王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大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①彰:曹彰。②膂力:体力。③课:督促。④卫、霍: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好乘汗马击剑                云归岩穴暝

              B.此一夫用                    甚矣,汝不惠

              C.使各言志                    真无马邪

              D.将奈何                      吴广都尉

              (2)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赏必行,罚必信

              (3) 对于曹彰好武,太祖曹操起先制止,为什么后又大笑并封曹彰为侯?

            • 4.

              【甲】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fl,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④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杜处士好画

              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②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③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今乃掉⑤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注解】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戴嵩:唐代画家,韩弟子。③拊:拍。④搐chù:收缩。此指“夹”。⑤掉:摆动。

              (1) 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词语。

              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           ⑵一日书画(             )

              ⑶尔辈不能究物理(   )           ⑷沿河求之,不亦乎?(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⑴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译文:

              ⑵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译文:

              (3) 结合语境,用自已的话说说下列句中“笑”的具体原因。

              ⑴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原因:

              ⑵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原因:

              (4) 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

              甲文:

              乙文: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

              【乙】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节选自荀子《礼论》)

              【注释】①穷:困境。 ②分:区分、辨别。 ③屈:竭尽。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女有         

              归:

              ______

              ②鳏、寡、、独、废疾者

              孤:

              ______

              制礼义以分之

              故:

              ______

              养人之欲

              以:

              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答:                                                             。

              ②争则乱,乱则穷。

              答:                                                              。
              (3)【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______,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乙】文则主要阐述了______。
              (4)根据【乙】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礼”的起源进行阐释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6.

              (一)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二)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②小狼鸣急。狼辍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③彼,跑④号如前状。前树又鸣⑤,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致:使。③趋:快走,这里是“跑向”的意思。④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⑤前树又鸣:指前树上的小狼又叫。



              (1) 解释下面句子中画线词的意思。

              (1)一狼其中  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狼去     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把语段(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 甲已两文都写了狼,但描写的角度完全不同。对甲文中的狼,你有什么看法?对已文中的狼,你有什么看法?


              (4) 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 7.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附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

              (1) 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语:

              (1)顾亭林居家恒布衣         服:_________

              (2)《诗本音》卷二稿再鼠啮    为:_________

              (3)略无色 愠:_________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鼠啮我稿,实勉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居家恒服布衣,附身者无寸缕之丝”,说明顾亭林生活上追求________________;“鼠啮我稿,实勉我也”则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

            • 8.

                                                 (一)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二)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三)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 

              下面对选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加画线词语没有古今义的一项是( )



              A.选文(一)的上阙展现出人数之多、装备齐全的壮观的狩猎场面,突出了词人的“狂”。
              B.选文(二)中,秦王“长跪而谢之”,并明确提出取消“易安陵”的计划,唐雎最终取得斗争的胜利。
              C.选文(一)的“何日遣冯唐”一句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赦免自己、重用自己,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情。
              D.选文(三)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描写、说明,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
            • 9.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论战》记述了齐军以弱胜强的一场战役。  
              B.此役证明:只要取信于民,就能取得战役的胜利。
              C.曹刿的“论”战集中出现在战前、战后两段。    
              D.与曹刿之间的几番问答表达了庄公的贤明和虚心。
            • 10.

              【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濠州定远县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翻译下列句子。

              (1)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 ②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3) 选文中曹刿与鲁庄公围绕“①             ”(用原文回答)的论题进行了严肃的对话,他们的对话说明②                 (用自己的话概括)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