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加碘盐有必要吃吗

              ①有人说,碘盐吃多了会得甲亢,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人经常吃海产品,所以不需要吃碘盐。这是真的吗?吃碘盐真的会导致碘超标吗?

               ②其实,就目前我们的膳食情况来看,不论是沿海居民还是内陆居民,都需要吃碘盐。

              ③碘是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我们脖子上有个腺体叫甲状腺,它需要碘来生成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具有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的作用。如果缺碘,将会影响大脑发育,容易引发克丁病和大脖子病。

              ④碘的饮食来源主要包括食物、加碘食盐及饮用水。含碘丰富的食物主要有海带、紫菜和海鱼等。不过,国际上公认的防治碘缺乏病的主导措施就是食盐加碘。为什么呢?调查显示,无论是在低碘还是高碘地区,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对于碘的摄入量都贡献甚微。因为这些食物虽然含碘量较高,但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而且海盐本身其实也不含碘的。在沿海地区,碘盐仍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的话,碘摄入量就会不足。所以,即便生活在海边,仍然需要食用含碘盐。很多人担心碘吃多了会得甲状腺疾病,这是过于担心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每日碘摄入量在1000微克以下一般是安全的。正常饮食的话,普通人的碘摄入基本不会超过这个量。

                ⑤很多人认为碘盐是中国特色,其他国家都不这样做,其实,恰恰相反。食盐加碘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行的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的策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食盐中的碘添加量为20-40毫克/千克,而我国食盐的碘添加量低于这一标准,目前为20-30毫克/千克。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 2.

               可折叠行驶的新式轿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里的轿车也越来越多,城市交通变得拥堵起来,寻找停车位也是令人头疼的事情。因此,一些研究人员开始想办法在不降低舒适度的前提下为汽车瘦身。最近,在某汽车公司的年度设计大赛上,出现了一款可折叠行驶的汽车,为汽车瘦身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这款汽车的最大特色是可以折叠,而且这种折叠并非我们通常所知的在静止的时候才折叠,而这款车居然可以折叠行驶。这款车有两种行驶模式,一种是处于折叠情形的“城市模式”,一种是不折叠的“高速公路模式”。

              当这款轿车在城市中行驶时,轿车就在液压抬升系统的作用下折叠起来,形成一个倒V字形的结构,轿车重心上升,前后轮的间距减小一半,因此占地面积减少一半。虽然这样的结构不利于提升速度,但是城市里车速本来就受限,因此这种结构对行驶没有太大影响。相反,这样的折叠结构很有优势,可以减少城市道路的占用面积,降低拥堵程度,可以灵活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穿梭。城市的交叉路口很多,这样的结构也可以让轿车十分灵活地转弯。当轿车进入高速公路上时,液压抬升系统把轿车的折叠轴降下来,恢复正常模式,让轿车重心下降,前后轮间距加大,这样轿车就可高速行驶了。

              和一般轿车不同的是,这款轿车以中央折叠轴为界限,分为前后两部分。它的动力部分和储物箱一起放在后面,而驾驶室则在前面,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司机在轿车折叠行驶时可以看见前面的道路。这款车的座椅有些像我们平时使用的躺椅,坐在上面十分舒适。当轿车折叠的时候,座椅则可以下调,不至于让人有坐在斜坡上的感觉。这款轿车特别“娇小”,因此前面只设有两个座位。该车的车门是顶开式,在兜风的时候也可以掀开,让人享受敞篷车的惬意。

              这款轿车还是一种十分环保的汽车,它采用的是绿色的太阳能。太阳能电池板铺设在轿车的后半部分,吸收的太阳能通过高性能的锂电池储存起来,及时为轿车的电机供电。在阴雨天,该车也可以接到车库的插座上充电。该车没有传统汽车的发动机,而是像 “动车组”火车那样,每个轮子都有一个独立的电机,可以驱动轮子向前行进,这就要求4个轮子的步伐要完全一致才能正常行驶,因此需要电脑来对4个独立的电机进行精密的控制。

              设计师奥斯卡·约翰森表示:“这款车不但解决了城市的拥堵、污染、油价高等困扰我们的现实问题,而且驾驶起来会让人感到灵活方便。它的外观也十分时尚,看起来就像是科幻片中来自外星球的交通工具,我相信它能征服购买者,尤其是那些年轻人。”

            • 3.

              “绿色”浅层地温能

              ①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②我们的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的资源量非常丰富,其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具有经济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5万倍。据专家测算,我国地处北纬30°~42°的许多城市,地下近百米深度内,土壤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是目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地下水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也有2亿千瓦。

              ③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④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热泵”和“水泵”类似。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时,再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储存起来。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长期循环利用。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水都是传递热能的载体,被加热后以便用来储存热量。由于电流只是用来传热,而不是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⑤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日渐凸现,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 4.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1997年香港禽流感、2001年欧洲爆发口蹄疫、2008年9月中国令人震惊的“三鹿奶粉事件”……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使老百姓忧心忡忡,以至有的人产生了“吃动物食品怕含激素,吃植物食品怕有毒素,吃饮料食品怕掺色素”的恐惧心理。正是由于以上一些食品问题的存在,近些年来,中国每年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层出不穷,并且愈演愈烈。2008年,全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437起,中毒13325人,死亡152人。

            • 5.

              刷 牙

              是不是我们刷牙时间越长、力气越大,我们的牙齿就会越干净呢?

              英国的研究人员说并非如此。他们实际尝试了多种不同方法,最终提出了最佳的刷牙方法。刷两分钟,不要太用力,这样效果最好。如果刷得太用力,就会损伤你的牙釉质和牙龈,还没法清除食物残留和牙菌斑。

              本特·汉森一位研究刷牙的专家,她说用握笔的姿势握住牙刷是个好主意。“从一角开始,沿整排牙齿刷,”她说,“也别忘了舌头!实际上,它上面会有大量导致口臭的细菌。”

            • 6.

              肉吃太多会缺钙吗?

              张淑会

              ① 目前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流传比较广——肉吃多了会导致缺钙。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② 人体中99%的钙以矿物质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对促进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维持骨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有1%的钙以游离或结合的形式存在,分布在软组织、血液和细胞外液中,统称为混溶钙池。一般情况下,钙在人体的储备通过“入”与“出”来衡量,主要表现为摄入量、利用度以及流失情况三个方面。

              ③ 有一些饮食习惯,如喝浓茶、吸烟喝酒等,都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从而导致钙流失。少为人知的是,大鱼大肉的饮食习惯,也容易阻碍人体对钙的吸收。

              ④ 原因何在?主要是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会增加尿钙的排泄。饮食中适量的蛋白质有助于钙的吸收,但过量的蛋白质会增加人体24小时尿钙定量,也就是“推动”钙的流失。有研究证明,蛋白质摄入每增加50克,钙的排出量就会增加60毫克。一般来说,蛋白质的摄入量为每天0.8—1.2克/公斤体重。比如,一个成年男性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应在65克上下,成年女性则为55克左右。但瘦肉中蛋白质含量较为丰富,每50克瘦肉中就约有蛋白质9克。因此,如果经常大量吃肉,就会导致膳食结构中蛋白质总量超标,从而产生钙流失的风险。

              ⑤ 不仅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会影响钙的吸收,而且摄入过多的脂肪也会影响钙的吸收,吃太多的肉,也就是吃了大量的脂肪,脂肪酸会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的钙盐,从而影响钙的吸收。大部分家禽的肉类食物中既含有大量蛋白质,同时也有许多脂肪。

              ⑥ 适量吃肉并没有坏处,可过量了反而会对身体健康带来负担。如果食谱经常以肉食“唱主角”,不仅容易导致蛋白质摄入量超标,还会增加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带来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硬化、代谢综合征等风险。

              ⑦ 不论是从补钙的角度,还是从控制脂肪、维护健康的角度,日常膳食中都应控制肉类的摄入。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我们成年人每天畜禽肉类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0克至75克。在平衡膳食“宝塔”上,肉类应为餐盘的点缀,而不是主食。

              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剂”,享有“生命元素”之称,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钙缺乏对健康不利,而钙过量同样对健康有害。人体是否缺钙与两方面原因有关,一是峰值骨量,即在35岁左右时,人体骨量达到人生中最高骨量时的钙含量,主要由遗传因素、补钙因素和锻炼因素决定;二是钙流失情况,由钙的补充、流失量及生活习惯所决定。一般情况下,通过日常的均衡膳食和增加奶制品的摄入,可以基本满足人体对钙的需求。因此,我们一定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改善膳食结构,从天然食品中获取足量钙。对于市场上的钙产品,应根据自身需要选用。

            • 7.

              认星的好帮手——星图

               ①我们都知道,星的亮暗程度并不一样,有的亮些,有的暗些。天文学家用“星等”来表示每颗星的明亮程度。最亮的星为1等星,肉眼勉强可见的为6等星,中间依次还有2等、3等、4等和5等。星等每差一等,亮度相差2.512倍,即1等星的亮度是2等星的2.512倍,2等星亮度是3等星的2.512倍,依次类推。亲自算一算你就会发现,1等星的亮度恰好是6等星的100倍。

              ②像画地图一样,把星星在天空中的分布情况也画成图,就叫星图。星图是我们认星的必要工具。打开一份星图看一看,你会发现,有些星座里的亮星组成的图案是很美丽的,看到这些星座的形状,你就会联想到许多美妙神奇的故事,既增加了阅读星图的兴趣,也为认识星座及其主要亮星提供了方便。但是神话毕竟不是真实的,实际上,每一个星座中所包含的恒星并不是一个家庭的成员,它们彼此之间毫无关系。我们所看到的图案和形状只是它们在天球上的投影。所有的故事,人物、动物、仪器、用具都是不存在的。只有两个星座比较特殊。一个是大熊座的北斗七星,它们是同一个星团的遗迹;另一个是猎户座,其中大多数恒星是兰色的,因为它们都是年轻的高温星,它们都位于银河系同一条旋臂上的同一个区域,从这个区域中不断诞生出新的恒星。猎户座就好比是一个巨大的新生恒星的育婴所。当然,猎户座中也混杂了不少与这批年轻星毫无关系的恒星。最突出的是其主星α——参宿四,它本应是这个星座的“家长”,但实际上它和猎户座中的这批年轻的恒星只不过是处于相同的视线方向上,参宿四离我们要比它们近得多。参宿四是一颗典型的老年恒星。

              ③星图的种类很多,目前,天文学家使用的最详细的星图已经画到了23等星,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望远镜所能看到的极限星等,全天的恒星数5亿多颗。适合业余观察星空使用的有活动星图,四季星空图和全天星图等几种。

              ④活动星图是一种使用起来十分简单方便的星图。它由底盘和上盘两个圆盘组成。底盘可绕中心旋转,上面画有较亮的恒星与星座,盘周有坐标,并注明月份和日期。上盘有地平圈和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切口,盘周还注有时刻。使用时,旋转底盘,使底盘上的当日日期与上盘的观测时刻对准,这时上盘地平圈切口内显露出来的部分就与当时可以看见的星空相同。把活动星图举到头顶上,使星图的南北方向与地面上的南北方向一致,就可以对照星图认识星空了。

               ⑤四季星空图是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星空分别绘制在四张图上。这是按照从天顶将天体垂直投影到地面上来绘制的,因此四张星图都是圆形的。圆的边沿上标明了对应的地理纬度,以及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圆的中心是头顶上空,即天顶。四季星空图中的恒星一般只绘到3等或4等,个别开本大一些的图可能绘到5等。因为暗星没有画出来,亮星更显突出,初学者使用起来也更方便。

              ⑥全天星图则是将整个星空全部分区分片详细绘制出来的星图。这类星图对于那些已经比较熟悉星空,并且打算进一步观测双星、变星、星云、星团、星系,或者是准备寻找新彗星的那些天文爱好者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星图市面一般都找不到,有兴趣的读者到北京天文馆可以买到,那里常年为广大天文爱好者提供各类星图。


            • 8.

              佳节尚元巳(sì)

              韩养民

                  ①我国古代以干支纪时,把阴历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称为“上巳节”,或称为“元巳”、“三巳”。这是一个传承三千多年的传统节日,其发展变迁及社会影响,值得关注。

                  ②上巳节萌芽于商周时代春季举行的祓(fú)除(古代一种除凶去垢的原始宗教仪式)的巫教活动。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记载,商代仲春之月,民间有水上清洗“疗生疾”之俗。西周传承并升华了这一习俗,设女巫,每逢此时,女巫去河边举行消灾除灾的仪式,人们到河边用浸泡了草香的水沐浴,洗去积秽,祓除疾病和不祥。史称这种仪式为“禊(xì)”或“祓禊”或“祓除”,这是周公制礼作乐的成果之一。始于周公的制礼作乐是一场由原始宗教礼仪到政治制度、文化形态的全方位社会变革,奠定了上巳节的基本模式。

                  ③西汉建立之初,人们就十分重视这一节日。每当“上巳”之日,京城长安万民空巷。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城东灞水或浐水之滨,祓除不祥。那时连皇帝也不例外。进入东汉,“上巳”节的内容发生了小小的变化。人们来到洛阳的洛水边,已不仅仅是举行沐浴祓禊的仪式。而是把它当成郊游的大好时光。《后汉书·周举传》载:大将军粱商在“三月上巳日,大会宾客。宴于洛水”。大将军梁商在这一天引吭高歌于洛水之滨(《后汉书·礼仪志》注),在这里看不到上古女巫的礼仪,而是增添了欢乐气氛。

                  ④三国魏以降,“上巳”已不再拘泥于“上巳”日,而是固定在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而且增添了临水宴饮的风俗。这时,春光明媚,风和日丽,达官贵人或文人骚客,邀请至亲好友于环曲的水流旁,在上游放置酒杯,任其随波泛流,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喝掉杯中的酒。称之为“曲水流觞(shāng)”。东晋著名书法泰斗王羲之,曾于这天和名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二人,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兰亭,相聚赋诗,流觞饮酒,咏诗咏怀。《兰亭集序》即反映了他们当时流杯的欢乐情景。而唐宋诗人积极传承了这种风流。每年三月三就拨动了诗人的心弦。翻开丰富的诗词文赋,有关“上巳”、“ 三月三日”的歌咏记叙,俯拾皆是。古代“祓禊”的礼仪,这时已变成文人雅士宴饮游玩之日,成为古代最早的文化“沙龙”。

                  ⑤近年有学者提出上巳节到唐代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总称“清明”。对这一论点,笔者不敢苟同。上巳节、寒食、清明是三个传统节日,尽管时间大约都在阳春三月初,且有相近的祭祀内容,但具体日期不尽相同,上巳节时而在清明节前,时而在后,有时相距十多天,不可能合而为一。其次,唐代这三个节日的活动内容各异,寒食节、清明节的核心主题是扫墓,开元二十年(732)五月,唐玄宗下诏将寒食上墓,列入五礼。此外,寒食节还有禁火、赐火之风,清明又有郊游、踏青之俗。唐代上巳节大兴郊游宴之风,朝廷多次在风景秀丽之处举行上巳节游宴。

                  ⑥初唐时,皇帝常在渭水之滨、浐水之侧、昆明池、芙蓉园等地举行此类活动。特别是开元、天宝年间,唐玄宗在曲江园林举行的上巳节游宴,是唐代近三百年里景况空前而绝后的游宴活动。开元之前朝廷举行的上巳节游宴,只限于少数皇帝和近臣参加。天宝年间,唐玄宗上巳节在曲江游宴,为显示盛世君臣、官民同乐,不仅允许所有皇亲国戚和各级文武官员参加,而且允许他们带妻妾、公子、小姐乃至歌妓们前来;还特许京城中的和尚、道士及庶民百姓来曲江游赏。官绅们到来之时,又必然随带御马、策车的男仆和陪侍夫人、小姐的丫环仆妇等。这一天,曲江一带车水马龙、人流如潮。王维的《 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诗就是例证。

                  ⑦明清时代,北京的上巳节又增加了庙会、游东便门的蟠桃宫之俗。

                  选文有删改

            • 9.

              《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11分)

              ①当你在森林小径散步时,可能会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叶,但你的脚还没有踏上去,“枯叶”却突然飞起,瞬间变成一只闪耀着墨蓝色光泽的美丽蝴蝶。它翩然飞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是罕见的枯叶蝶。

              ②你或许还会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动,细看却觉蹊跷——“虎甲”竟然长着超长的触角!原来这是一种螽斯的若虫,它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以防被猎食。直至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它就会成为一只巨大的螽斯,前翅宽阔,脉络清晰,像一片树叶。

              ③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拟态!

              ④ 拟态,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高,简直难以分辨,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这种相似性可表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行为等方面。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

              ⑤已有的科学研究认为,一方面,大自然的“进化接力赛”促进了不同物种之间互惠互利的协同进化,导致了拟态;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相似的选择压力而导致的平行进化也会促进拟态的发生。研究者推测导致拟态的生物机制可能是这样的:第一步是与调节形态变化有关的修饰基因发生突变;第二步是具更小表型影响的基因受到了选择,导致相似性程度增加。事实上,亲缘关系很近的动物并不都采用拟态的对策适应环境。相似的基因组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表型变异和分化?更多物种的拟态及其机制仍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⑥拟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也经常让我们深感意外,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 10.

              (四)反复烧开的水能不能喝 


              ①高中化学认为反复烧开的水不能喝,在实际生活当中,有人也常这样提醒,这其中是什么原因呢?理由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概有三种。 
              ②一种是说水多次烧开后,水中溶解的氧气都跑光了,喝缺氧的水对健康不利。一个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每分钟大约呼吸16-20次,吸入氧气量大约是250毫升,等于360毫克氧。常温常压下 一升 水的溶氧量大约是6~10毫克,也就是说,你呼吸一次吸入的氧气量已经超过了 一升 水中的氧气量了,水中那点氧气对人体来说微不足道,毫无价值。 
              ③另一种说法是,因煮沸过久,水垢会溶解到水中,水中钙、镁等重金属成分浓度会增加,形咸硬水。而实际烧水过程中,不仅不会溶解水垢,反而会增加水垢。而且,钙、镁并不属于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实际上它们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如果能从水中吸收钙、镁,反而对人体有益。 
              ④第三条理由就是,水反复烧开后,水蒸发掉了,不挥发的有害物质留下了,这样有害物质的浓度增加了,对人体就有害了。但是我们烧水时一般是盖着盖子的,而且烧开了就会熄火,所以蒸发掉的水很少,有害物质浓度并不会增加多少。而且,如果你把烧过的水全都喝下去的话,那么不管水烧了多少次、有害物质浓度如何,喝下去的有害物质的总量都是一样的。 
              ⑤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可能把水煮沸这么多次,只在一种情况下有可能发生:饮水机的加热一直开着,每隔20分钟左右自动加热一次。不过,饮水机用的桶装水是已经过纯化的,多次加热后产生的亚硝酸盐的量很有限。经过实验,加热181次后,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增加到3.53微克/升,超过了桶装水的卫生标准(2微克/升),但也超得不多,要引起中毒更差得远了。按亚硝酸盐计算,人要吃下大约O. 2克 才会出现中毒症状,这相当于喝下了几万升这种水。而且,饮水机的水是流动的,会不断地被取走饮用,亚硝酸盐的含量实际上不会像实验结果那么高的。

                ⑥即使是中学教材中言之凿凿的生活常识我们也不应该轻信,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可能遇到。把水多煮沸几次并不会对身体产生什么危害。如果担心饮水机的几十次、上百次反复加热会产生过量的亚硝酸盐的话,那么也有简单的方法可以避免:不要让饮水机的加热持续开着,只在需要饮用时再打开,或者干脆直接饮用凉水(桶装水本来就可直接饮用),这样能节省能源,更环保。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