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你用什么样的标准要求自己
                ①柳德米拉是二战中苏军著名的女神枪手,在一次战役中曾射杀308个敌人,威名远播.一位战士向柳德米拉请教射击精准的诀窍.柳德米拉问道:“你以前训练时,达到什么标准就可以结束了?”战士说:“接连三次打中预设目标.”柳德米拉说:“我的标准是连续二十次打中目标,而且必须是要害位置.”可见,成功离不开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
                ②标准的高低,影响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标准低一些,自然更轻松,但也更容易小富即安、止步不前;标准高一些,必然需要更多的付出、更多的努力,做出来的事情也一定会更加出色.
                ③“我已经很努力了,已经做得很好了.”诸如此类的话,无非是为自己开脱.你努力了,看你是和谁比,也就是你的标准是什么.一个时速10000米的人只看身后那些时速5000米的人,他就会觉得自己跑得很快.如果他看看前面那些跑得更快的人,才知道自己还差很远,才会有压力.想要成为驰骋沙场的将军,便不能拿士兵的标准要求自己.用身边那些比你优秀的人作标准,你才有可能像他们一样优秀.
                ④濮存昕调到了人才济济的北京人艺,他对自己的要求比以前更加严格了.他以为要求自己的标准已经很高了,但他发现身边一位非常卓越的老艺术家,为了一句台词能拿捏到位,竟练了三天.从此以后,他留心身边前辈们的一言一行,像他们一样严格要求自己,演技提高得很快.
                ⑤俞敏洪创办新东方的时候,旁边也有一个英语培训班,办得比俞敏洪好.他们经常说:“咱们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总比新东方要好得多.”俞敏洪听说这话后很不服气:“我们把他们的标准拿过来,他们能做到,咱们也一定能做到,就不信不能超过他们!”妻子说:“你照搬别人的标准,做到最好,也不过和他们一样,怎么超过他们?”俞敏洪恍然大悟,他下大力气搜集北京办得好的培训班的信息,兼容各家之长,制订了新东方各方面高于同行的标准,并严格执行.很快,新东方就声名鹊起,在北京众多培训班中成为领跑者.
                ⑥欲登临多高的山峰,你必先对自己有多高的要求.按照那些差的标准要求自己,你永远落后于人,这就像在一个标准要求宽松的流水线上,是生产不出高质量的产品的;按照那些成功者的标准要求自己,你成功的概率就会很高,但未必能超越;只有你制定高于其他人的标准,你才有可能成为领跑者.
                ⑦竞争激烈,你凭什么成功?不要降低对自己的标准,不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相信成功就在前方等候着你!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②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从论述内容上分析选文④⑤两段不能互换位置的原因.
              (4)选出适合作选文⑥段道理论据的一项    
              A.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B.一个人必须经过一番刻苦奋斗,才会有所成就.--安徒生
              C.希望是引导人成功的信仰.如果没有了希望,便一事无成.--海伦•凯勒
              D.任何卓越都来自于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近乎苛刻的标准.--穆勒
              (5)你是否同意选文的观点?结合你的经历说明理由.
            •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中美慈善之比较  
                                                       梅砥宪
                作为现代慈善事业发源地之一的美国一直是中国取经的对象,但是只有厘清中美慈善发展经历中的异同,才能用好这块他山之石.
                经常有人怀有这样的疑问:美国人民的慈善感情是怎么炼成的?他们怎么这么喜欢捐钱,而且怎么捐得这么放心?中国人怎么这么不相信别人?似乎这些搞慈善的人个个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那些慈善机构背后也一定有种种难以言说的猫腻.
                其实和中国一样,美国的早期慈善家和慈善机构同样经历了大量质疑.
                美国石油大亨洛先葙勒被认为是现代慈善机构的奠基人.他在1908年提出成立基金会之初,要求在国会立案,主动接受国会监督,但从检察长到总统都怀疑其动机是“企图用另一种方式永久拥有其财富”,国会也是抵制多余支持.最终,洛克菲勒基金会未能在联邦政府注册,只能于1915年在纽约州根据州宪法注册,但是仍受到联邦政府的调查和抨去.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认方,围绕着洛免菲勒基金会的辨论及其结果所产生的影响“强化了基金会的独立型.一是独立于政府,确定其私人性质:二是独立于其初始捐赠者或其家族,日益脱离其意志的影响.
                美国的基金会不仅要面对公众的质疑,而且要面对政府的质疑,接受官方的调查.而中国国字头的公募基金会则主要需要面对公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不同.在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的现状之下,中国公众对基金会的质疑,往往直接转化成愤怒.因此,尽管中国官办公募基金会面临的压力更小,但其因此而承担的风险却大大增加.
                美国的慈善事业发端于民间,蓬勃于民间,尽管官方出于担忧曾经采取过限制措施,但总体来看,民间不断壮大的进程从未被中断.
                中国的慈善事业尽管同样发端于民间:1949年以前,来自西方国家的宗教组织、其他国内外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慈善救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时“育婴堂”“救济院”遍布全国大小城市.新中国成立后,几乎所有非政府组织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被取缔,少部分则由政府接管,改组为官方的福利结构.
                学者呼吁重新寻找和发现“社会“的价值.只有官方重新肯定“社会”的价值,并从中抽身出来,中国善善才能回到正常的轨道继续前行.
                                                                    (节选自(环球慈善》,2011年8月)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中美慈善事业的不同特点.
              (2)文章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试作分析.
              (3)根据文章信息,请你谈谈中国慈善亊业的出路在哪里.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湛江年例”是一种力量
                ①“湛江年例”是粤西岭南一带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那时,粤西地区偏远封闭,生产力低下,人们为了征服自然,安居乐业,一年举办一次大型的祭祀活动,以祛除凶灾恶毒,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表达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现在,它也支撑了许多在外艰苦奋斗和在困境中挣扎的人. 可以说“湛江年例”是人们心中的一种精神寄托.因此,人们对“年例”格外敬重,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湛江年例”与时俱进,被赋予更多的内涵,已然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
                ②对湛江人来说,年例具有巨大的魔力,尽管大家分散在各地,它总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人们从四面八方凝聚一起.远的,近的,坐火车的,开小车的,骑摩托的,一个个地来了.途中,人们的笑声,车队的喇叭声,买卖水果的吆喝声,多种声音奏出一曲喜悦之歌;席间,身居高位的官员,商界的精英,出外打工的,邻村的亲朋友好友,大家脸上都放着光,嘴上带着蜜,举箸提杯,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宴后,叙别情,话家常,言发展,展望宏图,描绘出一幅未来的图景.同操一种语言,乡音乡情交融,着实让常年在外,难得相见的家乡人别有一番享受.一位湛江老板说,“钱永远都赚不完,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会被时间慢慢地冲淡.每年我们都做年例,就为了请亲朋好友来聚聚,维系大家的感情.”
                ③“湛江年例”体现着浓浓的文化品味.每逢年例,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所能,尽献于众.比如吴川的年例必然少不了吴川飘色,每一板飘色,恰似一座流动的舞台.在舞台上的演员,有的踩在一柄剑尾或刀枪交叉点上,有的站在树枝上,有的则踏在公鸡或鲤鱼上,他们手舞足蹈,飘飘欲仙…奇妙的是观众却看不到它的支撑点,作为东方神秘的民间隐蔽艺术,它不仅令吴川市区万人空巷,吸引了中央电视台的专题访问,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外国人来湛观看.还有遂溪舞龙醒狮、东海人龙舞、雷州傩舞雷剧等艺术表演吸引世人眼球.年例给了传统艺术一个传承发展的空间,我们可以加大宣传力度,让“湛江年例”大胆地走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湛江年例”这个特色文化.“湛江年例”浓浓的文化品味,像一股强大的力量,把世界各地的人都凝聚在一起.
                ④“湛江年例”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双翅.年例期间,宴席丰盈了,礼品高档了,消费水涨船高了,市场也繁荣起来了;当地官员借年例节日与事业有成的老板共谋振兴家乡大计,于是新路修起来了,学校建起来了,家乡更美了.政府还把年例和“经贸洽谈会”结合起来,办成“一节一会”,吸引了各地商人前来投资搞建设.“湛江年例”在当地的建设中,正成为一股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
                ⑤“湛江年例”源远流长,被赋予时代新内涵的湛江年例现已成为湛江文化独特而迷人的风景线!作为一股强大的内在力量,它把湛江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并推动着湛江的发展.
              ⑥然而,当年例宴席档次不断提高时,一股攀比奢侈之风却在逐渐蔓延;当我们在为精彩绝伦的民间艺术拍手叫好时,却面临无人继承的尴尬局面;当我们大打“湛江年例经济牌”时,却还未真正找到年例和旅游之间的切合点.
                                                                   (本文参考《湛江日报》有关材料写成)
              (1)文章从哪几方面论述了“湛江年例是一种力量”?
              (2)结合语境理解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精神寄托”的含义.
              (3)如何更好地促进“湛江年例”的发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两点建议.
              (4)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简析文章第③段语言运用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 4. 人生差异在读书
                  ①任何一个人,不论是官是民,是忙是闲,或多或少都有点业余时间.倘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以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方式支配业余时间,其结局或收获也大不相同.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写作,最终成为伟大的文学家.相反,有的人虽有才气,但因不懂得珍惜业余时间,得过且过,终其一生,别无建树.
                  ②不过,依我看,人生的根本差异在于读书.因为,读书至少有三大“好处”.
                  ③读书可以“明目”.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一个人热爱读书,坚持读书,就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就会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大是大非面前,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
                  ④读书可以“清心”.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大潮澎湃,街头巷尾灯红酒绿,堪称诱惑多多、考验多多.唯有能够静下心来坚持读书学习的人,才能做到清心静气,淡泊名利,不为名所累,不被利所惑.
                  ⑤读书可以“强体”.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不仅国与国之间充满竞争,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竞争.因而人们都希望自己素质强一些,形象好一点,以适应竞争,赢得竞争.而一个人外塑形象也好,内强素质也罢,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老老实实读书,才能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才能丰富知识,增加营养,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⑥首先,要乐于读书.生命有限,知识无穷.人生在世,要做的事情很多.尽管如此,也要养成勤于读书、乐于读书的良好习惯.
                  ⑦其次,要善于读书.古人云:开卷有益.然而,今天看来不尽然.因此,要善于择书而购,捧书而读.这样,才不至于读了坏书,中了邪气.
                  ⑧再次,要巧于读书.要通过消化吸收,去粗存精,把前人、他人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智慧,并用以知道实践,推动工作.    
              (选自2011年1月24日《解放日报》作者张桂辉)
              (1)文章第①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2)文章关于读书的好处的分论点提出有何特点?有何效果?
              (3)文章⑤-⑥段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请你补出:    
              (4)文章⑥-⑧段是否属于并列结构,请讲出理由.
              (5)你认为⑥-⑧段是否恰当地阐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6)请你写出一句读书有益于人生的诗句或格言.
            • 5. 阅读《时间的价值》,完成下列各题.
                                                  时间的价值
                                                  艾敏(埃及)
                ①时间的价值正如金钱的价值,二者的价值在于很好的使用它们.死到临头才会舍得花钱的吝啬鬼,实际上是个穷光蛋,他的钱就好像是一堆伪钞.同样的,谁要是不把时间用在增加自己和他人的幸福上,他的岁月年华也是虚假的.
                ②我们生活在有限的时间内,昼夜相寻,运行有序,各不相犯.生命被划分为各有其名称的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每一阶段都有不适于其他阶段的特殊工作,就像耕种庄稼,如果误了节令,便不能在别的时令播种
                ③因此,时间是有限的,不能将其缩短或加长.时间的价值在于很好使用它.我们应当爱惜时间,很好地利用它.
                ④从时间获益和爱惜时间的办法只有一个,这就是你在生活中要有一个目标,符合道德要求的目标,而且要把你的时间用在为达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奋斗中.
                ⑤首先,人不能没有一个奋斗目标.那个随便抄起一本书便无目的地去读的人,是多么浪费时间啊!那个没有固定目标,从这条街逛到那条街,从这家店铺逛到那家店铺的人,是多么劳累啊!确定目标可以使时间充裕很多,容易让人在生活中步入正途.这个人在遇到什么问题时,他知道如何选择有助于其目标的东西,而不符合的就尽力避开.人们发现,做事最多的人,是时间最宽裕的人.这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是最明确固定的,他们把工作的方向定于达到既定目标上,而不将时间消耗在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上.他们不让自己成为环境手中随便摆弄的一个球.恰恰相反,他们要创造环境,根据自己的生活目标,去支配环境.
                ⑥其次,加剧时间浪费的另一个因素是:一个人虽然有某个确定的目标,但他不忠于这个目标,不努力去达到这个目标,不去做符合这个目标的工作.
                ⑦没有目标和对目标不忠,这是两个偷盗时间并把时间的功效抛掉的窃贼.
                ⑧爱惜时间并不是要我们连续不断地工作,不留一点休息时间,而是要我们好好利用休息和空闲时间,以更胜任工作.假如我们把空闲时间用于怠惰、无聊之事,那我们就不会从中获益,也无助于我们的工作.
                ⑨如果我们把空闲时间用于有益的游戏、活动和体育锻炼上,那必定会有益于我们工作,必定会让我们得到能够用来为我们目标服务的力量,这就需要合理的安排和利用时间.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如何提出来的?
              (2)如何有效使用时间,根据选文内容加以概括.(至少答出两点)
              (3)根据上下文意思,简要概括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4)从整体上看,文章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用这种论证方法论述什么观点?
              (5)文中说“爱惜时间并不是要我们连续不断地工作,不留一点休息时间,而是要我们好好利用休息和空闲时间,以更胜任工作.”联系生活实际具体谈谈你是怎样做的?
            • 6. 阅读《君子之交淡如水》,完成下列各题.                                   
                                                  君子之交淡如水
                  ①据史料记载,唐朝贞观年间,薛仁贵因“平辽”有功,被封为“平辽王”时,拒绝了所有贺礼,只收下平民王茂生送来的两坛清水.薛仁贵当中饮下后,说:“早年我家境贫寒,全凭王茂生接济.如今王兄贫寒,送清水也是一番情谊,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交,如清风徐徐,若明月朗朗,平淡得让人觉得如一汪清水.腾达时默默祝福,危难时给予支持,可以不去锦上添花,却一定会雪中送炭.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是朋友交往的最高境界.
                 ②君子之交淡如水,那是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心心相印.春秋时上大夫俞伯牙善弹琴,乡野樵夫钟子期善听.伯牙弹“高山”曲,钟子期说:“好啊,像巍峨的泰山!”弹“流水”曲,钟子期说:“好啊,如浩荡的江河!”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更多的是心照不宣,还有什么比心灵上的相契相合来得更纯粹?
                 ③君子之交淡如水,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40年革命生涯中的支持与牵挂.为了马克思能够集中精力研究革命理论,恩格斯违背自己本来的意愿去从事商业工作,在经济上资助贫困的马克思.他们曾20年身处两地,思想和心灵的沟通却始终不断.当恩格斯患病时,马克思在给他的信中说:“我关心你的身体健康,如同自己患病一样…”不求回报的支持,两地一心的牵挂,还有什么比彼此间的扶持和关心来得更长久?
                 ④君子之交淡如水,那是鲁迅和瞿秋白腥风血雨中的同舟共济.面对国民党的悬赏追捕,同样处于危难中的鲁迅四次收留瞿秋白在家中避难;而在形形色色的反动文人侮蔑和诋毁鲁迅杂文的战斗意义时,是瞿秋白站出来给予鲁迅杂文以极高的评价.仅仅凭借当初翻译进步文学作品时的书信往来,便让之前未曾谋面的两人在反对国民党反革命文化围剿中,肝胆相照,引为同志.还有什么比患难与共、志同道合的友情来得更深厚?
                  ⑤共同的志趣,共同的品质,共同的追求,使得彼此相知相助,相惜相勖,【甲】,【乙】,【丙】,这样的君子之交,不正应该是你我所追求的吗?
              【注】①上大夫:古代官职名.②勖(xù):勉励.
              (1)文章开头举出薛仁贵与王茂生交往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2)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语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①不计安危         ②不论地位          ③不分彼此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3)阅读第④段,简要分析这一段所用事例为什么可以证明君子之交淡如水.
            • 7.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③
              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士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④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⑤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都是完满的呢?
                  ⑥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进士举人,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⑦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⑧不完满的人生并不限于中国人,外国的名人也是如此…
                  ⑨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1)作者在阐述观点时选择了哪几类人作为例证?为什么这样写?
              (2)请选取一个外国名人的事例,为第⑧段补充事实论据.
              (3)为什么说了解“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一观点会“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面对“不完满的人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4)对第③段加点词“这种说法”所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B.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 8. 小的决定大的
                  ①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一个是经国大计,却为任何一个当当政者所不能忽视.一场疯牛,几乎颠覆了英伦三岛.
                  ②中国古典文学巨著以大开大合的情节见长,但感人肺腑,让人记下的却是“石卵化猴”、“桃园结义”,以及“玉在匣中”,“钗在奁内”这些生动的细节.
                  ③几乎所有动植物繁衍的种子,都是核儿,很小很小的.风可以刮着走,鸟儿可以用嘴衔,被人不经心就可以忽略甚至丢弃的,却负载着生物自然的最伟大传承.
                  ④任何庞然大物,都不能忽略小,只有小,才是最具繁衍力的.
                  ⑤近代尽人皆知的重大发明、发现,从苹果落地发现地心引力,到开水冒气引发的蒸汽机的利用,无不是由偶发思端的小事影响整个世界的.
                  ⑥一位生活在硅谷世界的人告诉我,微电子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是从最初集成电路只包含几个几十个元器件,发展到一个小小硅片上可以制作出几十万个上百万个元件,形成微型电子电路的.正是这个微型电子电路,带来当今世界飓风般的各种生产方式大规模乃至超大规模变化.
                  ⑦可见,未来最终改变我们这个世界、影响人们生活的,不在宇宙,乃在毫微.
                  ⑧张艺谋初入社会,在生活的最底层当弹棉花的辅助工.那时候仅仅为了调节生活,他买了台照相机,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台小小的照相机,后来竟在他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时派上用场.从此,陕西少了一个苦力,中国多了一个让世界刮目相看的电影导演.
                  ⑨美国的麦当劳,就是从吸引小孩,改变幼年的饮食入手,从小让你喜欢我这种快餐方式,然后到你上学长大,多少年,仍然光顾我.这是真正做不起眼的大买卖!
                  ⑩由此观之,小事还能致走向.
              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中国至圣老子说的话,值得我铭记一生.
              ⑫想行千里吗?想成大树吗?那么,从脚下开始,从毫末做起.
                                                                       (选自《经典阅读集萃》,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
              (3)文章第⑪段引用的老子的话属于什么论据?有什么作用?
              (4)文章第⑥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 9.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学会转身
                                                   董建昌
                  ①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孩子说,很简单啊!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②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只要稍稍转个身,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一个崭新的天空,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嘀嗒、嘀嗒”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就在助手搬出大学里学过的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纸,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这时,忙得满头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自己想的太复杂了.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④是的,我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事无成.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⑤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后来,大家又想了许多种货运方式,甚至包括空运都不行.就在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不知谁说了句,邮寄砖啊!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
                  ⑥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后来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⑦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又便捷的方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为什么呢?他们就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达芬奇语).细想,我们生活中我们缺少的,不正是达芬奇说的这种将问题简单化的思维嘛.
                  ⑧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但若能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转个身,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
                                                                        (选自《演讲与口才》,有改动)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阅读选文第3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
              提出观点    
              分析论述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
              举出爱迪生指导助手测量灯泡容积的事例论证方法:    
              得出结论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6段“这个故事”的内容.
              (4)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那个孩子找到手表是因为他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
              B.爱迪生的助手在测量灯泡容积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C.西点军校的校训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头脑简单就会把任何事情做好.
              D.人们常常想不到用简单、便捷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因为不懂得坚持.
              (5)选文第1段和第8段分别有什么什么作用?
              (6)下面有关宋濂的事例能否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为什么?
              事例:明代宋濂幼时家贫,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终于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 10. “衣食足”应“知书趣”
                                               李景阳
                  ①偶读丰子恺《读书》一文,才晓得古代的人文风景与今日大异.他逛西湖,发感慨说:“西湖上发表着的文字非常之多,皇帝的御笔,名人士大夫的联额,或勒石,或刻木,冠冕堂皇地、金碧辉煌地,装点在到处的寺院台榭中.”这“书香”景色,其实我也亲见.曾游江浙一带古镇,周庄、乌镇,都算是乡间商业中心,但水城之上,石桥林立,桥头总要刻几句雅诗,居户的门楣,商铺的门脸儿,也好像缺了这东西就难见人面似的.
                  ②看今日,文化手段先进多了,何需木石上的凿子功夫,什么信息都可“实时”.单说电视,在家看,出了家门在手机上看,一抬头,公共场所到处挂着这玩意儿,不看也得看.不过请原谅我说句泼冷水的话:科技上去了,趣味下来了!或客气一点说:科技上去了,趣味没跟上.就说公交车上的电视罢,原先还有些杂耍,渐渐成了商家的别动队,一水儿的广告,随时提醒你往钱眼里钻,生怕你忘了做物质的奴隶,论文化氛围,我们的确有点“不古”了.
                  ③这倒不能怨传播工具,好像都是先进科技惹的祸.荧屏上玩点“诗意”,实在并不费劲.关键还是“国民心态”.你搞高雅文化,只怕没人买账.不能说满大街没一个“雅士”,但看眼前的社会,实在浑然是一派“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忙忙碌碌景象.孟子所言的“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者,实在到处打头碰脸.须声明,我的批评不含“弱势群体”,他们奔的是一碗饭,别苛求人家.但吃饱肚子的,还是得有点“超然物外”的想头.当然话又说回来,你想“超然”,也未必能实现.以我的经历说,屡次去报亭寻摸“沉思”味道的散文、杂文、随笔类杂志,摊主均告“无”,理由是“上货,也卖不出几本”.甚至去邮局订,也听得抱怨:“一个区才一两份,不好送”.于是恍然大悟,这“阳春白雪”的东西越发成了稀有动物,爱好者别在大街上傻转,顶好拔脚到它们龟缩的大森林里去寻踪.
                  ④刚才那句孟子的话,其实还剩一半:“…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我未敢说完全,怕有骂人之嫌,虽则是借古人的嘴.终于还是将话补齐,但我想恩格斯可为我打圆场.他前面的话记不清了,“使人最终脱离动物界”,这话记得清楚.照我的领会,人要是光吃光睡,的确就界定在“动物”圈内出不来了,“高级动物”的雅号都配不上.多一个“玩”字,就“高级”了?未必.动物,也会玩的,只是不进歌厅而已
                  ⑤我在此只是思考一个问题:衣食不愁了,精神怎么上台阶?管子有言:“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闹饥荒的时候,“人肉以相食”的事都不新鲜,当然谈不上礼节.但经济条件好了,单晓得了礼节,晓得剔牙以餐巾遮口或见面说“哈喽”“拜拜”之类,还是不够.因此笔者想“发展”一下管子,曰:“衣食足”应“知书趣”.但我用“应”而不敢用“则”,因为现状告诉我:衣食足未必知书趣.这是个好大的悖论,我也始料未及.因此,姑且用“应”字来一回“鼓与呼”罢!
                  ⑥最后需做注解的是,“书趣”,与为“黄金屋”或为“颜如玉”的读书不是一回事.我说的书趣,是境界.目下我们缺的,正是境界.
                                                                (《人民日报》2010年3月15日,有删改)
              (1)选文开头说:“偶读丰子恺《读书》一文,才晓得古代的人文风景与今日大异.”结合选文内容谈谈“异”在何处.
              (2)选文按照议论文“提出同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结构.开头先提出“古代的人文风景与今日大异”的问题并举例论证,然后围绕“国民心态”分析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    ;二是    ,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文章的中心论点“    ”.
              (3)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人要是光吃光睡,的确就界定在“动物”圈内出不来了,连“高级动物”的雅号都配不上.多一个“玩”字,就“高级”了?未必.动物,也会玩的.只是不进歌厅而已.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