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议论文阅读
                                             别迷失在“成功故事”中
                不论是谁,都想成功;不论是谁,都想寻找实现成功的最佳路径.于是,有些所谓的经典“故事”,便粉墨登场.只是,到了后来,有的人在频频撞了南墙以后,才觉得有受骗上当之感.“‘故事’变‘事故’”,乃此之谓也.
                有个读小学的孩子,尽管平日说话做事显得很机灵,可学习并不用功,于是,学习成绩不免受到影响,有一次竟还考了不及格.对此,孩子的家长不以为然,依然很自信,自信孩子智商高,以后一定会赶上去的.因为放任自流,缺乏与学校沟通,缺乏对孩子的严格教育和正确引导,孩子成绩每况愈下便成了必然的趋势.人们不禁要问:这位家长的自信,源于什么?难道仅仅是因为“智商高”?后经了解,原来,他听信了爱因斯坦孩提时的“故事”.
                殊不知,这个传说中的故事,该是以讹传讹的产物.真实的情况是:爱因斯坦在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优异,而不是后来认为的劣等生.这个说法之所以会流行,是因为每个人都喜欢这样的故事--小时候学习不好,长大后同样可以取得伟大的成就.但是令很多家长“失望”的是,爱因斯坦12岁就开始自学微积分了.
                也难怪,有识之士直言不讳:“不要痴迷于从阅读成功人士的传记中寻找经验.这些书大部分经过精致包装,很多重要事实不会告诉你,盖茨的书不会告诉你他父母是IBM董事,是他们给儿子促成第一单大生意;巴菲特的书只会告诉你他8岁就知道去参观纽交所,但不会告诉你是他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由高盛董事接待的.”是啊,当人们听完许多关键细节被故意忽略后的不厚道的“故事”后,有可能会出现“事故”--因为人们听信之,“以为从此以后自己走的路一定是正确的,即使偶遇失败,也是一时的困惑,你坚信最终还是会赢的”,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一个人的成功,是基础条件、机遇希望、家庭背景、天赋经历等诸多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成功人士要重新复制自我都不可能,遑论后人一定能复制成功.真正能够复制成功的,便是自我悟彻、自我把握、自我努力.
                英国剑桥大学对从本校毕业的曾获诺贝尔奖的专家进行过调研,结果显示:他们并非天才,中学时代学习勤奋努力,顺利考上剑桥;大学时代大多也是埋头学业,成绩优异;工作后,有的潜心科研,有的将科研与商业结合,但基本仍是兢兢业业,钻研不止,最终走向辉煌,名利双收.而美国一本知名杂志对各界成功人士的调研同样表明:在天赋、智慧、机遇、能力、勤奋、斗志、毅力等十几个成功要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勤奋.
              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故事”,不要太相信聪明,相信取巧和走捷径,只须在乎自己的判断,在乎勤奋、毅力等“大道理”--“大道理是经过几千年论证的,你以为你是个例外,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摘自《今日文摘》2012年1月)
              (1)作者在本文中反对    ,主张    
              (2)本文写了三位成功人士的真实情况,作用是什么?列举两项调查研究的作用又是什么?
              (3)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 2.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守住心灵的高度
                ①孙天帅是珠海市工业区一家外资企业的普通工人.平日里,他目睹了韩国老板对工人们的种种刁难和侮辱,内心极为愤怒.当那个韩国老板责骂一个因极度疲劳而睡着的女工,甚至令所有工人统统跪下时,只有他拒绝下跪,一个人直直地站着.孙天帅的行为不仅表现了“士可杀不可辱”的英雄气节,更体现了中国人誓死捍卫民族尊严的豪迈气概.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在强权与暴力面前不屈服,守住了自己心灵的高度.
                ②无论是谁,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应该坚守自己的人生准则,就是说要守住心灵的高度.
                ③霍英东,在中国的政界、商界、体育界声名显赫.他从小吃苦,靠着聪明的头脑和不懈的努力,积累了大量财产.他没有为富不仁,而是热心公益,多年来为社会捐款多达200亿元.他说过一句话:“有钱,是上天赐给你做善事的机会.”霍英东是商界的精英,是精神上的富翁,更是守住心灵高度的楷模.然而有人却在金钱、荣誉面前,暴露出丑陋的人性.陕西农民周正龙和他身后的利益集团,制造了哄动一时的“华南虎”事件,就是为了骗取国家的大量拨款及由此可能带来的荣誉.对名利的追逐让他们忘记了生命的最终目标,他们也因此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架上.
                ④守住心灵的高度,需要心系天下不甘平庸的情怀.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提出了“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主张,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更是用生命诠释了理想.屈原出身贵族,在楚国本来有着较高的地位,生活无忧,但是在“举世皆醉”中,他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在真理面前挺身而出,即使被放逐,也决不向邪恶势力低头.虽然他的生命随着汩汩流淌的汨罗江水一同远去,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令人敬仰,他也成为中国人的光辉榜样,只有那些自觉地把自己生命与祖国人民的利益结合在一起的人,才是真正大写的“人”!
                ⑤守住心灵的高度,需要雄厚的资本和健康的心态.在风靡欧洲的法国网球公开赛中,美丽的中国女孩李娜,历经多场苦战,横扫众多欧洲劲敌,杀入冠亚军决赛.万众瞩目之下,她战胜了强劲的对手--意大利网坛老将斯齐亚沃尼.全面扎实的技术、稳定出色的发挥,使她成为本次比赛的冠军,作为亚洲获得大满贯赛冠军的第一人,面对如此殊荣,李娜没有忘乎所以,而是用动听娴熟的英语,微笑着告诉世界:只要有底气,没有什么不可以!当一个人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拥有了在世上立足的雄厚资本,就会战胜压力与诱惑,直面自己的心灵.
                ⑥守住心灵的高度,需要顽强的毅力和执着的精神.悬崖上的松树令人敬佩.悬崖上少土,需要它拥有刺穿岩石的力量;悬崖上少水,需要它拥有忍受饥渴的意志;悬崖上少有人照顾,需要它用心灵抚慰自己.树是如此,人又何尝不是?追寻真理的路上,一定会充满荆棘,充满危险.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罗斯福也说:“生活好比橄榄球比赛,原则就是奋力冲向底线.”只有具备非凡的毅力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才能坚守住自己的人生准则.
                ⑦真诚勇敢地面对生活吧,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追求的目标.只有让心灵高高地站立着,我们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幸福,人生才会更加美好.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择下面一个人,写出他的事例,用来充当本文④⑤⑥段中任意一段的论据.
              陶渊明  陆游  邓稼先  袁隆平  成龙  何祥美  比尔•盖茨  海伦•凯乐
              ①选择    的事例,充当第    段的论据.
              ②事例:    
              (5)阅读下面材料,说一说真正做到“守住心灵的高度”,除选文所论述观点外,还应该具备哪些品质?至少写出三点.
              陈文原是福建一名大学生,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收碗哥”.他每天饭后都在学生食堂里收拾餐具.从视频上可以看到,他手臂上下翻飞,原本杂乱的餐具瞬间被分门别类收拾好.据统计,在两分钟时间里,他收了整整两千只碗盘.他来自农村家庭,靠助学贷款上了大学,此后没有再向家里要过一分钱,课余凭借在学校食堂收碗赚取学费,现已偿还大部分贷款.面对许多因欣赏而有意招聘他的大企业,他婉言谢绝.他计划先把功课学好,把碗收好,毕业之后再自己创业.
            •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角色有大小 责任无轻重
                ①刚刚去世的我国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他对泌尿外科作出的杰出贡献是载入世界医学史册的,可更让人敬仰的永远是他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吴阶平常说:“那身洁白衣服唤起的责任感是我人生的座右铭.”当年在协和医院读书时的吴阶平贪玩,对学业不太上心,在一次救助一个临危患者时,那个人对死亡的恐惧及对生命渴望的眼神一下子激活了吴阶平作为医生的责任.
                ②人的责任都是多重的,因为每个人的社会角色是多元的.面对上司我们是部下,面对属下你又变成了领导;在对外关系中,一会是别人的客户,一会又成了别人的雇主,一会儿是供应商,一会儿又成了消费者,这不断变化的角色并没有让我们感到不适,因为我们的情商就是在这不断变化的角色中得以施展.无论我们角色怎样变换,才能如何施展,我们都要坚守自己的责任.
                ③一个人只要能恪守自己角色的责任,他就不会差到哪里.比如保安,不让任何一个没有出入证的人进小区,就是尽到了岗位责任;比如校对,对自己没有完全把握的字,坚决查字典,他就尽到一丝不苟的责任;比如领导,对于该坚持原则就是“一刀切”,他就尽到了铁面无私的责任.
                ④人的社会角色不同,责任大小有别,但承担责任的道义无轻重.造飞机的与做风筝的人,拉一个客人与拉一百个客人的司机其责任是没有等级之分的.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对自身该承担的责任就不能分轻重.
                ⑤1920年的一天,美国一位12岁的小男孩与伙伴们玩足球,一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伙伴们纷纷逃跑了,小男孩却走到邻居家门口等待宽恕,然而,邻居家的老人却十分固执要求索赔.小男孩只得回家拿钱.可父亲也不开恩.父亲说:“家里虽然有钱,但是你闯的祸,过失得你负责.”父亲最后掏出钱,但严肃地对小男孩说:“这15美元是借你赔人家的,以后你要想办法还给我.”小男孩赔了老人的钱.从此,他边读书边到餐馆刷碗.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他挣到了15美元,自豪地交给了父亲.父亲拍着他的肩膀说:“一个能为自己过失负责的人,将来一定能有出息.”许多年后,这个男孩成为美国总统,他就是里根.后来,里根在回忆往事时,深有感触地说:“那一次闯祸,使我懂得了做人的责任.”
                ⑥几天前我也听一个朋友讲过一位五十多岁客车司机的事,他为了能尽职尽责,保证良好的出车状态,每次出车前他永远只吃半分饱,以免长途驾驶时犯困,并且坚持了四十年.他曾说一生最怕就是因为自己的失职,给他人造成终身的伤害.平凡岗位上的一个平凡的人,他对待自己该承担的职业责任,就像一个国家总理对待国家大业一样鞠躬尽瘁,没有丝毫的怠慢.当他有一天交出方向盘,他就可以自豪地说:我尽到了一个客车司机的责任,我没有因为我的遗憾给别人留下灾难或悲痛.
                ⑦我们每个人其实只要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这个社会就会运转得和谐一些.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本文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请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4)下面四个选项中,最适合作本文理论论据的一项是    
              A.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C.人生须知未尽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5)结合选文内容及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责任的理解.
            • 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何谓幸福      
                                                 何启治
                  ①在人世间,人人都渴望幸福--那种让人心情舒畅、称心如意的境遇和生活.
                  ②而托尔斯泰告诉我们: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③也许,托翁在《安娜•卡列尼娜》开篇头一句话所说的意思有所特指,而我在经历过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却不再犹豫地对自己,也想对读者说:与其说每个人心里向往的幸福大都相同,还不如说,幸福其实也只能是各人有各人的幸福.
                  ④首先,幸福因人而异.
                  ⑤伟大的政治家不仅为自己的国家、民族创建殊勋伟业,还想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多做贡献,这是他心里渴望的幸福;而一位普通劳动者所渴望的幸福不过是辛勤劳作后的丰收和殷实的日子.教师以为社会培育有用的人才为幸福,战士以为保卫祖国而献身为幸福,科学家以在自己所迷醉的科研领域中驰骋为幸福;而贪婪的商人当然视巨额利润为最大的幸福,赌徒自然只想大把大把地赢钱.一个懒惰的美籍华人小伙子曾一点都不难为情地对我说,如果什么活都不用干,手里又有很多钱,想怎么吃喝玩乐就怎么吃喝玩乐,那就太幸福了.
                  ⑥其次,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幸福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企盼.
                  ⑦对天真烂漫的孩子来说,跟着父母出游,得到一件漂亮的衣服,一件精美的玩具,一些可口的糖果点心,就能满足他们对幸福的渴望.对刚刚成年的年轻人而言,成绩优秀,学业有成,异性的爱恋,网上的遨游,往往都是他们所憧憬的幸福.而人到中年所追求的,自然就应当是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和美了.至于老年人,那“健康是金,平安是福”也就道出了他们对幸福的企盼了.
                  ⑧但是,幸福和不幸,其实融注在人们每天的日子里.应该说,幸福还因每个人不同的生存境遇而有别.
                  ⑨当你跋涉在沙漠戈壁滩上渴得嗓子冒烟的时候,一杯清水就意味着幸福;当你爬行在黄山那段不到两米宽的“鲫鱼背”上战战兢兢(两边都是云遮雾罩的深渊)时,能安全到达目的地就是幸福.对于一个被无边的忧郁所包裹的孤独者,真挚的呵护,友善的关爱,就是他(她)的幸福.在“大跃进”过渡到大饥荒的年代,对于在饥饿和浮肿中艰难度日的人,不要说什么美味佳肴,只需一个菜窝头,几根手指粗细的胡萝卜,也就意味着幸福.在以极“左”为特征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当你被推来搡去,被带铜扣的皮带抽打,被连着几天几夜的“车轮战”式的批斗折腾到出现幻视幻听的时候,别说是安卧床榻,就是能短暂地让你坐在椅子上,或靠在墙角上打一会儿盹,也就得到一时的幸福了.
                  ⑩可见,幸福真是因人因时因境遇之不同而有别.除了真正的违法犯罪分子应当受到法律的惩处之外,我惟愿每一个人每一天都能得到幸福--用你辛勤的劳动,用你真挚的爱,用你的智慧和勇气去赢得应该属于你的真正的幸福.
              (1)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第⑦自然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安排的?
              (3)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结构?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4)依照下面的例句仿写两个句子(不能重复原文).
              当你跋涉在沙漠戈壁滩上渴得嗓子冒烟的时候,一杯清水就意味着幸福.
            • 5. 真“重理”就不该“轻文”
                                                    张志公
                  ①一提到各行的“家”,比如文学家、数学家、电子学家等,你会以为,他们大概是各专一行,别的什么都不管的.不对,不是这样.任何一个称得上“家”的人,他不但专精于一样,而且一定有广博的知识基础.没有一个不懂物理的化学家;没有一个不懂物理、化学的医学家;没有一个对科学一窍不通的文学家.你看过电影《李时珍》、话剧《伽利略传》吗?如果编剧、导演、演员对科学一窍不通,这些电影、话剧能够编得好、演得好吗?
                  ②普通教育阶段,属于基础知识的功课一般区分为文科和理科两大类.语文、外语、历史,这些是文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卫生,这些是理科;地理课里边有所谓人文地理的内容属于文科性质,自然地理的内容属于理科性质,所以这门课可以说是文、理兼而有之.此外,还有政治、体育、音乐、图画课,也都是基础课程.所有这些功课,统统是打基础的,都不是专门性的.做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公民,应当具备这些基础知识;不论日后进一步学什么、研究什么、干什么工作,这些基础知识都是有用的,并且都是必要的.每个人往往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各方面的才能也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某一两门功课学得特别好,其余学得一般,这种情形是不少见的.有的人对数、理、化有兴趣,有的人对文学、历史有兴趣,这也是许可的,应该鼓励的.如果有人在某方面显示出较高的才能,我们还应当珍视它,为它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把基础打好了,个人的爱好和特长才能得到发展.
                  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这些基础课程有一门共同的基础课,那就是语文课.语文是学习任何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不论是社会科学的文、史、哲、政、经、法,还是自然科学的数、理、化、生,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语文这个工具.语文不学好,不善于说,不善于读,不善于写,无论学什么,研究什么,做什么,都会受到影响,效率都不会很高.人们都知道,学不好数学会影响学物理;那就更应当知道,学不好语文还会影响到学数、理、化.因为数、理、化的叙述、论证以及公式和定理都要通过精练、严密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如果不掌握好语文这个基础工具,你怎么能很好理解这些东西呢?比如“解方程”和“方程的解”是两个不同的数学概念,“两数的平方和”和“两数和的平方”,意义完全不同,解题时往往一字之差,就可能谬以千里.语文课是基础课的基础,基础不好,就会影响其他课程.等到以后参加了工作,无论从事哪个部门的科学技术业务,总需要经常看些技术资料,如果阅读能力不高,那对工作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当技术员写不好实验报告,当医生写不好病历,有了发明创造,写不好科学论文,有了经验,写不好总结,那对工作又会有多大的影响!
                  ④当前,在青少年学生中间有一股“重理轻文”的风气,就是重视学习数学、物理、化学,不重视学习历史、地理,尤其不重视学习语文.其实,照这样的“重”法,这个“理”就恰恰学不好.忽视了文必将影响他学理,影响他日后干理科的工作.真正重理的人,决不应轻文;同样,真正重文的人,也决不应轻理.由于志趣不同,在某方面一般地认真学习,而在另一方面特别多下工夫学习,这种情形是自然的现象.但是,“重”一样,“轻”一样,却是不正常的思想和心理的反映.普通教育阶段是打基础的,样样都不过是学点起码的知识、技能,这些起码的知识、技能对学生心智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轻”了一样,最终必然会影响到主观上觉得该“重”的那一样,从长远来看,这后果是很坏的.
                  ⑤爱吃蔬菜的可以多吃点蔬菜,爱吃肉的可以多吃点肉,但是只吃一样,别的不吃,那可不行.食谱广一些好,不能“偏食”,“偏食”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健康.学习也是一样.
              (1)作者论述的观点是:    
              (2)简略说说选文第⑤段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选文第①段连用三个“没有一个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选文第③段从两方面强调了语文学科重要的基础性.这两方面分别是:        
              (5)作者说“语文是学习任何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请你运用相关的语法知识说说“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意义有何不同.
              (6)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从文中受到的启迪.
            • 6. 阅读议论文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从小,我们就拒绝骄傲,自己不能骄傲,也不能接受别人骄傲.
                ②但实际情况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直截了当.拉长耳朵听听,睁开眼睛看看,骄傲了还在进步,谦虚了原地踏步,也少不了.其实,骄傲的含义广得多,影响进步与落后的要素也多得多,谦虚教育过于单一了.
                ③骄傲是一种心理和心情的反映.可以是傲慢和狂放,也可以是自信和喜悦;可以在一时一事,也可以沉浸其间;可以成为一个终点,也可以是一个新的起点;骄傲也是千姿百态的.显而易见,把骄傲等同于自满、昏头、止步不前,是有失偏颇的.
                ④所以,中国人骄傲地说60年中国进步了,世界都鼓掌.这个骄傲是事实,也是自豪.舍我其谁,骄傲还可以成为鼓励剂、推动力.
                ⑤谦虚也同样是一种心理和心情的反映.虚怀若谷,博采众长,谦虚可以通向成功,但成功的因素并非只是一种态度,谦虚代替不了知识代替不了技术代替不了规则.谦虚可以成为谦谦君子,但成为英豪的还是狂放的曹操.
                ⑥过度的谦虚教育,之于个人,可以有二害.一害,丧失自我,有他无我,只有我之短而无我之长,久而久之,畏缩不前,无进取之心.二害,拒绝他人张扬,只取其态度,而不看人张扬的依据骄傲的理由,自我封闭,最终还是落后于人.以谦虚之态度论成败定功过,虚假之风伪饰之风必起.
                ⑦接受骄傲并不容易.之于己,既要对自己有信心,骄傲的资本经得起实际和历史的检验,又不怕人说三道四,神经要有刚性韧性,又要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陶醉不止步;之于人,要容得了人,容得了人张扬,看得到他人之长而取人之长.
                ⑧允许骄傲,接受骄傲,我们这个时代需要骄傲.让骄傲成为一种自信.别老低着头过日子.
                                                               (节选自《别老低着头过日子》,作者秋末)
              (1)下列对文章各段落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是树靶子,准备批驳旧观点的偏激和教育方式的单一.
              B.②~④段,全面阐述“骄傲”的含义,突出其积极意义.
              C.⑤~⑥段,就“谦虚”展开论述.阐明谦虚并不永远是美德,谦虚可以造就谦谦君子,但却难以造就绝代英豪,意在突出过分谦虚的消极影响.
              D.⑦~⑧段,明确写作目的,强调清醒头脑,把握好“谦虚”和“骄傲”的分寸.作者把“骄傲”的几个常用含义混杂在一起,但并没有犯概念不清的错误.
              (2)下列对文章内容、特色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驳论性质的议论文,行文简洁,视野开阔,逻辑严密.
              B.文章第②段列举了人们的一些思维盲点,为下文说理拓展了空间.
              C.通篇采用举例论证法,选例典型,描述准确,第④、⑥段就值得我们揣摩借鉴.
              D.本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引导读者看到“骄傲”的积极意义,主张让骄傲成为一种自信.
            • 7. 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各题.
                                             积极面对无奈
                  ①人生中有太多的无奈.刘翔为伤痛不能驰骋田坛而无奈,高考生为相差几分不能跨进大学校门而无奈,子女为工作所累不能照顾年老的父母而无奈,贫穷的父母因“差钱”不能很好地培养孩子而无奈,老年人因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而无奈,残疾人因天生的缺陷而无奈.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碰到数不清的无奈.
                  ②对待人生的无奈,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消极的态度,由无奈而生怨气,怨天怨地怨人,进而对生活失去信心,郁郁寡欢,在消沉中不能自拔;一种是积极的态度,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化解矛盾,努力走出无奈的阴影.窃以为,两种态度,往往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A面对无奈,消极沉沦,无奈就永远是你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 B积极面对,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迈开新步伐.正如马克•吐温所说:“人生在世,绝不能事事如意.反正,遇见了什么失望的事情,你也不必灰心丧气.你应当下个决心,想法子争回这口气才对.”
                  ③世界超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就是一个面对无奈永远积极进取的人.在一般人看来,他可能是一个一生都倒霉透顶的人:1岁时险些死于猩红热;4岁时一场麻疹,又让他险些进了棺材;13岁时患上了严重的肺炎;46岁时突然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几乎所有的牙齿;牙病初愈,又染上了严重的眼疾,幼小的儿子成了他的“拐杖”;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癌等疾病不断向他袭来,后来,他的声带也坏了,几乎成了哑巴.58岁就吐血而亡.可就是这个经常为身体不好感到无奈的人,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3岁学琴,8岁时就创作了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9岁入市立歌剧院的管弦乐团,11岁登台演奏自己创作的《变奏曲》,一举成功.他把苦难与成才这两项生活的馈赠,用自己的琴弦演奏到了极致.巴尔扎克说:“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而培根则认为:“顺境中的好运,为人们所希冀;逆境中的好运,则为人们所惊奇.”帕格尼尼是不幸的,上帝给了他一个糟糕的身体,让他经常处于无奈之中;然帕格尼尼又是幸运的.因为正是生活的苦难,成就了这位天才.他没有在苦难面前低头,在无奈之中徘徊,而是用自己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它,使自己从苦难者成为一个音乐的天才.
                  ④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人因为下岗、上当受骗、经商失败、亲人遭受不幸等陷入人生的低谷,感受到生命的种种无奈,有的人因此而患上了忧郁症,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其实,当你将一切归零,给自己时间,给自己空间,重新认识世界,就会感到,原来生活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糟.一转念,就是一个全新的生命.
                  ⑤朋友,如果你此时因伤痛而暂时折断了飞翔的翅膀,像帕格尼尼那样为生病而经受苦难,或者碰到种种不如意甚至无奈的事情,那么,请记住:“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只有战胜不幸,从不幸中走出来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②段A、B两句不能调换的原因是什么?
              (4)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人们面对人生的许多无奈,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态度.
              B.在人生路上,“无奈”是绊脚石还是垫脚石,取决于你的主观抉择.
              C.培根的话告诉我们,处于无奈中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D.当我们感受到人生的种种无奈时,可以试着将一切归零,重新认识世界.
              (6)请从以下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他(她)的事例,完成下面的句子,使其成为本文的事实论据.
                  面对    的无奈,    
              备选人物:韩愈    袁隆平    贝多芬     海伦•凯勒.
            • 8. 率真孔子
                                              张期鹏
                我读孔子,感受到的是他的率真.
                在无数个深夜,我坐在桌前捧读《论语》,感觉这个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就坐在我的面前.他的深邃目光,穿越2500多年的沧桑岁月,慈祥地注视着我.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站起身来,慢慢地走向不可知的远方.我的眼前,顿时幻化出一片烂漫的充满书香气息的杏林.
                我的思绪在漫长的时间隧道里穿梭,眼前的场景在变换,仿佛又回到了2500多年前的某一天.那一天,孔子把他的弟子子路、曾点、冉有、公西华召集到身边,让他们尽情地抒发自己的人生理想.子路说完,他只是微笑了一下;冉有和公西华说完,他没有表示任何意见,但似乎皱起了眉头.轮到曾点了,他在老师的鼓励下轻声说道:“莫春着,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这一段轻声地描绘,引来了孔子高声地感叹和赞许:“吾与点也!”
              “只有曾点的说法符合我的心愿啊!”孔子的感叹和赞许,至今依然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扉.千百年来,有多少人把他打扮成一个不苟言笑、循规蹈矩,而且一开口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闭口就是“仁”、“礼”、“忠恕”、“孝悌”之类的“至圣先师”,殊不知他始终怀着“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童心童趣.岂止是童心童趣啊,暮春时节,穿着新做的春服,五六个朋友一道,带着六七个孩子,在沂河里畅快地沐浴,在求雨台上迎接浩荡的春风,然后一路唱着悠扬的歌曲回去,难道不是孔子的人生理想吗?
              这是一个多么可爱、多么率真的孔子!
                孔子作为一个政治家,自然始终怀有强烈的政治热情、政治抱负和政治追求;但作为一个“士”,他更有知识分子思想纯洁和崇高的一面,不会为了某种政治利益而牺牲自己的独立人格.他30多岁的时候,因为对鲁国“三桓”的骄横跋扈不满,来到了齐国.他对齐景公讲了一番治国安邦的道理,齐景公好像很乐意接受.但他似乎又太直率了,他敏锐地看到齐国最大的危机是宫廷的奢侈,并且坦率地指出了这一点,引起了景公的极大不满.他冷冷地对孔子说:“我已经老了,也不可能有什么大作为了.以您的才能,在我这里实在太委屈了.”对于这样的逐客令,《论语》中没有记载孔子的反应,只是说了一句“孔子行”.但就是这样一句“孔子行”,使我看到了他面对景公的凛然的表情.以孔子的温文尔雅,他不会怒斥一个自己认为不值得怒斥的人,他当时一定是“色勃如也”,一脸严肃地转身离去;“趋近,翼如也”,脚步越走越快,像鸟儿舒展开了自己的翅膀.这就是有着率真个性、独立人格的孔子啊!
                我同时隐约地感到,孔子作为一个凡人,内心也有着复杂的情感,思想深处也有着复杂的矛盾,有时甚至会陷入一种痛苦的矛盾斗争之中.特别是在自己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心里真比黄连还苦.在他快50岁的那一年,眼看着壮志难酬,内心的急切终于表现在了一次差一点成为现实的冒险行动上.那一年,鲁国“三桓”之一季桓子的一个家臣发动叛乱,占据了鲁国的费城,并想以此来对抗鲁国.为了壮大自己的声威,他特意邀请孔子参加自己的反叛行动,这一次孔子真的沉不住气了,竟然想去参加叛军.子路急切地来劝他,他自知理亏,但又为自己无望的前程悲哀,于是理屈词穷地抢白子路:“他们召我去,难道我会白去吗?如果他们是真心用我,我可以帮助他们建设一个我梦想的东周王朝啊!”
                孔子当然没有成行,但即使只是这样一种想法,也引起了后人的激烈论争.在他死后2500多年的时间里,不知有多少人为他的这次冒险行为辩解,他们认为“圣人”孔子是绝对不会有这样的想法、说出这样的话的.但我却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我知道,孔子也是食人间烟火、吃五谷杂粮的,都快50岁了还一事无成,能不着急吗?我在今天可以想象孔子当时那种急切的样子,想象他面红耳赤地训斥子路的情景,不仅没有感到损伤了孔子形象的一分一毫,反而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孔子:太率真、太可爱、太伟大了.
                大哉孔子!
                                                                    (选自2008年12期《中华活页文选》)
              (1)读完全文,作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论述孔子的“率真”的?请简要概述.
              (3)从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孔子与他的弟子们畅谈理想的事例中,你读出了孔子怎样的人生理想?
              (4)作者写到孔子到齐国劝说齐景公的事例,阐明了什么观点?
              (5)2009年是孔子诞辰2560周年,届时将举行盛大的庆典,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条宣传语.
            • 9. 阅读议论文《“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完成下列各题.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
                                            汪金友
              “希望同学们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胡锦涛总书记讲了这样一番话.
              “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所以从小学、中学、大学到参加工作,我们一直都在读书.既读课内书,又读课外书;既读专业书,又读修身书.越读越明白,知识就是力量.越读越清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世上有很多的路,而只有自己亲身走过的路,心里最清楚.种过地,才知道种地的艰辛;做过工,才知道做工的劳苦;跌过跤,才知道摔打的痛楚.也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人们才学会了分析和判断,并从中找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想的很高,策划的很好,但一到实际上作和生活中,往往处处碰壁.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尤其在现代社会,处处讲知识,样样要科技,一个“大老粗”,怎么干得下去?所以,“读万卷书”是我们所需要的,“行万里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
                相对于父辈,现在的青年人大都生长在一个比较优越的环境里.没有缺过吃,没有缺过穿,没有吃过苦,没有发过愁.从小到大,一直被关心和照顾.书倒是读了不少,但路却走得不多.所以当他们即将走出校门的时候,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补上“走路”这一课.勇敢地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广阔的天地去.把“万卷书”融入到“万里路”上,才能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多彩的世界,给我们每个人都设计了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但眼前的路有千条万条,自己的路究竟在哪里?这就需要迈开双腿,一条一条地去试,一条一条地去找.这一条走不通,再走下一条.寻找是一种磨练,也是一种积累.等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一条路的时候,经验就丰富了,信心就提高了,成功就不远了.
                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都在为找工作奔波.有的投了简历,石沉大海;有的参加了面试,未破聘用.但这只是万里征程的第一步.此处不行,就到彼处;高处不行-,就到低处;闹处不行,就到静处.说不定,越是偏僻和陌生的地方,越有好风景.越是在基层,越能够磨练意志、施展才华、增长本领.任何大事,都从小事起步.既然读了万卷书,就不怕再走万里路!
                                                                 (《人民日报》2009年5月25日,有改动)
              (1)认真阅读全文,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2)开篇引用胡总书记话的作用是:①    ,②    
              (3)你是如何理解“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这句话的?
              (4)首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下列事例中不符合此句观点的一项是    
              A.李时珍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尝遍百草,数十年如一日搜集整理、笔耕不息,终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B.竺可桢数十年如一日,亲自到室外观测气候,进行记录,为我国气象规律的探索留下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成为我国著名科学家.
              C.梁启超小时读《史记》能背诵十之八九,善于总结读书方法,他认为读书要分精读和略读,还要熟读成诵、做好读书笔记.
              D.司马迁10岁开始“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为完成史学巨著《史记》打下坚实基础.
              (5)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完本文后,请结合文意,谈淡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 10. 阅读《痛苦聚积力量》(矫友田)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有一个女孩,很小的时候就拥有一个梦想: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滑雪运动员.然而,她不幸患上了骨癌.为了保住生命,她被迫锯掉了右脚.后来,癌症蔓延,她先后又失去了乳房及子宫.
                ②一而再、再而三的厄运降临到她的头上,她哭泣过、悲伤过,但从未放弃过心中的梦想.她一直都在告诫自己:“轻言放弃,就是失败,我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③最后,她不但没有被病魔打倒.相反,她以顽强的斗志和无比的勇气,排除万难,终于为自己创下了多项世界记录,其中包括获得1988年冬奥会的冠军,还在美国历届滑雪锦标赛中共赢得了29枚金牌.后来,她还成为攀登险峰的高手.她就是美国运动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著名滑雪运动员--戴安娜•高登.
                ④一个人一旦沉沦于痛苦之中,就永远不会有所作为.只有那些懂得消解痛苦,并在痛苦中不断积聚力量者,才会使生命变得愈加丰满和充实.有一位诗人说过:“其实,不论在岁月之内还是在岁月之外,痛苦都是比幸福更为博深更为奥妙更为耐读的书籍!”这是一句多么耐人寻味的话啊.痛苦并不可怕,在痛苦中聚积的力量,犹如剧烈涌动的火山,一旦喷发,必定带给人们一种灵魂的震颤!
              (1)本文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试用“∥”将本文分成两层,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②③④
              (3)试用简洁的语言再概写一个事例,对本文的中心论点进行支撑.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