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学会赏识
                  ①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舒朗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才智敏锐,气度从容的表现.赏识,是为人之道,不懂赏识,不愿赏识,人与人之间往往就多了一份挑剔,少了一份欣赏;多了一份苛求,少了一份呵护.于是乎就像医生对患者一样,执着的“诊断”他人身上的不足、过失、缺点、毛病和错误,于是乎便有了冷眼、批评、讽刺以致呵斥,最终结出的苦果便是信任的折损、亲和力的丧失…
                  ②人人都应该学会赏识,须知“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而且随着阅历的增加,这种“渴望”会变得更加深沉而炽烈.你的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肯定的颔首、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舞人心的话语,可以为他人驱散积聚在心底的自卑的阴影,可以为他人找回失落已久的宝贵的自尊,可以为他人校正前进的方向,可以为他人唤醒早已尘封的潜质、潜能,可以为他人诱发心中创作冲动的萌芽.
                  ③赏识在于心态的调整,赏识生长在自由和谐的空气里,赏识弃绝“祖师爷”和“裁判官”的心理羁绊,以平和宽广的心境、宽厚接纳的态度,去聆听灵魂深处质朴纯彻的心语,去捕捉稍纵即逝的创作灵光.
                  ④赏识在于角度的转换,万事万物,各有其长;远近高低,各呈其姿.于人于物,其正面或许并非那样靓丽可人,其侧面则可能是一幅优美的剪影;或者其外表还是稚嫩、丑陋、拙笨、顽劣的壳,其内部蕴含的却是成熟、美丽、新异、灵动的核,我们何妨换个角度看一看,何妨拐个弯子想一想?
                  ⑤赏识在于标准的择取,美丑、好坏、优劣、成败、是非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追求崇高和完美本无可厚非,但苛求崇高和完美则大可怀疑.用神的标准测量凡人,用完美的标准去审度他人,赏识便会失去家园.只要我们正确地选取一个合适的参照物乃至稍降一格去看待他人,值得赏识的东西便会扑面而来:闪光的道德、妙异的智慧、纯美的人情…
                  ⑥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而是智慧与智慧的主动碰撞;赏识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而是对一种相对价值的公正认可;赏识不是谀词满口的鄙俗奉承,而是对事物固有魅力的真诚接纳.
                  ⑦学会赏识吧,这样,你的胸怀才更显得博大,灵魂才更趋于崇高;拥有赏识吧,这样,世界便获得了求真、求美、求善的不竭动力.
              (1)根据文章写作思路,下列对文章层次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
              (2)请简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①    、②    、③    
              (3)第③段和第④段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3)美国柯达公司在制造感光材料时,需要有人在暗室工作,他们大胆启用盲人,提高了工作效率,并给公众留下不拘一格降“重用人才”的印象,一批高水平专业人才争先恐后到柯达公司效力.
              以上文字适合放在第    段充当事实论据,理由是    
              (4)以下对文本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人人都应该学会赏识”.
              B、本文主要采用对比论证,引用论证两种论证方法.
              C、结尾段在文中起到发出号召并总结全文的作用.
              D、文中“诊断”“渴望”“祖师爷”引号的作用相同.
            • 2.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放弃也会成功
                ①古罗马有一则语言:有两条河流从源头出发,相约流向大海,它们穿过山涧,最后到了沙漠的边缘.它们一筹莫展,讨论着怎么办.其中一条河说:“我一定要流过去,找到大海.”另一条河则说:“不如回去再等机会吧,如果前进,我们可能走不出沙漠就干涸了.”结果一条河执着地前进,干涸在了沙漠里,另一条河则回到了源头,等待到了良机,流向了大海.执着有些时候将导致失败,[]放弃则走向了成功.
                ②在人生的追求中,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厄运,我们时常告诉自己,坚持下去,不要放弃,终会获得成功.其实,很多时候,放弃也会成功.
                ③我们赞赏锲而不舍永不放弃的奋斗精神,当你确定目标,这种执着就会成为一种通向成功的阶梯.但有时放弃和锲而不舍的执着并不矛盾.陶渊明放弃污浊官场,归隐田园,写出了《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等传世之作,成为东晋时代杰出的诗辞散文大家.鲁迅放弃了医学,成为了文学巨匠.梵•高放弃了做传教士,而成了有名的画家.放弃是对生命的过滤,对追求方式的扬弃,是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发现.不学会放弃,就无法成功地跨越生命,驾驭人生.
                ④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不得不停止前进,不得不放弃梦想.苦苦地挽留夕阳,是傻子;久久地伤感春光,是蠢人.什么也不愿放弃的人,往往会成为生活中逞一时之快、显意气之勇的匹夫,常常会失去更珍贵的东西.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得到,不计一时得失,勇敢地放弃,是为了更大的成功.
                ⑤放弃是剪刀,生命之树剪除病枝赘叶后,更显勃勃生机.放弃有苦痛,宛如壮士断臂,需要时间的良药来抚平创伤.面对暂时的伤痛,放弃需要一种[]毁誉不惊的精神,需要直面淋漓鲜血的[]气概,需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胸怀,需要摒弃生活里用尽心思装饰出的虚假繁荣的胆识.放弃是一种明智,是一种宽容.或许它带给你的是短暂的消沉,但只要你打开视野,另辟蹊径,迎来的将是一个更加美丽的开端.你的眼前将满是和平阳光,你的世界将满是鸟语花香.所以敢于放弃的人也是坚强的人.拒绝放弃,只会作茧自缚,在生活的网中束缚之死.
                ⑥通向成功的路不止一条,没必要一条路走到黑,头碰南墙才回头.忘掉最初的选择并不意味着背叛了自己,放弃无可挽回的事情并不说明你的整个人生从此黯淡无光.放弃,是为了更好的得到,[]果断放弃,才能将该拿得起的东西更好地把握着.
                ⑦我们鼓励执着,我们也鼓励放弃.
                ⑧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不敢放弃希望,但并不意味着不改变.这时要运用你的智慧,敢于放弃,重新选择.也许你会看到一个更加开阔的天地.
                ⑨放弃其实也会成功.
                                                                        (选自《智慧背囊》,略有删改)
              (1)依次填入文中空格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  坚持不懈  豪放  只有    B.但  锲而不舍  豪迈  只要
              C.而  锲而不舍  豪迈  只有    D.而  坚持不懈  豪爽  只有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选文第③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5)你如何理解“放弃是一种明智”?
              (6)下面两个连接材料哪个更合适作本文的论据?请说明理由.
              【甲】2008年北京奥运会,刘翔在走上赛场的瞬间忍痛退出万众瞩目的比赛,无疑要面对极大的压力与挑战,如果当时孤注一掷,便会使身体受到严重损伤,就可能不会有重返赛场的机会,更不会有2011年钻石赛上海站13秒零7的夺冠佳绩.
              【乙】丁俊晖,十八岁便获斯诺克英国锦标赛冠军,改写了二十七年来斯诺克英国锦标赛冠军被英国和爱尔兰选手垄断的历史.
                为了台球,丁俊晖书不念了,家里生意不做了,甚至房子也买了.父亲专门为他请了家教,每天学习两个小时的英语,为了父子俩共同的憧憬--有一天能去英国打球.2002年,15岁的丁俊晖获得了8个大赛冠军,其中亚洲锦标赛、世界青年锦标赛和亚运会冠军头衔,为他赢得了3个职业排名参赛资格.2003年,丁俊晖满16岁,世界台联立即给他发出工作签证.8月份,丁俊晖踏上了去英国的征程.一个月后,他正式转入职业选手.
            • 3.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守住心灵的高度
                ①孙天帅是珠海市工业区一家外资企业的普通工人.平日里,他目睹了韩国老板对工人们的种种刁难和侮辱,内心极为愤怒.当那个韩国老板责骂一个因极度疲劳而睡着的女工,甚至令所有工人统统跪下时,只有他拒绝下跪,一个人直直地站着.孙天帅的行为不仅表现了“士可杀不可辱”的英雄气节,更体现了中国人誓死捍卫民族尊严的豪迈气概.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在强权与暴力面前不屈服,守住了自己心灵的高度.
                ②无论是谁,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应该坚守自己的人生准则,就是说要守住心灵的高度.
                ③霍英东,在中国的政界、商界、体育界声名显赫.他从小吃苦,靠着聪明的头脑和不懈的努力,积累了大量财产.他没有为富不仁,而是热心公益,多年来为社会捐款多达200亿元.他说过一句话:“有钱,是上天赐给你做善事的机会.”霍英东是商界的精英,是精神上的富翁,更是守住心灵高度的楷模.然而有人却在金钱、荣誉面前,暴露出丑陋的人性.陕西农民周正龙和他身后的利益集团,制造了哄动一时的“华南虎”事件,就是为了骗取国家的大量拨款及由此可能带来的荣誉.对名利的追逐让他们忘记了生命的最终目标,他们也因此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架上.
                ④守住心灵的高度,需要心系天下不甘平庸的情怀.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提出了“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主张,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更是用生命诠释了理想.屈原出身贵族,在楚国本来有着较高的地位,生活无忧,但是在“举世皆醉”中,他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在真理面前挺身而出,即使被放逐,也决不向邪恶势力低头.虽然他的生命随着汩汩流淌的汨罗江水一同远去,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令人敬仰,他也成为中国人的光辉榜样,只有那些自觉地把自己生命与祖国人民的利益结合在一起的人,才是真正大写的“人”!
                ⑤守住心灵的高度,需要雄厚的资本和健康的心态.在风靡欧洲的法国网球公开赛中,美丽的中国女孩李娜,历经多场苦战,横扫众多欧洲劲敌,杀入冠亚军决赛.万众瞩目之下,她战胜了强劲的对手--意大利网坛老将斯齐亚沃尼.全面扎实的技术、稳定出色的发挥,使她成为本次比赛的冠军,作为亚洲获得大满贯赛冠军的第一人,面对如此殊荣,李娜没有忘乎所以,而是用动听娴熟的英语,微笑着告诉世界:只要有底气,没有什么不可以!当一个人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拥有了在世上立足的雄厚资本,就会战胜压力与诱惑,直面自己的心灵.
                ⑥守住心灵的高度,需要顽强的毅力和执着的精神.悬崖上的松树令人敬佩.悬崖上少土,需要它拥有刺穿岩石的力量;悬崖上少水,需要它拥有忍受饥渴的意志;悬崖上少有人照顾,需要它用心灵抚慰自己.树是如此,人又何尝不是?追寻真理的路上,一定会充满荆棘,充满危险.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罗斯福也说:“生活好比橄榄球比赛,原则就是奋力冲向底线.”只有具备非凡的毅力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才能坚守住自己的人生准则.
                ⑦真诚勇敢地面对生活吧,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追求的目标.只有让心灵高高地站立着,我们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幸福,人生才会更加美好.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择下面一个人,写出他的事例,用来充当本文④⑤⑥段中任意一段的论据.
              陶渊明  陆游  邓稼先  袁隆平  成龙  何祥美  比尔•盖茨  海伦•凯乐
              ①选择    的事例,充当第    段的论据.
              ②事例:    
              (5)阅读下面材料,说一说真正做到“守住心灵的高度”,除选文所论述观点外,还应该具备哪些品质?至少写出三点.
              陈文原是福建一名大学生,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收碗哥”.他每天饭后都在学生食堂里收拾餐具.从视频上可以看到,他手臂上下翻飞,原本杂乱的餐具瞬间被分门别类收拾好.据统计,在两分钟时间里,他收了整整两千只碗盘.他来自农村家庭,靠助学贷款上了大学,此后没有再向家里要过一分钱,课余凭借在学校食堂收碗赚取学费,现已偿还大部分贷款.面对许多因欣赏而有意招聘他的大企业,他婉言谢绝.他计划先把功课学好,把碗收好,毕业之后再自己创业.
            • 4.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  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②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 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③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④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⑤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⑥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⑦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⑧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⑨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正如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虽然它是“无用”的,然而一切都有痕迹,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些时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人的存在,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内在的文化含量并没有因表面的“无用”而打折扣.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能比故意强迫阅读或者故意淡漠阅读都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2010年第6期《文苑》)
              (1)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的?
              (2)第②段划线句子中“失重感”指什么?
              (3)作者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你是怎样理解“无用”的?
              (4)文章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5)快速便捷的“网络阅读”和细嚼慢咽的“传统阅读”,你更喜欢哪一种?简述理由.
            • 5. 真“重理”就不该“轻文”
                                                    张志公
                  ①一提到各行的“家”,比如文学家、数学家、电子学家等,你会以为,他们大概是各专一行,别的什么都不管的.不对,不是这样.任何一个称得上“家”的人,他不但专精于一样,而且一定有广博的知识基础.没有一个不懂物理的化学家;没有一个不懂物理、化学的医学家;没有一个对科学一窍不通的文学家.你看过电影《李时珍》、话剧《伽利略传》吗?如果编剧、导演、演员对科学一窍不通,这些电影、话剧能够编得好、演得好吗?
                  ②普通教育阶段,属于基础知识的功课一般区分为文科和理科两大类.语文、外语、历史,这些是文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卫生,这些是理科;地理课里边有所谓人文地理的内容属于文科性质,自然地理的内容属于理科性质,所以这门课可以说是文、理兼而有之.此外,还有政治、体育、音乐、图画课,也都是基础课程.所有这些功课,统统是打基础的,都不是专门性的.做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公民,应当具备这些基础知识;不论日后进一步学什么、研究什么、干什么工作,这些基础知识都是有用的,并且都是必要的.每个人往往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各方面的才能也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某一两门功课学得特别好,其余学得一般,这种情形是不少见的.有的人对数、理、化有兴趣,有的人对文学、历史有兴趣,这也是许可的,应该鼓励的.如果有人在某方面显示出较高的才能,我们还应当珍视它,为它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把基础打好了,个人的爱好和特长才能得到发展.
                  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这些基础课程有一门共同的基础课,那就是语文课.语文是学习任何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不论是社会科学的文、史、哲、政、经、法,还是自然科学的数、理、化、生,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语文这个工具.语文不学好,不善于说,不善于读,不善于写,无论学什么,研究什么,做什么,都会受到影响,效率都不会很高.人们都知道,学不好数学会影响学物理;那就更应当知道,学不好语文还会影响到学数、理、化.因为数、理、化的叙述、论证以及公式和定理都要通过精练、严密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如果不掌握好语文这个基础工具,你怎么能很好理解这些东西呢?比如“解方程”和“方程的解”是两个不同的数学概念,“两数的平方和”和“两数和的平方”,意义完全不同,解题时往往一字之差,就可能谬以千里.语文课是基础课的基础,基础不好,就会影响其他课程.等到以后参加了工作,无论从事哪个部门的科学技术业务,总需要经常看些技术资料,如果阅读能力不高,那对工作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当技术员写不好实验报告,当医生写不好病历,有了发明创造,写不好科学论文,有了经验,写不好总结,那对工作又会有多大的影响!
                  ④当前,在青少年学生中间有一股“重理轻文”的风气,就是重视学习数学、物理、化学,不重视学习历史、地理,尤其不重视学习语文.其实,照这样的“重”法,这个“理”就恰恰学不好.忽视了文必将影响他学理,影响他日后干理科的工作.真正重理的人,决不应轻文;同样,真正重文的人,也决不应轻理.由于志趣不同,在某方面一般地认真学习,而在另一方面特别多下工夫学习,这种情形是自然的现象.但是,“重”一样,“轻”一样,却是不正常的思想和心理的反映.普通教育阶段是打基础的,样样都不过是学点起码的知识、技能,这些起码的知识、技能对学生心智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轻”了一样,最终必然会影响到主观上觉得该“重”的那一样,从长远来看,这后果是很坏的.
                  ⑤爱吃蔬菜的可以多吃点蔬菜,爱吃肉的可以多吃点肉,但是只吃一样,别的不吃,那可不行.食谱广一些好,不能“偏食”,“偏食”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健康.学习也是一样.
              (1)作者论述的观点是:    
              (2)简略说说选文第⑤段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选文第①段连用三个“没有一个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选文第③段从两方面强调了语文学科重要的基础性.这两方面分别是:        
              (5)作者说“语文是学习任何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请你运用相关的语法知识说说“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意义有何不同.
              (6)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从文中受到的启迪.
            • 6. 纯真与练达
                                                   郭启宏
                ①纯真与练达是两种不同的素质,这两种素质在文学家身上,表现得尤为鲜明.
                ②纯真,指的是文学家胸中一片赤诚,有时竟如未曾入世的处子.《浮生六记》作者沈复绝无掩饰地敞露胸襟,是其纯真;鲁迅让爱子骑在脖子上,吟出“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是其纯真;郭沫若在抗战时期,为一曲《思乡曲》所动,竟于稠人广座之中失声恸泣,是其纯真;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的诗人田间,在日常生活中并非口若悬河的雄辩家,据丁玲所记,说话还有些腼腆,这也是其纯真.至于作家写作时异于常人的诸般表现,更令人见其肝胆.传说汤显祖写《牡丹亭》至“赏春香还是旧罗裙”,抑制不住,跑到染房里落泪;狄更斯伏在自己的手稿上哀哭;福楼拜为他笔下的包法利夫人服毒而痛苦呻吟;果戈理突如其来的哈哈大笑…作家坦然披露胸怀,让世人一览无余.没有这种纯真,作者绝写不出真性情的文字,而免不了时有造假.
                ③练达,照字面上解,是熟练通达,实际上是对事情本质透彻的理解.《红楼梦》中有一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倘若剔除其世故的一面,便是很好的说明.上面列举的大作家都有各自的深沉,鲁迅的深刻固不消说,郭沫若又岂止热烈而已?对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恩格斯认为自己从中“所学到的东西要比从当时所有的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果戈理晚年为世界观所苦,终将《死魂灵》第二部手稿付之一炬,也是练达的曲折表现.没有这种练达,作家绝写不出深刻的文字,而难免要流于肤浅.
                ④纯真与练达这两种不同素质,乍看来似若冰炭,然而,它们却应该而且能够和谐地统一起来,其实两者本来就是事物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是一个对立统一体.文学创作要求文学家既纯真又练达.这是因为:只有纯真而无练达,任情感泛滥起来,文字自然缺乏深度;反之,练达有余纯真不足,又容易变得圆滑,文字也会失却光泽.我们看到,古往今来的大手笔总是两种素质兼而有之.我特别敬佩伟大的曹雪芹,你看,一部《红楼梦》,通篇是真情流露,“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同时又通篇蕴涵哲理,“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⑤文学家既要纯真,又须练达,二者间充满辩证法:对待生活既充满热情,又能冷静进行剖析;立身处世既心无诡诈,又胸有准绳;不论何种际遇,既能深入进去,又能超脱出来;在创作过程中,既能如痴如醉,走火入魔,又能冷心铁面,不断战胜自己;灵感之强烈,如霹雳经天,而思维之缜密,又如水银泻地;一篇写就,既能感情浓烈,色彩斑斓,又能鞭辟入里,力透纸背;甚至行文上疏密有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凡此种种,推而广之,都是纯真与练达之间的辩证法.
                ⑥时代寄厚望于既纯真又练达的全素质文学家.
                                                                          (选自《云梦生涯》,有改动)
              (1)请在下列段落序号间用“‖”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①②③④⑤⑥
              中心论点:    
              (2)文章②③段中提到的人物有几个是重复的,如鲁迅、郭沫若、果戈理,换成其他人物的实例好不好?为什么?
              (3)揣摩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另外选取恰当的事例,写一段能够替代它的话.
              (4)文章④⑤两段都是阐述“纯真”和“练达”之间关系的,能否删掉其中一段?为什么?
              (5)本文关于文学家素质的论述,带给你怎样的启迪?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
            • 7. 阅读《也谈内心和谐》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也谈内心和谐
                                                  张汉明
                ①犹太人说,这世界上,卖豆子的人应该是最快乐的,因为他永远不用担心豆子卖不出去.豆子卖不出去的时候,他们可以拿回家,磨成豆浆卖;如果豆浆卖不出去,就制成豆腐;豆腐卖不出去,可以晒干了当作豆腐干来卖;豆腐干也卖不出去的话,那就把豆腐腌起来,做成豆腐乳.卖豆子的人还有另一种选择:如果豆子卖不出去,就把豆子拿回家加水生成豆芽卖;如果豆芽卖不出去,就干脆让豆芽长大,卖豆苗;而如果豆苗卖不动,再让它长大些,移植到花盆里,当作盆景卖;如果盆景卖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田地里,让它生长,几个月后,就结出了许多新豆子.看,卖豆子的人是多么豁达、乐观,遇事总是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内心和谐.
                ②人要想达到内心和谐,就应该学学卖豆子的.同样一件事情,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就会觉得心平气静,就是天天都有好心情的“乐天派”;而用消极的心态去对待,就会觉得心理不平衡,甚至郁闷忧伤.如:同是面对夕阳西下,晚霞满天的情景,李商隐发出了“夕阳无限好,只是尽黄昏”的哀叹,刘禹锡却高兴地吟咏“莫道桑树榆晚,为霞尚满天”,而叶剑英元帅更是豪迈地唱出“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来.
                ③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人个活在世上,必须学会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容忍那些无法改变的事情.人生在世,难免遇到伤心事、苦恼事,有时甚至使人痛苦不堪.而这些令人痛苦的事情,有些是可以改变的,有些是无法改变的,如亲人离去、身患不可治愈的疾病等.既然无法改变,我们何不改换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把心态的开关扳向积极的一面,使自己有一个和谐的心态、快乐的人生呢?当你进入一个新环境为没有人认识你而苦恼时,你应该想到“ 甲 ”;当你担心走到山前无路可寻时,你应该想到“  乙  ”;当你与关系特别亲密的朋友相隔很远,不能经常把盏谈心时,你应该想到“  丙   ”;当你心爱的人随别人而去而无法挽回时,千万别垂头丧气,应鼓励自己说:“   丁   ”;当你和心爱的人天各一方,不能花前月下牵手浪漫时,要记住“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当你在高考中名落孙出,在创业中屡遭失败的时候,切莫心灰意冷,以为自己无法走出生命的低谷,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卷土重来未可知
                ④任何一件事情,只要你抱一个良好的心态,换个角度去看,都能感受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舒畅.相反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即使处在好的环境里,也会感到悲观沮丧.内心和谐的人,黑夜中也能绽出笑容;内心失衡的人,睡梦中也会泪湿枕席.
                ⑤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没尝过黄连的苦涩,就无法体会美酒的香醇;                        
              只有经过挫折的历练,你才能真正悟出生活的意义;有云卷云舒的变幻,才是真正的天空;有月盈月缺的无常,才生出对佳期的守望.懂得生活辩证法的人,才能永葆内心的和谐.
                ⑥内心和谐是金.其实,不一定“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只要你保持一个和谐的心态,乐观地看生活,辩证地看世界,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你的人生之旅就会一路欢歌.
                                                                               (选自《演讲与口才》)
              (1)将下列诗句分别填写在文中第③段甲、乙、丙、丁四处.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应填在(    )处
              B、“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应填在(    )处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应填在(    )处
              D、“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应填在(    )处
              (2)你是怎样理解下列句子的?
              ①“天生我材必有用”:
              ②“卷土重来未可知”:
              (3)文章开头写卖豆子人的故事的作用是什么?
              (4)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请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6)仿照第⑤段中划虚线的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
              没尝过黄连的苦涩,就无法体会美酒的香醇;        
            • 8.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每一只小狗都有一个目标
                ①有一对夫妇,有两个孩子,这对夫妇决定为孩子养一只小狗.小狗抱回来以后,他们就请朋友帮忙训练这只小狗.在第一次训练前,女驯狗师问:“小狗的目标是什么?”夫妻俩面面相觑,很是意外,嘟囔着说:“一只小狗的目标?当然就是当一只狗了.”他们实在想不出狗还有什么另外的目标.女驯狗师极为严肃地摇了摇头说:“每只小狗都有一个目标.”夫妻俩商量之后,为小狗确立了一个目标:白天和孩子们一道玩,夜里看家.后来,小狗被成功地训练成了孩子的好朋友和家的守护神.这对夫妇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做一只狗要有目标,更何况是做一个人.
                ②我们常常把别人的期待当成了自己的目标.孩童时,这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但是,你会渐渐地长大,无论别人的期望是怎样的美好,它也不属于你.除非有一天,你成功地在自己的心底移植了这个期望,这个期望生根发芽,长成了你的目标.那时,尽管所有的枝叶都和原来的母体一脉相承,但其实它已面目全非,它的灵魂完完全全只属于你,它被你的血脉所滋养.
                ③我们常常把世俗的流转当成自己的目标.这一阵子崇尚钱,你就把挣钱当成自己的目标,殊不知钱只是手段而非目标,有了钱之后,事情远远没有结束,把钱当成目标,就是把叶子当成了根.过一阵流行美丽,你就把制造美丽保存美丽当成了目标,殊不知美丽的标准有所不同,美丽是可以变化的,目标却是相对恒定的.美丽之后你还要做什么?美丽会褪色,目标却永远鲜艳
                ④有人把快乐和幸福当成了终极目标,我觉得这也值得推敲.快乐并不只是单纯的快感,类乎饮食和繁殖的本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最长远最持久的快乐,来自于你的自我价值的体现,而毫无疑问,自我价值是从属于你的目标,一个连目标都没有的人,何谈价值呢!
                ⑤一株树的目标也许是雕成大厦的栋梁,也许是撑起一把绿伞送人阴凉,也许是化做无数张白纸传递知识,也许是制成一次性筷子让人大快朵颐…还有数不清的可能,我们不是树,我们不可能穷尽也不可能明白树的心思.我们是人,我们可以为自己确立一个目标,这是做人的本分之一.
                ⑥有一位女子曾说过,出名要趁早.我看,确立目标要趁早.
                                                 (选自《初中语文读本》,语文出版社,作者毕淑敏,有改动)
              【注】大快朵颐:鼓动腮帮子大口嚼鲜美的食物.
              (1)作者用一对夫妇训练小狗的故事开头,其作用是什么?
              (2)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在论述应怎样确立目标时,作者否定了哪些不当做法?
              (3)这篇文章议论的语言形象而又富有哲理,请你说说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美丽会褪色,目标却永远鲜艳.
              (4)在历史上和生活中,许多人因确立了自己的目标而获得了成功.请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要求事例典型、真实,目标明确、具体)
            •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率真孔子
                                                      张期鹏
                我读孔子,感受到的是他的率真.
                在无数个深夜,我坐在桌前捧读《论语》,感觉这个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就坐在我的面前.他的深邃目光,穿越2500多年的沧桑岁月,慈祥地注视着我.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站起身来,慢慢地走向不可知的远方.我的眼前,顿时幻化出一片烂漫的充满书香气息的杏林.
                我的思绪在漫长的时间隧道里穿梭,眼前的场景在变换,仿佛又回到了2500多年前的某一天.那一天,孔子把他的弟子子路、曾点、冉有、公西华召集到身边,让他们尽情地抒发自己的人生理想.子路说完,他只是微笑了一下;冉有和公西华说完,他没有表示任何意见,但似乎皱起了眉头.轮到曾点了,他在老师的鼓励下轻声说道:“莫春着,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这一段轻声地描绘,引来了孔子高声地感叹和赞许:“吾与点也!”
              “只有曾点的说法符合我的心愿啊!”孔子的感叹和赞许,至今依然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扉.千百年来,有多少人把他打扮成一个不苟言笑、循规蹈矩,而且一开口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闭口就是“仁”、“礼”、“忠恕”、“孝悌”之类的“至圣先师”,殊不知他始终怀着“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童心童趣.岂止是童心童趣啊,暮春时节,穿着新做的春服,五六个朋友一道,带着六七个孩子,在沂河里畅快地沐浴,在求雨台上迎接浩荡的春风,然后一路唱着悠扬的歌曲回去,难道不是孔子的人生理想吗?
              这是一个多么可爱、多么率真的孔子!
                孔子作为一个政治家,自然始终怀有强烈的政治热情、政治抱负和政治追求;但作为一个“士”,他更有知识分子思想纯洁和崇高的一面,不会为了某种政治利益而牺牲自己的独立人格.他30多岁的时候,因为对鲁国“三桓”的骄横跋扈不满,来到了齐国.他对齐景公讲了一番治国安邦的道理,齐景公好像很乐意接受.但他似乎又太直率了,他敏锐地看到齐国最大的危机是宫廷的奢侈,并且坦率地指出了这一点,引起了景公的极大不满.他冷冷地对孔子说:“我已经老了,也不可能有什么大作为了.以您的才能,在我这里实在太委屈了.”对于这样的逐客令,《论语》中没有记载孔子的反应,只是说了一句“孔子行”.但就是这样一句“孔子行”,使我看到了他面对景公的凛然的表情.以孔子的温文尔雅,他不会怒斥一个自己认为不值得怒斥的人,他当时一定是“色勃如也”,一脸严肃地转身离去;“趋近,翼如也”,脚步越走越快,像鸟儿舒展开了自己的翅膀.这就是有着率真个性、独立人格的孔子啊!
                我同时隐约地感到,孔子作为一个凡人,内心也有着复杂的情感,思想深处也有着复杂的矛盾,有时甚至会陷入一种痛苦的矛盾斗争之中.特别是在自己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心里真比黄连还苦.在他快50岁的那一年,眼看着壮志难酬,内心的急切终于表现在了一次差一点成为现实的冒险行动上.那一年,鲁国“三桓”之一季桓子的一个家臣发动叛乱,占据了鲁国的费城,并想以此来对抗鲁国.为了壮大自己的声威,他特意邀请孔子参加自己的反叛行动,这一次孔子真的沉不住气了,竟然想去参加叛军.子路急切地来劝他,他自知理亏,但又为自己无望的前程悲哀,于是理屈词穷地抢白子路:“他们召我去,难道我会白去吗?如果他们是真心用我,我可以帮助他们建设一个我梦想的东周王朝啊!”
                孔子当然没有成行,但即使只是这样一种想法,也引起了后人的激烈论争.在他死后2500多年的时间里,不知有多少人为他的这次冒险行为辩解,他们认为“圣人”孔子是绝对不会有这样的想法、说出这样的话的.但我却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我知道,孔子也是食人间烟火、吃五谷杂粮的,都快50岁了还一事无成,能不着急吗?我在今天可以想象孔子当时那种急切的样子,想象他面红耳赤地训斥子路的情景,不仅没有感到损伤了孔子形象的一分一毫,反而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孔子:太率真、太可爱、太伟大了.
                大哉孔子!
                                                                    (选自2008年12期《中华活页文选》)
              (1)读完全文,作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论述孔子的“率真”的?请简要概述.
              (3)从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孔子与他的弟子们畅谈理想的事例中,你读出了孔子怎样的人生理想?
              (4)作者写到孔子到齐国劝说齐景公的事例,阐明了什么观点?
              (5)2009年是孔子诞辰2560周年,届时将举行盛大的庆典,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条宣传语.
            • 10. 阅读《生活中的减法》,完成下列各题.
                                                生活中的减法
                ①“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不如意事,又差不多八九成是由他人给咱带来的.比如,有人冷落咱,疏远咱,伤害咱,贬低咱,羞辱咱,乃至欺咱老实,骗咱好心,卖咱假货,偷咱财物等等不如意,不都是来自他人吗?面对这林林总总不如意事,咱当如何对待呢?想起了前些年常用的两句古话,一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是“反其道而行之”.
                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是你不仁,我不义.你冷落咱,咱疏远你;你敢动口羞辱咱,咱就敢伸出老拳动手;你今天卖给咱假冒伪劣,咱明天回敬你缺斤少两;甚至,你偷了咱一辆自行车,明天咱去偷别人的摩托车,一气之下,做了偷摩托车的贼.这样,以牙还牙,睚眦必报,生活中的不如意事,就像加法,还不越来越多?
                ③“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你负我,我不负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面对不如意事,咱心里难受,感到痛苦,咱就不能让别人也为这样的事而难过,而痛苦.你伤了咱,如果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咱宽容你,以此为教训,遇事不迁怒于人,不伤害无辜.你给咱冷遇,让咱感到难堪,感到苦恼,咱遇事就当多给人一些热情,一些关爱,一些帮助.这般,生活中的不如意事,就像减法,会越来越少.
                ④遭遇不如意事,以身作则用减法,这自然体现了一个人的胸怀、品德与宽容的精神,并且,还标志着一个人立身的高度与处事的眼光.他们会这样认为:有人冷落了你,同时也强化了你的自立;有人伤害了你,同时也磨炼了你的心志;有人欺骗了你,同时也增进了你的见识;有人绊倒了你,同时也锤炼了你的能力.从而,让你的生活充满阳光.心胸狭隘、小肚鸡肠,遇不如意事,喜欢加法的人,自以为得计,可占到便宜了吗?没有,绝对没有.
                ⑤唐代高僧寒山与拾得有段对话,就很值得玩味.寒山问:“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之乎?”拾得回答:“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⑥看来,生活中的减法,确实是做人的一种智慧,不仅会完美自己的人格.同时也减少了不如意事,叉增进了社会的和谐,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赵亚兴摘自《读者俱乐部》,有删改)
              (1)本文标题是“生活中的减法”,为什么先从“生活中的加法”谈起?
              (2)结合②一③段有关内容,说说为什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生活的加法,而“反其 道而行之”是“生活的减法”.
              (3)文中唐代高僧寒山与拾得的对话耐人寻味,你能品出其中做人的智慧吗?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本文观点,为“指路大王”谢亮写几句点评文字.
              链接材料:北京有位76岁的老人,叫谢亮.4年前,他向人问路,却遭冷遇,那人不理不睬,一脸的冷漠.他自然感到气愤,但并未将这气愤撒给任何人,而是想到,之后别人向我问路,我要用最高的热情、最大的耐心给人家指路.此后,他将全市公交车站、大学、医院、公园、大使馆、各省办事处等47090多个地点,编成20万字的《指路手册》,每天风雨无阻地为成百上千的人“义务指路”,被誉为北京城的“指路大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