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时间会把幸福还给你

              包利民

              ①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些东西被时间的长河所带走,就像那些生生灭灭的浪花,美丽着的都在不停地消逝。可是,时间也会回赠给我们许多美好,除了那些随波而来的希望和憧憬,便是那些远去的,回望,亦是美意盈怀。

              ②身处苦难之中,总会感叹命运,怨命运夺走了太多的幸福。可是再长久的痛苦,也终有过去之时。有时这成为我们走过艰难的精神力量,一切都会过去,再沉重的生活也不会拖累时间的脚步。感谢时间,总能把折磨我们的种种送远。更奇妙的是,当我们走过痛苦,再回头去望,那些曾经的挫折伤痕,都会有一种幸福的感觉。有人说,那是因为我们超越了痛苦而回头去欣赏痛苦,其实,被命运剥夺的幸福,都被寄存在时光里,在某个心静如云的时刻,给我们一份不期然的感动。

              ③可是,在这个世界上,也真的有人潦倒到老,也真的有人终生不乐。是时间将他遗忘,还是他们的苦难超越了人生的长度?时间不会把任何一个人遗弃,之所以郁郁终生,是因为在风尘磨难中,有人让心里枯了希望的泉。有的人在世事风尘中,在挫折打击中,让心上起了厚厚的茧,于是淡了痛苦的感觉。那不是坚强,是麻木,一颗麻木没有希望的心,感受不到痛苦,同样也感受不到幸福。幸福一直在时光里,是我们的心把它拒之门外。

              有的人会在痛苦之中找寻出幸福。而我们却常常嘲笑他们,笑他们心大,笑他们只会自我安慰。其实可笑的恰恰是我们,没有人愿意在痛苦中长久地挣扎沉沦。即使再黯淡的日子,也会有闪亮的时刻,让眼中充满色彩。抬头看云低头见花,只要心一直柔软如初,便会于身边发现让我们幸福的种种。哪怕只有点点滴滴,也能汇成清亮的溪流,浸润生命。如此,才能让心不疲惫,才能有力量走得更远。所以,有时,幸福并不一定全都存在于时间的彼岸,它或许就在我们低头的瞬间。

              ⑤所以不要放弃心里的希望,希望就如一片土壤,能生长出许多美好。也不必为今天的苦与痛而伤感失落,当时间走过,心灵的空地上便会开满花朵。所以,且把痛苦当成幸福的种子,在未来的某一天,便会将生命丰盈得灿烂无比。

              (1)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加以概括。
              (2) 请给第④段划横线句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③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简述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①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成长是因为年幼。我学习,我锻炼,我劳动,都是因为我还小,还得成长。而一旦长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仿佛成长是一种储蓄,只要存够了一定的数额,就可以坐享其成,再无旁忧。
                 ②后来才明白,不是这样。
                 ③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1岁成长的是身体,10岁成长的是知识,20岁成长的是情感,50岁成长的是智慧……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成长的另一种说法。
                 ④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它是一个千面女郎。因为成长,今天的麦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金黄。因为成长,今天的麦穗是饱满的,明天就躺进了打麦场。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因为成长,今天的花蕊是芬芳的,明天就融进了泥土的温床。不要为躺进打麦场的麦穗和融进泥土的花蕊悲哀,沉寂也是一种成长。生命存在过程中,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绚丽的色调。
                 ⑤你知道庄稼有一道程序叫“蹲苗”吗?就是天旱的时候也不去浇它们,没有水,它们就不能往上长了,但是为了生存,它们就会拼命地往下扎根,用根去吸取土层里含的水。这样过一段时间之后,它们的根就能扎得牢牢实实的,再一浇水,就会长得又壮又稳。对每一个成长者的心灵来说,蹲,从来就是一种必要的积蓄过程。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延展出发达的根系去获得最丰厚的滋养;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在低潮之后充满爆发力地重新站起来;不扎实地蹲,就会因快速地虚长而过早地浪费珍贵的契机和希望;不扎实地蹲,就会在烈日的炙烤和风雨的袭击中让娇弱的花朵黯然凋落。在形式上,蹲是一种挫折,本质上,它却是一种胜利的潜伏。它以一种外部的低姿态,隐含着一种内部精神的拔节。蹲,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⑥成长是一件最深情的事。每当我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情,我就对自已说:不要紧,吸取教训。如果明天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你一定要做得好一些。因为,你还会成长。每当我看到镜子里又憔悴了一分的容颜,我就对自己说:别失望,也别忧伤,谁的身体都会老去,幸亏你的内心还在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真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角度上不再年轻的人,这真是既有趣又荒唐。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命运于知晓学习的人的一种额外奖赏。
                 ⑦成长,让我们不再有意懈怠自己;成长,让我们在满脸皱纹时内心依然有葱茏的生机;成长,这是我们继续努力的一个坚强的理由;成长,这是我们能够弹跳的一块坚固的基石;成长,让我们热爱着头顶的每一颗星星;成长,让我们认真地耕种着脚下每一寸土地。
                 ⑧我认为成长真是一件令人感到幸福的事。
              (1) 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 文章结尾说“成长真是一件令人感到幸福的事”,请列举一件你生活中既带有成长的标志又能给你幸福感觉的事。

            • 3.

              (二)会努力是一种本事

              陈鲁民

              ①我在大学任教,常有学生跟我探讨学习方法问题。有学生问:“我学习一向很努力,从不逃课,也不睡懒觉,花在读书上的时间并不比别人少,可为啥学习成绩总也上不去?”我就提醒他,可能学习方法有问题,你肯努力很可贵,还要学会怎么样去努力,不妨看看班上那些学霸是怎样学习的。

              ②我认识不少作家,他们创作一直很勤奋,写了几十年,把人家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写书了,可是一直没写出大名堂。冷眼旁观,究其原因,他们确实足够努力,却不会努力,譬如创作方向不对,写作方法保守,选题陈旧,不善于借鉴,不注意充电,只是闷头去写,结果费劲不小,收获太少,始终在三流作家的队伍里打转转。可见,努力固然是成功之基,但不会努力就好比在沙滩上盖大楼,任你怎样折腾也不会奏效的,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肯努力的人多如恒河之沙,成功的人却寥若晨星的原因。

              ③人常说“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其实结果远非如此。有的人确实是耕耘与收获成正比,立竿见影,汗洒在地上就见果实;有的人则付出五分、七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甚至颗粒无收。差在哪里了?差在不会努力上了。

              ④不会努力的人,不注重方法,只知道使蛮劲,因而效率不高。譬如学习,悬梁刺股作为一种刻苦精神值得肯定,但作为方法则不敢恭维,都已经困倦到那种程度了,再学习还有效果吗?还不如好好休息,养精蓄锐,再去高效率地学习。反之,那些会学习的人,并不搞疲劳战术,该玩就玩,该睡就睡,因为方法得当,事半功倍,不显山不露水就成了别人遥不可及的学霸。

              ⑤不会努力的人,不注意方向,往往是一条道走到黑,看着执着,其实南辕北辙,最后白忙一场;会努力的人,善于变通,不认死理,既埋头拉车,又抬头看路,决不在一棵树上吊死。一旦发现方向不对,会及时进行调整,以顺应形势,与时俱进,做高效的俊杰。“飞人”博尔特,曾学过唱歌、板球、跳远等,后来他发现这都不是自己的长项,再努力也难出佳绩,就毅然改练短跑,结果仅练了两年,他的努力就使他脱颖而出,大放异彩,成了奥运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

              ⑥不会努力的人,不善于总结,虽然不吝惜汗水和时间,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却效率欠佳,读书就死读书、读死书,做事喜欢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常在竞争中败北;会努力的人,爱动脑筋,勇于创新,不做无用功,尤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他们也可能会打败仗,但绝不会在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⑦不会努力的人,不集中精神,无论学习还是做事,心猿意马,注意力分散,看似很努力,其实是心不在焉,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会努力的人,干什么都全神贯注,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十二分的认真,十二分的执着。丰子恺谈到老师弘一法师时说,他为什么能在音乐、绘画、书法、诗词、佛教那么多领域里都做到极致,原因无他,就是倾情投入,决不分心。

              ⑧“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论是努力学习还是努力工作,都是一种美德。但现实生活中肯努力的人很多,会努力的人很少,而成功女神只青睐那些会努力的人。因而,每个渴望事业有成的人,不仅要肯努力,还要会努力、善努力。必须懂得这个道理:肯努力是一种态度,会努力是一种本事,肯努力加上会努力,方可踏上成功坦途。


            • 4. 信仰的力量
              李斌

              ①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战无不胜的力量。

              ②翻开历史,不难见到这样耐人寻味的历程: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号召,要把革命做成功,便要 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然而仅仅十几年过去,抗战“前方吃紧”,国民党要员却在“后方紧吃”,等到抗战胜利,当年的革命理想,更是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反观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县长概是民选,官吏如贪污五十元者 革职,五百元的枪毙,余者定罪科罚,严令实行,犯者无情面可袒护优容”。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坚定信仰武装起来的革命队伍,赢得了千千万万民众舍生忘死的紧密追随,让“小米加步枪”生发出战胜“飞机和大炮”的巨大威力。
                 ③“对信仰的忠 诚是爷爷留下的最大财富”,红色情报员钱壮飞的孙子钱泓这样说。相比物质财富,信仰是更可宝贵的财富,它指引着奋斗的方向,决定着不同的价值抉择。
                ④信仰富有,才有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洁白朴素。出生入死的战争年代,方志敏“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他却不动丝毫,清贫如洗;灯红酒绿的和平时期,杨善洲毕生积蓄只是草帽、砍刀和烟斗,但在后人看来,他们留下的岂止是金山银山。“人生是奉献,不是索取”,“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道破天机。
                 ⑤信仰纯洁,方有“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不懈斗志。革命时期,信仰是带头种菜纺线,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建设时期,信仰是身先士卒战风沙斗盐碱,是功高不改忠贞志、位尊难移公仆心。改革年代,信仰是锐意创新,不惧毁誉不为财;是青春励志,用心坚守在基层;是奉献到老,退休而不褪色。“活着就该多做事”,北川民政局长王洪发 一语中的。
                 ⑥信仰坚定,方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李大钊信仰怀胸,“不怕死,不要钱,丈夫决不受人怜”。殷夫视反动派的爵禄为“薄纸糊成的高帽”,为革命信仰不惜兄弟割袍、舍生取义。虽然“抵御诱惑有时比打仗还难”,但“南京路上好八连”却至今葆守“为人民拒腐蚀”的英雄本色……
                 ⑦毋庸讳言,在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利益至上成为一些人的生存哲学,物质欲望正在侵蚀着信仰的根基。一些干部在市场冲击和利益诱惑下心为物役、贪污腐化、价值虚无、精神空虚。正因如此,我们党始终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建设最重要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 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⑧人一旦有了高尚的信仰,浮躁的心灵就有了熨帖,繁忙的工作就有了目标,人生的奋斗就有了意义。从南湖到塞北,从瑞金到北京,从陕北窑洞的兴国之光到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信仰是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是一座抵御诱惑的精神堡垒,更是一种护佑我们到达彼岸的精神力量。坚守信仰,我们将战无不胜。 (选自2013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 5.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 6.

              “拼爹”难拼出美好未来

              李昌禹

                 ①一毕业就面临的“就业难”“高房价”“裸婚”等现实难题,确实让当代青年背负了太重的负担。

                 ②于是,有人重弹“出身论”的老调:“出生决定出路”“拼搏不如拼爹”;有人鼓吹“读书无用论”:“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甚至有人抛出“长相论”:“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这竟然引得无数网友跟风,大呼“中枪”,呼喊着“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③青春,本该是热血拼搏、永不服输的,所谓“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年轻是冲锋陷阵的资本。然而,一些言论却劝诱年轻人早早缴械投降,或者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睡大觉,岂不是咄咄怪事!

                 ④如果依靠拼爹,陈嘉庚自可守着父亲的米店过着舒适惬意的生活,陈景润大可在战乱年代托父亲关系谋一份在邮局的稳定差事……

                 ⑤如果依赖拼爹,身为保安的甘相伟恐怕只能躺在床上做做北大梦,棉纺厂工人张艺谋也许只能在下班后落寞地艳羡别人拍的电影……

                 ⑥但因为这些人有梦想,不甘心,敢拼搏,所以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⑦总有年轻人抱怨自己没有资本、没有关系、没有机遇,却不愿反思自己是否把时间都浪费在看肥皂剧、刷没有营养的微博、在淘宝“血拼”或者通宵打游戏上。没有一个富爸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以此为借口,丢了拼搏的勇气和斗志。

                 ⑧“无限风光在险峰”,人生要想达到一定的高度,就必须顶住风吹雨打,忍住腰酸背痛,不断攀登。“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受苦的时候,往往也是能力、功力提升最快的时候。“练武不练功,到老一身空”,像扎马步这样的基本功,练起来最苦,也最能锻炼人。这种苦,中老年人吃不消,只有年轻人能做到。所以,“苦”中,蕴含着对年轻人来说最独特的价值和机遇。

              ⑨话说回来,其实说到“拼爹”,只要不违法乱纪,也是人之常情。不光中国,欧美发达国家一样“拼爹”。“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子女花父母的钱,父母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帮助子女发展,在哪个国家都合乎情理。但俗话说“坐吃山空,立吃地陷”,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孩子,要什么有什么,易于懈怠,如果不思进取,贪图享乐,一旦失去了荫庇,“其亡也忽焉”。中国人常说“富不过三代”,道理就在此。“打铁还需自身硬”,通过奋斗,才能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⑩“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与其对别人拼爹“羡慕嫉妒恨”,不如趁年轻好好奋斗拼搏。莫等青春散场,才后悔来不及、回不去、得不到。

            • 7. ; 点亮心烛

                     ①蜡烛的光很纤弱,简直微不足道,但它若是对一个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的人来说,无疑是一道熠熠生辉的希望之光。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支蜡烛。

                     ②生活中,常常听到很多人在哀叹命运多舛、前途无光,而生活中最精彩的一页,也许就在自我嗟叹中悄然隐退了。大自然尚且有寒暑易节阴晴变化,更何况是在这样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中前进的人生呢?所以,当你被失败与挫折的阴霾笼罩时,不妨点亮心烛。

                     ③相传有一个国王被仇敌追杀,不得已只好躲到一间破屋中避难,真可谓心神俱损万念俱灰。在他陷入绝境时,不经意间发现一只蚂蚁背着一颗比自己身体大数倍的麦粒,正奋力往上拖,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摔下来。国王默默地记录它掉下来的次数,一次又一次地艰难攀登,蚂蚁仍不懈努力,终于在第七十一次时,背着胜利品爬上了墙头。看到这番情形,国王逐渐振作起来,小小蚂蚁尚且有如此决心,何况堂堂一国之君!小蚂蚁的壮举,使国王点亮了心烛,最终走出失败的沼泽,恢复了昔日的辉煌。

                     ④点亮心烛,将会创造出多么伟大的奇迹啊!那么,心烛到底是什么呢?就是成功的资源——自信。

                     ⑤ 一个人一旦拥有自信,就像一艘鼓起了帆的船,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生活的阴影将一扫而光,潜在的才干将因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一个缺乏自信的人,无论本领多大,也难以把握任何良机,这样无所依托无所追求的生活,必定是阴霾的代名词。 诗仙李白在面临挫败时尚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情,我们有什么理由在这充满机会的时代中因为一时的黑暗笼罩而自怨自艾止步不前呢?

                     ⑥拥有自信,能让自身智慧的灵光得以闪亮,创造出许多自己也意想不到的奇迹。毕加索的女儿巴鲁玛·毕加索不愿沾父亲的光,在18岁时毅然改变了“毕加索”的姓氏,从头做起,以坚强的信心和无比的毅力,终于被人承认,成为一名颇受欢迎的服装、珠宝设计师。巴鲁玛面临唾手可得的成功却放弃了,选择了一条与之大相径庭的充满挑战的道路勇敢地走下去,是心烛照亮了她的锦绣人生,也是心烛使她骄傲地面对生活。

                     ⑦别人行,我们也行,没有一个人命中注定与成功无缘。只要对自己充满信心,有勇气,有毅力,善于发现,勇于挖掘,时时点亮心中之烛,希望之火将绵延不息。   

               (有改动)

              (1) 文章第②段中划横线的词语“常常”“也许”能否去掉?为什么?

                                                                                                                                     

                                                                                                                                     

              (2) 文章第③段作者引用了一个传说,请你说说这样写的用意。

                                                                                                                                     

                                                                                                                                     

              (3) 请你说出第⑤段中划横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论证方法:                                                                   

               作用:                                                                                                           

                                                                                                                                   

              (4) 请在第⑤段末续写一个句子。要求与划波浪线的句子句式相同并能证明论点。

                                                                                                                                     

                                                                                                                                      

              (5) 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 8.

              谈自立

              ①常言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庇护在大树底下的小树苗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同样,人也是如此,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

              ②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自立本领就很强。他十三四岁时为了建造实验室,常常到车站卖报,同时还在自己的后院里种植蔬菜,收获时再拿到市场上去卖。他用这些钱为自己建造了一间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他的发明也层出不穷。由此可见,自立对一个人的成功多么重要,要想成才,先得自立。

              ③相反,一个人如果不自立,样样都依赖别人,那么他是不会成大器的。球王贝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能成为球王,而我的儿子是不会成为球王的。”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贝利能成为球王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自立本领,而他的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永远成不了球王。

              ④球王贝利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庇护子女的现象却十分严重。含辛茹苦的家长们为了子女们样样操心,尽力为子女们减轻一切负担,然而这却使不少少年养成了过度依赖的坏习惯。殊不知我们当代的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视子如宝的家长们你们应该还自己子女一份自由,让他们自立,为他们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基础。

              ⑤自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想成才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摆脱别人的庇护去自立吧!

              (1) 本文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中心论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2) 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本文论证的过程。 (3) 请以“自立”为比喻的本体,仿照示例写两个句子。

              示例:自立,是那荒山上挺拔的松柏,四季常青。

            • 9.

                                                                                                   历史像条棉被

                                                                                                       商志强

                 ①历史像条夏天的棉被,时不时就得翻出来晒晒。

                 ②国人爱翻案。先是张艺谋在《英雄》中塑造了心怀天下和平的秦始皇,接着又有某些专家在教科书中把岳飞、文天祥“清除”出了民族英雄的队伍。现在,轮到李鸿章了,在央视热播的《走向共和》中,李中堂从卖国贼一跃而成为忧国忧民的能成臣干将。

                ③历史毕竟不是被子,可以翻过来掉过去。对有些事,越是翻案,人们就越糊涂。就算是大学历史系教授,也未必能说得清。前不久,偶然看了几集《孝庄秘史》,才发现当年的大清聂政王多尔衮也成了有情有义的好汉。在我的记忆中,多尔衮的名字似乎总与什么“扬州十日”、“嘉定屠城”之类的惨剧联系在一起。连韦小宝都知道啊!这样的人也能翻?

                ④我并不是要把所有的翻案文章一概否定。为秦始皇翻案,不能算错,对李鸿章大人也应该手下留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李中堂提的吧,在“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晚清,这就是进步。开办实业,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新式军队,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开创了中国近代许多第一。这不是一顶卖国贼的帽子就能压住的。至少,李鸿章绝不是历史课本中描述的那种跳梁小丑。

                ⑤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飞行员操作失误导致班机坠毁,自然罪责难逃;但如果是飞机引擎本来就有毛病呢?风雨飘零的晚清,就像一架缺零件少机油的战机,坠落是必然的,责任并不能完全推到“飞行员”李鸿章的身上。当然,并不是说李鸿章就能从一个卖国贼一步跨到民族英雄的行列,李中堂自有李中堂的局限。公平而论,李鸿章倒并非是一个坏得毫无道德和良知的人,李鸿章只是一个“重实利者”。

                ⑥历史应该得到尊重。有关中国近代的史书,永远藏着一条鞭子,它把历史人物驱赶成两队,一列是神灵,一列是魔鬼。大忠大奸各归其列,只是不见了人的影子。关于李鸿章,比较普及的知识是他是卖国贼。一个人的一生,浓缩为谈判桌前的卑怯;一个细节,遮掩了一个人的一生。不是神灵,必然是魔鬼,人人得而唾之。直到出现《走向共和》,李中堂仍然不是神灵,但即使他是魔鬼,却血肉丰满。他媚上,他签约,他宣扬任人唯亲;不过,他不乏政治家的韬略,也有鲜明的政治主张,说明他有自己的政治抱负。

                ⑦“共和”的蓝图,几乎可以用数学方式,测量出它的长宽高,堂堂正正载入史册。每一段历史,她的总体格局,像大江,像长城,在哪里拐弯,在某处奔腾,显而易见,不可篡改。而对“蓝图”的施工者,显然不适合用数学方式去评判,去记载。

                ⑧多少年来,一直被评判的英雄史观,其实是被很多人当成了研究历史的工具,他们崇尚归类法,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好人必然被描绘成英雄,英雄必然修成正果,必然成为神灵,被供奉,被膜拜。

                ⑨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追述态度,表现出对历史的尊重程度,惟有披露人的血肉,才能对历史有真实地考察。对李中堂们,我们需要的是尽可能接近真实,不是给了他血肉就是“翻案”。甚至,不必非要把他们塑造成英雄,他们就是在某个位置上书写了一段历史的人而已。他们的得失,使我们对历史有更多的认知,对未来有更多的借鉴,对做人有更多的警示。

                ⑩我们自己,正这样生活着,等待后人评说——最好不是上天堂,也不入地狱。

                                                                                                                                           (选自《作文与考试》2003年第14期,有改动)

            • 10.

              ①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法朗士等一批青年,为了让自己办的刊物引起人们的关注,他们就写信给大文豪雨果,请他写一封信作为该刊物的序言。几天后,雨果回了信,打开一看,里面却写道:“年轻人,我是过去,你们是未来。我只是一片树叶,你们是森林;我只是一支蜡烛,你们是万道霞光;我只是一道小溪,你们是汪洋大海;我只是一个鼹鼠掘成的一个小丘,你们是阿尔卑斯山;我只是……”他们没有发表这封信,怕会损害雨果的名声。

                 ②其实,雨果的这封信,正是他谦虚品质的生动体现。它非但不会损害文豪的名誉,反而体现了他伟大和高尚的品质。

                 ③谦虚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是一个人恰当处理他与外界关系的正确思想方法。心胸开阔,虚怀若谷的人,才能谦虚谨慎;器小易满,不到半瓶水,也会淌得一塌糊涂。

                 ④谦虚本身说明着自知之明。人有自知,才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不犯或少犯错误,即使有了错误,也可以及时认识和纠正。“老虎屁股摸不得”的人,自以为很高明,其实很蠢。少一点骄傲,多一点谦虚,这对每一个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