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爱的下策          王举芳 

                  ①天空明净,秋风清爽,校园里又迎来了一批新生。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微笑着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脸上充满着愉悦和期许。

                 ②等本班最后一个学生签到走进教室的时候,王老师也走进了教室。“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班主任王燕,我们大家来认识一下吧,我点到谁的名字,谁就站起来,含笑伫立一分钟,让我看到你的魅力,可好?”教室里发出一阵清脆的笑声。

                 ③点名完毕,王老师安排学生们互相交流、熟悉一下,便走出了教室。当她再次回到教室的时候,有些惊讶。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们没有按照她的吩咐“交头接耳”,而是缄口不语,各自摆弄着各自的手机。王老师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④在课间休息间隙,王老师说:”学生要以学习为重,不要做‘低头族’,把手机都放到我的办公室好不好?”同学们恋恋不舍,极不情愿的交出了手机。

                  ⑤“王桐、林纾、邱华,你们仨神神秘秘的,在做什么呢?”王老师看着他们三个围成一团,低着头,不知道在嘀咕什么。

                 ⑥“老师我想请个假,我忘记带生活用品了,我想出去买一些。”王桐站起来说。学校不允许住校生随便出门,但王老师还是准了王桐的假。

                 ⑦一天开完班务会,还不到下课时间,王老师拿出手机说“同学们你们都加入咱们班的QQ群了吗?”同学们大多回答已加群。“那我给你们发个红包吧。”此言一出,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手机,准备抢红包。5元钱刚投放到QQ群里,立马被一抢而光。王老师翻看着抢红包的记录,笑得意味深长。是谁抢的一目了然,她按图索骥,让带手机的学生把手机交出来,没一会功夫就交了十几部。

                ⑧“抢到了一分钱,手机却被没收了。”被没收手机的同学一脸懊悔。“老师,您这是‘钓鱼执法’啊,不公平。”有同学嘻哈说。“我这样做只是不想让手机变成你们的精神牢笼。”说着,王老师拿着没收上来的手机,走出了教室。

                ⑨王桐摸摸口袋里的手机,暗自庆幸:幸亏在QQ群里没有把网名改成真是的名字。

                ⑩奇怪的是,每天都有三五个人在QQ群里发红包,都用的是网名,不知道是谁发的红包,王桐不敢抢,他害怕又是王老师“钓鱼执法”。

                ⑪“王桐,你的手机不是没有被没收吗?快去群里抢红包啊,那么多红包,多诱人,可惜我的手机被老师没收了。”王桐的死党邱华说。“会被老师发现吗?”“不会,这几天快考试了,老师没时间进群了。”

                ⑫王桐点开一个红包,居然还没有拆包,他打开,竟然有200元!他很高兴。他又拆开一个红包,是100元!他激动地心砰砰的跳,但没再点别的红包,他怕被王老师发现,没收他的手机,那就耽误大事了。

                ⑬周末,王老师把没收的手机还给了同学们,说:“同学们,课余时间可以当当‘手机控’,也可以用手机做点有意思的事情,比如此刻,在我们班的QQ群里来场红包雨。”

                ⑭王老师的话音刚落,红包雨就开始了。王桐这下抢的心安了。

                ⑮发红包的人越来越多,抢红包的人越来越少,王桐查看着别人的手“手气”,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眼里却盈起点点泪光。

                ⑯“王老师,谢谢您!”下课铃声刚响过,王桐走上讲台,给王老师深深鞠了一躬,然后,转身,面对同学们,说:“谢谢同学们,谢谢你们给我发的红包。这些钱给我们家解了燃眉之急。我的妹妹患了自闭症,爸爸妈妈已经坚持治了好几年了,不瞒同学们,最近我们家的经济十分拮据,因为妹妹的状况出现了好转,爸爸妈妈想快点让妹妹好起来,把家里的钱全都拿到了医院,还借了亲友一些钱,我的生活费已经成了问题。但我宁愿自己饿几顿,也要妹妹走出那个寂寞的世界,早点融入温暖的大家庭。谢谢老师和同学们!”

                ⑰“王桐,王老师向我了解了你们家的情况后,一时不知道怎么帮助你,王老师就出了这个下策。”邱华说。

                ⑱“老师是想帮忙你,但又怕你碍于面子,只好出此下策了。”班长说。

                ⑲“这是爱的下策!谢谢您!”王桐望着老师,感激之情濡湿了眼睛。

                ⑳同学们鼓起掌来。窗外,阳光明亮,多么温暖的世界啊!

                                                     (原载《奔流》2015年第10期)

              (1) 本文的情节起伏,试分析情节发展经过

              ①王老师点名,师生初次见面             ③ 王桐私藏手机,冒险抢红包④王老师发手机,同学们发红包雨 ⑤ ________

              (2) 想一想王老师想帮助王桐在全文里伏笔重重,试找出一处。

                                                                                     

              (3) 请赏析第⑳段中划线的句子。

                 窗外,阳光明亮,多么温暖的世界啊!

                                                                                     

                                                                                     

              (4) 你觉得王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5)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爱的下策”的理解。





            • 2.

              父亲与他的土地

              车承金

                 ①“土地是衣食父母!”这是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父亲说这话时语气总是极其坚定,不容丝毫置疑。

                 ②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们家承包了5.3亩地,其中有上台4亩平地,南坡的1.3亩坡地。后来,父亲又在西山承包了3亩山地,总共有8.3亩地。辽西丘陵没有水田。这些地都是旱田。土地分到家后的第二天,父亲就推着手推车,带着铣镐,来到位于南坡上的坡地,开始整理这块土地了。这块坡地呈三角形,是一块独立的地块,越往北越高,北边是山,另两边是沟壑。父亲说,这一亩多地的土质不错,就是坡度大了些,下雨存不住.肥和水就往下流,都流走了,筑几道坝沿,平整平整,就是一块上等地呢。

                 ③父亲轮着大尖镐,一镐一镐地把高处的土刨开,一锨一锨地装在推车里,再一车一车地推到低洼处。又筑了三道坝沿子。这一亩多坡地彻底变样了,随坡就势,形成了三块平平展展的地块。随后,父亲又找车,拉来了三四车农家肥,用以改善土壤。那年,整个寒冷的冬季,父亲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那1.3亩坡地上度过的。

                 ④门前的柳树吐绿了。这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第一个春耕。父亲非常兴奋,老早就准备好了种子化肥,把点葫芦、犁杖等农具一一修理好。一场春雨过后,父亲驾着牛犁,准时出现在自家的田地里。泥土芳香伴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在田野里弥漫升腾。

                 ⑤上台的平地,父亲种上了玉米,南坡的坡地种上了高粱,西山承包的山地种了谷子、黍子、绿豆等杂粮。十几天的时间,油绿的小苗就钻出了地面。与小苗同时钻出地面的还有小草。集体耕作时经营管理不到位,那些杂草们也毫不客气,使劲地繁衍生息,留下了满地的草籽。躲过寒冷冬季的草子草孙们,发芽生根,贪婪地汲取着土地的乳汁,比小苗长得快。

                 ⑥父亲说,草根系发达,跟小苗争水争肥,小苗争不过草,必须把草铲除掉。小苗长到三四厘米时,父亲就开始耪地了。他拿着锄头,小锄头做武器,彻底铲除这些杂草。

                 ⑦耪地遍地是松土除草,耪二遍地开垄眼,耪过三遍过后,就要追肥蹚地了。耪地不仅仅是为了除掉那些杂草,耪的遍数越多,秋天庄稼结的颗粒就越饱满,小苗既抗旱又抗涝。秋天还要放垄,催熟除草。炎炎烈日,父亲钻进没人的玉米地里,手握着锄头,一锄一锄地松土除草。那一年,我家的8.3亩地岂止是三遍啊!最少也有五六遍。

                 ⑧秋天到了,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丰收年。父亲驾着牛车,把劳动果实一车一车地运回家。秋收过后的土地,呈现出干干净净的黑黄色,镶嵌在大片土地的中间,格外引人瞩目。来往行人无不赞叹,是正经庄稼人!这地经营得真好!

                 ⑨父亲对秋翻高度重视,收完秋后,就马不停蹄地修好了犁杖。他说,你别小看秋翻,作用可大了,能减少来年杂草,减少病虫害。我问父亲,咱家咋不用拖拉机翻地?又深又快。父亲说,拖拉机翻地把地表的熟土都扣到下面,把下面的生土翻到了上面,还有深沟,把土地搞个乱七八糟,庄稼不爱长。后来有了旋耕机,旋耕机旋耕土地,不仅能疏松土壤,还能灭碎茬头,土壤层次不变。父亲极为赞赏,后来秋翻,就改用旋耕机了。

                 ⑩父亲75岁那年,到地里干活不慎摔倒,造成腰椎骨骨折,不能重体力劳动。那年收完秋后,在儿女们的劝说下,父亲打算把这8.3亩土地承包出去。消息传出后,欲承包者纷至沓来,都相中了这几亩肥沃的土地。承包给谁,父亲一时拿不定主意,琢磨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开春种地了,才确定出人选。在签订合同时,父亲在合同里专门增加了这样一条,承包人不好好经营承包地,出现撂荒的,出租方有权收回承包地。父亲说,要给这地找个好人家,不能把地给糟蹋了。

                 ⑪土地承包出去后,父亲拄着拐杖,三天两头往地里跑,或站在地边,望着庄稼发愣,或蹲在地头儿,大口大口地吸着旱烟,一看就是大半天。

                 ⑫我常常想,父亲与他的土地,谁又是谁的父亲呢?(选文有改动)

              (1)文章中的父亲把一块坡地变成了良田,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此他都做了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中画横线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1)泥土芳香伴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在田野里弥漫升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收过后的土地,呈现出干干净净的黑黄色,镶嵌在大片土地的中间,格外引人瞩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⑪段写父亲望着庄稼“发愣”“吸着旱烟”,试揣摩父亲此时的内心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理解结尾一段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一)我愿为你收藏一粒盐 

              那天下午,是两节语文课。留下作文题目后,学生们一改往日的慵懒,双眉紧锁,很快进入构思状态——班里静悄悄的,马上就要中考了。他们似乎一下子懂得了时间的珍贵。

              窗外,冬天已经过去。垂柳虽在枯黄的枝柯间爆出了星点的绿,但风依旧格外大,春寒料峭,让人难以抵挡。教室正对着的,是学校阅览室。我见阅览室的管理员胖胖的人影一晃,一块小黑板就立在了学校的公示栏前,黑板上写着什么呢?我信步走出教室,去看个究竟。

              原来一个批评通告,寥寥数语:某某同学昨天偷了阅览室一本《散文》杂志,被当场抓住,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不要再发生类似事情。一一被批评的学生,竟是我们班上的学生。我心头一紧,几乎想都没想,径直走向了阅览室。

              管理员正低头整理着报纸,头顶上,一圈新长出的白发,在周边染过的黑发簇拥下,显得格外醒目。他见我神情异样,问我有什么事,我便直截了当向他说明了来意。我语气生硬地说:“被通报的学生是我们班上的,希望您赶在学生们下课之前把这块黑板撒了。”管理员的脸“腾”一下红了,他生气地说:“这是我的职责,用不着你来指手画脚。”那一刻,两个人剑拔弩张,气氛一下紧张起来。

              那时候,我刚毕业没多久。我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勇气和胆量,敢顶撞一位年逾花甲的老教师。片刻的沉默之后,我的语气缓和了下来。我说:“老师,是这样的,还有三个多月,就要中考了,如果学生们看到这个通告,一定会议论纷纷,这样的话,那个挨批评的同学压力肯定会非常大。我怕,我怕会影响他的中考……”

              “可是,如果不批评,不给学生们一个警醒,我这里的杂志就要被学生偷完了。我看着阅览室,我也有自己的一份责任。”管理员似乎还在生气,但语气也明显缓和了许多。

              “是的,我知道。可是,这个学生马上就要中考了……”我发现自己语塞,一时竟不知道说什么好。接下来,我的语调似乎在央求这位管理员了。他沉默了半晌,说:“这样吧,我也不为难你。黑板可以撤,但你必须保证,回去一定要批评你的学生。”“是,我会的,我会的。”我一边答应,一边飞也似的跑到公示栏前,把那块黑板取了回来,并当着管理员的面擦掉了那个通告。那一刻,仿佛擦掉了自己的一个错误,我擦完之后,站起身,如释重负。

              是的,这是我接手的第一个毕业班,我不能让自己的学生有个三长两短。尽管,我的学生的确做错了。

              之后,我曾经想把这件事情委婉地告诉那个犯错误的学生。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始终没有说。我不知道,我这样做,是对还是错。

              临近中考的最后一次班会,我讲了很多,学生们也听得聚精会神。未了,我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肯定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比如,也许因一时喜爱而‘拿’了阅览室的一本书,也许因一时糊涂考试时作了弊……然而。你们是否知道,有一些错误,你们犯过了,以为像一粒盐。会永久地溶在岁月中,没有人注意,也没有人计较。其实,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粒盐,原本并没有溶化掉,只是有人怕硌疼你们,悄悄地为你们收藏了起来。而我这里,就收藏着这样一粒。”

              学生们一下子现出惊异的目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继而重新把目光投到我身上。我扫视了班里一圈,笑了笑说:“是的,我这里的确有一粒。但是,我不想告诉你们,这粒盐是属于谁的。我愿意把这粒盐一直收藏下去,因为,我想用我的永久收藏,来换得这位同学的一辈子不去犯错误的心。

              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那一刻,我突然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多年过去了,那次班会上的掌声,时时萦绕在我的耳畔……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⑴我不能让自己的学生有个三长两短。

                                                                                          

              ⑵这粒盐,原本并没有溶化掉。

                                                                                          

              请说说你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文章以“我愿为你收藏一粒盐”为题,有哪些好处?

                                                                                          

              结合全文分析,“我”和“管理员”各有怎样的思想性格。

                                                                                          

              对文中犯错学生的处理办法,“我”采取的是“收藏盐粒”的做法,有的老师也可能私下里找来学生教育,你赞成哪种做法?为什么?

            • 4.

              拾馒头的父亲

              十六岁那年,我考上了全县最好的高中。听人说,考上这所学校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大学。父亲欣喜不已,千叮咛万嘱咐,希望我将来能考上好大学。

              恰巧这时我家在县城的一个亲戚搬到省外去住。他们想让我父亲去帮忙照看一下房子,还给父亲建议说在县城养猪是条致富的路子,因为县城人多,消费水平也高,肯定比农村卖的价钱好。父亲欣然答应了,一来确实是个好法子,二来在县城可以顺便照顾一下我。

              等我在高中读了一学期后,父亲在县城也垒好了猪圈,买来了猪仔。我平时在学校住宿,星期六的时候,就去父亲那里过夜,帮父亲照料一下小猪,好让父亲腾出时间回家推饲料。

              猪渐渐长大了,家里的饲料早已吃个精光。亲戚送的饲料也日趋减少。买饲料吧,又拿不出钱来,父亲整日显得忧心忡忡。

              我也愁在眉上急在心里,也是一筹莫展。有天我去食堂打饭时,发现很多同学常常扔馒头,倒饭菜,我突然想到,把这些东西拾起来喂猪不是很好吗?

              我回去跟父亲一说,父亲高兴地直拍大腿,说真是个好主意,第二天他就去拾馒头剩饭。

              我为自己解决了难题而窃喜不已,却未发现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父亲那黑乎乎的头巾、脏兮兮的衣服、粗糙的手立即成为许多同学取笑的对象,他们把诸如“丐帮帮主”等侮辱性的绰号都加到父亲头上。

              我是一个从山村里走出来的孩子,我不怕条件艰苦,不怕跌倒疼痛,却害怕别人的歧视。好在同学们都还不知道那是我的父亲,我也尽量躲避着父亲,每到他来时,我就离得远远的。

              但是内心害怕被别人识破和歧视的恐惧却日复一日地剧增。终于有一天,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叫大家知道了,会嘲笑我。”

              父亲脸上的喜悦一下子消失了。在漆黑的夜里,只有父亲的烟锅一红一红的,良久,父亲说:“我看还是去吧!不和你打招呼就是了。这些日子正是猪长膘的时候,不能断了粮。”

              我的泪就落了下来。对不起父亲,我是真心爱你的,可你偏偏是在学校里拾馒头,我怕被别人看不起啊!

              接下来的日子,父亲继续拾他的馒头,我默默地读书,相安无事。我常常看见父亲对着张贴成绩的布告栏发呆,好在我的成绩名列前茅,可以宽慰父亲的,我想。

              1996年的冬天,我期末考试成绩排在年级前三名,而且还发表了很多文章,一下子声名鹊起。班里要开家长会,老师说,让你父亲来一趟。

              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我不知别人知道拾馒头的人就是我父亲时会怎样嘲笑我。伴着满天风雪回到家,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我对老师说你病了……”

              父亲的脸色很难看,但究竟没说什么。

              第二天,我冒着风雪冲到了学校,坐进了教室。家长会开始了,鼓掌声和欢笑声不断,我却一直蔫蔫呆呆,心里冰冷得厉害。父亲啊,你为何偏偏是一个农民,偏偏在我们学校拾馒头呢!

              我无心听老师和家长的谈话,随意将目光投向窗户。天哪!父亲,我拾馒头的父亲正站在窗外,一丝不苟地聆听着老师和家长们的谈话,外面的风雪很大,他的黑棉袄上已经落满了厚厚的积雪。

              我的眼泪就哗哗的落了下来,我冲出教室,将父亲拉进来,对老师说:“这是我的父亲。”一下子掌声雷动。

              回去的路上,父亲仍挑着他捡来的馒头和饭菜。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以后,同学们再也没有取笑过父亲,而且都自觉地将剩饭倒进父亲的大铁桶里。

              1997年金秋九月,父亲送我到省城读大学,我们乡下人的打扮在绚丽缤纷的校园里显得那么扎眼。但我却心静如水,没有一丝怕被别人嘲笑的忧虑。我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歧视总是难免的,关键是自己看得起自己。正如父亲所说的那样:“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自己也会有。”

              (1).文章第七段,写道“我为自己给父亲解决了一个难题而窃喜不已,却未发现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我”的烦恼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示例填写,“我”在开家长会时的心理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眼泪落下


              (3).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具体含义。

              (1)我也愁在眉上急在心里,也是一筹莫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啊,你为何偏偏是一个农民,偏偏在我们学校拾馒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划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 

              父亲,我拾馒头的父亲正站在窗外,一丝不苟地聆听着老师和家长们的谈话,面的风雪很大,他的黑棉袄上已经落满了厚厚的积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标题《拾馒头的父亲》,拾起的不仅仅是馒头,你认为还拾起了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面选文《温暖心窝的话语》,完成问题。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1)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做了什么事?       

                                                                                                         

                                                                                                        

              (2)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

                                                                                              

                                                                                                          

              (4)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有何作用。

                                                                                                           

                                                                                                                

              (5)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 6.

              剥豆

              一天, 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碗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了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碗向我面前推了推。

               看着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这可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放在他碗里。“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选择。”一丝喜悦悄悄在心里散开,我欣赏儿子的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此想,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稍停一下。“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在加快。

              儿子的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间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速度不觉间又缓了下来。“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碗的豆很快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重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完全没有了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地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想到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过分了。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我们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生存空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1)对本文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外貌描写B.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D.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

              ①慢下来的原因是:                                                     

              ②快起来的原因是:                                                      

              (3)、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的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     )和(    )。

              (4)本文的主旨可从多角度去领悟,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 7.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①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竞赛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到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柔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山路静谧而空蒙。

              ③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

              ④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后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⑤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⑥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抄拾了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多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⑦“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的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⑧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什么竞赛的。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眼看快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竞赛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正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⑨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精神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⑩“什么,爹?”

              ⑾“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选文有改动)

              (1)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 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冰凉的酸”的深意。

              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

                                                                                           

              (3) 体会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4)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父亲的最后一次“叮嘱”的含意。
            • 8.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让我看着你

              王焕伟

              ①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抹眼泪。

                 ②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我扭过头,眼泪无声地掉下来。   

              ③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母亲唠叨着她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④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她说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

              ⑤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⑥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听到那声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看大家都在惊愕地盯着自己,母亲的脸上忽然现出少见的一点血色。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

              ⑦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我知道,那是母亲临走之前努力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

              ⑧后来,那个男孩的母亲含着泪同意了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个女孩,因为她觉得儿子的眼角膜毕竟比我母亲的要年轻。更重要的一点,她说,她也想让儿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她。从我母亲的身上,她明白: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   

                                       ——(选自《意林》2007年第11期,有删改)

              (1)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时间:某一天; 地点:我的办公室门口; 人物:我的母亲、男孩的母亲和我

              起因:我劝男孩的母亲捐献儿子的眼角膜给患者,她不肯,还责难我。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子的理解,注意加点的词。 (3) 男孩韵母亲为什么会从“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变为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写这一变化有什么作用? (4) 文章结尾说“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这样的方式”指什么? 12.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

              雷抒雁

              ①“那一片苇塘呢?”与其说我是在问这位行路的年轻人,还不如说是在问自己。

              ②“苇塘?”“在哪里呀?”年轻人转过头去望着那一片高高低低的房舍,像是反问,又似在寻找。没有!连一根苇子都没有!从来就不曾有过呀?

              ③“就在这里!”我坚定地认为。我听见他嘟哝了一句:“梦话!”

              ④梦话?是的,是梦话。50多年前,那一片茂密的苇塘还在,此后,就没有走出过我的梦境。我相信,这位年轻人确实没有见过那片苇塘,那些茂密的青苇从来没有进入过他的梦中,没有给过他快乐和欢愉。他的记忆里,这里从来就是房子,房子。

              ⑤那一片苇塘属于我,属于我的童年,是我记忆和梦境最鲜活的一部分。

              ⑥那是一片十多亩地面的水塘,拥挤地生满了芦苇。在大人们那里,有价值的,只是苇子;而被孩子们看作乐园的,是那一片苇塘。每天上学,我们走过苇塘,都会放慢脚步,那些花花草草,记录着时间的变化。

              ⑦一过二月二,天气就暖和了。首先是苇塘里有了动静。A穿破陈年的枯叶、烂泥和冰水,一些锥子般尖锐的苇芽脱颖而出。红红的芽尖,唤醒了池塘,沉寂了一冬天的苇塘开始有了生气。待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的时候,整个世界便被春天占领了。耳边,整天都是鸟儿的叫声和虫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大片大片的麦田,像大地上铺展了的绸缎,在和风里柔柔地抖动。B一些早熟的花儿,抢夺时间一般,开始酝酿花事,商量结籽儿。柳丝软软地轻拂我们的脸面,牵动我们的头发,像要告诉一些什么秘密给我们。

              ⑧我们采下绽开的苇叶,卷成喇叭,把那细嘴挖扁,含在嘴里,依着喇叭的粗细,吹出或粗壮或尖厉的声音;头顶软软的柳条,也被折下来,捋去柳芽,拧成柳哨。这就有了一支青春的乐队,吹奏着春天的乐曲,吱吱呀呀,回响在上学的路上。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

              ⑨停下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欢快与希望撩拨他们沉静的心思。

              ⑩季节像是踩着苇叶走过来的。苇叶三片四片地展开,池塘里就绿汪汪地变得浓密了。太阳开始辣辣地照在头顶,棉衣,而后是夹衣,一件件被从身上剥掉。苇塘周围的麦子开始日渐变黄,有人拿着青杏咔嚓咔嚓一边流着酸水一边嚼起。夏天到了!

              ⑪假日里,我们会背着草笼,拿着镰刀,说是去割牛草,或者拣柴火,一整晌一整晌沉迷在苇塘边。

              ⑫有一种鸟,叫“呱呱迪”。这名字完全是依了它的叫声来的。声音悠长而响亮,可你看不见鸟的身影,那声音总是从密密的苇叶后传出来。这鸟儿很聪明,能把三四根苇子用草缠在一起,在那交叉处用苇叶织一个窝,里边铺着一些软软的干草和细碎的羽毛。窝里,总能看到三两只麻溜溜的鸟蛋。你要是靠近鸟窝,便会有尖厉的呱呱叫声,威胁你,驱赶你。

              ⑬塘边的野草,我们全都认识,从蒲公英、趴地龙、香胡子到粘粘蔓,全认识。我们喜欢菅草长长白白嫩嫩的草根,一节节,像袖珍的甘蔗,嚼起来很甜。还有一种好吃的草,叫红根根,那红红的草根上,常常结着黄豆大的根瘤,吃起来脆脆的,像生地瓜。最让我们兴奋的是找到一株羊奶奶。这种蔓生的阔叶草,总是攀着芦苇往上长,一个个果实圆溜溜的,山羊奶头一般,采摘时,会流出一些白色乳汁。羊奶果鲜嫩时,放在嘴里一咬,脆生生,甜丝丝的。

              ⑭我们这些野孩子,就这样一天天泡在苇塘边。忽一日,采到的羊奶奶咬不动了,掰开一看,里边整整齐齐伏着一排排带着绒毛的种子。老了!我们知道,暑假也该结束了。大

              ⑮人们说:你们这些马驹子,该拴缰绳了吧!

              ⑯苇子说,秋天了!顶上的穗子由绿至黄继而变白,像一塘白发的老人。再过苇塘时,一些带绒毛的草籽,便飞扬起来,落在我们的肩膀上、头发上,要人带它们到远方去落户。就连圆滚滚周身是刺的苍耳,瘦扁扁顶上长了三几根钩针的“狗扎扎”,都不甘寂寞,插进布眼,爬在裤角上,要搭“便车”,到远方去旅行。

              ⑰父兄们送我们上学去,走过苇塘,一路上总在说:好好念书,日后到远处去,到大城市去。连苍耳、狗扎扎都懂得哩!

              ⑱那一片苇塘永远的没有了。消失在一些高高低低的房子下边。找它,只有在梦中,在童年的记忆里。

              (5) 13.文中说:“那些花花草草,记录着时间的变化。”阅读全文,请将青苇记录季节变化的语句摘录出来,填写在横线上。

              (1)春季:           (2)夏季:            (3)秋季:           

              (6) 14.苇塘被孩子们看作乐园。请概括出令孩子们“快乐和欢愉”的四件事情。 (7) 15.文中有许多句子写得很精彩,请你从A、B两处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8) 16. 结合全文,先说说对文章结尾处画线句子“找它,只有在梦中,在童年的记忆里”的理解,再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 9. 母亲的百度

              (1)小时候,遇到什么不知道的事情,他就去问父亲。但父亲很少回答他,让他自己去翻《十万个为什么》。他知道父亲是想培养他的求知欲,以及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他懒得去翻书,都是去问母亲。

              (2)“妈妈,小蝌蚪为什么会变成青蛙呀?”“妈妈,议论文怎么写啊,我觉得好难写啊……”

              (3)一直到大学,生活中碰到什么问题,他都会习惯性地打电话问母亲,觉得她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简直就是一部百科全书。

              (4)工作后不久,他交往了一个喜欢的女孩。女孩喜欢吃红烧肉,他便兴冲冲地说要给她做,可这道菜他从来没做过呀。他突然想起,红烧肉不正是母亲最擅长的菜之一吗?他便给母亲打了电话。母亲在那头听他说想做红烧肉,扑哧笑了,然后一步步细致地指导他做出了一份香喷喷的红烧肉。女孩尝了一块,开心地竖起了大拇指。

              (5)有一次他打电话问母亲怎么挑选蜂蜜,她在那头详细地讲解了很多有关蜂蜜的知识。挂了电话,同事笑了,他疑惑地问怎么了。同事指着电脑说,以后有事你问百度呀,多方便。他想了想,也对。在这样一个“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的网络时代,有什么不知道的,于是从此以后,他都问百度了。轻轻敲击键盘和鼠标,答案便出来了,方便快捷。

              (6)后来有一次回家,母亲在厨房忙着做饭,他在客厅看电视。茶几上一本黑色的笔记本闯入眼帘。他拿起来看,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很多东西,是母亲的字迹,写的都是各种生活常识,其中一些还用红笔圈了起来。他问父亲这是什么?父亲说:“你妈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把书上、电视上看到的各种知识抄下来,还专门归了类,没事的时候就读啊记啊,为的只是在你碰到问题问她的时候,能够准确快速地给你答案。每次回答上你的问题,你妈都会很开心。”他仔细一读,被红笔圈起来的,都是以前问过母亲的。笔记本捧在手里,沉沉的,就像一部微型的“百度百科”。

              (7)父亲说:“工作以后,你打电话回家的次数没以前多了,问你妈的东西也少了,但这个习惯,她一直保持了下来。”

              (8)他有些羞愧,垂下头来,心里感慨万千。看着笔记本上密密匝匝的字,他似乎看到了母亲带着老花镜,埋着头,微笑着往上面抄写东西的情景。这么一本厚厚的的笔记本,要用多少的时间和爱,才能把它一页页写满……想到这,他的心中涌起一阵暖流,眼睛也一下湿润了。

              (9)过了一会儿,他似乎想到了什么。他吐了口气,放下笔记本,起身走进厨房。母亲正在切豆腐。他走了过去,微笑着说:“妈,我想吃麻婆豆腐,你教我做好吗?”

              (1) 题目“母亲的百度”有何含义?好在哪里? (2) 文中有两处写父亲的文字可否删去?为什么?(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 (3) 请概括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4) 联系上下文,谈谈“他有些羞愧,垂下头来,心里感慨万千”一句中“他”因何羞愧? (5) 文章结尾处写“他似乎想到了什么”。请结合全文及现实生活说说“他”此刻想到了什么?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 10.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温暖心窝的话语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被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被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我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1)、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做了什么事?
              (12)、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13)、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
              (14)、第⑨段揭示了事情真相,请结合全文,说说这一段有何作用。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