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那个春天,很暖

              章月珍

              ①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婆婆竟然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说那些都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在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

              ③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     )地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灌好热水袋给惜愉捂手,夏天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之所以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谁也无法代替的。”女儿(     )地低下了头。

              ④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    )地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都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如此情绪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⑤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在学校门口有三个小男孩子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她奶奶,大声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子愣了一会儿,慢慢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⑥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她让奶奶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她们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也笑了。

              ⑦那个春天,很暖……

              (1) “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五岁时

               

              七岁时

              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

              九岁时

               

              十一岁时

              与奶奶一起玩游戏,疼爱奶奶。

              (2)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怯怯地 愤愤地 失望地   B.失望地 愤愤地 怯怯地

              C.愤愤地 怯怯地 失望地   D.怯怯地 失望地 愤愤地

              (3) 理解文章第②段的含义。

              那个冬天,很冷……



              (4) 谈谈你对文中第⑥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



              (5) 文中的“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作为儿媳,“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母亲,“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
            • 2.

              成长的桥

                ①我记事很晚,所有关于童年的记忆,差不多都在父母与别人闲谈中得知。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
              ②上学第一天回家在巷口碰上母亲,问:“老师今天讲了啥?”我想了半天才剂出三个字,“脚板印”。母亲又问一起回来的某某,她说,“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习。”大家一阵笑,我也跟着笑。一次不小心摔破了家中珍贵的花瓶,我把碎渣扫到地板中央,再搬个小凳老实地坐在旁边。母亲回来生气地责骂时,我振振有词地说,“老师讲要表扬诚实的孩子,您却批评我!”母亲忍不住扑哧笑了。 ③也许智商有限加上读书不用心,虽然花了时间做了副努力的样子,小学时成绩并不理想。别人家的父母见了面总是夸自己的孩子如何了得,我父母只能一边讪笑一边借机脱身,回来了他们彼此安慰说,孩子老实,心眼又好,读书也自觉,就别逼她了。那时真想把课本煮了熬汤喝,像皮皮鲁那样,除此之外我想不到法子读好书。
              ④懵懵懂懂长到九岁,我的思想第一次发生重大转折。
              ⑤那年,春天的花开得特别艳,尤其我家向阳的窗台下(那里有个半米宽的窄台)花朵更是美不胜收。我喜而忘形,一手扳窗,一手摘花,却忽略了扳着的窗子是没有插销的。一分钟后那扇要命的窗子开了,把我像球一样从二楼抛下去做了自由落体运动;仙人掌又火上加油,落地我已变成昏迷不醒的“刺猬”。后来听说,是好心的行人送我进了医院; 私下以为嫌我笨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竞在柜台内晕倒了,苏醒过来跌跌撞撞推开同事就往医院跑;而父亲一脸煞白,骑单车撞到了电线杆,爬起来车子不要、泥水不管地直往前冲……那天医生差点下死亡通知书,警告病人必须一直保持清醒意识。于是父母每隔一个小时忐忑不安地唤我一次,昏昏沉沉往下坠落的我,就被父母一声一声、柔和而又有力,平缓而又焦虑、掺杂着心疼与希翼的呼唤拉回了这鸟语花香的世界。⑥那年期末,我破天荒考了个全年级第一。邻居说这一摔没留个后遗症已是万幸,想不到还摔开了窍,变聪明了。只有我自己知道,是48小时的昏迷中母亲带泪的呼唤,父亲紧握我的手的力量,是一睁开眼他们憔悴面容上的极大喜悦,与眼眶里滑落的中年人的泪水,让我一刹那长大了。我才知道我对父母是那样重要。心中渐渐清晰的爱滋生成牢不可破的愿望——我要为父母好好读书。拿到成绩通知单时父母的惊喜和欣慰,让我开心了好久。后来读书成了习惯,一读读到了研究生。
              ⑦我至今仍不知道我的智商属高属低,这对人的一生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怎样的父母,从懵懵懂懂到明事,其实只有一桥之隔;这座桥,就是父母温厚的爱。就像黑云经过太阳的亲吻也会变成绚丽的彩霞,再笨的小孩,有父母的爱来呵护,也会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 (1) 文中开头说“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是因为我       ,还因为我______。 (2) 题目“成长的桥”含义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3) (1)赏析第⑤段划线句子“私下以为嫌我笨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竞在柜台内晕倒了,苏醒过来跌跌撞撞推开同事就往医院跑;而父亲一脸煞白,骑单车撞到了电线杆,爬起来车子不要、泥水不管地直往前冲……”

                                                                                   


              (2)请仿照文末“就像黑云经过太阳的亲吻也会变成绚丽的彩霞,再笨的小孩,有父母的爱来呵护,也会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写一个句子。

            • 3.

              现代文阅读

              母亲的三句话

                 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几十年只在小山村里跟着日升日落忙活。然而,母亲常常能说出一些很有道理的话来。在心中,我牢记着母亲的三句话。

                 小时候,每年冬天都要下好大的雪,漫山遍野白雪皑皑。为了让家里养的两头猪能在年前卖个好价钱,母亲每天都要把它们喂得饱饱的。尽管下了雪,母亲也每天都要到白雪覆盖的地里去砍一担白菜回来。有一次我跟母亲到地里去,空旷的田地北风呼啸,刮得皮肤生疼。我们从雪层下扒出白菜,只一下两下,我的手就冷得刺骨,似万箭穿心。偷偷看母亲,却见她一点也没有冷的意恩,“哗啦哗啦”地扒开结冰的雪层,拔出已被冻结的白菜,扔到雪地上去。我又扒了几下,实在忍受不了,便袖手站在一旁,问母亲不冷么。母亲答道,不冷。见我很惊讶的样子,母亲继续说,对自己说不冷不冷,也就不冷了。

                 我一下怔在那里,忽然觉得懂得了母亲。我学母亲的样子弯身下去,扒开厚厚的雪,一下,两下,三下,每一下,我都咬着牙对自己说,不冷,不冷。

                 从此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会记起雪地里母亲的话,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

                 读小学时的一个黄昏,我把牛从5里外的邻村牵回家。那时,我只会在前面远远地拉着牛绳走。然而这牛却跟我作对——我牵得紧,牛却偏要走得慢。我用力拉,它使上性子就是不肯迈步。这牛脾气!我只好一边骂牛一边心急。

                 眼看着天越来越黑,沿路村庄里昏暗的灯一盏盏都亮了起来。我心一急,就从路旁折了一根荆条,绕到牛屁股后面狠狠地抽了它一下。这下可好,牛一惊,挣脱了牵在我手中的缰绳就向前狂奔起来。当我没命地跑了半个多小时赶上牛的时候,牛正悠闲地在村口的路边吃草。母亲也站在那里等我。当我把牵牛的事一说,母亲反倒笑开了,母亲说,你把绳子牵得太紧,牛鼻子疼了,它当然不会跟你走了。我恍然大悟。

                 18岁那年的高考,由于我思想压力太重,平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我竟失利了。后来母亲跟我说,别把考大学看得跟命一样重。想起你小时候牵牛的事了么?绳子牵得太紧,牛反倒不跟你走了。

                 第二年的夏天,我终于以优异成绩被江南一所著名大学的中文系录取。离家上学那天,母亲送我到村口,眼睛红红地对我说,你现在长大了,我不能把你永远拴在身边……

                 毕业后到一企业里工作,因对工作不很满意,心里觉得很委屈。两个月后的一天,老板批评我整天板着脸孔并要扣我奖金时,我一时火起,跟老板吵了几句,气得他拂袖而去。

                 正好那几天母亲到城里来看我,知道这件事后说,孩子,一头牛不可能永远拴在一个桩上,你也不会永远待在一个地方,但是干什么都要尽量干好。你不顺心我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办法,有事儿没事儿时,你就小声唱歌。

                 小时候和母亲一起下地,母亲总一边干活一边在嘴里小声地唱歌。在母亲的歌声里,那些繁重而枯燥的农活几不知不觉被我们一样一样地干完了。

                 后来我养成一个习惯,不管是骑车上班,还是工间休息,我都轻轻地哼着歌。尽管我从小缺乏音乐细胞,但我相信,母亲从小教我的那些旋律,定然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

                 这,就是母亲给我的财富。

              1.联系全文,说说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文部分主要写了三件事,由三件事分别引出三句话,每句话蕴含一个生活道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第一件事写的是拔白菜,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________;

              第二件事写的是________,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________

              第三件事写的是________,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遇到不顺要乐观。

              3.语言品味

              (1)“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冬季”一词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头交代“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其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写出了母亲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后,“我”觉得:母亲的话如绵绵春雨,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请仿照划线例句再续写一句话,表达母亲的话对“我”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绳子牵得太紧,牛反倒不跟你走了。”你有过类似的经历或感悟吗?请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选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    
              (2)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来表达什么意思.
              (3)选文按照    顺序描绘狼牙山美丽景色,先写    变化之美,再写    变化之美,给人以不同的美感.
            • 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献你一束花
                                                冯骥才
                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献给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一直垂着头.前四天,她从平衡木上打着旋儿跌在垫子上时,就把这美丽而神气的头垂下来.现在她回国了,走入首都机场的大厅,简直要把脑袋藏进领口里去.她怕见前来欢迎的人们,怕记者问什么,怕姐姐和姐夫来迎接她,甚至怕见到机场那个热情的女服务员--她的崇拜者,每次出国经过这里时,都跑来帮着她提包儿…有什么脸见人,大败而归!
                这次世界性比赛,她完全有把握登上平衡木和高低杠“女王”的宝座,国内外的行家都这么估计,但她的表演把这些希望的灯全都关上了.
                两年前,她第一次出国参加比赛,夹在许多名扬海外的姑娘们中间,不受人注意,心里反而没负担,出人意料地拿了两项冠军.回国时,就在这机场大厅里.她受到空前热烈的迎接.许多只手朝她伸来,许多摄影机镜头对准她,一个戴眼镜的记者死死纠缠着问:
              “你最喜欢什么?”她不知如何作答,抬眼看见一束花,便说:“花!”于是就有几十束花朝她塞来,多得抱不住.两年来多次出国比赛,她胸前挂着一个又一个亮晃晃的奖牌回来,迎接她的是笑脸、花和摄影机雪亮的闪光.是不是这就加重她的思想负担?愈赢就愈怕输,成绩的包袱比失败的包袱更重.精神可以克服肉体的痛苦,肉体却无法摆脱开精神的压力.这次她在平衡木上稍稍感觉自己有些不稳.内心立刻变得慌乱而不能自制.她失败了,并且跟着在下面其它项目的比赛中一塌糊涂地垮下来…
                本来她怕见人,走在队伍最后,可是当她发现很少有人招呼她,摄影记者也好像有意避开她时,她感到冷落,加重了心中的沮丧和愧疚,纵使她有回天之力,一时也难补偿,她茫然了.是啊,谁愿意与失败者站在一起.
                忽然她发现一双脚停在她眼前.谁?她一点点向上看,深蓝色的服装,长长的腿,铜衣扣,无檐帽下一张洁白娴静的脸儿.原来是机场那女服务员.正背着双手,含笑对她说:“我在电视里看见了你们比赛,知道你今天回来,特意来迎接你.”
              “我真糟!”她赶紧垂下头.
              “不,你同样用尽汗水和力量.”
              “我是失败者.”
              “谁都不能避免失败.我相信.失败和胜利对于你同样重要.让失败属于过去,胜利才属于未来.”女服务员的声音柔和又肯定.
                她听了这话,重新抬起头来.只见女服务员把背在身后的手向前一伸,一大束五彩缤纷的花捧到她的面前.浓郁的香气竞化作一股奇异的力量注入她的身体.她顿时热泪满面.
                怎么?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也要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选自2005年第9期《小小说选刊》)
              (1)根据上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简直要把脑袋藏进领口里去”反映了“她”    的心理.
              ②在“她听了这话,重新抬起头来:是,“她”“重新抬起头来”是因为    
              (3)第4段的“插叙”有何作用?
              (4)“她”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5)联系文章内容,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失败.
            • 6.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选  择
                                                  奚同发
                ①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满泪水.算算从6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
                ②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范的学生.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琴真的缺乏感情.
                ③儿时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下开始的.迄今为止,他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父亲要逼着他选择拉琴.多年来,练琴似乎成了他与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他从来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为什么家里父亲在时就有电,父亲外出时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他想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练了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此.
                ④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此而快乐起来.一旦拉琴,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带入拉琴,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能存在于拉琴之前和拉琴之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都对他充满了信心,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完全可以调整过来.直到他从附中考入音乐学院,这种情况依然没有改变,大家对此感到非常遗憾.他成了学院里众所周知的“另类”.不过,大家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看看,他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
                ⑤终于站在老师们面前,这是他在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拉琴,也是他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项--自选曲目.当老师用目光示意他可以开始后,他的弓子一反常态地先是在琴弦上一碰,发出了很响的一震.继而,徐徐进入,不久已是琴声四溢,灌满了音乐室的每个角落.他从来没有这样放松地拉过琴,时而弓飞如雨,时而弦惊如泣.揉弦、双音、拨奏,悦耳、辉煌、明亮、阴柔、奔跑,他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暴雨狂风无奈无助,大开大合往来飞梭.他的琴声,诉说着一个琴童的哀求与抗争…
                ⑥没有用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回忆的是自己多年来不愿学琴的痛苦历程.起初,他只想随便拉一拉,这毕竟是他在学校里的最后一次考试--他已经考了多少次试啊!没想到,他拉得停不下来,拉得那样忘情,泪飞如雨,就连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也为之动容.
                ⑦直到最后一刻,他的右臂发麻,弓子脱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铿锵有力的一个回响--“咚”…
              ⑧音乐室内一片寂静.继而,从老教授开始,掌声如潮.学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着掌站起来,身后立刻有两名学生扶住教授,三人一起慢慢走向他.
                ⑨“拉得太好了,这才是小提琴艺术.孩子,你是这批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老教授这样说时,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喜悦.见他无语,教授身边的同学提醒道:“这就是说,你的毕业成绩是全校最优秀的,你可以毕业了.”
                ⑩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来.全场的掌声终于停下来,安静得甚至可以听到人们的呼吸声.
              泪再一次流下来,牙咬着下唇哆嗦着,他突然双臂向空中一扬,身体像展翅飞翔的大鹏,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
              ⑫那声音拖得很长,在音乐室内不断地叠加传递回响.
                                                                              (选自《意林》,有删改)
              (1)通读全文,写出标题“选择”包含哪两方面内容.
              (2)选文三次写到“他”的泪,试作分析.
              第一次,“眼里噙满泪水”是因为:    
              第二次:“泪水如雨”是因为:    
              第三次:“泪再一次流下来”是因为:    
              (3)选文第③、④两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分析选文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他从来没有这样放松地拉过琴,时而弓飞如雨,时而弦惊如泣”的作用.
              (5)为什么“他”“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项--自选曲目”会拉得如此成功,从而成为最优秀的毕业生?
              (6)你是否赞成选文中“他”的选择,结合你的自身经历谈谈理由.
            • 7. 差一分钱   
                                                 葛取兵
                ①父亲一定有心事.
                ②父亲的脸上隐约悬着一个结,即使父亲开心的时候,那个结也躲在父亲的笑容背后,冷不丁探出一下头.
                ③父亲是在寻一个人.同学?朋友?亲戚?也许是父亲最初的恋人.我曾经问过母亲,母亲摇了摇头,脸上也挤满了问号.
                ④父亲才五十岁,身体却有些不恙.近来父亲的咳嗽好像奔跑的火车,一咳好像要吐出五脏六肺来,脸弊象三国的红面关公,吐出的痰丝中竟有点点猩红,宛如暮春开败了的桃花.医生说,是肺癌!晚期.
                ⑤我们惊呆了!母亲哭得像个泪人,仿若从淫淫秋雨中穿过,一身的水汽,有雾,沉沉的.父亲的脸却静如止水.
                ⑥父亲依旧在寻寻觅觅.打电话,写信,一向不喜欢上网的父亲竟然叫我帮他弄个QQ号,父亲说,网名就叫差一分钱吧.
                ⑦我扑哧一笑,这个网名也太别扭了吧.我想,父亲的网名应该土得掉渣.
                ⑧入秋.温暖如春.我陪父亲来到老家的一个小镇.青石小街,漏墙花窗,石桥石阶,让我怦然心动.走在长长的巷子,我总忍不住探头聆听,是否有锟饨担的敲梆声.
                ⑨父亲更是有了知根知底的亲切.学校应该就在巷子的尽头了.父亲说.
                ⑩果然,当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完小巷,抬头一望,镇中学就在我们的对面.
              ⑪从父亲的咳嗽中,我隐约看到三十年前,确切地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就在这个中学,一个十九岁,身体很瘦弱的孩子,正坐在教室里梦想着跳越“龙门”.这可是农家伢子唯一的独木桥.
              ⑫孩子很聪明,学习成绩不错,可就是有些粗心.孩子嘛,难免.
              ⑬那天,数学老师给了孩子一把1分、2分的硬币,说,这是两毛钱,去帮我买包烟吧.
              ⑭孩子一脸青春地冲出教室,来到供销社,营业员接过钱,一数,说,少一分钱.
              ⑮孩子急了,老师明明在教室说是两毛钱,自己也粗略地数了一下,怎么差一分钱呢?难道是路上丢了?不可能,自己用手紧紧捏着,生怕掉一分钱,短短的几百米,钱都捏出了一层浅浅的汗水.眼泪不知不觉地爬满了整个脸颊.这时,一个卖鸡蛋的中年妇女掏出一分钱,帮助孩子买下了一包烟.
              ⑯孩子兴冲冲地把烟交给了老师,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⑰正在讲解数学试卷的老师愣了一下,说,你还蛮有本事,少一分钱都能买到烟.
              ⑱孩子呆了,一脸迷惑地望着老师.教室里很寂静.
              ⑲老师对全班同学说,你买烟时有人帮你出一分钱,是你运气好,碰到了好心人.高考呢,少一分,哪个好心人送你一分哟.孩子终于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大哭一场!
              ⑳打这件事后,那孩子宛若变了一个人似的--读书非常用功.那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是302分,孩子考了303分,被师范学校录取.
              ㉑当年那个孩子就是父亲.父亲说,我后悔呀,当时连一句感谢的话语都未说.一分钱,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分钱,但当时一个鸡蛋才三分钱呀!
              ㉒父亲一直想当面感谢那位好心人.可每次都是无功而返.三十年了,时光如过眼烟云,但那位卖鸡蛋的好心人,一直驻守在父亲的心中,让父亲无数次膜拜.
              ㉓从古镇回来.秋天一个劲往里走,细雨连绵,寒风四起,冬日悄然逼近
              ㉔父亲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看来父亲的心结是解不开了.
              ㉕一天,父亲的气色突然好了许多,父亲贴着我的耳朵说,我还有1000元钱,你给那个古镇汇去,帮助那里需要帮助的老人.
              ㉖解铃还得系铃人.父亲终于找到了自我解脱的办法.或许,其中有一个老人就是那个卖鸡蛋的中年妇女,如今应该已是满头华发的老人了吧.
              ㉗我忙赶到邮局把钱汇了过去,当我把汇款回单交给父亲时,父亲的脸上绽出一丝笑容.我清晰地看到,那个悬着心结也悄然溜走了,远远的,未留一点痕迹.
              (1)文中第④段划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从全文看,文中⑪-⑳自然段记叙的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文中㉓自然段划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中多次提到父亲的心结,父亲的心结到底是什么呢?
              (5)本文人物形象塑造非常成功,感人至深.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柳   笛
                  ①八百里鄱阳湖深处,莽莽苍苍的云水中央,有一片茂盛的柳林。浓绿映衬着白云,天是那么的瓦蓝。柳林旁边有个小村,小村的上空总是荡漾开灵动,活泼的笛声。那是童年时最美好的记忆。时间虽然远去了近半个世纪,故乡的柳笛永远藏在我心灵深处。
                  ②小时候和玩伴们一起,放学了,便来在这柳林里抓知了,捉迷藏,做游戏。敞胸露腹,大大小小的柳树洞,就是我们寻找快乐的天地。捉迷藏时,蒙眼的同伴在我们藏匿之后,摘下蒙眼布便挨个就着树洞找我们。在一个高大中空的柳树内,快要被发现时,我便双手双脚并用,沿着内壁在黑暗的洞内攀援而起,躲在黑暗中的高处,时间长了,见同伴真找不着我们,彷徨无措时,便不时从口袋里摸出柳叶含在嘴里吹出时断时续的笛声。这时,只听见躲在柳林各处的同伴,此起彼伏的吹起了柳笛,互相呼应。寻找的玩伴们便竖起耳朵捕捉柳笛的声音的方位。这样,我们便往往被他们一个一个的找出来了。
                  ③星期天,我们齐聚在这柳林里,割下一根根的柳条儿编织成战斗帽戴在头上,俨然一派战时的打扮。手中的柳枝儿用长长的绦儿系起挂在胸前似挎着冲锋枪般威武雄壮。我担任号兵的角色,柳笛是我的武器。当我们把湖边的矮坡当作是敌军的阵地冲锋时,激扬而高亢的笛声便响彻柳林的上空,充满了坚强与豪迈的力量催人振奋。
                  ④吹柳笛,我是跟屋后的伢叔学的。我们是前后屋的邻居,也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发友。他很会吹柳笛的,他的技术源自于他爹爹的传授。细叔公是我们村顶尖的柳笛高手。
                  ⑤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我们经常会听到那一声声舒缓有致的柳笛声滚动在房前檐下,窗间门边。笛声中,透露出对春天播种希望的美好祝愿,也满含着对秋天丰硕收获的殷殷期盼。我的心和魂灵被这清清脆脆的笛声所俘虏,成了它的痴迷者。如今,在我书房的诗词鉴赏词典里还夹着几片用沸水汆过的清清的柳叶呢。
                  ⑥今天,当我再次漫步徜徉在故乡的柳林边,任和风摆拂垂柳,抚摸着我的视线,览湖天之间白云悠悠、渔舟灵动、水鸟飞翔,不由心驰神往。信手摘下一枚柳叶在湖水中一浸,双手把它抻平撮在双唇间用力地吹起来,心底的深情随着曲调流淌开来,承载着我们记忆的童谣便荡漾在柳林间,美妙的旋律在绿色的树枝上滚动,在天地间回荡,伴着袅袅炊烟漫舞在小村的周围……我吹着,吹着,笛声中装满我深情的梦和生命中醇醇的甘美。
                  ⑦明天,我又要离开故乡去闯外面的世界,我唯一割舍不下的便是这故乡的柳笛。它让我魂牵梦绕,它让我痴心无悔。是啊,故乡的柳笛,小小的一片叶儿,你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是你带给我坚强的信念,把纯美和甘甜溶合在奋斗的苦乐中,沸腾的生活里。
                  ⑧在云蒸霞蔚,水云深处的故乡,最使我难忘的便是这翠绿玲珑的柳笛!
              (1)“柳笛”伴我成长,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请按照下面提示简要概括文章内容。(不能用原文作答)
              小时候:    
              星期天:柳笛成为战斗的武器和冲锋的号角;
              今天:    
              明天:离开故乡,割舍不了柳笛情。
              (2)文章第⑤节画横线句中的“滚动”一词改为“响彻”好不好?为什么?
              (3)文章中“柳笛”反复出现,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意图?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运用倒叙手法,然后转入顺序,自然引出对童年美好生活的追忆,这样,情趣盎然而又灵活自然。
              B.文章通过对柳笛的叙述,追叙往事,传达出作者浓浓的故乡情结和思乡情趣。
              C.文章第④节运用插叙手法,表达出“我”学吹柳笛的艰辛,更表现出故乡的人情美。
              D.文章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开篇引出作者的回忆,结尾再次点题,结构圆润严谨。
              (5)“柳”是诗人们抒情的载体,他们借柳抒发其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借“柳”传达了浓浓的思乡情绪。“月”同样是诗人常用的抒情载体,下面两个诗句如何借“月”来抒发作者的情感?(任选一题作答)
              ①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相见欢》)
              ②庭下如积水孔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侍夜游》)
            • 9.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有删改)

              (1)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1)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3)                                 

              (2)根据全文,概括爸爸的形象。

                                                                                       

              (3)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 10.

              站在花阴凉儿里的老师

              肖复兴

              ①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到高挥老师了,高老师一把握住我的手,拉我坐在她的身边。今年就是八十岁的人了,腿脚利索,还显得那么有生气。高老师是我在汇文中学读书时的老师,那是五十年前的事情了,想想,那时她30岁上下,长得漂亮,又会拉一手小提琴,还在学校的舞台上演出过话剧。好长一段时间里,我偷偷地喜欢多才多艺的她,觉得她长得特别像我的姐姐,连说话的声音都像。后来听说,她是志愿军文工团的团员,从朝鲜战场上回来,部队动员她嫁给首长,她没有同意,只好复员,颠沛流离之后考学,毕业不久,到了我们学校,开始教地理,后来负责图书馆。

              ②我就是在高老师负责图书馆的时候,和她逐渐熟悉起来的。那是1963年的秋天,我读高一,因为初三的一篇作文在北京市获奖,校长对她说可以破例准许我进入图书馆自己选书。那一天的午饭时间,我刚要进食堂,看见高老师站在食堂旁的树下,向我招招手,我走过去,她对我说起了这件事,说你什么时候去图书馆都行。我的心里涌出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口拙,一时又说不出什么。她摆摆手对我说,快吃饭去吧。我走后忍不住回头,才发现高老师站在一片花荫凉儿里,阳光从树叶间筛下,跳跃在高老师的身上,闪动着好多颜色的花一样,是那么的漂亮。

              ③图书馆在学校五楼,由于学校有百年历史,藏书很多,有不少解放以前的书籍,由于没有整理,都尘埋网封在最里面的一间大屋子里。高老师帮我打开屋门的锁,让我进去随便挑。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叹为观止见到那么多的书,山一般堆满屋顶,散发着霉味和潮气,让人觉得远离尘世,与世隔绝,像是进入了深山宝窟。我沉浸在那书山里,常常忘记了时间,往往是高老师在我的身后微笑着打开了电灯,我才知道到了该下班的时候了。

              ④久别重逢,逝去的日子,一下子迅速地回流到眼前。我对高老师说,您对我有恩,没有您,也许我不会走上写作的道路。高老师摆摆手说不能这么讲,然后对在座的其他几位老师说,我去过肖复兴家一次,看见地上垫两块砖,上面搭一块木板,他的书都放在那里,心里非常感动,回家就对我女儿说。后来,肖复兴到我家里看见有一个书架,其实是最简单不过的一个矮矮的书架,他对我说,以后有钱我一定买一个您这样的书架。这给我印象很深。

              ⑤我忽然想起了这样一件事,为了我破例可以进图书馆挑书,高老师曾经和一个同学吵过一架,那个同学非也要进图书馆自己挑书,她不让,同学气哼哼指着我说为什么他就可以进去?为此,“文革”中她被贴了大字报,说是培养修正主义的苗子。我私下猜想,为什么高老师默默忍受了,大概她去我家的那一次,是一个感性而重要的原因。秉承着孔老夫子有教无类的理念,她一直同情我,帮助我。如今,这样的老师太少了;如今,不少老师是向学生索取,偏偏要通过学生寻找那些有钱有权的家长,明目张胆地增添自己收入或关系网的份额。

              ⑥我对高老师说,我从北大荒插队回来,第一个月领取了工资,先在前门大街的家具店买了一个您家那样的书架,22元钱,那时我的工资才42元半。高老师对其他老师夸奖我说,爱书的孩子,无论什么时候都爱书。

              ⑦我又对高老师说,“文革”中,虽然挨了批判,但图书馆的钥匙还在您的手里,有一次在校园的甬道上,您扬扬手里的钥匙,问我想看什么书,可以偷偷进图书馆帮我找。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是把想看的书目写在纸上交给您,您帮我把书找到,包在一张报纸里,放在学校传达室王大爷那里,我取后看完再包上报纸放回传达室。这样像地下工作者传递情报一样借书的日子,一直到我去北大荒。那是我看书看得最多的日子。《罗亭》、《偷东西的喜鹊》、《三家评注李长吉》……好几本书,都没有还您,让我带到北大荒去了。高老师说,没还就对了,还了也都烧了。在场的几位老师都沉默了下来,那时,我们学校的书,成车成车拉到东单体育场焚毁,那里的大火曾经燃烧着我学生时代最残酷的记忆。

              ⑧我庆幸中学读书时遇见了高老师。虽然多年未见,但心里一直把她当作自己的一位大姐(她比我姐姐大一岁)。想起她,总会有一种格外亲近的感觉。一个人的一生,萍水相逢中能够碰到这样的人,即使不多,也足够点石成金。

              ⑨分手时,送高老师进了汽车,一直看着汽车跑远,才忽然想到,忘记告诉高老师了,那个从北大荒回来买的和您家一样的书架,一直没舍得丢掉,还跟着我。很多的记忆,都还紧紧地跟着我,就像影子一样,像校园里树叶洒下了花荫凉儿一样。

              (1) 文章围绕“我”和高老师的交往,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
              (2) 文章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好处?
              (3) 那个书架作者为什么一直不肯丢掉?
              (4) 赏析第②段中的划线句子。
              (5) 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一下高老师的性格特征。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