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爱的下策          王举芳 

                  ①天空明净,秋风清爽,校园里又迎来了一批新生。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微笑着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脸上充满着愉悦和期许。

                 ②等本班最后一个学生签到走进教室的时候,王老师也走进了教室。“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班主任王燕,我们大家来认识一下吧,我点到谁的名字,谁就站起来,含笑伫立一分钟,让我看到你的魅力,可好?”教室里发出一阵清脆的笑声。

                 ③点名完毕,王老师安排学生们互相交流、熟悉一下,便走出了教室。当她再次回到教室的时候,有些惊讶。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们没有按照她的吩咐“交头接耳”,而是缄口不语,各自摆弄着各自的手机。王老师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④在课间休息间隙,王老师说:”学生要以学习为重,不要做‘低头族’,把手机都放到我的办公室好不好?”同学们恋恋不舍,极不情愿的交出了手机。

                  ⑤“王桐、林纾、邱华,你们仨神神秘秘的,在做什么呢?”王老师看着他们三个围成一团,低着头,不知道在嘀咕什么。

                 ⑥“老师我想请个假,我忘记带生活用品了,我想出去买一些。”王桐站起来说。学校不允许住校生随便出门,但王老师还是准了王桐的假。

                 ⑦一天开完班务会,还不到下课时间,王老师拿出手机说“同学们你们都加入咱们班的QQ群了吗?”同学们大多回答已加群。“那我给你们发个红包吧。”此言一出,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手机,准备抢红包。5元钱刚投放到QQ群里,立马被一抢而光。王老师翻看着抢红包的记录,笑得意味深长。是谁抢的一目了然,她按图索骥,让带手机的学生把手机交出来,没一会功夫就交了十几部。

                ⑧“抢到了一分钱,手机却被没收了。”被没收手机的同学一脸懊悔。“老师,您这是‘钓鱼执法’啊,不公平。”有同学嘻哈说。“我这样做只是不想让手机变成你们的精神牢笼。”说着,王老师拿着没收上来的手机,走出了教室。

                ⑨王桐摸摸口袋里的手机,暗自庆幸:幸亏在QQ群里没有把网名改成真是的名字。

                ⑩奇怪的是,每天都有三五个人在QQ群里发红包,都用的是网名,不知道是谁发的红包,王桐不敢抢,他害怕又是王老师“钓鱼执法”。

                ⑪“王桐,你的手机不是没有被没收吗?快去群里抢红包啊,那么多红包,多诱人,可惜我的手机被老师没收了。”王桐的死党邱华说。“会被老师发现吗?”“不会,这几天快考试了,老师没时间进群了。”

                ⑫王桐点开一个红包,居然还没有拆包,他打开,竟然有200元!他很高兴。他又拆开一个红包,是100元!他激动地心砰砰的跳,但没再点别的红包,他怕被王老师发现,没收他的手机,那就耽误大事了。

                ⑬周末,王老师把没收的手机还给了同学们,说:“同学们,课余时间可以当当‘手机控’,也可以用手机做点有意思的事情,比如此刻,在我们班的QQ群里来场红包雨。”

                ⑭王老师的话音刚落,红包雨就开始了。王桐这下抢的心安了。

                ⑮发红包的人越来越多,抢红包的人越来越少,王桐查看着别人的手“手气”,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眼里却盈起点点泪光。

                ⑯“王老师,谢谢您!”下课铃声刚响过,王桐走上讲台,给王老师深深鞠了一躬,然后,转身,面对同学们,说:“谢谢同学们,谢谢你们给我发的红包。这些钱给我们家解了燃眉之急。我的妹妹患了自闭症,爸爸妈妈已经坚持治了好几年了,不瞒同学们,最近我们家的经济十分拮据,因为妹妹的状况出现了好转,爸爸妈妈想快点让妹妹好起来,把家里的钱全都拿到了医院,还借了亲友一些钱,我的生活费已经成了问题。但我宁愿自己饿几顿,也要妹妹走出那个寂寞的世界,早点融入温暖的大家庭。谢谢老师和同学们!”

                ⑰“王桐,王老师向我了解了你们家的情况后,一时不知道怎么帮助你,王老师就出了这个下策。”邱华说。

                ⑱“老师是想帮忙你,但又怕你碍于面子,只好出此下策了。”班长说。

                ⑲“这是爱的下策!谢谢您!”王桐望着老师,感激之情濡湿了眼睛。

                ⑳同学们鼓起掌来。窗外,阳光明亮,多么温暖的世界啊!

                                                     (原载《奔流》2015年第10期)

              (1) 本文的情节起伏,试分析情节发展经过

              ①王老师点名,师生初次见面             ③ 王桐私藏手机,冒险抢红包④王老师发手机,同学们发红包雨 ⑤ ________

              (2) 想一想王老师想帮助王桐在全文里伏笔重重,试找出一处。

                                                                                     

              (3) 请赏析第⑳段中划线的句子。

                 窗外,阳光明亮,多么温暖的世界啊!

                                                                                     

                                                                                     

              (4) 你觉得王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5)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爱的下策”的理解。





            • 2.

              卖 白 菜 (莫言)

                 ①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②“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③“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包饺子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④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⑤她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

                 ⑥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我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以至于当篓子跌落在地时我竟然不知道。一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将那棵白菜放进篓子,原本是十分生气的样子,但看到我哭得真诚,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有打我也没有再骂我。她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我在后边帮扶着,让她站直了身体。

                 ⑦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让我走,去上学,我也想走,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老太太蹲下身,开始翻动我们那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⑧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老太太开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⑨ “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也劝说着她。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母亲用秤钩子挂住白菜根,将白菜提起来。老太太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

                 ⑩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⑾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⑿“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⒀“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⒁老太太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 

                 ⒂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⒃“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⒄“娘,”我哭着说,“我……”

                ⒅“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⒆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1).文章围绕“卖白菜”展开故事情节,请你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故事情节

              “我”的心情

              不舍

              “我”不小心摔白菜

              自责

              老太太挑白菜

              气愤

              白菜被老太太退回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⑦段“终于挨到了集上”一句中“挨”字的含义。





              (3).文章结尾写到“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请你说说作者“依然沉痛”的原因是什么。






              (4).文中两处对母亲的眼睛进行了描写,请你任选一处细节描写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 3.

              曼德拉的番茄

              (1)1964年,罗本岛监狱又来了一位新犯人。像其他犯人一样,他一进门就被换上了专业的囚服,上面写着“第466号”。他是一个政治犯,被推进了一个不足4.5平方米的单人牢房。从此,他过上了“暗无天日”的生活。他每天被囚禁23个小时,仅仅在上午和下午才有半个小时的放风时间,所以,他几乎从来没有见过罗本岛监狱的太阳,也很少有机会感受到窗外的丝丝风声,能感知的只有灰头土脸的囚犯,还有他们所发出的呻吟声。

              (2)罗本岛监狱是个阴森的殿堂,那里的狱警动辄就对囚犯们挥起残酷的鞭子。已经记不清多少个日子,他几乎每天都目睹两个狱警拖着一个犯人,死尸一样地从刑讯室出来,每次都看得他义愤填膺。他每一次都想改变监狱的现状,无奈的是,身为“重犯”的他始终没有机会。

              (3)后来,他和众囚犯被安排到罗本岛监狱的采石场上去做苦工,每天在持枪看守的监督下拼命地搬运石头,动作稍慢就有被毒打的危险。另外,所有的囚犯只准逗留在这个采石场里,一旦踏出采石场的边缘,就会被无情地射杀。由于石灰石在太阳的照射下具有极强的反光性,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他,每天看到的只有刺眼的白色强光,以至于他的视力逐渐下降。

              (4)虽然他的视线逐渐变得模糊,而他的目光却炯炯有神。为了改变这种悲惨的现状,他利用放风的机会,大胆地向监狱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监狱的院子里开辟一片园子。哪知道他的这一想法刚一出口,就被监狱当局无情地否决了。他并没有灰心,几乎一有机会他就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经过了无数次的否决,大约过了五年,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5)监狱当局同意了在监狱墙脚的一片狭长地带供他开辟园子,并且破天荒地给他提供了番茄、辣椒等蔬菜的种子。院子是用废渣垫起来的,为了开辟菜园,他必须把大量的石块挖出来,这样一来,植物才有足够的生长空间。罗本岛监狱的院子里从此多了一抹动人的绿色。但是,由于气候的恶劣,园子的第一茬收成并不是很好,仅仅收获了一篮子不怎么红润的番茄。他一个也舍不得吃,都分给了自己的狱友和狱警们。

              (6)罗本岛监狱的条件简直太艰苦了,以至于能够吃到这样的番茄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他一从采石场回来就细心照料自己的园子,他每天把全部心思都花在自己的园子上,许多人都说他是监狱里的“植物学家”,而他自己则把那片园子看成了自己的心灵园地。每当采石场上的石灰石刺伤了他的眼睛,他就借放风的时间回到自己的园子望一望。那样一片生命的绿在微风的吹拂中,轻轻摇曳,红润可爱的西红柿从绿叶中探出头来。这片菜园缓解了他眼睛的疲劳,也消解了他在采石场里所遭受的委屈。

              (7)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自从有了这片菜园之后,整个监狱有了很大的改观:每到放风时间,许多狱友都会帮助他来照料一下满园的蔬菜。在狱警们不注意的时候,他们还能揣几个番茄回去,以备夜晚享用。更令人称奇的是,狱警们的态度似乎也变得和蔼多了,因为他总是把新采摘的番茄发给狱友们,然后再由狱友们送到狱警们手中。吃了犯人的番茄,狱警们拿鞭子的手,也不再那么蛮横了。一个黑人狱警说:“每当我莽撞地举起鞭子的时候,我就想起了这是一群递给我番茄吃的人,他们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家人,总是在我最疲劳的时候递给我新鲜的水果……”

              (8)囚犯和狱警们的关系逐渐融洽起来,这位第466号囚犯,也在罗本岛监狱整整种了18年的菜园。这位第466号囚犯不是别人,正是黑人总统曼德拉。曼德拉用几只番茄就让整个监狱变得融洽起来。乍一看,这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情,其实,曼德拉哪里是在经营菜园,他是在耕作一片片心灵的腹地呀!

              (9)一颗乐观坚定的心,即使是身处磨难重重的监狱,也能开垦出一片阳光明媚的伊甸园来!

            • 4.

              一位母亲创造的奇迹

                 ①“二战”结束后,德国一个纳粹战犯被处决。他的妻子因为无法忍受众人的羞辱与谩骂吊死在自家的窗外。

                 ②第二天,邻居们走了出来,一抬头就看见了那个可怜的女人。窗户微开,他两岁的孩子正伸手向悬挂在窗框上的母亲爬去。眼看另一场悲剧就要发生了,人们屏住呼吸默然地观望。

                 ③这时一个叫艾娜的女人不顾一切地向楼上冲去,把危在旦夕的孩子救了下来。她收养了这个孩子,而她的丈夫曾经因为帮助犹太人而被这个孩子的父亲当街处决。街坊邻居没人理解他,甚至没有人同意让这个孩子留在他们的街区,他们让她把孩子送到孤儿院或者把孩子扔掉。

                 ④艾娜不肯,便有人整日整夜地向她家的窗户扔秽物、辱骂她。她自己的孩子也对她心存芥蒂,甚至以离家出走相威胁。可是,艾娜始终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是多么漂亮啊,你是一个小天使。”

                 ⑤渐渐地,孩子长大了,邻居们的行动已不偏激了,但是还有人常常叫他小“纳粹”,同龄的孩子都不跟他玩。他变得性格古怪,常常以搞恶作剧为乐。直到有一天,他打断了一个孩子的肋骨,邻居们瞒着艾娜把他送到了十几里外的教养院。

                 ⑥半个月后,几乎发疯的艾娜费尽周折,终于找回了孩子。当他们再次出现在愤怒的邻居们的面前时,艾娜紧紧地护着孩子,祈求邻居们说:“给他点爱吧,他也会是一个可爱的天使的。”

                 ⑦孩子就在那个时候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痛哭流涕,悔恨充斥着幼小的心灵。艾娜告诉他,最好的补偿就是爱,爱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⑧从此,他痛改前非,认真做人。在别人的诋毁和侮辱面前,他不再针锋相对,在别人有困难时,他又总是不计前嫌,乐于助人,并友善地与人相处,礼貌待人——多年来一直有一个小小的信念在支持着他,一个不相干的女人给了自己一份母亲的爱,我有什么理由不去爱别人!

                 ⑨中学快毕业那年,别的同伴都会断断续续地收到一些礼物。哪怕是一支钢笔,或是一辆单车,可他什么也没有,他的母亲艾娜依旧日夜操劳,他开始有一丝失落,不知道自己的出生究竟是对是错。

                 ⑩终于,毕业典礼如期举行。校长念一个人的名字,然后这个人就走上台,那一刻是多么神圣而骄傲!作为一个“纳粹”的儿子,他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已是不容易,他多想对世界大喊——我毕业了!

                 ⑪“雅克里……”他听到校长在念自己的名字,他沉重地移动步子,沮丧地向台上走去,“雅克里,祝贺你正式毕业。”这时,雅克里听到台下掌声如潮,他回过头,看见自己的母亲艾娜和许许多多的邻居不知什么时候站在台下,正粲然地冲着他微笑。他的邻居们每家都派了代表来观看他的毕业典礼,这在该校可是史无前例的。

                ⑫“我收到了这一生中最好的礼物……”雅克里在台上激动得只说了这么一句毕业发言。

                ⑬这是发生在德国的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那样的年代,一个纳粹战犯的儿子受到如此的礼遇的确罕见,如果说这算得上一个奇迹的话,那么,我想说的是,这是一位母亲用爱创造的奇迹。


              (1)本文的叙述顺序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体现这种顺序的标志性词语。

              (2)雅克里被邻居送往教养院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3)雅克里是如何“痛改前非,认真做人”的?支撑他这样做的信念是什么?

              (4)第12段中雅克里激动地说:“我收到了这一生中最好的礼物……”,你认为“最好的礼物”含义是什么?

              (5)文中写道:“两岁的孩子正伸手向悬挂在窗框上的母亲爬去”,艾娜“不顾一切地向楼上冲去,把危在旦夕的孩子救了下来”。揣摩一下:当时艾娜心里是怎样想的?请你用一段文字描写她的心理活动。(60字左右)

            • 5.

              上帝的背影

              如果没有那场意外,1996年只是一个平常的年份,与其他年份并没有区别。但是,人怎能预测命运呢?灾难之所以成为灾难,往往是因为猝不及防。

              1996年的下半年,父亲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被“中风”击倒了。于是,一向视金钱如粪土的父亲从此放下了他的清高,变成了一个令我们感到十分陌生的人。

              那年的除夕夜,父亲对我和哥哥说,他现在病了,不能挣钱了,以后每月的生活开支和医药费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所以想让我们哥俩每月给他汇一些钱,多少不限。一旁的母亲赶忙打断父亲的话头,说哪有年三十问孩子要钱的,你还想让孩子过个安稳年不?父亲没有理会母亲,他只是一个劲地追问我们行不行。那时候,哥哥在常州做木工,收入不高;我也是刚工作没两年,标准的月光族。但我和哥哥能够体谅父亲的苦衷,还是爽快地答应了父亲的“无理要求”。

              这一说就是10年。10年间,哥哥从一个小木匠摇身变成了一个拥有50多人公司的法人。房子,有了,车子,也有了,自是风光无限。而我,由于单位不景气,一直处于吃不饱饿不死的尴尬境地。但我没有忘记当年对父亲许下的承诺,尽量按时给父亲寄钱。有时候,父亲催款电话碰巧被妻子接到,妻子就会急,说我们就差讨饭了,干吗还喋喋不休地跟我们要?说心里话,我能理解妻子:现在农村种地不用交税,每亩还有100元的补贴,再加上养的鸡、鸭、猪什么的,而大哥每月都是千儿八百地给父亲汇钱,老两口应该不缺钱的,可父亲还总是按时向我们催款。更令人无法理解的是,我们每次回去看他,父亲嘴上“乖孙女、乖孙女”地叫着女儿,却从不主动给女儿一分钱。

              2006年的春节,我们一家又聚到了一起。按惯例,父亲饭前都是要说两句新年祝词的。那天,父亲没有立即开讲,而是让母亲从卧室里取出一个用红布包着的铁盒来。那是一个当年父亲做大队会计时放单据用的盒子。我小时候见过,但不知道父亲这时候将它取出来是什么意思。

              父亲看看手里的盒子,看看哥嫂、侄儿和侄女,然后又看看我和妻子,最后他将目光定格在女儿的身上。许久,父亲才腾出左手在已经老花了的眼上抹了一把,说,你们都忙,一家人一年也难得聚一次,所以,我今天就把压在我心里10多年的心结跟你们交代一下。父亲停顿了一下,接着说,这10年来,家里变化不小,尤其是老大混得有模有样的,老二惨了点!听父亲这样说,我惭愧地低下了头,我知道父亲向来是对我寄予厚望的……

              说着,父亲从盒子里取出一个红色的小本来,说,这上面有75806元,其中有你们哥俩给的,也有我们老两口种地、养家禽赚的。10年前,我一直担心老大没考上大学,将来日子不好过,就想出了让你们每月给我汇款的笨法子,没想到……没想到老大现在什么都有了,而老二空有一肚子墨水。唉!老二毁就毁在为人太老实,太善良,如果不是……算了,不说了,那都已经过去了(我知道父亲指的是数年前我被一个朋友骗了十几万的事)。

              父亲又说,这两年来,老二仅靠单位的那点工资和可怜的稿费生活,日子过得很紧巴,但他还是一次不落地给我汇款,难得一片孝心!现在,跟你们哥俩差不多大的亲戚朋友,大小都有了房子,只有老二还没有。所以,我考虑再三,决定将这笔钱交给老二,让老二回去也买一套,这样,我走之前也就可以闭上眼了!你们看,我的乖孙女都10岁了,总不能让她跟着你们流浪一辈子吧?说着,父亲又看了一眼哥嫂:“你们什么意见?”哥嫂自是没话。

              饭毕,哥哥和我一起来到父亲的房间。我们毕恭毕敬地跪下给父母敬完茶后,哥哥紧紧地握着父亲的双手,说:“这些年来,我对老二关心不够,我这个当老大的做得不好,我检讨。您给的这点钱买房是肯定不够的,这样吧,剩下的,我来!”

              这时,母亲流下了眼泪,父亲的眼圈也红了,而我,也是在那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有人说,上帝不能亲自到每家,于是就创造了母亲。而我以为,上帝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创造了母亲,更在于他在创造母亲之前创造了父亲。因为当我看到父亲转身偷偷擦泪的时候,我分明觉得,那就是上帝的背影。(选自《青年文摘》2016•12•12)

              (1) 文章的开头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2) 从文章中哪些细节可以看出父亲并没有真的“中风”?父亲装“中风”的目的是什么? (3) “许久,父亲才腾出左手在已经老花了的眼上抹了一把。”结合前后文语境,说说“抹”字包涵的蕴味。 (4) 文中的母亲和妻子对推动本文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5) 亲爱的读者,你的家庭里也有“上帝的背影”吗?请结合你家庭的实际情况,谈谈你家里的“上帝的背影”。
            • 6.

              读书的“功利”是读厚人生

              曾瑜华

              ①关于读书,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从小父母激励我们学习的逻辑便是:好好读书,长大后才能扔掉锄头,去当“大官”。这大概是中国几千年来“学而优则仕”的延续吧。有人说,这是一种读书的“功利”思想,但这种“功利”思想激励着无数的学子悬梁刺股,也成就了国家无数的人才。

              ②与之相对,近年来又泛滥起来另一种“功利”的说法,那就是读书无用论。在一些人看来,今天的书早已不再有“黄金屋”和“颜如玉”。有的农村父母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认得几个字就算了,读大学有什么用?挣的钱还不如打工的。

              ③一切的喧嚣和苦恼,都围绕着读书的“功利”。我们不免也会偶尔想起这个“功利”的话题:读书有用吗?然而,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这个命题的答案也是多元的,不妨从多重维度去理解。

              ④读书当然可以是不功利的,我们在很多时候都很容易达成这种共识。读书本应该只是作为扩大自身知识面、提升自身能力和素养、陶冶情操、坚定理想信念的一种途径,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我们将读书打上功利的烙印,将读书作为“进身之阶”,那么读书就会成为一件无趣而且低俗的事情。

              ⑤然而,读书也可以是“功利”的——这里所说的“功利”,指的是要会读书,要有方向地去读书、读好书。我们所从事的工作,都是与时俱进的工作,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应该成为我们读书的指向和动力。通过读书,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开阔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如果说这也是一种“功利”的话,值得提倡。

              ⑥还有一种读书的“功利”叫做提升修养。俄国作家冈察洛夫说:看书和学习是思想的经常营养,是思想的无穷发展。通过学习,可以远离低级趣味,提升道德境界,获得高尚情操。读书的“功利”就在于要多去读那些提升自身品位、给人启发的书。

              ⑦这里我们所说的读书,也不仅仅是书籍。人生何处没有“书”?人生本身就是一本大部头的“书”。只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总有学不完的东西,总能发现可以学习的“书”,活到老,学到老。如果非要赋予读书以某种“功利”的话,我们读书最大的“功利”,或许可以归结为:读书可以让你成为更好的、有意义的存在。

              (选自2016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关于读书,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2)第③段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第⑥段引用冈察洛夫的话有什么用意?

              (4)文中所说的“读书的‘功利’”指的是什么?


              我与母亲之间的争吵

              韩冬红

              ①多年来,母亲但凡有丁点的不快,一准拿“回老家”要挟我。这一回,母亲想不到,我不但答应送她回去,还二话不说叫来了车。

              ②这次争吵缘于母亲偷偷擦地。母亲在我家居住,每天出门前,我拍着她的肩膀,以诙谐幽默的口气,告诉她不可以擦地,不可以做任何家务,不然摔倒了自己受罪。母亲口头答应,往往,我前脚走,她后脚行动起来。那一次,母亲跪着擦地,被我爱人逮个正着。娘,不是对您说了,不能擦地,万一摔倒了,家里没人,咋办?母亲一听,把抹布狠狠一甩,坐在沙发上,然后速度极快地用枣树皮样的老手捂住脸,孩子般哭起来。边哭边说,“谁也别想赶我走,我死也死在这里。”

              ③我急忙去宽慰母亲,不料她话锋一转,非说我的房子是她出钱买下的房基地不可。房子住了十几年,还第一次听母亲这么说,感觉可笑的同时,我有些愠怒,单位分的没有假!

              ④母亲这一哭,哭得我束手无策,哭得我如利刃挖心。我最怕母亲的眼泪。我知道,如果此刻向母亲道歉,说我错了,母亲会破涕为笑。我偏偏没有,反而说,好,我马上叫您孙子开车来。

              ⑤母亲一听,骂我没良心,说早知道我如此不孝,当年就改嫁了。临走,还丢下一句狠话,再也不登你家门。

              ⑥多年来,爱人总是把第一碗饭端到母亲跟前,买来的零食在桌子上堆成山。为了让母亲睡得踏实,有腰疼的他还睡翻不过来身的行军床。我推掉朋友的饭局、谢绝好友的相邀,乖乖地守在母亲身边,恪守着“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谁知,到头来,我们的孝心,被母亲一笔勾销。眼前的这个老妪,除去指责人外,还像泼妇一样无理取闹。

              ⑦要知道母亲一辈子手松、即使在吃饭很成问题的年代,也经常把好不容易换来的米面施舍于人。很小的时候,清河一带有妇女儿童到我们村子乞讨,母亲不仅拿出我们吃的棒子面、小豆腐窝头给她们,还让她们和我们同桌就餐。这些人身上携带着难闻的气味,母亲视而不见,晚上拿出大哥准备结婚用的新被褥给她们盖。整个冬天,从里屋传来的搔痒声,搅得我整夜睡不踏实。临近过年,母亲把家里不多的白面送予她们,我的碗中从此是跟水没区别的稀汤。再看她们盖过的被子,被里上到处是或鲜红或陈旧的星星血渍。那时母亲眼睛眨也不眨,似乎被子粮食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用不着心疼。

              ⑧我不满地牢骚几句,被母亲听见,竟与我争吵。

              ⑨如今,母亲真的是老了,做事总是出尔反尔。

              ⑩几个月后,母亲打过好几个电话,说是想我,无论如何让我周末回老家一趟。我嘴上没说,心里还生她气,推说工作忙,有时间再说。她又不满地跟我吵了几句。

              ⑪回老家接母亲时,一见面大嫂就劝我,不要跟母亲一般见识,她糊涂了。我惨然一笑,说,没事,我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别说要房子,要命也给。大嫂说,您看咱娘,是真糊涂了,那天一脸严肃地把我叫跟前,说给我跟你大哥争了半天房子,也没争下来。最后,咱娘还给我说了声对不起。

              ⑫我的泪水冲出眼眶。想起一个公益广告:表情痴呆的父亲,在大庭广众之下,把盘子里的好吃的往衣兜内装,还说儿子爱吃。母亲简直是那个父亲的翻版。三姐去世十余年,剩下我们兄妹五人,属大哥大嫂日子艰难。母亲无非是想帮大哥一把罢了。

              ⑬那一刻,我对母亲的怨恨顿时释然。

              ⑭“嗷嗷林鸟,受哺于子”,“马驰未觉西南远,鸟哺何辞日夜飞”,都是说乌鸦由母鸟养大,在母鸟衰老不能觅食时,小乌鸦便衔食喂母鸟,以为回报。我羞愧,没有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反而总与她发生争吵。

              (选自《今日文摘》2016年第8期)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写母亲“无理取闹”的三件事。

              (6)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第②段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母亲一听,把抹布狠狠一甩,坐在沙发上,然后速度极快地用枣树皮样的老手捂住脸,孩子般哭起来。

              (7)第⑦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何作用?

              (8)人常常在自省中走向高尚,你认为文中“我”是怎样的人?

              (9)本文标题有什么作用?

              (10)分析结尾段的作用。

            • 7.

              我和书画的缘分

              赵丽宏

                 ①读书、听音乐、画画,是我一生的爱好。这三种爱好中,也许我用在画画上的时间最少,但是它留在我记忆中的趣事却不少。

                 ②记得四岁那年搬进新家,我曾用半天时间,趁父母不在家,用蜡笔在新粉刷的墙壁上涂鸦,把一个幼童能想到的东西画满了一面墙壁,让下班回家的父母为之惊愕。上小学时,我曾用晒图纸的边角料装订成册;把读过的小说画成连环画;也曾把小说中印象深刻的故事场面画在蜡光纸上,然后再用刀片和剪刀刻剪成彩色剪纸,题材有“刘关张三英战吕布”“岳飞枪挑小梁王”“高宠挑滑车”“八锤大闹朱仙镇”等等。小学和初中,由于擅长绘画,我总是被分配负责出黑板报。读中学时,我偷偷写诗,且在每首诗的边上,用钢笔画上插图。有一次,我的秘密被姐姐发现,她看了我的本子,说我画的比写的好。

                 ③“文革”中,我离开上海到崇明岛“插队落户”,我的绘画也派上了用场。我发现农民最喜欢灶壁上有画,于是,我便用墨汁和广告色为农民的灶台绘画。新粉刷的灶壁,墨彩会在上面化开,犹如在宣纸上作画。我在农民的灶壁上画漓江山水,画青松红日,画蔬果瓶花……画完后,我再模仿画家题款——用毛笔题诗,最后用红笔画一个篆刻印章。很多年后,农民还保存着我画在灶壁上的画。

                 ④在下乡的岁月中,只要有机会,我就写字、画画。乡村的文艺宣传队演出,我为他们画布景;生产队出大批判专栏,我为他们画报头和插图。记得有一次生产大队办一个反浪费展览,我曾在一夜之间画出了十几张彩色漫画。那时,我经常用排笔写标语,在纸上或墙上写,写黑体字,也写隶书和魏碑,少年时临帖积累下的书法功底此时也派上了用场。

                 ⑤“文革”结束后,我参加高考,上大学,后来当编辑,绘画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是时常还会手瘁。写作打草稿时,遇到文思生涩,我便随手在文字边上涂鸦,画和文字有关或无关的插图,画着画着,思路便顺畅了起来。这些在文字边上随手画出来的图像在我早年的手稿中常常能看到。

                 ⑥这些年来,我从未放弃对书画的爱好。和朋友切磋艺术是我生活中的乐事。我写作的题材,也常常涉及美术。20多年前我访问俄罗斯,回来写了一本欣赏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油画的书。

                 ⑦但是随着键盘时代的到来,我也与时俱进地用上电脑,不再用笔写字,右手食指上曾被笔磨出的茧子也随之一天天退化。由于电脑输入用的是拼音,时间久了,我对汉字的结构也开始慢慢生疏。此时,我终于心生警觉:中国作家,如果连汉字也不会写了,那是何等可悲!但用什么法子弥补呢?于是,我又重新铺纸挥毫,临古帖、写新字。偶尔,我也画一些写意的水墨,在画上题写自己喜欢的诗句。而今,年过60了,我写字画画,不为圆儿时的画家梦,只是借笔墨、舒展筋骨,抒胸臆、驱烦躁。

                 ⑧没有成为画家,我并不遗憾。从事写作40多年,我其实是在用文字绘画,绘我眼中所见,也画我心中所思、梦中所想。而业余时间画画、写字,是余兴、是娱乐,也是对用文字描述精神世界的一种形象的补充。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读书、听音乐、画画,是作者一生的爱好,本文侧重写了什么爱好?按什么顺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次,我的秘密被姐姐发现,她看了我的本子,说我画的比写的好。”作者为什么特意补写这一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好绘画的“我”虽没能成为画家,但为什么没有感到遗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不少同学担心把时间花在个人爱好上会影响学习成绩。对此,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品读精妙美文,感知真情意趣

              四十二粒芝麻

              ⑴每天放学后,我都拖着饥饿的身子到村口去,双眼痴痴地望着灰蒙蒙的远处,望眼欲穿地渴望着一个熟悉的身影能闯入到视野之中。

              ⑵父亲到平顶山拉煤已有十多天了。生产队在每年的春夏之交都要抽调劳力去平顶山拉煤。父亲是从上海来的知青,身子单薄得像麻秆一样,苍白瘦削的脸上还架副近视眼镜。父亲递给队长一支丰收牌香烟,晃了晃并不粗壮的胳膊,嘿嘿笑道,我不缺胳膊不少腿的,吃了三十多年饭,有的是力气,你就让我去吧!

              ⑶去平顶山拉煤是最累的活了。想想看吧,来回要走1000多里路,1000多斤重的煤车,全凭两条肉腿拖回来,即使是身强力壮的汉子也要累掉几斤肉。队长不解地问父亲,队里的人都怕拉煤,就你不怕,你到底图啥?父亲实话实说,图的是多挣点工分,为家里省点粮食。三个像狼崽一样的孩子,越来越能吃了,我不忍心让他们饿着肚子啊。

              ⑷队长指了指打麦场里的大青石说,去拉煤不是去享福,得有力气才行,你能挪走那块大青石我就让你去。

              ⑸这块大青石少说也有一百四五十斤,置于打麦场中岿然不动。父亲就是父亲,他找了根木棍,找了块砖头,把木棍放在砖头上,轻轻松松地撬走了大青石。队长笑道,你力气虽小,却会使巧劲,我同意你去拉煤了。

              ⑹在我焦灼万分的渴盼中,我终于望见了生产队拉煤的架子车像爬虫一样慢慢蠕动着。

              ⑺我耐心等待着,终于看见了父亲。父亲两手架着车把,车缰绳深深地勒在肩膀上,身子弯得像弓一样,双眼盯着凸凹不平的土路。随着车子的蠕动,我听到了像老牛一样粗重的喘息声。

              ⑻父亲抬头擦汗的时候看到了我,脸上顿时露出了阳光般明媚的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回家告诉你娘,就说我胜利回来了。

              ⑼我刚回到家里,父亲就大步流星地回来了。母亲目不转睛地盯着父亲。只是十多天,父亲的脸就瘦得像刀削一般,苍白的脸上嵌着一道道煤灰。母亲嗔怪道,人身不是铁打的,你呀,就是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

              ⑽父亲刚在板凳上坐稳,就把我抱到他腿上,又喊来两个弟弟,从怀里掏出一个烧饼,一脸自豪地说,走到漯河车站,队长大发慈悲,买了十多个烧饼,一人分一个。我把它分成四份,你们一人一份。

              ⑾看到我们兄弟三人狼吞虎咽的样子,父亲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⑿母亲把她的那份分成两份,逼着让父亲吃掉一份。父亲狡黠地说,你吃了我再吃。母亲坚持道,咱们一块吃。父亲把洋火盒大的烧饼捧在手里,嘴巴埋在手心里,鼓动着脸颊。母亲吃了烧饼,父亲嘿嘿一笑──父亲手里,赫然躺着他那块烧饼。

              ⒀你咋没吃?你咋没吃?母亲不满地质问道。父亲羞愧地低下了头,嗫嚅道,怎么没有吃?我吃了,整整吃了七天。

              ⒁看母亲愕然得圆瞪了眼,父亲讷讷地说,我真该死,几十岁了还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将烧饼上的芝麻全吃光了,不多不少,42粒!

              ⒂房间里极静,我那时分明看到母亲的眼里蓄满了泪水。

              ⒃光阴荏苒,如今父亲已经作古,我也早做了父亲。当我饿着肚子,看孩子们津津有味地饱尝美味佳肴的时候,我体味到了父亲当年那种发自肺腑的喜悦,我感到自己的心也像父亲一样被幸福和喜悦涨得满满的。

              ⒄天下做父亲的,一定都是这样吧!

              (1) 结合文章⑼-⒂段,完成下表。

              父亲的行为

              母亲的感情

              A.嗔怪

              ②父亲舍不得吃那块烧饼

              B.

              ③父亲诉说他吃了整整七天的烧饼

              C.

              D.感动


              (2) 文中②-⑤段采用什么记叙顺序?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3) 请运用描写的相关知识赏析第⑿的划线句。                                  (4)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5) 说说标题“四十二粒芝麻”的妙处。
            • 9.

              课堂的温情

               邰 霞

              这是一堂比赛课,时间对每一位选手来说都很重要。可是,我们不能忘了一种推己及人的温情。

              ②这是一个正在讲授“组织行为学”的大学课堂。讲课的是一位穿着黑色T恤、牛仔裤,戴着眼镜的67岁的老教授。听课者年龄层次不一,有很多已经走上社会的人也来学习。就在大家听得入神的时候,一个孩子的哭声打破了这份宁静。孩子的妈妈很是尴尬,正准备抱着孩子离开。老教授一边继续讲课一边走到她的身边,很自然地抱过了正在啼哭的孩子。那是一个几个月大的穿着蓝底白星星连体衣的可爱男孩。老教授轻轻摇晃着孩子,说也奇怪,臂弯里的孩子不哭了,一只小手放在老教授的胸口上,一只小手垂在教授的左肩上,温顺地伏在教授的怀里,一双大眼睛好奇地跟着教授转动。

              ③画面,在此定格。

              ④传到网上,竟有世界各地超过100万网友点赞。

              ⑤为什么一张照片会感动如此多的人?

              ⑥我想是因为照片让人看到了课堂除了传授知识之外的另一种温情吧!

              ⑦想到了我经历的一件事。

              ⑧那次,我在一个省级英语赛课中做评委,比赛的地点是某学校的阶梯教室。有位30岁出头的女老师,她上的是《How are you?》(你好吗?)一课,预设的情感目标中有一条是“让学生通过故事的学习,学会关心他人”。她的沉着、自信,流畅的课堂设计,让我对她的课很是期待。果然,她的课张弛有度、环环紧扣,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听得很入神。就在这时,会场的前门突然被推开,一个小学生冒冒失失地闯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纸,还说了一句话,好像是在找哪个老师。阶梯教室里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他的身上。上课的老师停了一下,看了他一眼,但只是几秒的停顿,她选择继续上课,把那个被瞬间安静怔住了的孩子晾在那 里。孩子回过神来,逃也似地跑开了。

              ⑨后来在评课的时候,我提到了这个细节。我说,我知道这是一堂比赛课,时间对每一位选手来说都很重要。可是,我们不能忘了课堂的人文性。所谓人文,简单地说,就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温情。

              ⑩不是吗?现在设想一下,如果那位老师稍微停顿一下,忘了比赛,转而关注孩子,心疼他的尴尬、无助,走到他的身边,问一 句:“What’s the matter? Can I help you?”(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吗?)那么,这不就是让学生明白如何“关心别人”的 绝妙情境吗?只是,很遗憾,我们错过了。


              (1) 通读全文,说说文中讲的老教授上课的故事,属于记叙中的哪种顺序?为什么要这样组织材料? (2) 第②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 第③段说“画面,在此定格”,请你为这幅画面起个好听的名字。并想一想为什么这幅画面有那么多人点赞? (4) 细读第①段和第⑨段的划线句子,说说它们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5) 读完全文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推己及人”的意思。 (6) 第⑧段中,作者特意提到那位女教师“预设的情感目标中有一条是‘让学生通过故事的学习,学会关心他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7) 推己及人是处理人和人的关系,待人处事的最根本原则。这一思想最早是孔子提出来的两句话:一句是己所不欲,           ;另一句是         ,己欲达而达人。
            • 10.

              家徽

              余华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牛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大家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

                  ⑤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⑥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⑦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他马上就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⑧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

                  ⑨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得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祖父并叮嘱父亲弟兄们要保管好这条“鱼”,牢记这件事。于是,我家按照祖父的意思,一直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

                  ⑩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

              (有删改)

              (1)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第②段的作用。 (2) 阅读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贼人的心理变化的。 (3) 细读文本,分析祖父的形象特点。 (4) 试探究“家徽”在本文中的丰富意蕴。
            0/40

            进入组卷